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今“副词+名词”结构比较

2014-03-12 00:24张纪花
宜宾学院学报 2014年4期
关键词:古代汉语谓语现代汉语

张纪花

(温州大学 人文学院,浙江 温州 325035)

语言是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发展的,在不同的时代里,语言有不同的特点。在古代汉语里,“副词+名词”现象已出现,如:“吾乃梁人也”(《战国策·赵策》)、“劳师以袭远,非所闻也”(《左传·僖公三十二年》)等。在现代汉语中,名词一般不能受副词修饰,黄伯荣、廖序东主编的《现代汉语》(增订四版)在叙述名词的语法特征时谈到,“名词前面一般能够加上表示物量的数量短语,一般不能加副词”。[1]但是在日常交际和一些文学作品中,经常会发现诸如“很淑女”、“非常家庭”、“特阿Q”等结构,这一现象值得探讨。

一 “副词+名词”结构所涉范畴

关于汉语中的“副词+名词”结构,已经有不少学者进行了深入分析,在有关研究中,从古今对比的角度来考察“副词+名词”结构的语义特征和价值的只有刘燕燕的《“副+名”结构中名词和副词语义的古今比较》,文章的核心内容就是对古今“副词+名词”结构中名词语义和副词语义进行比较。通过收集例句和研究此类现象的论文以及自己对这一结构的理解,有几种情况不属于严格意义上的“副词+名词”结构,[2-3]所以它们不在讨论范围内。(一)“秦师遂东。”“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中的“东”、“箪”、“壶”是名词活用作动词,“东”表示向东行,“箪”和“壶”表示用箪盛和用壶盛。这些都属于词类活用现象。(二)“恰好五个人”、“总共两块钱”中的“恰好”、“总共”是修饰量名词性短语而不是修饰名词的,表示说话人对数量的一种态度。(三)“最前方”、“尽西头”、“顶南面”、“太后面”中的“最”、“尽”、“顶”、“太”修饰的是方位短语。方位词是名词中一个特殊的类,具有特别的词汇意义和语法意义,应该另当别论。(四)“人不人,鬼不鬼”、“什么首长不首长,都是同志”、“明天就明天,反正来得及”等都是固定说法,不能类推。(五)“炕上净人。”“今天已经星期天了。”“都大学生了,还不知道怎么学习。”这样的形式必须进入文句中才能成立,因而也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副词+名词”结构。

本文的主要目的是对“副词+名词”结构进行一个纵向的对比,提出自己的一点看法,希望对此有更全面深入的了解。

二 古今“副词+名词”结构类型

为了对这种现象有深入具体的了解,首先要弄清楚“副词+名词”结构中副词与名词各自的范围。下面将从“副词+名词”结构中目前出现比较多的副词与名词各自的范围进行归纳。

(一)古代汉语“副词+名词”结构

1.“副词+名词”结构中副词的范围

目前流行的《古代汉语》教材和一般的古代汉语语法著作都是这样定义副词的:用在动词或形容词前边,表示动作、行为、发展变化、性质、状态的程度、范围、时间等的词叫副词,有的副词后面还可加名词,修饰名词谓语。一般的古代汉语书大致都将副词分为六类:程度副词、范围副词、时间副词、情态副词、否定副词和语气副词。[4-5]出现在“副词+名词”结构中的副词主要是否定副词、范围副词和情态副词。

a.否定副词+名词

古代汉语否定副词较多,有否定一般动作行为或性状的,有表示禁止的,所有这些都是对动词谓语或形容词谓语进行否定的,除此之外,还有否定名词谓语的。如:

(1)子非鱼,安知鱼之乐?

(《庄子·秋水》)

(2)白马非马。

(《公孙龙子·白马》)

(3)身非木石,独与法吏为伍。

(司马迁《报任安书》)

例(1)中副词“非”否定的名词谓语“鱼”,“非鱼”即不是鱼。例(2)中“非马”即不是马。例(3)副词“非”否定的名词谓语“木石”是词组,“非木石”即不是石头。

b.范围副词+名词

范围副词用来说明动作或与动作有关的事物的范围,大体分为表示总括、限制和共同三类,在“范围副词+名词”中出现的要以表示总括的副词为最主要。如:

(4)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亮死节之臣。

(诸葛亮《出师表》)

(5)所见皆死牛也。

(王充:《订鬼》)

(6)今欲以先王之政,治当世之民,皆守株之类也。

(《韩非子·五蠹》)

例(4)~(6)中的副词“悉”和“皆”表示范围,译为“都是”,对后面的名词起限制作用。

c.情态副词+名词

情态副词表示事情的肯定和估量,古代汉语常用的有“乃、诚、则”等,这些词在句中作状语,修饰作谓语的名词。如:

