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村上现象”看其文学作品的艺术性、社会性和思想性

2014-03-12 00:24崔德军
宜宾学院学报 2014年4期
关键词:纯文学社会性村上春树

崔德军

(宜宾学院 外国语学院,四川 宜宾 644007)

随着2013年度诺贝尔文学奖的发布,近几年一直受众人瞩目的村上春树再一次无缘获奖,从而出现了虽受众人热捧却无奈而终的现象。如果说村上受到日本及世界许多读者热捧而红极一时但又多次未能摘取桂冠称之为一种现象的话,那么这种“村上现象”说明了什么,尤其是与曾经获得过诺贝尔文学奖的川端康成和大江健三郎相比,村上春树的文学作品在哪些方面还存在差距,这都需要进行仔细地解读。

本文主要根据日本及国内有关学者的一些评述,结合村上春树的部分作品,从文学作品的艺术性、社会性与思想性等几个方面进行一些必要的分析。

一 文学作品的艺术性与村上春树作品分析

(一)学术界对村上春树作品的评价

文学作品的魅力就在于其字里行间真实感人,具有较强的艺术性。这种艺术性不仅体现在优美的语言和巧妙的写作技巧等表象层面,更需有鲜明突出的主题,从文学作品流露出来的文化气息使人获得较强的精神享受。

关于村上春树的作品,国内外许多学者都给予了积极评价。如小森阳一认为,村上的小说语言既平明流畅,又富于寓意,不受日本传统小说语言的拘束,适应了现代小说的时空要求。[1]而文学评论家丸古才一很欣赏村上作品那独具一格的文学趣味性,认为这种以日本式抒情涂布的美国风味具有独创性,并有可能引起日本文学趣味性的变革。[2]另外,林少华认为村上春树小说中现实与非现实的错位,别具一格的行文,时代氛围和个人感性,田园情结和青春之梦,都足以令人沉潜其中。[3]

的确,村上那轻快的文笔和那直说的叙事方式一改日本传统小说呆板阴晦、冗长拖沓之不足,为日本文学染上了一股具有后现代文学特质的欧美文学气息。再加之村上作品的主线大多描绘城市青年所特有的孤独和惆怅心绪,这不免使精神处于迷茫和困惑状态的年轻读者如饮甘露,产生了十分强烈的共鸣。村上作品赢得诸多人气大概也缘于此。

不过,对于村上这个在世界上名声斐然的作家而言,也传来一些批评的声音,而褒贬毁誉则主要来自于日本国内。如江藤淳认为村上春树和村上隆的作品都深受美国文化影响,这二人的作品也只不过是反映特定人群的亚文化(subculture)。[4]木股知史则认为《挪威的森林》虽然以手记方式以第一人称进行客观叙述,但表现的则是主观世界。而且故事情节中也常常留下第一人称顾及不到的死角。[5]山田兼士认为村上春树是生产“读物”的作家,被称为“村上世界”的作品让人感到乌托邦所具有的磁性与魅力。不过,故事中的乌托邦只不过大多是有些现实性的“人工城市”,其本身与现实世界有着微妙的差距。[6]

从这些学者的观点来看,江藤淳主要针对脱离全体文化(Total Culture)问题,对将亚文化作为文学素材并深陷其中提出了异议。木股知史则主要指出了以第一人称方式叙述造成的主客观间的唐突与矛盾。不过,学术界对村上的文学作品持有较为辛辣的批判,其中最突出的就是质疑村上的作品是否属于纯文学。

(二)纯文学与村上作品的艺术性

所谓纯文学就是以文艺美为取向,注重作品的内涵和艺术风格的文学作品。即不迎合读者趣味,不计较商业销路,以艺术为本,从艺术角度出发创作的小说。[7]一般来说,纯文学与大众文学(通俗小说)相互区别而存在,两者可以从语言与情节、内容与主题等方面进行界定。下面结合村上的部分作品进行必要的验证和分析。

纯文学最主要的特点是作者以超乎寻常的语言表达艺术吸引读者,相对于情节语言的张力更强,更能打动读者。而通俗小说主要靠情节的曲折离奇等来吸引读者,由于语言的功用在于服务情节,所以语言的生动性往往大大降低。

