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恩格斯《共产党宣言》的文化批判思想研究

2014-03-11 18:42:43卢文忠
延边党校学报 2014年2期
关键词:霸权共产党宣言资产阶级

卢文忠

(华南师范大学,广东 广州 510631)

《共产党宣言》是马克思恩格斯为欧洲国际工人组织起草的理论和实践的党纲。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以唯物史观的科学理论方式深刻地揭示了资产阶级社会的内在矛盾和发展形势,阐述了无产阶级革命的根本立场和未来进路,成为基于唯物史观指导无产阶级革命的政治行动纲领。在这一纲领中,马克思恩格斯在对资本主义的社会物质基础的科学分析中包含了对资本主义的社会精神状况的文化批判,蕴含了独特和丰富的文化批判思想,使《宣言》成为无产阶级在政治革命中发起文化革命的指导性纲领。事实上,《共产党宣言》之为宣言就是在于向无产阶级宣告了社会革命和人类解放的科学真理、历史任务和价值追求,用《宣言》所阐述的科学思想——唯物史观来武装无产阶级的文化精神和批判资产阶级的文化秩序,质疑和否定资产阶级的思想观念和意识形态,正如他们所说:“现在是共产党人向全世界公开说明自己的观点、自己的目的、自己的意图并且拿党自己的宣言来反驳关于共产主义幽灵的神话的时候了。”他们以《宣言》的文化批判方式来回应资产阶级的文化霸权。从这个意义上说,《共产党宣言》无疑是一部旨在促成无产阶级革命的文化批判纲领。马克思恩格斯《共产党宣言》中的文化批判思想的主要内容和精神实质在于以文化霸权为抗争,以实践文化革命为实践指向和以文化解放为价值目标。

1 文化批判:以文化霸权为抗争对象

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指出:“生产的不断变革,一切社会状况不停的动荡,永远的不安宁和变动,这就是资产阶级时代不同于过去一切时代的地方。一切固定的僵化的关系以及与之相适应的素被尊崇的观念和见解都被消除了,一切新形成的关系等不到固定下来就陈旧了。一切等级的和固定的东西都烟消云散了,一切神圣的东西都被亵渎了。人们终于不得不用冷静的眼光来看他们的生活地位、他们的相互关系。”在他们看来,资产阶级以“非常革命的作用”改变了过去的物质和精神的生产生活方式,并迫使人们认识到资产阶级的生产方式和意识形态在社会上占领了统治地位。而且,“它迫使一切民族——如果它们不想灭亡的话——采用资产阶级的生产方式;它迫使它们在自己那里推行所谓的文明,即变成资产者。一句话,它按照自己的面貌为自己创造出一个世界。”也就是说,在资产阶级所创造的文明体系中,它不仅成为了在全社会占统治地位的物质力量,也成为了占统治地位的精神力量,主宰了物质生产和精神生产的资料,通过支配人们的物质生产方式来支配人们的精神生活世界。换句话说,资产阶级由于物质上的统治地位而实现了对社会的思想统治,“任何一个时代的统治思想始终都不过是统治阶级的思想。”因此,从文化意义上来看,资产阶级的思想统治的实质就在于企图用资产阶级的思想文化和意识形态来改造社会,况且这个社会正日益分化为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两大阶级之间的对立,因此对社会的改造意味着主要是对无产阶级的改造。资产阶级把自己的思想文化和意识形态从过去作为炸毁封建阶级的文化武器转变为统治无产阶级的文化工具,从文化精神上把无产者“变为资产者”,严格来说,是把无产阶级变为安于资产阶级思想统治秩序的被统治者。概括起来,这一切反映了资产阶级力求在整个社会建立文化霸权。资产阶级的文化霸权是资产阶级征服社会的重要武器,它既能为资本主义现存的经济政治秩序造就强有力的理论辩护,又能对无产阶级的反抗意识和革命精神发挥强有力的消弭作用,正如马克思恩格斯所指出:“你们的利己观念使你们把自己的生产关系和所有制关系从历史的、在生产过程中是暂时的关系变成永恒的自然规律和理性规律,这种利己观念是你们和一切灭亡了的统治阶级所共有的。”因此,文化霸权适应了资产阶级建立自己的思想统治秩序、从而达到缓和社会矛盾和取消社会革命的现实需要,体现了资产阶级从文化上消灭无产阶级。同时,资产阶级的文化霸权反映在无产阶级身上,就是无产阶级被整合到资产阶级的文化秩序之中,导致无产阶级弱化了实践性、批判性、革命性的阶级意识,最终丧失了改变社会所需的文化领导权。对此,面对资产阶级的文化霸权,文化批判就成为了无产阶级实施反抗的现实武器和重要任务,无产阶级发起文化批判的直接意义就在于与资产阶级的文化霸权进行抗争,夺取自己的文化领导权。无产阶级的文化领导权就是资产阶级文化霸权的无产阶级化,这意味着无产阶级获得在整个社会中的思想统治地位,夺取资产阶级的精神生产资料和以无产阶级的阶级意识主导社会文化和价值体系的发展。从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的批判性话语和反驳性言辞中就鲜明地批判和反驳了资产阶级的思想文化和意识形态,把文化批判作为武器来反抗资产阶级的文化霸权并力求通过文化革命来争夺文化领导权。

