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化学史教育中的德育新论*

2014-03-11 11:22宇,张
阴山学刊(自然科学版) 2014年2期
关键词:伦理观伦理化学

冷 向 宇,张 萌 萌

(1.信阳师范学院 化学化工学院,河南 信阳464000;2.西华师范大学化学化工学院,四川南充 637009)

高校化学史教育中的德育新论*

冷 向 宇1,张 萌 萌2

(1.信阳师范学院 化学化工学院,河南 信阳464000;2.西华师范大学化学化工学院,四川南充 637009)

在化学科学发展中,化学史教育是科学教育的重要环节,伦理教育与化学史教育密不可分,化学史教育中的伦理教育也是大学德育的题中应有之义;化学史教育中的德育目标内容包含了培养学生生态和谐的环境伦理观,造福人类的科技伦理观,正确处理名与利的品质教育,合作进取与博爱宽容的健康心理等内容;化学史教育中融入伦理教育,目标在于引发学生对化学科学的伦理问题进行思考,培养学生科技伦理道德和社会责任感,树立正确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化学史;伦理观;环境伦理;科技伦理;伦理道德;社会责任感

在化学科学发展过程中,渗透着价值判断、道德规范和伦理抉择,是非常明显的事实。高校化学类专业中的化学史教育,对于提高大学生科学素养有着重要的作用。很多学者对化学史教育进行过研究,诸多研究都是围绕学习兴趣、科学素养、创新精神、爱国主义等化学教育目标进行论述。本文所讨论的论题,是在化学史教育中,要把伦理教育融入在教学活动中,以期能够帮助广大学生树立科学的伦理观念,使德育能够更好的与专业课教育结合。

1 化学史教育与伦理教育

化学史是科学家征服世界、改造自然、创造发明的奋斗史,记述了化学知识累积的过程,以及化学科学发展演变的发展史,也是人类发展史和科技发展史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人类认识化学运动主体的化学家的实践活动,也是化学史的重要组成部分。

化学史教育就是利用化学史的知识来促使学生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观点,认识化学科学的形成和发展趋势,以培养学生的科学素质和科学精神,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爱科学、爱祖国、服务社会和人类的高尚情操等为根本目标的教育。化学史的教育在我国部分高校中设立,但是在大多数的高校教学中体现在专业课程的介绍性的知识内容中。

伦理指体现在历史沿革和文化传统中的支配人与人、人与社会关系的各种道德习俗和准则。从词源上讲,伦理和道德是同义的,现在一般情况下也将两者混用。因此,伦理教育在一定程度上也就是道德教育。

科学与道德在本质上都是人类智慧的结晶,其最终目的和终极价值都在于服务于人类,造福人类。化学史教育作为科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的化学发展史实,体现着与人类伦理思想的内在统一。在化学史教育中,回顾化学发展历史,联系当今世界的化学科技发展,增强学生的科学意识。同时,也要重视化学科学发展所带来的负面效应。人类的科学成果已经不单纯是纯经济和纯科学的,它包含着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的价值选择。正如世界著名的外科手术权威、海德堡大学外科医院鲍尔教授所说“科技逾进步,牵涉到的人道问题逾棘手。在每一种发展的背面,都潜伏着道德、伦理及法律问题。[1]”在这些化学发展的历史记载中,包含着人类整体利益的道德选择,从科学实践、科学成果等角度揭示了,科学技术的发展只有在伦理道德的正确引导之下,才能更好地发挥其积极效应,朝着造福于人类的方向健康发展。这也是大学科学教育和道德教育的题中应有之义。

2 化学史教育中的德育

当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与广泛应用,已迫使人类卷入了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人的心灵与追求之间的冲突,人类面临着生态、社会、道德、精神等危机。

2.1 培养学生生态和谐发展的环境伦理观

化学化工技术的进步促进了大量的发明创造,新合成物质、新材料层出不穷。著名化学家、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西博格教授1979年在美国化学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明确提出:“化学—人类进步的关键。”从物质材料的角度可以看到化学在人类进步和社会发展中的重大作用:最初,人类使用的材料,多直接取自自然界,在经过历史发展过程后,随着化学科学和冶金技术的进步,金属材料日益增多。合成化学和石油化工的发展,促进了橡胶、塑料、纤维等一系列合成有机高分子材料的问世。科技发展,对材料提出的要求越来越高,有时还能够促使某个新科技领域的形成和发展。一般来说,新的发明创造绝大多数是为了人类自身的利益出现,有些发明创造在短期可以明白无误地造福人类社会,但长远影响有时会遗祸子孙。因此,要使学生们认识到,科学技术是一把“双刃剑”,随着科学的发展,也带来了一系列生态环境的污染问题。