(7)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诸葛亮《出师表》)

(8)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范仲淹《岳阳楼记》)

(9)荆轲卫人也,其先乃齐人。

(《战国策·荆轲刺秦王》)

例(7)~(9)中副词“诚”、“则”译为“实在是,就是”,与名词组合表示肯定、不容质疑的语气;“乃”译为“却是”,有辩白的意思。

2.“副词+名词”结构中名词的范围

表示人或事物名称的词是名词,古代汉语“副词+名词”结构中出现的名词主要是一般名词,其次是专有名词。

a.副词+一般名词

名词中表示一般实际概念的叫一般名词,一般名词除了在句中充当主语、宾语和定语外,还可以充当判断句的谓语。如:

(10)吾翁即汝翁。

(《汉书·项羽传》)

(11)江水又东,迳广溪峡,斯乃三峡之首也。

(郦道元《水经注》)

(12)治乱,非天也。

(《荀子·天论》)

例(10)、(11)中的副词“即”、“乃”与名词“汝翁”、“三峡之首”结合是肯定主语与谓语之间关系的,例(10)的意思是我的父亲就是你的父亲;例(11)的意思是这就是三峡的首个。例(12)中副词“非”与名词“天”结合是否定主语与谓语之间关系的,意思是太平和动乱不是天决定的。

b.副词+专有名词

名词中特指某一具体的人、国家、书的叫专有名词,专有名词与一般名词句法功能相同,也可以充当判断句的谓语。如:

(13)梁父即楚将项燕。

(《史记·项羽本纪》)

(14)当立者乃公子扶苏。

(《史记·陈涉世家》)

(15)夺项王天下者,必沛公也。

(《史记·项羽本纪》)

例(13)~(15)中的副词“即”、“乃”、“必”与名词谓语“项燕”、“扶苏”、“沛公”(都是人名)结合表示事实正是如此。

(二)现代汉语“副词+名词”结构

1.“副词+名词”结构中副词的范围

现代汉语和古代汉语副词的类别基本一致,就目前的情况而言,出现在“副词+名词”组合中的副词主要以程度副词为主,其他副词与名词组合的情况还不是很普遍。例如:

(16)很多年,为了维护不想离开的感觉,而放弃了许多拍戏的机会。有些朋友对我说,你失去的太多了,而我则固执地认为,失去的同时就是获得,这个观点是否太阿Q了?但我不管。

(《青年文摘》2009年第5期)

(17)她叹息了。轻柔地,很母性地把姚茫揽入怀里。①

(18)我终于悟到:高密东北乡无疑是地球上最美的最丑陋、最超脱最世俗、最圣洁最龌龊、最英雄好汉最王八蛋、最能喝酒最能爱的地方。

(莫言《红高粱》)

例(16)~(18)都出自一些文学作品,现在类似于“太阿Q”、“很母性”、“最英雄好汉”这些说法在报刊杂志、广播电视和人们日常交流中已经非常普遍了。

2.“副词+名词”结构中名词的范围

“副词+名词”结构中,主要以抽象名词居多,其次是一般名词,专有名词最少。[6-7]

a.副词+抽象名词

抽象名词不是人们对有形的实体事物的认识,它注重的是对事物具体细节的概括,讲究的是事物的描述性特征。如:

(19)小何是一个很传统的女人,总是问:男人这样,女人怎么活?

(20)那一头深黑短发,显得很青春。

(21)他把房间布置得很现代。

例(19)~(21)中,“传统、青春、现代”不再指某种抽象的概念,而是指与这些概念有关联的三种性状,分别表示:带有传统思想的,充满青春气息的,富有现代色彩的。

b.副词+一般名词

能在这一结构中运用的一般名词主要有指人名词和指物名词,指人和指物的名词在此结构中应具有明显的特征。

(22)他的作品太泡沫,辜负了你的青春容颜,让我们说什么好?

(23)你怎么这么木头呀!

(24)她无论搞社会调查,还是采访的时候,最后她总要笑嘻嘻地,很女学生地问对方,你认为社会上最有权的人是哪些?