新感觉派作家川端康成采用日本文学传统中注重季节感的手法,将季节感与女主人公那纤细而微妙的感受紧密结合,以“物哀美”为核心,通过细腻的笔触将自然美、古典美、虚幻美表现得淋漓尽致。如《雪国》中“穿过那位于县界的长长隧道就是雪国了”这一精彩的开篇,就把读者悄然带到了冰清世界。在人物刻画上,川端康成主要通过舞蹈家岛村在雪国的温泉旅馆与艺妓驹子痴心而又无奈的恋情展开,而对叶子一见倾心则成为带有虚幻感觉的副旋律。就情节来说虽然并无离奇之处,但雪国那冰冷的舞台和炙热的情感世界交织在一起,使读者充分感受到了雪国的静寂之美和无奈的悲恋之美。可以说,《雪国》的艺术性就在于从普通的故事中抽取出美的元素,让读者感受升华了的艺术魅力。川端康成凭借卓越的感受性,以纤细的写作手法和高超的叙事技巧,表现了日本人心灵的精髓。1968年诺贝尔文学奖评选委员会授予其诺贝尔文学奖。

与此相比,村上春树的特点则喜欢用含义深邃的文字来描绘栩栩如生的场景,尤其是发挥其精通音乐的优势,书写了许多充满浪漫气息和闲适感觉的佳作。但与传统的文学表现形式不同,村上作品无明显的主题思想,作品中的人物特征也大多扁平,与其他通俗小说一样,故事情节或充满怪异或性描写过多过滥。如《且听风吟》、《寻羊冒险记》、《挪威的森林》中的人物虽然调侃现实社会,但又沉溺于听音乐、抽烟、喝酒、随意的两性生活等之中。而《海边的卡夫卡》中的出场人物没有一个是健康人,在精神上或多或少都有残疾。尤其是,作品中加入了类似于《源氏物语》中“活灵”的怪异情节,故事基本是由有几分荒诞的“梦”来维系。[8]另外,卡夫卡在梦境中超越了时空,在梦中与姐姐发生性行为,混沌中杀死了父亲。总体而言,村上春树通过超越时空的二元叙事风格营造了荒诞和无逻辑的主观臆造世界。不知这些夸大了的畸形心理和怪异的情节是否是为了迎合读者猎奇的心理,但客观来说作品缺乏足够的内在美,从而也就很难以让人通过语言的张力来产生心灵上的震撼。

关于性爱描写,虽说是恋爱小说中较为常见的俗套之举,但严肃的文学作品一般都忌讳对性行为进行过多的文字描述。如果说曾获第22届“群像新人文学奖”(1979年)的《且听风吟》等村上早期的作品还比较严谨的话,那么从《挪威的森林》开始“放开手脚来写性”到《1Q84》中天吾与未成年女孩的性描写,作为后现代主义文化的“性”似乎已成为不可或缺的调味剂。在村上作品中设定了许多萍水相逢、邂逅相遇式不稳定的两性关系,而两性交合甚至就如喝一杯咖啡、听一首爵士乐曲一样轻松随便自然。这种性爱的随意性、不稳定性和重复性带来的只能是性爱价值的丧失。[9]对于这种肉体与情感分离状况下的情爱进行过滥的描写,一些有识之士提出了异议。如比较文学家小谷野敦曾这样评说道:

美人ばかり、あるいは主人公の好みの女ばかり出てきて、しかもそれが簡単に主人公と『寝て』くれて、かつ二十代の間に『何人かの女の子と寝た』なぞと言うやつに、どうして感情移入できるか。[10](作品中)出现的都是美女或主人公喜欢的女人,而且很随意就和主人公睡到一起。像这样20几岁总吹嘘“和好几个女孩子睡过”的家伙,怎么可能会有持有真情呢。(笔者译)

从上面的评述不难看出,村上春树笔下那些荒诞的故事及随意的性爱描写,可能满足了一些读者对可读性和趣味性的需求,但似乎缺少了纯文学作品应该具有的纯粹性。对此,小谷野敦评述到:

「『1Q84』が特に通俗的だ。むしろ『純文学』から遠ざかりつつある」。[11](笔者译:《1Q84》很为低俗,可以说此作品离“纯文学”越来越远了)

虽然村上的《且听风吟》和《1973年的弹子球》分别曾经于1979年和1980年入围以纯文学著称的“芥川奖”,但最终还是被淘汰下来。至于其理由,“芥川奖”评选委员的评述大概有两方面:其一,过于模仿外国文学作品的手法,缺乏创作的独特性;其二,作品中作者主观性痕迹比较明显,虽信笔勾勒出了时髦青年,但没有真正反映出人物内在的东西,且故事情节还存在粗糙的地方。[12]①看来,日本文坛并没有充分认可村上作品的艺术性。至于诺贝尔文学奖也一般颁给致力于纯文学创作的作家,看来村上春树要获得该奖还需时日。