现代生活中,化学品的大量生产和广泛应用使人类原本和谐的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破坏。1962年,海洋学家卡逊的《寂静的春天》出版。在该书中有关于化学农药危害环境的预言,不仅受到利益攸关部门的猛烈抨击,而且强烈地震撼了公众。她警告说:杀虫剂的过分使用与人类基本价值不一致。果不其然,尤其是DDT农药的大规模使用,在杀死害虫,提高作物产量的同时,还因各种残留的农药严重影响人身健康,甚至还通过食物链危害到了整个生态系统。此外,内燃机的发明极大地提高了劳动生产率,但有害废气的排放造成的呼吸系统发病乃至肺癌的发生,与空气污染也有着不可推脱的关系。各类污水、工业烟尘和废弃物、有毒化学物……因此,科学的研究者们在进行科研和发明时不能只顾及眼前利益,还应该考虑到长远影响;不能光追求经济利益,还应该考虑科研成果对生态环境所产生的潜在影响。

目前,环境问题已成为世界瞩目的焦点问题,环境污染也成为科学技术的最大副产品,环境污染程度在逐年加剧,人口急剧增加,资源紧缺,威胁着人类的生存。由于大气污染严重,尤其是二氧化碳等气体的大量排放造成的温室效应导致冰川融化,极端天气增加,形成酸雨、臭氧层空洞、光化学烟雾等。还有,人们砍伐森林,破坏植被,引起严重的水土流失和荒漠化;地表水体污染造成连年出现的大规模“赤潮”和“水华”等现象;私挖乱采,过度开采地下水造成一些地方地面下沉现象,我国的严重缺水状况和地下水污染现象并存;聚乙烯塑料不能讲解、垃圾不能分类回收利用。

人与生态和谐发展的环保意识,是科研者对生命、对人类发展的真诚关怀,是伦理道德的重要内容之一。结合化学发展中的史实和现代化学科技的发展现状,要让学生认识化学与环境之间的关系,这种关系是辩证的,具有生态和谐的意识。要在鼓励学生在从事化学研究与开发的同时,也要考虑大自然的生态平衡、尊重自然、科研开发更要具有前瞻性,以便实现长远与近期目标的结合。

2.2 培养学生造福人类的科技伦理观

当代科技的发展与广泛应用,带来了更多的伦理问题,如生物化学武器的使用、紫金矿难的化学污染等。科学技术所带来的种种负面效应,现示了科技力量的历史有限性,同时也说明了在科学技术应用中的伦理价值观培养的紧迫性。正是在这个意义上,2000年8月5日,江泽民在会见6位国际知名的科学家时指出:“在21世纪,科技伦理的问题将越来越突出,核心问题是,科学技术进步应服务于全人类,服务于世界和平、发展与进步的崇高事业,而不能危害人类自身。[3]”

在化学发展中,记载着化学家服务人类社会、反对人类自我伤害的故事,这些历史记载,不但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丰富学生的知识,而且有助于学生培养学生造福人类的科技伦理观。

例如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时,德国化学家哈伯利用合成氨技术,研制毒气化学武器,并出让给德国统治者制造炸药,甚至亲自在战场上观察毒气使用效果,受到世界各国科学家的批评指责。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时,德国化学家哈恩却成功地抵制了希特勒的威逼利诱,未让核能技术为法西斯者所掌握,为战争结束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同时也为世界人民所尊重。1972年,以斯坦福大学化学系主任P·伯格为首的一批科学家合成了DNA杂种分子,研究人员要设法把含有猴子肿瘤病毒Sv40的杂种分子引入通常寄生人体肠道中的大肠杆菌。但他们考虑到,万一这种大肠杆菌无意中感染了人群,必将引起严重的后果,于是便停止了实验,放弃了这个项目。这些科学家、工程师具有鲜明的选择标准与道德立场。出于对人的社会责任,发现自己的研究可能造成伤害性效果,而放弃自己感兴趣或已近成功的研究。

造福人类的科技伦理观是化学史教育不可缺少的重要内容。我们的大学生应该懂得承担科学技术造福人类社会是其实现自我价值的必由之路。结合化学史料,正反两方面讲述科学家们造福人类成败史实,学生的思想会受到震动。要学生明白,对科学发展过程中所造成的种种社会问题,仅在实践层面上依靠科技的力量是不能根治的,要使全社会充分的享受科技进步带来的福祉,就必须改变人们的价值观念、生活方式和伦理行为,把对科学技术的使用至于正确的伦理观控制之下,使从事科技活动的主体以正确的科技伦理观指导自己的科研行为,这也是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的重要途径。

