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 凯
(宜宾学院 党委办公室,四川 宜宾 644007)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和高校数量和规模进一步扩大,高等教育面临新的情况和挑战,新一轮的教育综合改革已经启动,高等学校特别是远离中心城市的高校如何在新一轮的改革中占据有利的形势,走在改革发展的前列,已成为各高校当前的重要任务。作为高校整体运行重要枢纽的高校办公室,在新形势下如何适应学校改革发展需要,已成当务之急。深入分析高等学校特别是远离中心城市高校的办学特点和办公室工作面临的新形势,探索办公室职能转变和工作方法创新,对于远离中心城市高校的改革和转型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我国公办高等教育机构按照隶属关系可划分为两部分:一是由教育部及中央其他部委直属的高校,即部(委)属高校;二是地方政府管辖的地方高校,其中地方高校占95%左右。地方高校可分三种情况:位于省会城市的高校;位于开放城市、经济发达城市等中心城市的高校;位于非省会城市和非经济战略中心城市的高校,可以称之为远离中心城市高校,这类高校在我国占40%左右[1],具有以下特点。
(一)无地域优势,总体实力不强。由于在地理空间缺乏区位优势,远离中心城市高校大多办学历史较短,积淀不深,办学条件较差,而且所在区域内高校数量少,缺乏高等教育发展的“集聚”效应,外部发展环境恶劣,发展资源十分有限,其政策照顾不如中心城市,甚至没有照顾。与高水平大学,甚至那些地处中心城市的一般高校相比,办学总体实力偏弱,劣势明显,发展步伐缓慢。
(二)思想观念相对落后保守。远离中心城市高校由于地缘关系的因素,其总的办学思想相对保守,创新精神不够,发展相对滞后;管理体制也相对落后,大多数学校“官本位”思想严重,政策多倾斜机关、干部,致使教学、科研一线的教师不安心一线工作,希望能到机关工作,以便争取更多的“升迁”机会。
(三)人才流失严重。由于远离中心城市经济发展相对落后,学校待遇较低,科研经费不足,学生生源质量不高,以及中小城市环境条件,不仅“吸引不到优秀的老师”[2]的加盟,而且使得这些高校的人才多流向经济发达的中心城市,“人往高处走”为人心所向,一些35~40岁左右具有高级职称、高学历的教师、学科带头人流向了中心城市和经济发达地区。哪怕是本校自己培养起来的,只要拔尖了、职称晋升了,条件成熟,立即想调离,希望到条件更好的大学发展,人才流失现象越来越严重;与之同时,引进高层次人才却困难重重,有的专业甚至需要降低标准才能引进教师。
(四)学生综合素质相对较差。远离中心城市多为中等城市,城市居民较少,支柱产业少,就业岗位有限。其周边辐射的多是老、少、边、穷的农村地区。这些地区不仅自然条件差,交通不发达,开放度不够,经济落后,而且教育也相对滞后。受高校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的要求和教育分流、分层及扩招等因素的影响,这些学校生源质量越来越差,学生综合素质相对较差。
(五)教育成本更高。由于远离中心城市,到省会城市、教育厅开会办事,与中心城市的高校相比,来回路费、住宿费、耽误的时间等成本大大增加;即使到其他省市参加学术会议,由于转车、转机等成本也高得多,从而加大了这些高校的负担。
(六)远离中心城市的地方政府规模小,各种事务的集成度低,办事效率不高,关卡较多,拖拉现象严重,这些问题使得当地高校与地方合作相对更加困难。远离中心城市高校虽然在本地同类高校较少,竞争不大,但地方行业和支柱企业,在寻找合作对象时,更倾向于知名度较高的大学,而这些大学多位于中心城市,远离中心城市的高校,一般来说不被他们所接纳。这类学校在与地方企业合作方面非常困难,只能尽可能多与一些中小企业合作。
(一)发展环境的变化,对高校办公室综合管理提出更高的要求。从外部环境来看,近年来,我国教育体制改革的步伐加快,我国高等教育早已进入大众化阶段,学生人数急剧膨胀,学生入口素质相对降低,教师队伍不断壮大,学校规模进一步扩大;民办高校也如雨后春笋般纷纷涌现,高校之间的竞争日趋激烈。从学校内部发展来看,学校面积越来越宽,各种配套设施和学生教学仪器设备无法保证,教学资源相对不足,教师和管理人员素质和思想状况参差不齐,这在远离中心城市的高校尤为突出;新校区建设、多校区办学情况普遍,办学成本越来越高。