二 文学作品的社会性、思想性与村上春树作品分析

(一)关于文学作品的社会性与思想性

文学是人的文学,通过对人的心理和行为塑造反映人性和情感,反映社会的历史或现实,使文学作品具有一定的社会性。文学作品的社会性和思想性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其一,文学是社会生活的反映,文学作品以社会现象或矛盾为对象,通过形象及情感反映人的本性,促使人们对社会进行反思;其二,艺术作品包含作者对社会的认知和思考,体现着其价值观和审美观,即作者对社会生活的态度会通过刻意塑造的形象显现出来;其三,在文学作品的出版发行过程中产生一定的社会影响,形成文化效应。

从某种意义来说,社会性和思想性是文学作品的灵魂,它甚至影响着作品价值。这是因为人们在阅读和评价文学作品时,要透过形象看作品的主题,要衡量作品的社会意义和思想内涵,看其是否能让人进行理性思考。如“畸婴体验”使大江健三郎深深体会到只要敢于与心中的恶魔斗争,在残酷的现实中积极奋争,人会主宰并战胜厄运的。正是这种基于真实的生活感受使得大江比他人更加理解承担责任和义无反顾地选择的重要性,这样的生活态度催生了《个人体验》这部名作。再加上从萨特的存在主义获得的哲学要素——人生的悖谬、无可逃脱的责任、人的尊严等——贯穿其作品始终,形成了大江文学的一个特色。

(二)村上春树作品中的社会性

作为后现代主义作家,村上春树深受西方都市文化的影响,其作品大多描写都市青年虚无及孤独无奈的生活态度和生活状态,反映年轻人倾斜失重的精神世界。就村上作品所具有的社会性而言,首先作者把焦点对准后现代社会出现的精神危机这一问题,具体形象地揭示了青少年持有的“身心障碍症”这一时代病。如村上在《挪威的森林》里集中展示了校园青春或城市青春的躁动与迷乱,触摸到了青春人生的无奈与痛楚。而《寻羊冒险记》体现的就是“迷失-寻找-迷失”的循环,虽然寻找的理由让人费解,其结果也令人茫然,但这些无理由、无目的的行为就是苦闷的年轻人持有的虚无主义倾向。应该说,村上对此有足够的观察,而其作品就是长期思考的产物。

关于村上的创作思想,三浦雅士结合《且听风吟》和《1973年的弹子球》言道:村上总是将现代人对世界的疏离感作为小说的主题。这一主题是面对现实却不能把握现实之病,是不能与他者相沟通之病,同时这也是自己对自己不能实感之病,是关乎自我之病。这也同时带来一种优雅,它浸润了村上的文体,形成了轻快与阴郁的结合体,直接归结主题。主题与文体是密切相关的。[13]而美国的杰·鲁宾则认为村上春树的作品大部分反映的年轻一代人的精神世界,总体来看可以当作日本后战后时期的精神史来解读。[14]

其次,由于村上作品文笔通俗直快,且故事中巧妙地镶入了“感性”化的内容,这让生活在“都市森林”的青年感到了精神上的慰藉,从而也就赢得了读者和文学市常尤其是村上成功塑造了“内向型”、“感受型”、“消费型”后现代人格,为读者提供了心灵释放的空间,这就间接地对读者起到了所谓的「癒し」(精神疗愈)效果。

日本二战后经济虽然得到了迅猛发展,但也出现了物质泛滥、物欲横流等社会弊病。这种伴随物质文明的步伐而出现的精神失落与空虚是一种不可回避的社会症结。毫无疑问,生活在这样大环境中的村上也存在着诸多苦恼,而写作就成了他的愈疗手段。实际上,在村上的作品中也有让人感受到心灵安慰的人和场所。如《海边的卡夫卡》中的佐伯、大岛等人及甲村纪念图书馆、大岛的山中小屋等都可以视为安全的港湾,这能让读者在阅读过程中体验愈疗。[15]也许是由于作品所呈现的「雰囲気」(氛围,感觉)具有一定的感染力,在许多都市青年中产生了精神上的共振和情感上的共鸣。[16]可以说,在“村上热”的背后存在着寻求精神寄托并希冀达到精神疗愈效果的群体。

不过,也许由于受后现代思想影响过于深厚的缘故,村上的作品也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首先,过于崇尚孤独和无奈,且并没有赋予其积极的社会意义。阅读村上的作品,可以充分感受到主人公那孤独的心境。“在阅读的同时,我们每每感受到生活在现代繁华都市里青年男女那无可救药的孤独、无可排遣的空虚、无可言喻的无奈和怅恾。”[17]但问题是村上在对这些青年的生活背景进行设定时,往往是无父亲、无兄弟姐妹、无稳定工作的“房中人”,他们孤傲地脱离社会,生活在个人狭小的空间整日过着孤独和无奈的生活。这些主人公具有一定的颓废性。尤其是村上积极诉求并把玩孤独和无奈,给富有颓废意味的孤独披上了绚烂而合理的外衣,这似乎是在阐明孤独是抚慰心灵的手段这一观点。然而在现实生活中,追求孤独一般只能使人沉溺于个人痛苦,并会导致心理疾患。这种追求和玩味孤独不具有普遍的社会性。[18]