2 文化批判:以文化革命为实践指向

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指出:“共产主义革命就是同传统的所有制关系实行最彻底的决裂;毫不奇怪,它在自己的发展进程中要同传统的观念实行最彻底的决裂。”在他们看来,无产阶级革命既包括对资产阶级的社会物质基础的彻底改造,又包括对资产阶级的社会精神状况的彻底改造,这种精神上的彻底改造构成了文化批判的实践指向——文化革命。实质上,马克思恩格斯在《宣言》中的文化批判是基于唯物史观的文化批判,在根本立场上是革命性的文化批判,这种文化批判的实质就在于在科学的革命理论指导下通过革命行动来改变其所批判的对象。其中,这一科学的革命理论就是唯物史观,它是文化批判的根本理论基础,成为无产阶级最锐利的文化武器。唯物史观作为最彻底的革命理论,无产阶级在这一理论指导下必然把对现存秩序的变革当作实践的任务。因此,在反抗资产阶级文化霸权的文化战线上,文化批判首要的直接的任务就是无产阶级的文化革命。

因此,在马克思恩斯看来,文化革命成为文化批判的实践指向。换句话说,文化革命就是文化批判的实践形态,文化批判和文化革命在实践意义上是一致的。具体来说,第一,文化革命作为文化批判的实践指向,意味着文化革命就是实践化了的文化批判,这种实践首先建立在无产阶级的主体性基础之上。从唯物史观来看,实践本质上是主体改变客体的现实过程。因此,作为文化批判的实践指向的文化革命,也就是说,文化批判和文化革命的主体就是无产阶级,无产阶级必然是改变资产阶级文化秩序和思想统治的真正主体。第二,文化革命作为文化批判的实践指向,实质上就是以唯物史观为指导的无产阶级以现实的革命方式来消灭旧社会的文化秩序。从本质上看,文化批判不是马克思恩格斯在《宣言》中所批判的“批判的空想的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批判立场那样,它们企图单纯依靠对文化的批判即以思想观念的方式来解决物质现实的问题,它们无非只是反动的和保守的文化批判,失去了改变世界的实践指向。马克思恩格斯对此做出了批判:“阶级斗争越发展和越具有确定的形式,这种超乎阶级斗争的幻想,这种反对阶级斗争的幻想,就越失去任何实践意义和任何理论根据。”相反,马克思恩格斯的文化批判旨在实践性的批判现存社会,把夺取文化领导权落实在无产阶级的文化革命的具体实践之中。第三,文化革命是实践的文化批判,其首要的任务不仅用实践的方式来反抗资产阶级的文化秩序,而且用实践的方式来争夺无产阶级的文化领导权。因此,在实践意义上,无产阶级的文化革命就是以革命性的批判行动把资产阶级的文化霸权转变为无产阶级的文化领导权,以无产阶级的阶级意识和文化精神来取代资产阶级的意识形态和文化秩序,这样一来,在客观发展形势上,无产阶级夺取社会文化上的“政权”,在主观意识状况上,塑造无产阶级实践性、批判性和革命性的阶级意识。

