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安徽省涡阳县闸北桑楼学校 许 明
对偶,是中国文学语言中的一朵奇葩,而其中的“藏字对”,因像谜语一样有所藏匿、引人猜测,尤具迷人魅力。
什么是“藏字对”?请看:
一读书人家境贫寒,欲给朋友祝寿,又无钱买酒,遂以水代酒,曰:“君子之交淡如。”其友心领神会,笑答:“醉翁之意不在。”两句话分别隐去了“水”和“酒”,纯朴的友情,尽在不言中。
这里二友所对之句“君子之交淡如,醉翁之意不在”就是藏字对。可见,藏字对,是将句中该用的字不用,有意隐藏起来供人猜测的对偶格式。
藏字对中被藏的那个字位于何处?
一、藏于句首。如:
1.忍看朋辈成新鬼,怒向刀丛觅小诗。(鲁迅《惯于长夜过春时》)
2.欲为圣明除弊事,肯将衰朽惜残年。(韩愈《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3.忍看图画移颜色?肯使江山付劫灰!(秋瑾《黄海舟中日人索句并见日俄战争地图》)
4.龙点睛;蛇添足。(某画室对联)
例1“忍看朋辈成新鬼”一句,高中语文课文《为了忘却的记念》的注释多年来都是“忍心看着朋友们一个个被反动派杀害”,将“忍”解成“忍心”,这是很不恰当的。因为若如此,该句就成了作者的自责之词,这样,下句“怒向刀丛觅小诗”的“怒”就令人费解了。正确的理解应该是:例1这一联是藏字对,出句句首藏匿了“怎、哪、岂”之类的字,“忍看朋辈成新鬼”意思是“怎(哪、岂)能忍心眼看着朋友们一个个被反动派杀害”,此句是反问语气,不是陈述语气,表现了鲁迅先生“忍无可忍”的愤慨之情,这样就与对句紧密呼应了。与此相类,例2对句句首、例3出句和对句句首也都藏匿了“怎、哪、岂”之类的字,均表达了强烈的反诘语气。例4上下联都是人们熟知的成语,但都隐藏了一个“画”字。
二、藏于句中。如:
5.枯桑知天风,海水知天寒。(蔡邕《饮马长城窟行》)
6.金错囊垂罄,银壶酒易赊。(杜甫《对雪》)
7.人生不满公今满;世上难逢我独逢。(祝寿联)
8.绣阁团圞同望月;香闺静如对弹琴。(贺婚联)
例5句意本为“枯桑不知天风,海水不知天寒”,两“知”字后均藏一“不”字。例6对句后三字意为“酒不易赊”,“易”字后藏一“不”字。例7是清代一老人百岁大寿时客人写的祝寿联。上联出自东汉《古诗十九首》第十五首中“人生不满百,常怀千岁忧”;下联取俗语“世上难逢百岁人”,上下联的中间均隐藏了“百”字。例8是清代纪晓岚为一对同姓牛的男女写的贺婚联。上联匿“犀牛望月”之“牛”,下联匿“对牛弹琴”之“牛”。
三、藏于句末。如:
9.断送一生唯有,破除万事无过。(黄庭坚《西江月》)
10.惭无窦建,愧作梁山。(《全唐诗话》引李涛诗句)
11.才胜商山四,文高竹林七。(《四溟诗话》引吴筠诗句)
12.与尔同销万古;问君能有几多。(酒店对联)
例9句意本为“断送一生唯有酒,破除万事无过酒”,出句、对句末均隐去一个“酒”字。例10句意本为“惭无窦建德,愧作梁山伯”,出句藏匿“德”字,对句藏匿“伯”字。这个藏字对是说自己惭无美德,愧作大伯。例11句意本为“才胜商山四皓,文高竹林七贤”,出句藏匿“皓”字,对句藏匿“贤”字。例12句意本为“与尔同销万古愁,问君能有几多愁”,上下联末均隐去一个“愁”字。所匿之字在句末的藏字对,好像歇后语,话说了一半突然不说,留下一个空缺,让人留意,费人猜测,以此达到藏字不出的目的。