再次,村上的一些作品没有固定的主题,对社会矛盾点进行了模糊化处理。孟庆枢认为村上的一些作品执着于“寻找”,而且是以后现代思维没完没了地寻找,没有结果地寻找。但当有人询问村上《寻羊冒险记》中的“羊”是何意象时,他竟然说“连我本人也不清楚那只羊代表着什么”[19]。另外铃木智之认为,村上虽然在《舞!舞!舞!》中就“像蚂蚁窝一样的高度资本主义社会”进行了言说,但把诸如在东京预定火奴鲁鲁的海外妓女并进行性消费等归咎于个人行为,并没有更多触及其背后社会问题的实质。这种回避对社会的批判,只说是作为“物语”言说服务的“分裂化战略”。[20]

总之,由于村上个人对文学创作的取向为超越社会性和政治性的“大众性”,这好像成了他要获得更高水准文学奖项难于跨越的障碍之一。对此,日本放送大学名誉教授栢仓康夫断言道:「ノーベル文学賞は権力の批判や社会の暗部、矛盾をえぐり出すなど、作品の持つ社会性が評価される傾向があります。その点で、村上作品のテーマはあいまいという批判があり、受賞を逃し続けているのは、このことも影響したのではないでしょうか」②(笔者译:诺贝尔文学奖一般会积极肯定对权力的批判、揭露社会的阴暗面或社会矛盾等具有社会性的作品。如果从这一点来说,有人批判村上作品存在着主题暧昧性问题,之所以多次未能获奖,大概就是这方面影响所致)。

(三)村上春树作品中的思想性

在村上春树的作品中,首先值得肯定的就是没有男尊女卑观念的女性观。就日本传统文化而言,女性往往视为男人的附庸或玩赏对象,在文学作品中也一般将女人视为风花雪月等牵动男人情怀,慰藉其寂寞情感的避风港。明治维新以后,日本虽然引入了西洋文明,但传统的女性观仍然以不同的方式延续下来。孙树林认为,在现代作家中,村上隆将女性异化,写得烂之又烂,与此相比村上春树将女性作为男性的同伴去描写。如在《国境之南·太阳之西》中,主人公男女好似朋友似的,男主人公还将自己的外遇向妻子坦白,力求妻子的原谅。在《上弦鸟史记》中,对绵谷这个视女人为玩物的恶棍进行了厉声斥责,且主人公对出走与外遇予以了理解和同情,并致力于感化她重归于好。这里的夫妻完全是平等的,朋友似的,没有将女人当成猫狗似的宠物。进而孙树林断言,村上的小说深受女性的欢迎虽然有各种因素,但与村上的女性观及在作品中的折射是有相当大关系的。[21]

不过,村上作品中也存在着消极的氛围,以至于塑造的形象中不乏沉醉于消费社会、忽视伦理和战争暴力等倾向。如王向远指出,在村上作品中出现频率最高的就是啤酒、咖啡、威士忌、外国游戏机、唱片、外国小说及女人,尤其在《且听风吟》中主人公“我”和“鼠”一个暑期竟然喝光了可以灌满25米长游泳池的啤酒,剥掉的花生皮可以铺满数百米长的马路。当然,主人公享受的除去物质的、文化的还有肉体的。[9]另外,小森阳一对村上在《海边的卡夫卡》中将“杀死父亲、同母亲同姐姐交合”作为“无奈之举”进行语言处理惊讶不已,对将杀猫等个人的暴力行为与国家人为发动的“战争”暴力作为同等的行为毫无媒介地联系到一起,构建出亦为“无奈之举”的话语体系提出警觉,认为这是村上对使用语言的人类所创造出的文学的背叛。[21]