上述“副词+名词”结构中,名词的指称意义已弱化,而其描述性意义得到凸显。“泡沫”指徒有其表。“木头”体现的是呆头呆脑、迟钝、反应慢的意义。“很女学生”凸显的是她的天真活泼、单纯简单。

c.副词+专有名词

这种结构出现的频率比较低,专有名词包括人名和地名,而能够被广泛地运用于此结构中的专有名词必须是大家都非常熟悉的,且具有很强代表性的人名或地名。比如:

(25)男人的模样很山东,车子上扭屁股一骑一蹬,更山东了。

(26)他们家搬到了最最中心,最最繁华,“最最上海”的淮海中路的一条新式弄堂里……

(27)他们很丘比特地跑来对我万分安慰。

例(25)~(27)中的“山东、上海”不再指具体的地名,而是与这些地方的人和物有关的区别特征。“山东”指山东人的粗犷有力、憨厚。这里用“很山东”避免了正面的褒或贬的评价。“上海”在这里指作为一个东方大都市所应有的独特的市容面貌。不正面介绍弄堂外景,而以“最最上海”加以概括性描述,给人以丰富的想象空间。例(27)中的“丘比特”也不是指具体的某类人,而是指“丘比特”的热心热情。

以上从“副词+名词”结构中副词与名词的范围进行了归纳,列举出了目前所出现的“副词+名词”结构的主要种类:第一,古代汉语的“副词+名词”结构主要出现于判断句中,文言的判断句多是以名词或名词词组作谓语判定人或其他事物的名称、类别、属性等,一般不用判断词。这一结构中的副词在句中作状语,名词在句中充当谓语。而现代汉语的“副词+名词”结构可以出现于各种句式中,在句中整体充当谓语、定语、状语或补语。第二,古今“副词+名词”结构中副词与名词的范围是存在异同的:一方面,古代“副词+名词”结构中的副词主要是否定副词、范围副词和情态副词,程度副词不能修饰名词,而且副词修饰的必须是充当谓语的名词而不能修饰一般的名词,这些副词被译为现代汉语时,虽然都要加“是”字,但并不能因此而认为它们是判断词,它们只是带有判断词的某些性质,以副词兼起系词的作用,使主谓之间的关系更为紧密;现代汉语“副词+名词”结构中的副词有程度副词、否定副词、范围副词和时间副词,其中以程度副词为主,它最为人们所共同接受;另一方面,一般名词和专有名词都可以出现在古今“副词+名词”结构中,这是共同的,另外就当前的“副词+名词”结构来看,抽象名词在现代汉语“副词+名词”结构中是最常见的,出现频率是最高的。

三 古今“副词+名词”结构中名词和副词的语义比较

(一)古今“副词+名词”结构中名词的语义比较

名词的语义成分可粗略地划分为两类:关涉性语义成分和描述性语义成分。关涉性语义成分主要是名词的内涵加以解释说明的客观性内容,因而是名词语义特征中表示要素的部分,如领属、构造、材料、用途、数量、时间、方所等。描述性语义特征是对名词内涵进行描写修饰的起形容词作用的内容,主要是对名词加以评价,是名词语义特征中表示性质的部分,如属性、特征、关系、特定表现等。[8]

纵观古代汉语的“副词+名词”结构,无论是一般名词还是专有名词,其在结构中体现出来的都是它的关涉性语义成分,表示的是属于事物本身的客观性内容,词义是单一的。如:“扶苏”、“沛公”、“项燕”都只是人名,“鱼”、“马”、“木石”都表示的是一种事物,体现的是他们的类属,而并未涉及描述性语义成分。

根据已有的语言理论,现代汉语中名词是不能与程度副词配合使用的。所以,当程度副词与名词结合时,就会认为名词活用作了形容词。其实名词还是名词,名词的语义特征中有一部分是描述性的,同时形容词在修饰副词时就是其描绘性的成分在起作用。既然名词具有形容词那样的特征,那么它就有了与程度副词搭配的可能性。因此,现代汉语“副词+名词”结构中名词的描述性语义特征是“程度副词+名词”这一结构存在合理性的重要条件。比如:

(28)我赞同她的观点,但前提是:这个爱人非常爱你,这个情人也非常爱你,而爱人和情人之间又很朋友,很理解。

(马莉《爱人与情人》)

(29)她男人也太禽兽了,把她打成这个样子。

例(28)的“朋友”可联想到的是“爱人和情人之间有交情”,例(29)的“禽兽”可联想到“她男人行为恶劣卑鄙”,但对于它们共同的关涉性语义成分“人”凸显不出来。

(二)古今“副词+名词”结构中副词的语义比较

古代汉语中的副词可分为六类,在“副词+名词”结构中出现的有否定副词“非”,范围副词“悉、皆”,情态副词“乃”、“则”、“即”、“必”、“诚”等。副词的语义变化是比较小的,大多是古代的词汇经过复音节化演化变成现代汉语词汇,如:“非”是否定主语和谓语之间的关系的,译为现代汉语的“不是”;“乃、则、即”是肯定主语和谓语之间的关系的,译为“就是”,等等。现代汉语“程度副词+名词”中的程度副词几乎都是表示程度深、程度过头的单音节或双音节程度副词,如“很、十分、非常”等。表示程度深、程度过头的程度副词与具有突出典型性的名词组合,就使“程度副词+名词”具有强烈的夸张强调意味,对句子成分起强调突出的修饰限制。[9]比如“最女人的表”其中“最女人”对名词性中心语“表”进行强调夸张的修饰限制;“很技巧地谈谈”其中“很技巧”对动词性中心语进行强调突出的修饰限制。

