汤莉娜 申俊龙
南京中医药大学经贸管理学院,南京,210023
杨振宁先生曾于2001年在中国的某次演讲中预言,芯片技术、医药及生物工程将成为近 40年发展最快的领域,将成为引领全球经济发展的火车头[1]。由此可知,21世纪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点中必将有生物医药产业的一席之地。回顾生物医药产业的发展过程,其发展模式随着时代的变化而不断进步。从最初的纵向一体化发展模式、横向兼并发展模式到多主体共同参与模式至目前较为成熟的产业集群发展模式[2]。实践证明,成功的生物医药产业发展需要具备较高技术水平、企业之间的协同创新联合方式、较多的风险资本参与、完善的基础设施、与各大高校以及科研机构等的产学研的密切联系等诸多重要因素[3]。而国外的生物医药产业多种发展模式表明,由于不同地区在经济条件、技术基础、市场环境等多方面存在差异,生物医药产业发展模式的形成过程和主导因素也不尽相同。所以在学习借鉴国外的规律性经验的同时,也须因地制宜,深入了解本地的技术基础、市场基础,找准本地优势,从而成功选择具有独具特色的生物医药产业发展模式。
生物医药产业在我国起步较晚,技术水平较低,但从另一方面来说存在巨大的市场空间,并且在当下有政府强大的政策推力,如何根据国情走出一条有中国特色的发展道路,还需要不断探索实践、总结提升[4]。江苏省是经济大省,也是医药大省,江苏省在探索生物医药产业发展中根据省情创造了“一体两翼”发展模式,运用创新机制有力地促进了江苏省生物医药产业的发展。
在战略定位的选择上,江苏省生物医药产业借鉴了国际领先国家及国内先进省份的成功经验,并结合自身发展特点,坚持把市场作为导向,把企业作为主体,通过政府搭台,企业唱戏,让地方政府能够充分发挥其政策效能,从而让本省生物医药产业能够快速、有效地发展[5]。
在宏观上坚持生物医药制造业、生物医药研发事业和生物医药市场开发三者并举的方针,重点是通过生物医药协同合作开发创新,将创新的技术形成核心技术,带动产业链的发展。充分发挥市场优化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和利用江苏地方政府对生物医药产业的政策引导,进行体制创新和机制创新,为生物医药产业的健康发展营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江苏省生物医药产业的战略定位是“一体两翼”的模式[6]。从产业技术未来的走势看,生物医药产业技术将会成为继信息技术之后,最有可能推动人类科技革命的新技术。江苏省生物医药产业研发水平正处于国内较为领先的水平,在基因工程技术领域积累了一定的优势,但其整体产业规模和产业化水平相对较低,产业进一步发展需要更多的资金投入。因此,江苏省生物医药产业发展模式的“一体”应以生物医药产业的生产制造业为本,强化产业化环节,从基因工程技术、酶工程技术等生物技术入手,努力实现江苏省生物医药产业的快速发展。而“两翼”是同时以生物医药研发和市场培育为两翼。
生物医药研发不仅是靠企业自身的技术创新,还应包括研发外包、国际化合作开发、仿创结合等几个方面。通过提升技术从而达到产业化,在技术层面能够做到技术跨越,进而带动生物医药产业的升级;通过使仿制技术增加产品品种,使产品的原有结构得到改善,促进生物医药市场良性发展;同时在苏北部分地区以医药外包为中心,以医药外包和服务配套的模式带动当地生物医药产业的可持续发展。而市场培育主要是针对生物医药行业在健康产业中定位,对于市场所带来的需求进行有针对性地定位,不断拓展市场。健康产业包括预防、保健、功能性食品、药品和试剂及医疗器械等对人类生命健康有益的产业。在开拓市场方面,政府可以在医保政策上给予扶持和帮助。拓展市场也需要中介组织的发展和成熟,如消费者协会和医药协会的参与。
生物医药产业由于其自身的独特性具有“四高一长”的产业特征,即高技术、高投入、高效益、高风险和长周期,这些特征让该产业在人才、技术、金融等各方面都有较高难度的挑战。目前在我国,生物医药产业格局可以概括为“一个重点,三个主体,四个发展环境要素”的八因素框架[5]。一个重点是产业重点;三个主体是企业、政府和中介;四个发展环境要素是技术研发、风险投资、国际合作和产业园区。这八因素的内部关系是要以企业为主导,政府部门和中介组织为辅助,围绕着产业重点,加强技术研发、风险投资、国际合作和产业园区这四个环境要素的建设。
一个新兴产业发展,除了技术条件外就是政策因素。以往的江苏省产业政策存在条块分割,政策的系统性和协调性较差等缺点,面对新的形势、新的任务,必须要进行政策创新。对于政府来说,建立一个什么样的市场竞争秩序,以及如何建立,必然关系到产业政策的科学性、适宜性、有限性。同时还需要公共政策的支持,通过政策建立正常的竞争秩序,为产业发展创造良好的市场环境。