结语

纵观日本及国内对村上春树作品的论述,虽然褒贬毁誉不同,但总体来说持肯定态度的要占大多数。至于村上文学成功之处主要在于:他以对孤独的城市青年的人文关怀为出发点,以后现代主义的视角洞察青年男女所陷入的困境和无奈,通过刻画出栩栩如生人物形象将年轻人那压抑和苦闷的情感毫无保留地宣泄出来,极大程度赢得了他们的共鸣。但由于村上在创作过程中残存模仿美国小说的痕迹,且没有将西方文化与日本传统文学和审美观更好地进行融合,再加上有取悦读者的倾向,这就导致其作品在艺术表现力和艺术纯粹性方面出现了一些纰漏和不足。尤其是当村上两次意欲问鼎登龙门的纯文学作品奖——“芥川奖”——未果之后,从文体形式上开始书写长篇小说,从内容方面荒诞情节和性爱描写有所增加,其艺术追求出现了偏离纯文学的微妙变化。而这正是障碍村上获得诺贝尔文学奖致命的一环。

另外,虽然村上的作品大多以孤单苦闷的都市青年为对象,形象地揭示了他们彷徨苦恼的情愫,但大部分作品都是在通过情节来言说感伤现象,并没有像川端康成作品那样升华为物哀美。同时,作品没有从社会整体性出发去思考怎样解决这些情感矛盾,也没有站在历史角度开出预防和治愈这些问题的处方,这就使得作品缺乏应有的社会性。再有,不稳定的作品主题和混淆了的逻辑思想也是阻碍村上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主要因素之一。

注释:

①对于《且听风吟》,泷井孝作的评价为:外国の翻訳小説の読み過ぎで書いたような、ハイカラなバタくさい作だが……このような架空の作りものは、作品の結晶度が高くなければ駄目だが、これはところどころ薄くて、吉野紙の漉きムラのようなうすく透いてみえるところがあった。//好像读外国小说有些过头,作品中充满着追求时髦的奶油味……像这样虚构的作品没有很高的艺术水准是难于让人认可的。作品中多处略显单薄,甚至有的地方就如不均匀的吉野纸那样透亮(笔者译)。

②週刊FLASH,2013,10月29日号。

参考文献:

[1] 小森阳一.テクスト論の立場からー村上春樹「風の歌を聴け」[J].国文学,1989(7):87-94.

[2] 林少华.且听风吟[M].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07.

[3] 林少华.村上春树为何为村上春树(代译序),挪威的森林[M].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11:2-3.

[4] 江藤淳.文学の現在ー江藤淳連続対談ー[M].东京:河出書房新社,1989:210-211.

[5] 木股知史.日本文学研究論文集成46-村上春樹[M].东京:若草書房,1998.

[6] 山田兼士.原風景とユートピア[J].樹林,2001(5).

[7] 帅松生.孕育文坛新人乃至巨匠的摇篮—浅谈芥川、直木两奖与日本当代文学—[J].日语学习与研究,2004(4):69.

[8] 姚迪.《海边的卡夫卡》——一部失败之作[J].中国图书评论,2005(1):29-31.

[9] 王向远.日本后现代主义文学与村上春树[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4(5):68-91.

[10]小谷野敦.反=文藝評論-文壇を遠く離れて[M].东京:新曜社,2003.

[11]小谷野敦.村上春樹のノーベル賞-露骨な性描写が「壁」?[J].週刊朝日,2013(10).

[12]第83回芥川賞選評[J].文芸春秋,1980(9).

[13]三浦雅士.村上春樹とこの時代の倫理[J].海,1981(11):208-219.

[14]杰·鲁宾.洗耳倾听村上春树的世界[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12:6-7.

[15]田中雅史.内部と外部を重ねる選択ー村上春樹『海辺のカフカ』に見られる自己愛的イメージ退行的倫理ー[J].甲南大学紀要文学編143,2006(3):37-49.

[16]孙树林.论村上春树现象[J].外国文学,1998(5):21-27.

[17]林少华.村上春树作品的艺术魅力[J].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1999(3):88.

[18]彭丽春.论村上春树文学作品中的消极性[J].柳州师专学报,2010(4):46-47.

[19]孟庆枢.解读村上春树的思考[J].东方丛刊,2010(2):45-48.

[20]鈴木智之.恐怖の浮上ー村上春樹『ダンス·ダンス·ダンス』と物語生産の条件ー[J].法政社会と社会学,2004(7):57-64.

[21]小森阳一.村上春树论——精读《海边的卡夫卡》[M].北京:新星出版社,2007:26-77.

猜你喜欢
纯文学社会性村上春树
以户外混龄活动促进社会性发展
“纯文学”概念的历史生成与意义
——以纯文学在近代和八十年代的两次现身为例
长大的瞬间
为什么当代人都不喜欢看纯文学?
从社会性弱势群体自身心理角度谈接受科技知识
社会性交互及其在三维虚拟学习环境中的实现
社会性软件在网上交互教学中的应用与分析
“纯文学”界定及其混用现象分析
村上春树和他的猫
村上春树和他的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