随着高校管理体制改革的深入推进,新的矛盾不断爆发,这些对高校办公室的综合管理能力和工作效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二)办学层次和理念的提升,对高校办公室协调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近年来,远离中心城市的高校,特别是专科升本科的院校,在经历了扩招后,更加注意学校办学理念的提升和学校内涵式发展,同时注重学校声誉和对外合作,特别是加大了与社会、与国外院校交流合作的力度以及与企业的人才培养、科技研发合作,办公室综合协调的复杂性大大超过以前,办公室工作的职能越来越多,范围越来越广,工作协调的难度越来越大,这对高校办公室的综合协调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三)办学方向的转型,对办公室职能提出了新的要求。面对新一轮高等教育改革,各高校相继成立教育综合改革领导小组,加快改革的步伐和力度,对远离中心城市的高校来说,加强内涵建设、提高教育质量、加强与地方合作,加快与企业、行业的科研合作和应用型人才培养合作,促进学校转型发展,努力把学校建设成应用型大学,成为当务之急。而这些为高校办公室工作增加了新的职能,高校办公室不仅要做好原来的相关工作,更要积极与地方政府、社会各界联络,并根据所设专业积极与不同的企业、行业进行联络、协调、沟通,进而建立合作关系,培养应用型人才。
随着社会和高等教育的不断发展,特别是新一轮教育综合改革的启动,作为高等学校的综合管理机构的高校办公室,由于其综合性、全局性和统领性决定了其职能也需要不断地调整与拓展,以便能更好地适应社会和学校发展的新变化、新形势。高校办公室不再仅仅是校领导的事务助手,学校还赋予了新的职能,是学校对外联络的公关部,是学校部门间协调的润滑剂,是服务基层的形象窗口,是学校决策的督查兵。因此高校办公室,特别是远离中心城市高校办公室必须针对以上特点,根据高校办公室工作新形势,结合远离中心城市高校自身的特点,有针对性转变工作职能,特别是要加强对外联络和协调的职能,理清思路,提升工作理念,完善内部管理制度,增强服务意识,创新工作方法,提高办公室在工作中的执行力,推动学校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完成学校的教育改革和转型发展。
远离中心城市的高校办公室必须在新的形势下,在学校发展的关键时候,在学校的办学定位、领导的决策过程中充分发挥科学决策的“智囊”作用,在学校理念践行中发挥决策助推作用。
1.加强调研,为学校提供决策咨询。办公室工作的一项主要职能就是当好领导的参谋和助手。要当好参谋助手,事先要进行大量的信息调研工作,为领导、为学校班子出主意、当参谋。信息调研的内容包括:全面了解、整理国内外有关高等教育的改革发展信息,汇总各类社会热点、难点;加强对学校改革发展进程中的各种情况了解,收集师生员工对学校建设的意见和建议;围绕学校总体办学实力不强,必须走出一条适合自己的发展之路,进行调研;围绕民办高校崛起的竞争、围绕学校人才相对缺乏、思想相对保守的特点,找出引进和留住人才的办法,解放思想,开拓创新,积极进行管理体制改革(为此,西部地区某高校已颁布实施了《管理岗位人员岗位晋升暂行办法》《关于进一步加强师资队伍建设的若干意见》《高层次人才引进办法》《关于对优秀专业技术人才实行奖励性住房的奖励办法》等),提高综合竞争力的有效途径,进行调研;围绕学生素质相对偏低,制定学生成长计划(西部地区某高校有针对性办有“硕勋班”和“励志班”,对不同素质学生进行特殊的培养,现已初见成效),尽心调研;围绕学校办事更难,成本更高的特点,找出开源节流,协调内外的有效办法,特别是要结合学校实际,积极组织相关部门联系地方政府,加强联络沟通,深入地方行业、企业进行实地考察调研,为学校转型发展,积极开展调研。信息调研的途径是:通过走出去和引进来的方式加强学习和信息交流;组织力量与各职能部门合作下到基层,了解二级学院和广大师生员工的诉求和愿景,并进行及时的整理和汇编,围绕学校事业大局,把握发展趋势,发展动态,前瞻性地为领导班子提出新思路、新见解,供领导和班子参考决策。在参谋决策时,从立足促进学校发展的角度,谋全局,想大事,适时而参,适事而谋,“从而强化高校办公室作领导为‘外脑’和‘智囊团’的功能”[3]。
2.抓住机遇,准确定位,践行理念。远离中心城市高校办公室必须在新一轮的改革和发展中,充分了解当前教育发展特别是高等教育发展的新趋势,为学校发展定位、转型发展和办出特色,增强对战略性、全局性的关键问题的敏感性,主动参与,积极谋划,紧跟领导思维节奏,紧跟重大决策进程,主动协助领导,提出措施,发挥智囊作用。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把以人为本的教育观和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贯穿于办学特色定位及培育的整个过程之中,坚持差异化战略,走特色发展之路。按照《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要求“促进高校办出特色”。