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中国梦理念在新疆高校认同问题研究”的文献综述

2014-03-11 01:15
延边党校学报 2014年5期
关键词:中国化成果内涵

(新疆师范大学,新疆 乌鲁木齐 830054)

2012年11月29日,以习近平为总书记的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在参观《复兴之路》展览时回顾历史,展望未来,畅谈理想,深情阐述中国梦。他指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这是在新的历史时期,如何更进一步实现社会主义的跨越式发展,如何坚持走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具有重大的战略地位。这对新形势下新疆高校学生接受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的认知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高校作为社会知识分子的主阵地,如何加强和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在大学生周围传播,积极探索提高高校大学生稳定发展和实现跨越式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综合国内外研究现状,对中国梦理念的内涵研究、加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成果在高校传播的重要意义的研究、针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成果在新疆高校传播的现实路径分析加以阐述。

1 关于中国梦理念提出的深刻内涵问题

中共十八大之后形成了以习近平为总书记的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紧密团结在全国各族群众周围,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勇前进。习近平主席在2013年3月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更加系统地阐述了“中国梦”的具体内涵。他指出:“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就是要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既深深体现了今天中国人的理想,也深深反映了我们先人们不懈奋斗追求进步的光荣传统。”①习近平总书记对中国梦的解析展现了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站在新的历史起点,展现出对未来社会共同理想的把握和希望。国内外学者针对习近平总书记所阐述的中国梦理念纷纷加以研究,从不同的层次和不同的含义解释“中国梦”的深刻内涵。

复旦大学教授朱春奎的《中国梦的科学内涵与实现路径》和中国医科大学的赵群教授所写的《中国梦的内涵及其实现途径》都是从“中国梦”最根本的内涵入手解释其含义的,他们根据习近平总书记所描绘的“实现中国梦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就是要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②,他们认为,“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不仅是中国梦的本质,也是13亿中国人不懈追求的目标。”③这两位学者对中国梦所做的阐述是从中国梦的本质上加以分析的,科学地阐述了中国梦的深刻内涵。与此同时,在此基础上,形成了对中国梦进一步的解释,中国医科大学的赵群教授所写的《中国梦的内涵及其实现途径》和重庆社会科学院的孟东方、西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的王资博所写的《中国梦的内涵、结构与路径优化》对中国梦的理解更进一步,孟东方所写的文章分别从内涵组成上,遵循原则上和基本属性上对中国梦加以解析。两位作者都从中国道路,中国精神和中国力量上来阐述实现中国梦的现实路径。中国梦的实现必须坚持中国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加强以社会主义价值体系为核心的中国精神以及全体中国人民的共同奋斗的中国力量,才能从根本上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国内学者还有从更深层次方面对习近平总书记的中国梦理念加以阐述。常州工学院的聂启元副教授和张建教授的《试论“中国梦”的时代内涵》以及洛阳师范学院的雷骥副教授所写的《“中国梦”的基本内涵和时代价值》两篇文章超越了先前学者只是从简单的层面上对中国梦的分析,从雷教授的文章中我们可以看出中国梦具有强国、富民、公平、和谐四个层面的基本内涵,他认为:“强国梦是前提,富民梦是基础,公平梦是关键,和谐梦是归宿。实现了强国梦和富民梦,就为实现其他梦想打下了坚实的基础。”④强国梦、富民梦、公平梦和和谐梦之间有辩证统一的关系,深刻地阐述了国强民富是基础,公平和谐是最终目的,让我们深刻地看到了中国梦视域下中国人民建设美好家园的光明前景。聂启元的文章是从另外的角度对中国梦加以阐述,是从五位一体的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角度加以说明的,他认为:“中国梦是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用大众话语表达了出来,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新概括。”⑤作者从经济、政治、文化、和谐社会、生态文明以及和平发展“5+1”模式上分别阐述了全体人民早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现实路径,必须从不同的角度和不同的层次上对如何构建社会主义现代化,如何走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深刻把握。