当前国际医药产业呈现出垄断化趋势。同时,我国医药产业组织以“小”、“散”、“乱”、“弱”为主要特点。目前我国大型医药企业的规模相对较小,产业集中度较低,还没有出现垄断企业。基于医药产业的市场结构正处在由无序竞争向垄断竞争演变的时代,寡头垄断的市场结构还远未形成,对医药产业发展来讲,产业内部的无效竞争才是严重制约医药企业快速发展的棘手问题,生物医药产业发展亟需一个健康有序竞争的市场环境。因此,好的外部制度环境的营造成为当前生物医药产业组织政策的重点。
为此,在2010年印发的《关于加快推进江苏省生物技术和新医药产业发展的意见》从医药产业政策的系统性、协同性、互补性方面作出了具体规定:加强规划引导和实施力度,各地要结合本地的实际和特点,按照全省生物医药产业发展规划纲要确定的目标任务,促进生物医药产业快速发展;加强产业基地和重点园区建设;加强科技创新支撑平台建设,构建和完善覆盖技术研究、公共服务、企业孵化、产业培育的科技创新支撑平台体系;支持企业快速发展,大力实施企业创新培育工程;加快集聚高端人才,大力吸引生物医药高层次人才到江苏创新创业;加强国际交流和合作;加大财政资金支持力度,重点扶持一批生物医药创新成果转化和产业化项目;积极支持生物医药企业、高校院所申报国家重大科技专项等项目;积极落实优惠政策,扶持企业加速成长。从以上的各项规定中可以看出,江苏省政府对生物医药产业的发展给予了高度鼓励和支持,这为该省生物医药产业健康、快速发展保证了良好的政策环境。
根据江苏省生物产业的新药研发能力较弱,自主创新药物不足,研发投入不足,共性技术和平台建设支持力度不够,合作研发动力不足,校企合作、产学研和国际化能力不足等问题,江苏省自2006年以来就搭建了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平台,进一步健全创新机制,加大了新药研发的力度。目前,全省重点大型医药生产企业如扬子江、恒瑞、豪森、正大天晴、康缘、先声等都建立了新药研发中心和博士后流动站,与国内外医药院校和科研机构联合进行项目开发,促进了创新技术的合作与交流,增强了医药研发的实力。鼓励企业在关键技术上进行协作攻关。制定江苏新医药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的规划,有目标、有重点、有指标地推动企业技术创新[7]。推动企业形成科研联合,从而开展重大技术协同开发,为我国企业能够占领技术制高点、实现跨越式发展而提供技术支撑。通过开展科研重大攻关项目,将有关产业技术创新力量进行整合。充分发挥企业的技术开发中心、国家工程中心、国家重点实验室的作用,从而建立政府、科技界、企业三者的技术联盟。
江苏省以企业为主体的医药创新体系得到加强,建立了一批企业技术中心、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重点实验室等高水平的新产品和新技术的研发平台。全省医药企业博士后科研站6个,符合GLP条件的药品安全评价中心2家,通过GCP资格认定的药物临床试验机构27家,各类药品研究机构800多家。全省的创新药研发能力居全国前列,从2002年至2010年7月,全省共上报一类新药临床试验申请132项,生产申请47项,获批准的一类新药按批准文号记有44个,按品种记有27个,占全国同期获批的一类新药总数的34%。2010年全省获得一类新药13个。有166家江苏省企业被评为2010年国家火炬计划重点高新技术企业,占全国的比例为21.5%。到2010年全省医药新产品产值达227.4亿元,同比增长16.6%,占全国的比例为13.5%[7]。积极寻求具有战略性的国际间技术合作,并与发达国家的大型企业之间构建技术开发战略联盟,同时鼓励发达国家的跨国公司在江苏设立多种研究开发机构,吸引更多国内外的优秀技术人才参与从事江苏省的产业技术创新活动。
同时对有利于技术创新的外部环境着力进行营造,建立更为开放积极的公共技术政策体系。提高产业整体创新水平,协作开发关键技术和共性技术。利用高科技和先进技术改造传统产业,促进高科技成果、先进的生物制造技术与高效设备的应用,形成一批具有共性、关键性和配套性的技术,从而突破生物医药产业发展中的技术瓶颈,促进传统制药产业进行技术升级和改造。
产业创新的基础就是组织创新。形成龙头企业有利于产业组织优化,积极引导和鼓励企业兼并、重组和联合,促进生物产业链的形成。江苏省积极引导生物医药龙头企业不断做大做强,从而发挥出规模经济效益,通过建立龙头企业带动一个行业或者是一个地方经济的共生和发展[8]。在现有的产业组织框架中,大多数医药企业规模较小,科技创新能力不强。企业组织创新能提高大企业在产业中的影响力和示范力,培育的龙头企业或企业集团要有较为突出的优势,例如规模较大、企业竞争力较强、技术装备较为先进等,从而能充分发挥其带动作用,促进江苏省生物医药产业快速发展。