“发挥政策指导和资源配置的作用,引导高校合理定位,克服同质化倾向,形成各自的办学理念和风格,在不同层次、不同领域办出特色,争创一流。”[4]特别是要根据地方高校的“地域性”特点,结合地方政府办事相对困难的特点,有针对性的做好相关工作,贴近地方,深入调查,加强研究,立足地方、服务地方,根据地方经济和科技发展的需要来设计和选择学校的学科建设、专业设置与课程开发特色,培养人才,科学研究,更好地服务地方。“形成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办学模式,直接融入区域发展、产业振兴和技术进步。”[5]西部地区某高校积极加强与地方政府、企业沟通协调,促进校企合作,包括与本地的优势行业如酿酒、化工、能源等方面的合作,目前除了签定省市共建该校的协议外,学校还与本地有关县和企业签订了合作协议,努力践行该校“为地方发展提供支撑”的办学理念,为政府和企业提供咨询和服务;同时,为教师科学研究搭建更广阔的平台,加强产学研的结合,为把学校建成应用型大学发挥办公室参谋助手和综合协调作用。
为了提升办公室工作的工作效能,办公室应加强内部制度建设,及时完善修订相关规章,用规章制度来约束工作人员的行为规范和办事流程,并对办公室各岗位职责进行明确、细化和分解,使办公室工作人员各司其职,团结共事,使内部管理进一步程序化、规范化,提高办公室工作的效能和工作水平,确保各项工作落到实处,取得实效。 办公室人员应加强作风建设,提升主动服务意识,保证服务质量。高校办公室既要为学校的各种会议接待服好务,又要为领导服好务,同时更要为基层(各部门和二级学院)服好务,在协助基层各单位贯彻落实好各项决策的同时,深入基层调研,及时了解基层的新情况,发现新问题,把握新动向,倾听师生员工心声,注意解决师生员工最关心问题,及时向领导传递信息,加强总体协调。紧紧围绕师生员工工作、生活需求,积极主动地帮助师生员工改善教学、生活条件,解决实际问题,解除他们的后顾之忧。牢固树立“为学生成功奠定基础”的服务理念,为学生的成长成才做出贡献。这就需要办公室工作人员在工作中要培养自身爱岗敬业、默默奉献、吃苦耐劳、甘为人梯的精神,增强事业心和责任感,强化主动服务意识,创新服务方式,办事果断、雷厉风行,充分发挥窗口作用,提升督查督办能力,提高办事效率和工作质量,让领导满意,让基层满意,让全校师生员工满意。
高校办公室是学校对外联络、对内综合协调的枢纽,办公室工作是否得力,将直接影响学校的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因此,高校必须高度重视办公室工作,办公室人员也必须在对外联络和对内协调中充分发挥其职能作用,推动学校各项事业发展。
1.加强校内综合协调,增强工作合力。办公室一是要处理好与学校领导的关系,工作中积极主动又不越位,尽心尽责又不越权,办文、办会、办事与领导保持一致,同时要协调和维护好党政领导之间的关系;二是要在学校上下级之间的工作联系中充当润滑剂,注意上情下传和下情上达;三是要从总体、全局利益出发加强各职能部门之间的协调以及教学科研和教辅部门之间的协调,包括协调部门间在改革发展中的产生的分歧和矛盾,促使部门之间统一思想,达成共识,密切合作、相互配合,增强工作合力,力争把实事办好,把好事办实;四是要加强办公室内部工作的协调,既注重各施其职,又互相补台,更重视团队合作精神。
2.强化对外联络,拓展合作空间,注重解决企业和行业的难题。办公室要加强与上级主管机关及有关业务主管部门之间的联系,及时掌握上级部门的政策走向,增强工作的预见性和针对性;加强与国内外高校的联系,强化合作与交流。在新一轮的教育改革中,办公室特别是远离中心城市的高校办公室要在学校转型发展中充分发挥对外联络的作用,要从封闭心态向开放型心态转变,加强与各地特别是当地政府和社会各界的协调,主动加强与地方相关部门的联系,特别是加强与地方行业、企业单位的联系,深入地方,积极与地方发展接轨,协调地方行业、企业与学校各职能部门、二级学院的关系,结合所办专业,“全面深化校地、校企合作。”“在治理结构、发展规划、人才培养、技术创新、继续教育等方面实现紧密结合。”[5]推动学校教育改革和转型发展,使学校成为地方发展有力支撑的提供者。
参考文献:
[1] 张俊宗.试论非中心城市高校的中介功能[J].高等教育研究,2002(6):53-55
[2] 一所省属高校6年获14项国家科技奖有何启示[N]. 人民日报,2013-4-2(12)
[3] 郑文堂,高建伟,许剑,建设“四型”队伍,做好高校办公室工作[J].办公室业务,2012(4):105.
[4]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N].中国教育报,2010-7-30(2).
[5] 教育部.《关于地方本科高校转型发展的指导意见》征求意见稿[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