综合国内学者对“中国梦”理念内涵的解析,我们可以深刻地认识到中国梦所包含的多重含义,中国梦作为新时期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的执政新理念,如何更好地发挥其指导思想的作用显得尤为的重要。高校作为传播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的主要阵地,加强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教育对提高高校大学生的思想教育起到了重要作用。

2 关于在高校中传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新理论成果现状的研究问题

纵观国内外学者近些年来对在高校中传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新理论成果的现状分析,我们可以明确地看出高校在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过程中,面临着不少的困难和问题。

从当代大学生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接受状况来看,王玲仙、黄道平在《当代大学生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的接受状况及规律研究》中,分析说明了当前高校大学生是在怎样的背景下接受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的,他认为“理想与功利交织、信仰与怀疑共生、理论与实践联姻、认同与排斥同在”⑥在高校中加强大学生思想认同问题面临着艰巨的任务。同样,曲烽副教授在《高校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现实路径研究》一文中阐述了在高校中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理论成果的传播所具有的重要意义和现状分析,他认为在高校中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理论成果的传播是“应对当前多元社会思潮的需要、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需要以及当今时代发展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必然要求”。⑦而在高校中作者认为存在着诸多问题,譬如:学生对社会热点问题的认知不清楚;面对重大政治问题态度不明确;高校理论宣传的滞后性不断加深,导致了宣传手段落后于时代的要求;学生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兴趣不断下降,学习积极性严重滞后等问题在高校中普遍存在。

针对上述存在的问题和现状,有些学者不仅从理论上加以分析,而且通过实地的问卷调查和田野调查收集数据加以分析说明。山东财经学院的文卉通过调研问卷完成的《当代大学生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现状的调查与思考》渭南师范学院的蒋加楠、王兴东所写的《陕西高校大学生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理论成果的接受状况及其规律的调查研究》以及武汉大学的金筱萍副教授的文章《“90后”大学生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的接受状况及教育对策研究》都是通过实地的问卷调查,对高校的大学生进行调研进行问题的分析和路径的探讨,三位学者是通过不同的角度对大学生的接受状况加以分析的。文卉是从大学生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掌握状况、信仰情况及其认同情况三个方面进行说明的,认为绝大多数大学生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还是赞同的,认为有必要加强大学生马克思主义理论修养的培育,加强高校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认同问题研究。渭南师范学院的蒋加楠、王兴东所写的《陕西高校大学生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理论成果的接受状况及其规律的调查研究》是从不同的角度入手来分析高校大学生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理论成果的接受状况,他研究了不同年级,不同层次的学生,学科种类不同的学生,以及政治面貌不同的学生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的认同是存在较大差异的。作者用数据明显地展现出了高年级的学生,文史类的学生以及中国共产党党员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的认同。认为现在高校中对于马克思主义最新理论成果的认同问题普遍存在,高校中马克思主义的意识形态教育削弱,马克思主义政治意识下降明显成为了高校中宣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理论成果所面临的问题之所在。

通过对以上学者的文章进行分析,我们可以看出,在高校大学生中针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理论成果的传播不容乐观,很多大学生针对接受马克思主义信念教育只是为了应付应试教育所带来的压力,而没有从深层次上接受和认同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思想,没有从“要我学”转化成“我要学”的求知模式。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如何在新疆高校传播成为了高校管理者必须要关注的问题,怎样在新疆这一特殊的区情下发展和宣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如何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理论成果的新发展是我们关注的焦点问题。

3 关于如何在高校中传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新理论成果的现实路径问题

在高校中宣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新理论成果的有序发展,增强高校大学生思想意识形态的再教育,成为了当下高校宣传工作的重点。在国内外各位学者的研究论述中,针对近些年来高校中宣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理论成果的实效性下降,大学生接受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的意识呈下降趋势,针对这些现象如何在高校中有效传播和宣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理论成果,成为了众多学者研究的重点。

