吕金飞
在全球价值链分工中,能否利用本地的比较优势,是决定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发展成败的关键。本地的比较优势往往来源于本地的各个产业集群的兴衰,当地方产业集群成长壮大后,本地的生产经营、营销体系和外部环境支持体系不能满足产业集群的发展需求时,集群中一部分企业便会向区域外或国外发展,逐步把生产、营销网络向全球化方向发展。
纺织服装产业一直是浙江经济的支柱,具有悠久历史,在许多地区己经形成了特色鲜明的产业集群。如绍兴市的纺织产业基地,杭州萧山的化纤织造业,宁波象山的中国针织名城(拥有一条从纺纱织布到成衣制作的全产业链和1000多家针织企业,年产能达6亿件各类服装,全球30多个知名品牌都在象山加工定制),温州的服装业,诸暨、义乌的衬衫和织袜业,绍兴嵊州的领带业,湖州织里的中国童装名镇,长兴的中国长丝织造名城,嘉兴洪合的中国毛衫名镇,海宁马桥的中国经编名镇。据查,截止2013年底,浙江共计45个纺织服装产业集群,在全国居于领先地位。
浙江纺织服装产业集群由小变大、由弱变强,既得益于沿海的地理优势,又与浙江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工业基础密不可分。从形成过程分析,可以分成两种模式:一种是“内生型”产业集群。它的起源与某些历史积淀的工业基础、特殊人力资源等生产要素有关,主要依靠自身发展需求的内生驱动。浙江工业基础好,能工巧匠多,如旧上海的红帮裁缝大多来自浙江宁波,为纺织服装产业集群的形成和崛起奠定了基础,通过自身不断的繁衍,许多同类企业高度聚集形成了专业化集群。第二种是“外生型”产业集群。它的产生与当地的文化和工业基础没有直接联系,一般是由最初引进的外来产业,在分工细化和资源不断优化配置的驱动下才发展壮大起的来。如嵊州的领带集群就属于这种模式。上世纪80年代,佳友领带有限公司成立,领带产业在嵊州诞生、发展。90年代,通过组织、技术和营销网络等方面创新,发展成为闻名全球的特色产业。
无论是“内生型”产业集群还是“外生型”产业集群,产业集群发展形成有着以下几个特征:
1)鲜明空间特征的“块状经济”。如诸暨市通过产业聚集己涌现出枫桥衬衫、陶朱贡缎、大唐袜业等。大唐袜业年产袜子超过100亿双,大唐轻纺袜业城经过几年努力现己成为一座集轻纺原料、袜子、袜机、联托运四大市场于一体的新一代商贸城。
2)区域个性化明显,如桐乡不出羊毛,却有全国最大的羊毛衫市场,海宁不出皮革,却形成了全国知名的皮革城。
3)投资多元化,主要依靠民间资本的投入和企业通过自我积累、滚动发展实现自我壮大。如服务于产业的公共基础设施、中介服务企业等也基本是采取股份制企业形式兴办的。
4)产业集群集农工贸、产学研于一体,与发展专业市场有机结合,相辅相成,形成了“前店后厂”的格局,产业发展与市场繁荣相互促进。
浙江纺织服装产业集群经过20多年的发展,己经形成特色明显的竞争优势,拥有自我完善的系统。但同时也逐渐对外部世界的变化反应迟缓,特色优势越来越不明显,一些集群己经出现衰退迹象。所以,在变幻莫测的竞争环境中,要延长产业集群的生命周期,要求不断进行自身的升级换代。在挖掘产业集群内部资源优势的同时,更应注重外部资源的获得。
2008 年以来,随着国际金融危机的发生和海外买家采购能力的减弱,价格战愈演愈烈,部分订单开始流向柬埔寨、泰国、越南等东南亚国家和邻近的孟加拉国[1]。
生产同类产品的企业之间很少也很难有专业化的协作和分工,中介服务机构缺少生存空间,专业化协作网络和完整的供应链尚未形成,区域品牌、企业品牌缺少知名度。纺织服装主体产业链上下游延伸不够,缺少社会化服务平台。只有萧绍纺织、大唐袜业等少数产业集群达到了系统化集聚阶段,融入全球生产体系。“外生型”产业集群全球价值链基本是由跨国集团投资形成的供应链体系,虽然它的一体化程度较高,但跨国集团对集群内企业控制能力较强,企业必须绝对服从跨国集团全球总体规划,所以,“外生型”产业集群升级动力不足,升级难度较大,且随着国际经济形势的变化容易产生区域流动,根植性不强。