综上,副词与名词的组合无论在古代还是现代都是存在的,而且是有其合理性的。现代汉语的这些“副词+名词”结构不但体现了汉语组合方式的灵活性和特殊性,也显示了汉语表达方式的经济性和多样性。

四 “副词+名词”结构的语用价值

“副词+名词”是一种古已有之的结构,其最大的特点在于它的简洁性。但是古代汉语的“副词+名词”结构是在语言中客观存在的一种句法结构,它以简洁的形式表达的信息是单一的,而不是多元的。比如:“吾乃梁人也”中“乃”只是加强了语言的肯定性,意思是“我是梁人”而并无其他多余的意义。现代汉语“副词+名词”结构则不同,它是人们为了适应表达需要而创造的一种既生动形象又简洁蕴藉的新型结构,虽然至今在学术界仍存在着一些分歧,但“副词+名词”组合却有其他形式不可替代的独特优势和魅力。它能够用简洁的形式传达丰富的信息,符合语言的经济性原则,可谓“言简义丰”。比如:“他长得很广东”,通常可在描述为“个子不高、皮肤黑”等,却没有办法把一个人的全部特征都描写出来,“很广东”却能给人以简洁而全面的描述。

除此之外,较之古代汉语“副词+名词”结构,现代汉语“副词+名词”结构还有另外两个显著特点:第一,“副词+名词”结构所表达的内容丰富多彩,能够给人以充足的想象力,大大增加了信息含量。如:“他很阳光”这句话虽然很短,但很有内涵,每个人都可以根据自己的经验去表达和延伸;第二,“副词+名词”结构以其新颖的形式和形象的语言来形容一个概念,读后带给人很清新的感觉,大大增强了语言的表现力,不至于给人枯燥乏味的感觉。例如:“有人说他长得很中国”这个“副词+名词”结构,生动又形象,含蓄又全面,避免了繁杂的语言对语言美观性的影响。

结语

“副词+名词”结构的日趋盛行与语言的自身发展分不开。人们为了追求语言表达的简洁性与丰富性,会不断地选择新的表达方式来满足交际的需要,以完成理想的交流。此外,语言的发展与社会的发展也是分不开的,语言会随社会的发展而发展,伴随经济水平和文化水平的提升,人们的思维表达也趋于严密,这就需要有新的表达方式来满足,以弥补旧有方式的不足,使言语活动能够更完满。

注释:

①转引自王薇《副词+名词结构的认知语义分析》。

参考文献:

[1] 黄伯荣,廖序东.现代汉语(下册)[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8-9.

[2] 张谊生.“副词+名词”结构新探[J].徐州师范学院学报,1990(3):114.

[3] 雷杰珍.现代汉语“副词+名词”结构浅析[J].广东教育学院学报,1999(4):41-45.

[4] 郭锡良.古代汉语[M].北京:商务印书馆,2011:308-318.

[5] 许嘉璐.古代汉语[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2:116.

[6] 任芝瑛.“程度副词+名词”结构的语义分析[J].暨南大学华文学院学报,2003(4):52-56.

[7] 胡月仓,李凤霞.“副词+名词”组合中名词的语义和词性的确定[J].承德职业学院学报,2006(4):78-79.

[8] 施春宏.名词的描述性语义特征与“副词+名词”组合的可能性[J].中国语文,2001(3):212-213.

[9] 原新梅.试论“程度副词+N”[J].河南师范大学学报,1996(2):36-38.

猜你喜欢
古代汉语谓语现代汉语
非谓语动词
现代汉语位移终点标记“往”
如何学习掌握古代汉语词义*——何九盈先生《古汉语词义丛谈》评介
“楞”“愣”关系及“楞”在现代汉语中的地位
非谓语动词
山西省2019年专升本选拔考试 现代汉语
对师范学校古代汉语教学质量的提高探讨
现代汉语反饰修辞格新探
《古代汉语》课程教学中的问题及策略
古代汉语教学的困惑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