纵观近些年来的期刊文献和硕博论文,我们可以明显地发现,寻求宣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理论成果的路径较为丰富,从学校层面,到教师层面再到学生个人层面,各种形式多样,方法各异的宣传工作在高校中有效地推进。安徽工业大学的杜春晓在自己的硕士论文《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武装大学生的有效载体和方法研究》和济南工程职业技术学院的殷妙苗在自己的文章《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武装大学生头脑》中旗帜鲜明地指出要不断加强高校思政理论课的主导地位,认为高校思政理论课要“旗帜鲜明地宣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落实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社会主义荣辱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理论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的工作,组织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对学生进行全面、系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引导大学生的思想朝着正确的方向发展,坚定理想信念,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⑧不断地加强学科建设,加强高校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向更高水平发展,高校思政理论课起到了传播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理论成果的主导作用,学生要在学习和认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理论成果的过程中,增强自己的思想意识修养的再提高。这是从高校思政理论课的层面来宣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另一方面,从学生校园文化生活的层面看来,国内学者也在不断地寻找有效的途径。曲烽副教授的文章《高校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现实路径研究》和吉林农业大学的郭恒吾在自己的硕士论文《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理论成果武装大学生的载体和方法》中主要是从学校多渠道角度来宣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理论成果。多元文化的校园生活是有效提高高校宣传力度,加强宣传效果的有效途径。郭恒吾在文章中深刻地论述了高校校园文化的载体作用,是不断推动高校文化传播的重要途径,“高校校园文化载体是文化载体的重要形式,是在高校校园中,由师生在长期的教育实践中长期积累和创造的物质形态、精神形态和活动方式的总和,校园文化是社会文化中的一种亚文化,更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⑨他们都认为,要切实有效地加强高校校园文化建设,打造高校校园文化的宣传媒介作用,让更多的高校大学生认识到校园文化生活的乐趣和品质,更好地从校园文化生活中了解和认识国家的大政方针和党的指导思想。

以上的几位学者都是从学校和校园文化生活方面阐述了如何加强高校宣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理论成果的有效途径,蒋加楠、王兴东的文章《陕西高校大学生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理论成果的接受状况及其规律的调查研究》中更注重从学生层面进行宣传。他们认为,学校层面和教师层面只是宣传的客体和手段,学生才是真正认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理论成果的主力军,有效地加强学生的学习态度,不断加强高校大学生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坚定信念,让学生更好地认同马克思主义的理想信念,在高校中才能有效宣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

针对接下来将要研究的内容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为指导思想,以“中国梦”理念为理论基础,结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基本规律与方法,以“中国梦”理念教育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研究对象。通过研究新疆高校学生对“中国梦”理念接受及认知状况进行分析,探索如何提高新疆高校学生对中国梦理念针对性,实效性的客观规律和有效路径,为相关领域的研究提供更多研究视角和实证资料,以期为实现新疆高校社会群体的长治久安和跨越式发展做出努力。

【注释】

①习近平阐述中国梦: 让人民共享人生出彩的机会[DB/OL].人民网,2013-03-18.

②习近平阐述中国梦: 让人民共享人生出彩的机会[DB/OL].人民网,2013-03-18.

③ 赵群.中国梦的内涵及其实现途径[J].理论界,2013.(05).

④雷骥.“中国梦”的基本内涵和时代价值[J].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07).

⑤聂启元,张健.试论“中国梦”的时代内涵[J].中共郑州市委党校学报,2013.(04).

⑥王玲仙,黄道平.当代大学生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的接受状况及规律研究[J].教育与职业,2012.(04).

⑦曲烽.高校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现实路径研究[J].理论界,2010.(04).

⑧杜春晓.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武装大学生的有效载体和方法研究[D].合肥:安徽工业大学,2011.(11).

⑨郭恒吾.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理论成果武装大学生的载体和方法[D].长春:吉林农业大学,2012.(06).

猜你喜欢
中国化成果内涵
再论推进藏传佛教中国化的三个维度①
正确认识和把握藏传佛教中国化的几个问题
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活出精致内涵
理解本质,丰富内涵
验收成果
工大成果
挖掘习题的内涵
“健康照明”成果聚焦
关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若干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