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晓林
初中数学新课标要求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建立新的教育教学理念,探索高效课堂,改变传统教学观念和策略模式,真正做到“教学活动是师生积极参与、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新课改从2001年开始到现在已经十多年,有相当多的教育者在积极地探索,他们得出的经验是很值得借鉴的,比如杜郎口、洋思等。2011年又颁布了新课标,更是给广大师生指明了方向。我们应该反思自己,同时也要反思别人好的或不好的经验,为新课程的开展探索有效的道路。
一、改变教师传统角色,践行新课程理念
在新课程中,教师应成为课程中的引导者、合作者和参与者,成长为胸怀“大境界”、坚守“大品格”、拥有“大视野”的智慧型教师,要争取成为好的总指挥(学毛泽东)、总导演(学张艺谋)和总教练(学袁伟民),做学生的朋友和引路人,真正做到教师角色多样化,成为最受学生欢迎的老师。教师在课堂活动中,要根据教学内容,结合生活经验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挖掘学生的内在潜能,鼓励学生大胆创新与实践;要让学生在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过程中获得数学知识和技能,使他们觉得每项知识都是他们实践创造出来的,在成就感驱动下养成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二、构建高效课堂,营造民主、和谐的合作探究学习氛围
在教学中,教师应通过数学活动探索有效课堂,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使他们成为高分数、高素养的“两高生”。教师应从减轻负担、提高成绩、提高能力三方面下工夫,给学生搭建富有生活气息的大平台,让每个学生都积极学习数学,锻炼数学能力,使学生乐意并投入到现实的数学探索活动中去。师生要从“自主预习、合作探究、展示点评、训练达标”四个环节开展数学课程活动,数学课堂中搞好学(先学后教,以学定教)、解(当堂点拨,当堂解疑)、练(当堂训练,当堂测评),铺设好合作探究的学习氛围和条件,真正构建高效课堂,培养学生终身学习和自主管理的能力。让学生通过亲身经历、体验数学知识的形成和应用过程来获取知识和发展能力,建立师生共同发展的和谐学习生活。
三、紧密联系学生的实际,有效培养数学学习兴趣
在课程活动中,教师要用好多媒体,利用与我们生活息息相关的数学素材和形象的图表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要严爱优生、博爱中等生、关爱学困生,同时让学生充分感受到成功的喜悦,感受到学习是一件愉快的事情。要通过数学的有效课堂建设,使学生乐学、愿学、想学,多快好省(内容多、速度快、效果好、时间省)地开展数学活动。新课程中学习“实践与探索”的应用实践问题,让学生充分结合生活实际搜集、整理材料而获得成果,并给予展示,然后让全班学生相互讨论、合作,对每人的收获给予恰当表扬。学生在愉快中学到了知识,增长了能力,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四、关注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心理特点,体察个体差异,使人人都有发展
数学课程要促进每一个学生的进步和提高,既要为所有学生打好共同基础,也要发展学生的个性和特长,有效培养他们健康正常的人格。学生在数学知识、能力方面和志趣上存在个体差异,因此教师应从不同层次把握教材,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因材施教、因势利导、分类指导,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逐渐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发散性思维。新课程中的“思考”“探索”“讨论”“观察”“猜猜”“做做”等环节,教师可根据实际情况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在小组成员的安排上优、中、差各级知识水平学生要合理搭配,以优等生的思维方式来启迪差生,以优等生的学习热情来感染差生。在让学生独立思考时,要尽量多留一些时间给差生思考。对于优生,要鼓励他另外选择一些较灵活的问题来进行思考、探究,以扩大优生的知识面,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重视现代信息技术的有效运用,提高学生各方面的能力
我们要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辅助教学,向学生提供更为丰富的学习资源,把现代信息技术作为学生学习数学和解决问题的有力工具,致力于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在课堂活动中,我们要根据课程内容恰当地运用PPT课件,让多媒体提供更为广阔的自由活动的时间和空间,比如课程中统计图表和坐标系中的二次函数的课程活动,我们可以要求学生利用多媒体技术来直观完成一些枯燥抽象的问题。通过多媒体技术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丰富他们的视野和内容,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抽象思维能力。
只要我们在新课程活动中坚持利用新课标理念来指导课堂活动,善于运用丰富多彩的课堂活动方式和手段,尽可能多地为学生创造动口、动脑、动手的机会,让他们更多地参与课程活动,学生的数学素养和创新能力就一定会得到全面的提高与发展。
(责任编辑黄春香)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