藏字对多用人们熟知的成语、典故或经典名句,因此,只有熟悉古书,才能读懂和补充所藏之字,因而文士之间常用这种形式表情达意,以显雅致:
一、表夸赞、祝贺
陈竹士、王梅卿喜结连理,友人送一联:“几生修得到,一日不可无。”上联取古诗“几生修得到梅花”,隐一“梅”字;下联取咏竹诗中的“一日不可无此君”,隐一“竹”字。此联藏匿新婚夫妇名的中间一字,赞二人品如梅竹,祝他们白头偕老。
二、表戏弄、调侃
唐代封抱一有《歇后》一诗:“面作天地玄,鼻有雁门紫。既无左达承,何劳罔谈彼?”前两句意谓:“面作天地玄黄,鼻有雁门紫塞。”出句和对句都暗用童蒙课本《千字文》中的成句“天地玄黄”“雁门紫塞”,而藏“黄”字、“塞”字。后两句意谓:“既无左达承明,何劳罔谈彼短?”亦是用《千字文》成句“左达承明”“罔谈彼短”,而藏“明”字、“短”字。此诗是封抱一任栎阳尉时,有客过之,见客长得短小,又患眼病及鼻塞,故用《千字文》语,言其面黄鼻塞,左目盲瞎,个子矮矬。
三、表嘲笑、讽刺
清朝王士卿贪污案发被处死刑。有人作挽联:“士为知己,卿本佳人。”《战国策》云:“士为知己者死。”《北史》云:“卿本佳人,奈何作贼?”该联隐去“作贼”和“死”,又将“士”“卿”二字冠首,乍看以为作者是对王十分赏识的挚友,实则反映出作者恨之入骨,嬉笑怒骂水平之高。有庸医名曰“吉生”,常使病人死于非命。有人送其一联:“未必逢凶化,何曾起死回?”上下联各匿“吉”“生”二字,冷嘲热讽,辛辣之至。清人缪艮科考落第后曾撰一联自嘲:“妻子望他龙虎日,功名于我马牛风。”“龙虎日”,指登龙虎榜之日,“马牛风”后则隐去“不相及”。失落、无奈之情溢于言表。
四、表攻击、咒骂
一私塾先生过路时见一妙龄女子正在喂鸭子,即以言语调戏,该女子拿起鸭食砸他,他竟然恬不知耻地说:“女子有情,赐我几升邦有道。”女子怒斥道:“先生无理,赏他两碗孝无终。”这个家伙立即吓得逃之夭夭。原来,两人的话构成了藏字对。私塾先生的话里“邦有道”后匿一“谷”字。《论语·宪问》:“邦有道,谷;邦无道,谷,耻也。”“谷”指薪俸,私塾先生则用其本意,指女子砸的鸭食。女子的话里“孝无终”后匿一“始”字。《孝经·庶人》:“自天子至于庶人,孝无终始。”“始”谐音“屎”,私塾先生若不逃去,很可能先吃鸭食再吃屎!
清朝末年,一次康有为过生日,维新派为了宣传新政,扩大影响,在北京隆重举行祝寿仪式,各界人士送的寿联不少。其中有这样的一副:“国家将亡必有,老而不死是为。”上下联的最后一个字各是“有”和“为”,恰是康有为的名字,这显然是顽固派故意引用“四书”中“国家将亡必有妖孽”“老而不死是为贼”这两句,咒骂康有为是妖孽和贼。维新派人士看后勃然大怒。有的想把它烧掉,有的想把它挂出来揭露顽固派的可耻嘴脸,彼此争执不下。当时康有为的得意弟子梁启超不声不响地挥笔疾书四个大字,分别添在上下联的下面,原来的藏字联变为:“国家将亡必有忠烈,老而不死是为人瑞。”易贬为褒,变骂为赞,反戈一击,痛快淋漓。众人读罢,称赞不已。
藏字对中一定要有字藏匿不出,但关键在于所匿之字在上下文中要留下比较明显的提示和藏匿痕迹,要让人能够较容易看出,并猜出所匿之字,这样才能达到藏字的目的。如果藏而不露,过于隐晦,就失去了藏字对应有的作用。所以,藏字对一般都是利用大家熟悉的成语典故、诗文名句等,在上下文中作好充分铺垫再加隐藏,这样才能达到既有藏匿之字,又能促人思考、激人猜谜、耐人寻味、引人入胜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