尽管一些集群己成为了跨国集团国际品牌的生产基地,但基本被限制在装配、生产环节,接受跨国集团在市场营销、技术开发、经营管理等方面的指导,一部分企业也通过向跨国集团学习取经,提升了技术开发和管理能力,促进了产品和工艺升级。但整个集群要想实现产业升级的难度相当大,作为装配、生产企业,在发展自有品牌和市场营销能力时一定会遇到跨国集团的百般阻挠,投资风险很高。只有在跨国集团为增强自己的核心竞争力而主动放弃某些经营环节时,集群才可能有机会实现部分功能升级换代。
发展较完善的集群内大多数企业己进入为欧美采购商提供OEM阶段,还在不断地向价值链的上下游延伸,但总体上仍处于以劳动密集型为主的低附加值、非差异化加工阶段。而由于欧美采购商的议价能力占主导地位,接单企业处于被动地位,集群内部企业过度竞争使得产品的附加值难以提高,严重挤占了企业的利润空间。
由于地方政府盲目追求政绩,热衷于创建产业集群区域品牌,以提升区域形象,以利于招商引资,以快速促进地方经济上一个新台阶。而许多地方政府领导多数是短期行为,对产业集群区域品牌发展缺少前期规划,一些项目属于生拉硬拽上马的,最后出现集群品牌产权主体模糊。不清晰的产权归属就会缺少主体对集群品牌的维护,缺少统一的管理,各企业的利己主义就会给产业集群区域品牌抹黑。
浙江有近70%的纺织服装生产企业没有自主品牌,大多数企业长期囿于以量取胜的同质化、粗放型发展方式,缺乏自主创新能力,管理创新、技术创新、营销创新不够,许多出口产品仍然处于模仿、价格竞争为主的阶段,产品附加值低,一些生产企业引进了不少的国际一流的生产设备,但由于新产品的研发、配套技术和管理水平跟不上,从而陷入了“一流设备、二流技术、三流产品”的尴尬境地。
侵害知识产权现象较严重。规模以上企业、高新技术企业只是凤毛麟角。申请专利、具有研发创新能力的企业较少,缺少高技术含量和高附加值的功能性面料,难以形成产品差异化和品牌竞争,服装品牌的营销能力也有待提高。
国内企业长期的恶性低价竞争,导致在谈判中议价能力低下、效益低下,最近两年更受到劳动力成本更低东南亚国家的挤压。还经常遭遇国际反倾销、特保措施、环保和技术壁垒等方面的非关税壁垒阻碍。中国加入世贸组织以来,随着浙江外贸的节节攀升,浙企遭受的贸易摩擦案件数量逐年增长。据统计,全国约7成的贸易摩擦案件涉及浙江,涉案金额占国内涉案总额的25%。
在金融危机后的2009年到2013年的5年间,浙江遭遇了来自美国、欧盟、印度、巴西等26个国家和地区发起的贸易救济调查案件423起,涉案金额达102.2亿美元,其中反倾销案件占2/3以上。贸易摩擦所涉及的领域由传统优势行业向新兴产业延伸,主要发起国也由发达国家和地区转向发展中国家,以知识产权为主要内容的新型国际贸易壁垒日趋多样化、复杂化和规则化[2]。
全球价值链下产业集群的升级己不是简单意义上的工艺升级、产品升级,而是要进行功能升级和价值链升级,功能升级就是通过改变企业目前在全球价值链中所处的环节,进入全球价值链中更高附加值的环节,放弃低附加值环节或者外包出去。价值链升级就是集群内多数企业转移到价值量更高的与原产业相关的产业,以便获得更高的利润率,从而提高整个集群的竞争力。
纺织服装产业集群内的核心企业通过向全球吸引资金、技术、人才,构建国际一流的技术研发团队,创建有竞争优势的国际品牌,取得国际贸易价格谈判的主导权,通过海外上市、进口国际尖端的生产设备、引进全球顶级的研发设计及营销人才,才能在全球价值链中具有竞争优势。
从2013年4月1日起,欧美再度升级oeko-texstandardl00版本,相关认证标准的提高,一方面通过认证的纺织品出口产业链上龙头公司受益,升级的机遇来临。环保要求将提升带动印染助剂行业的升级换代。另一方面,多数没有取得认证的企业将面临严峻的挑战。目前,浙江龙盛集团股份有限公司通过控股了新加坡染料巨头德司达,增强了公司在染料行业的竞争力,扩大了市场空间,开始掌控染料行业的话语权。在全球的主要染料市场,拥有超过30个销售实体,服务于7000多家客户,约占全球近21%的市场份额,在所有的关键市场都有着销售和技术的支持,在50个国家设有代理机构,拥有在12个国家的18家工厂。经过20多年的发展,宁波服装产业集群基本走向了国际市场,在全球价值链中实现了工艺的升级。通过引进国际一流的生产线,电脑排料、自动摊布、生产、立体熨烫、自动包装等环节基本实现自动化。产品开发上与全球知名服装巨头深层次合作,外聘优秀的服饰设计专家,新产品层出不穷,雅戈尔、维科、罗蒙、培罗成、博洋、杉杉、太平鸟等企业己逐步实现从产品生产向产品设计的升级。但在品牌营销等功能升级还差强人意,还基本停留OEM阶段。