2.3 培养学生正确处理名与利的品质教育

在科技史中,我们可以看到那些成绩卓著的科技工作者大多具有:“轻荣重义,薄利厚德”的优良品质。众所周知,任何科技成果的取得都来源于艰苦的付出。例如,氟单质的制取,从1813年英国化学家戴维开始对氟进行研究到1886年由法国科学家莫瓦桑制得单质氟,其间有很多科学家付出劳动,有人中毒,有人献出了生命。然他们还是义无反顾的进行着科学探索。瑞典化学家舍勒坚持不懈的学习,刻苦钻研,结果发现了许多气体,并合成了诸多有机物。道尔顿一生淡泊名利,为了科学,他对自己严格要求,其治学的座右铭为“午夜方眠,黎明即起”。

也有反面的例子,被尊为“近代化学之父”的法国著名化学家拉瓦锡被处死的原因,除了法国大革命的社会原因之外。他个人追求非份财富、为私欲所左右也是重要的原因之一。拉瓦锡出身名门,他继承了父母和姨母的巨额遗产,完全可以过上富足的生活。他可以建立当时最先进的化学实验室,使用当时最高级的仪器设备,全身心地投入科学研究。但拉瓦锡却想在科学上和财富上成为双重暴发户,这就使科学蒙上了唯利是图的污垢,他为了钱而忘记作为科学家所应持守的人格与品德。他的悲剧告诉我们:一个为科学而献身的人应自觉抵制世俗利益的诱惑和侵蚀,要做到富贵不淫、贫贱不移,才能流芳千古。科学史上,有很多正直的科学家,为了民族的振兴和人类福祉,放弃个人的名利;也有不少科学家为了世界和平,做出了牺牲乃至生命的代价。拉瓦锡与这些科学家的节操又怎可同日而语呢。

结合我国社会公共事件,比如,饮用奶中的三聚氰胺、食品中的苏丹红、有毒大米在市场上流通等等,这些案例大多以有不法商人谋取私利为目的,其背后也不乏涉及毒物专业人员参与,反向说明了一部分专业人士的伦理道德甚至法律意识的淡薄是多么的可怕。

科技的发展,最主要的目的是造福人类。科学技术的历史上,上演了一幕幕争名夺利的可耻悲剧,不仅把自己弄得身败名裂,也阻碍了科技事业的发展。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科技工作者要淡泊名利,杜绝浮躁,只有将名誉和利益以造福社会为前提,才能实现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的统一。在化学史教学中,适当穿插这样的实例故事,将在潜移默化中培养起学生正确对待名和利的思想品质。

2.4 培养学生合作进取与博爱宽容的健康心理

戴安邦教授说:“全面的化学教育不仅传授化学知识、技术,更要训练科学思维和科学方法,培养科学精神和科学品德”。20世纪60年代,我国几十位化学家共同努力,首次人工合成了结晶牛胰岛素,使我国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合成蛋白质的国家。如1911年,英国化学家卢瑟福根据粒子散射实验,提出了原子结构的“行星式”模型,而他的学生玻尔将普朗克的量子论和爱因斯坦的光子说引入原子模型,提出了玻尔原子模型,并通过实验验证了该模型的正确性。卢瑟福积极支持玻尔的理论和模型,在各种压力来临的时候,依然推荐其论文发表,并勇于修正自己的论点,还鼓励玻尔继续研究,以完善他的波尔原子理论,这充分表现出卢瑟福尊重事实、尊重真理的大师风范。[4]

近些年,发生在校园的安全事件,比如,从清华、北大学生投毒到复旦大学学生投毒案,反向说明了伦理道德甚至法律意识的淡薄是多么的可怕。这些发生在高校之中的案例大多以精确投放,高效隐蔽为特点,且多数为涉及毒物专业人员所为,让社会惊恐并不寒而栗。这些莘莘学子们在社会生活和学校教育中连起码的道德都未能完善。在我们培养学生科研能力、科学探索精神的同时,这些人的合作进取与博爱宽容的心理品质是缺失的。化学专业大学生作为未来的化学研究者,不仅要有必备的科学知识和科研能力,更重要的是拥有具有和谐健康的心理。