3 文化批判:以文化解放为价值目标

“文化批判与社会革命,这在经典马克思主义的立场和视野中正是一幅通过无产阶级理论家和革命家通过文化批判(批判资本主义旧社会一切非合理性的文化秩序)来揭露资本主义社会的现实状况和阶级矛盾,从而激起作为一个整体的无产阶级的阶级意识、革命精神和主体力量,以暴力革命推翻一切既成的国家制度、道德规制以及社会关系,让无产阶级和广大劳动人民从资产阶级社会的物质生活桎梏和精神生活束缚中解放出来”的历史图景。在马克思恩格斯看来,以文化霸权为抗争对象和以文化革命为实践指向的文化批判归根结底是为了实现无产阶级的文化解放。他们认为:“现在已经达到这样一个阶段,即被剥削被压迫的阶级(无产阶级),如果不同时使整个社会一劳永逸地摆脱一切剥削、压迫以及阶级差别和阶级斗争,就不能使自己从进行剥削和统治的那个阶级(资产阶级)的奴役下解放出来。”事实上,无产阶级不仅受到资产阶级的经济剥削和政治压迫还受到资产阶级的文化奴役,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之间存在着尖锐的思想斗争和文化冲突。因此,无产阶级要从旧社会的一切统治中所获得的全面解放,就必然包括文化解放的现实要求和内在维度。“马克思的人类解放理想始终指向一个鲜明的主题———将人类从现实的束缚中解放出来,建立共产主义社会,实现人类的彻底解放。这个过程,包括政治解放、经济解放等维度,文化解放自然也是题中应有之义。”因此,文化解放成为文化批判直接的价值目标。

从根本意义上说,无产阶级的文化解放就是无产阶级通过实践性的文化批判和文化革命把自己从资产阶级的思想统治和文化秩序中解放出来,摆脱资产阶级文化霸权的支配和奴役,克服旧社会对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精神障碍,把曾经被资产阶级用来实施思想统治的精神生产资料改造为用来促进思想解放的精神活动资源,在无产阶级文化领导权的保障下创造符合人类精神真实发展的精神产品,让人们在新社会条件下从事自由自觉的社会精神生活,从而在文化领域上达到“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因此,文化解放正是内在于马克思恩格斯《共产党宣言》中所表达的人类解放的价值目标之一。当然,在马克思恩格斯看来,在整个社会分化为两大阶级严重对立和矛盾的发展形势下,文化解放必然要通过无产阶级革命方可实现,“他们的目的只有用暴力推翻全部现存的社会制度才能达到。”因此,在文化意义上,实现文化解放的文化武器就是革命性的文化批判,需要无产阶级通过文化革命来实现自身的文化解放。总之,无产阶级通过文化革命实践来夺取文化领导权并最终实现文化解放,是马克思恩格斯《共产党宣言》的文化批判思想的核心逻辑和总体进路。

最后,马克思恩格斯《共产党宣言》中的文化批判思想反映了基于唯物史观的文化批判精神,这种文化批判的基本立场是:“人们的观念、观点和概念,一句话,人们的意识,随着人们的生活条件、人们的社会关系、人们的社会存在的改变而改变”。可见,他们对文化批判的性质和作用绝不是单纯从文化的意义上来理解,也就是说,他们对文化霸权的抗争和文化革命的实践绝不是局限于观念性、精神性的范畴之中,而是在现实的社会历史进程中把文化批判与经济批判和政治批判、文化革命与经济革命和政治革命、文化解放与经济解放和政治解放相互统一,把文化批判置于总体性革命的实践之中。概而言之,马克思恩格斯《共产党宣言》中的文化批判思想“在唯物史观的基础上,达到了用武器的批判代替批判的武器的高度,从对精神层面的文化批判深入到对现实社会进行改造和变革,达到以物质力量摧毁旧世界,通过阶级革命建立新世界,从而实现人类解放的目的。”

【参考文献】

[1]马克思 恩格斯.共产党宣言[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7.

[2]卢文忠.论文化批判的后现代转向——西方资本主义文化批判的演变逻辑[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4).

[3]刘同舫.马克思文化解放的维度及其政治旨趣[J].天津社会科学,2011(3).

[4]刘卓红,卢文忠.唯物史观创立进程中的马克思早期文化批判研究[J].马克思主义研究,2013(8).

猜你喜欢
霸权共产党宣言资产阶级
“量子霸权”之谜
科学(2020年2期)2020-08-24 07:56:58
正义概念的所指霸权和能指反抗
浅析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人的全面发展重要思想的指导意义
《共产党宣言》教我们怎样做合格党员
1920—1927年共产国际和中国共产党对民族资产阶级的认知及影响
三十六计之釜底抽薪
“全球摇摆国家”与美国的霸权护持战略
《共产党宣言》预见到了今天
环球时报(2012-08-01)2012-08-01 07:52:13
毛泽东对资产阶级军事思想的批判汲取
军事历史(1996年5期)1996-08-20 07:21:18
第一支资产阶级军队的创建者——克伦威尔
军事历史(1987年1期)1987-08-20 06:0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