由于购买者驱动型产业集群升级的局限性,政府部门需要引导产业集群从购买者驱动型集群向市场嵌入型集群方向转型。市场嵌入型集群的价值链各个环节之间基本是通过公开市场交易的方式进行的,是一种对称的价值链结构,它能为这种类型的产业集群提供的升级空间大。由于这类产品完全能够在国际贸易中自由获得,跨国集团的核心企业没有必要牢牢控制住供应商,供应商也不会受制于跨国集团,因此,集群的升级将不存在障碍。
宁波的纺织服装产业集群通过先行先试,己取得初步成效。据宁波海关统计,2013年全市出口纺织服装(包括纺织纱线织物及制品、服装及衣着附件)729.8亿元,较上年增长8.3%,占全市出口总值的19.4%。今年1月,全市纺织服装出口75.7亿元,同比增长8.6%.欧盟、美国和日本是宁波纺织服装出口的三大主要市场。2013年,宁波对欧盟出口纺织服装207.3亿元,增长9.6%;对美国出口128.8亿元,增长6.6%;对日本出口80.7亿元,下降2.2%[1]。
宁波鄞州蔺草制品产业集群是购买者驱动型集群升级成市场嵌入型集群的典范,蔺草制品由原来的采购商垄断采购转变成通过日本的中小型贸易企业进入日本本土市场,基本实现了从传统的手工编织向机械化、自动化程度很高的工艺升级。面对日本设置的贸易壁垒,产业集群在国内开拓新的营销渠道,创建自主品牌,通过进入沃尔玛、家乐福等全球零售连锁企业的方式成功改造成为市场嵌入型集群。
1)到第三国带料加工,取得该国“国籍”。利用进口国对第三国的优惠政策,如有效利用欧盟的“区域性原产地积累”条款,在东盟、美洲和南亚地区的一些国家进行加工贸易,部分产品本地销售,大部分产品以这些地区的“国籍”出口欧盟,以享受欧盟的优惠政策,也避免了贸易壁垒的限制。
2)出口到美国的纺织服装产品,从纺纱到成衣的各生产环节均放到与美国签订自由贸易协定的国家生产,特别是中美洲国家,除了获得美国的关税优惠外,还能节约更多的时间和运输成本,提升针对美国市场的快速反应能力。
3)生产企业也可以在产品进口国投资建厂或建立分销渠道,及时掌握当地的销售数量、品质、价格和消费者习惯等市场动态并反馈给国内企业。国内企业能及时地捕捉到更多的市场机会,并有针对性的进行市场开发,从而提高在全球价值链中的地位。
地方政府应该将产业集群纳入区域经济发展统筹规划,产业集群区域品牌、产品品牌和企业品牌齐头并进,良好产业集群区域品牌会为集群企业创建企业品牌和产品品牌提供良好的发展环积极引导集群企业加深对品牌经济的认识,实施名牌战略,努力提高企业的品牌意识和标准意识,积极引导企业创名牌和参与国家标准及行业标准的制订,并全力做好相关配套服务工作。建立激励机制调动集群企业创建品牌的积极性。以产业链为纽带,集中集群内优势资源,以产业集群的名义参加国际纺织服装博览会、展销会、商品交易会等,宣传企业品牌和产品品牌。从小微企业做起,多种形式进行品牌孵化,探索研发、设计、品牌运作、营销、展览展示、综合素质培训等一系列适合企业的品牌发展之路[4]。力争市场自主品牌占有率达到70%以上。
[1]殷浩,祝天羽,郭蔚冉等.欧美服装订单开始回流宁波[N].东南商报,2014-03-04(13).
[2]徐康.应对贸易摩擦浙江有“办法”[N].国际商报,2014-04-01.
[3]查志强.嵌入全球价值链的浙江产业集群升级研究——基于原产地多元化视角的分析[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08.
[4]张贵东.集群与品牌齐飞[N].服装时报,2014-04-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