当代科技发展的重大前沿课题,小至微观粒子大到宏观宇宙,都已经成为全人类共同关注的课题。例如要解决资源、环境以及人类可持续发展的问题,更要求国际科学家通力合作,共同应对全人类所面临的挑战。正如爱因斯坦深刻指出:“不管你们喜欢不喜欢,科学是,而且永远是国际的。[5]”这对于那些人际交往关系存在不和谐的学生来说,应该会有所启示。在任何一个组织中,大学生以及硕士、博士生无论是科学研究、学习还是生活,都需要团结合作、宽容博爱的和谐人际关系,都要发挥团队集体的力量,这是人所具有的社会属性决定的。

3 结语

科学的道德意涵,体现在以理性为基础,以创造为中介的各种关系中,最终的表现必然在于对待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之中,伦理观便是对互相关系的规范和调节。伦理观影响着科学家的内心世界,孕育着科学家的道德品性,并内化为科学家的道德人格。科学家崇高道德品质的榜样和示范作用,对于接受高等教育的学生来说,他同时也接受着道德方面的教育,这种道德教育是潜移默化的。爱因斯坦说:“只用专业知识教育人是不够的,通过专业教育,他可以成为一种有用的机器,但是不能成为和谐发展的人,要使学生对价值有所理解,并且产生热烈的感情,那是基本的。他必须获得对美和道德上的‘善’的鲜明辨别力。否则,他运用他的专业知识只能像一条受过很好训练的狗,而不像和谐发展的人[5]”。

当前,我国社会也出现了许多严重的与科学相关的伦理道德问题,原因之一,就是对科学缺乏正确的伦理观,仍然把科学仅仅看成是工具和谋取利益的手段。在化学史教育中融入伦理观教育,引导学生把化学科学的运用与伦理观等内容结合起来思考现实问题,可以帮助学生认知化学发展与人类生活的密切关系,能够引发学生对化学科学的伦理问题进行思考,关注人类面临的与化学相关的社会问题,培养学生科技伦理道德和社会责任感,树立正确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才是现代化学教育的最终目标。

[1]鲍尔:<器官移植>,在<人·科学·技术>,迈尔·布莱尼茨等著[M],胡功泽等译,三联书店,1992.

[3]江泽民.论科学技术[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0,217.

[4]郭百凯,张文根.高等化学教育应重视科学方法的培养[J].渭南师范学院学报,2001,16(2):80 -82.

[5]爱因斯坦.爱因斯坦文集(3)[M].北京:商务印书馆,1979,310.

[6]袁翰青,应礼文.化学重要史实[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9.

[7]王勇华,浅析化学史在无机化学教学中的作用[J].内蒙古石油化工,2007,9:76 -77.

[8]余琛捷,论化学史对大学生科学素质教育的作用[D].南京:南京师范大学,2007.

[9]余天桃,拉瓦锡之死的历史思索[J].化学世界,2002,2:112.

Try to Discuss the Education of Ethics in the Education of Chemical History

LENG Xiang-yu1,ZHANG Meng-meng2
(1.College of Chemistry and Chemical Engineering,Xinyang Normal University,Xinyang 464000;2.College of Chemistry and Chemical Engineering,Chinawest Normal University,Nanchong 637009)

In the development of chemical science,the education of chemistry history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science education,ethics education and the education of chemical history are inseparable,ethical education of chemical history education in university moral education is necessary in the problem;The education of Chemical history in ethics view contains students harmonious ecological environment ethics,the benefit of mankind's ethics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quality education to correctly handle the fame and fortune,health psychology content cooperation of enterprising and fraternity tolerant;The education of chemical history in the integration of ethics education,aims to arouse students'chemistry on ethical issues of ethics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cultivating students'moral and social responsibility,establish the correct concept of emotion attitude and value.

The Chemical History;Ethics;Environmental Ethics;Ethics of Technology;Social Responsibility

O6-09;N41

A

1004-1869(2014)02-0086-04

10.13388/j.cnki.ysajs.2014.02.024

2014-03-17

冷向宇(1982-)男,河南三门峡人,讲师,硕士,主要从事科技伦理、德育研究。

猜你喜欢
伦理观伦理化学
《心之死》的趣味与伦理焦虑
护生眼中的伦理修养
浅析董仲舒“五常”伦理观及其当代意义
浅析董仲舒“五常”伦理观及其当代意义
奇妙的化学
奇妙的化学
彼岸与此岸:门罗《好女人的爱》中的加拿大相对主义伦理观
奇妙的化学
奇妙的化学
医改莫忘构建伦理新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