江苏省不仅注重培养龙头企业,更重视培育省和国家级的生物技术产业园区,如中国泰州医药城、苏州生物医药产业园、无锡生物医药产业园等。这些区域金融优势明显,政府便于引导金融机构对相关创新项目进行支持,在更大的空间、更多的企业、更多的资源上进行优化配置组合,推动生物医药产业更快地发展[9]。
现代企业获得竞争优势的基础已经不再局限于自身能力和资源范围,当前企业之间的竞争范围已经扩展到了产业链竞争。企业的竞争优势越来越多地来源于生物医药企业与整体医药产业乃至健康产业在价值链上下各环节的系统协同中不断提升自身的竞争优势,同一产业链上的企业之间可能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现代企业的竞争优势应该建立在范围更大的、种类更多的产业资源与核心能力的基础上。企业的自主创新不能仅仅局限于掌握自身的自主知识产权,还要能够将科技成果成功转化为产品,实现产业化[10]。江苏省的生物医药产业是一个共生的整体,要有机组合各种生物医药资源进行融通,形成技术联盟、人才联盟,使各企业根据投入资源、创造价值的大小获得相应的回报。
江苏省是传统的医药大省,生物医药产业作为医药行业的后起之秀,是具有较强竞争力的优势产业。近年来,江苏生物医药产业发展较快,在国内处于领先位置,但同时也存在问题和不足,还有着较大的发展空间。
“十一五”期间江苏省医药行业保持着快速发展的势头,经济稳步增长,效益不断提高。经过2008年的快速发展后,进入一个匀速发展期。“十一五”期间平均增长速度约为25%,位于全国医药行业第2名的位置[11]。
在医药行业的快速发展过程中,生物医药产业的发展势头较弱。江苏省医药资产总量前三位的大类是:第一为制剂大类,占39.24%;第二为原料大类,占18.89%;第三为器械大类,占16.47%。单位企业资产占有前三位的大类是:制剂3.37亿元/单位企业,中成药2.83亿元/单位企业,生物1.29亿元/单位企业,这三大类的资产占有规模在1亿元/单位企业以上;其他原料、饮片、器械、卫材和药机五大类的企业资产占有规模都较小[11]。
由以上数据可以看出江苏省生物医药产业在医药行业中仍处于发展初期阶段,其更快更好地发展需要各方面的支持和努力,必须坚持“一体两翼”发展模式,从政策、技术、组织、价值链等方面不断创新。当前生物医药产业已经逐步成为继信息产业后的一个令全球瞩目的高成长性产业。作为一个比较复杂的产业系统,生物医药产业应当遵循其自身的产业特点和发展规律,而传统产业所遵循的发展规律已经不适合生物医药产业的发展。21世纪将是生物医药产业奋进发展的时代,医药产业的结构也面临巨大变革,这将极大地提高资源的利用率与劳动生产率。生物医药产业也将成为未来几十年内活跃程度最高、发展最快的领域,成为全世界各国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能够成功整合社会、经济和生态这三者的综合效应,将为我国长期稳定的经济发展提供重要的原动力。
[1]边虹.我国生物医药产业创新发展的科技需求与政策研究[D]. 渤海大学,2012.
[2]牛晓帆,朱睿倩,字来宏.最适生物医药产业发展模式比较研究[J]. 经济问题探索,2012,33(2):49-53.
[3]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高技术产业司,中国生物工程学会.中国生物产业发展报告2008[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9.
[4]国务院产业研究中心.2005中国产业发展蓝皮书[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5.
[5]李静潭.中国生物医药产业发展模式研究[D].北京化工大学,2006.
[6]王玉芬,申俊龙.江苏生物医药产业发展现状[J].消费导刊,2011,9(15):11-12.
[7]刘敏,诸淑贞.基于钻石模型的江苏省医药产业竞争力研究[J].上海医药,2011(32):27-31.
[8]苏月,刘楠.生物医药产业发展态势与对策[J].中国生物工程杂志,2009,34(11):123-128.
[9]申菲菲,申俊龙.生物医药产业集群的内涵、特征与提升路径研究[J].中国医药导报,2013,34(7):160-162.
[10]连桂玉,杨莉,陈玉文.我国生物医药产业集群建设研究[J].科技管理研究,2012,32(8):98-100.
[11]张雯. 江苏省医药产业发展现状及建议[J].无线互联科技,2012(9):171-1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