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亚红
一、职业中学计算机专业实习现状
1.学校中理论课程与实践课程开设比例失调
在实际教育教学过程中,理论教学是必不可少的教学内容之一,是指导学生实习操作的理论基础,也是动手操作的理论依据。而我国普遍存在注重理论知识讲解,忽视动手操作能力培养的现状,计算机专业课程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学科,过多的理论知识讲解只会加重学生对枯燥无味知识的厌恶,满足不了当今社会对“蓝领”紧缺人才的需求,导致学校培养的人才企业不看重,企业紧缺的技能型人才学校培养不出的局面。
2.计算机教学中硬件资源严重不足
中等职业学校因办学条件限制,往往对计算机教学必要的硬件设施配备不齐,无法及时更新换代,无法满足师生正常的实训要求。尤其在大多数农村职业学校这一现象尤为突出,条件简陋、设备设施长期得不到更新,学校不注重教师教学水平的发展与提高,不能“走出去、请进来”,日常教学生产停留在一块黑板、一支粉笔、一本书的“原始”阶段。如进行《计算机应用》、《计算机组装与维护》等课程实习时有些力不从心,教师只好就书本进行理论教学,而不能实现理论教学与实习操作的有机结合。同时多媒体教室和网络教室不够健全,加之学校计算机设备没有连接互联网等,理论教学脱离不了传统教学方式。
3.落后的教学方法、陈旧的教学模式
传统专业课教学以教师为中心,教师一堂课从头讲到尾,照本宣科,教学内容几乎全是纯理论的基础知识,学生听得昏昏欲睡,丧失对计算机知识和技能的学习积极性而被动接受知识,待让学生动手实习时,学生无所适从,不利于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而职业中学要将学生真正培养成为技能型人才,走出校门就找到适合自己的工作,更好地满足就业需求。显然传统教学模式与学生毕业后面对的实实在在的技术实践没有多大关系,没能把专业理论知识与动手实践相结合。
二、职业中学计算机专业实习的改进措施与方法
作为实践性很强科目的实习课老师,我们应尽快转变先讲后练的传统实训模式,探索以提高学生实际动手操作能力和培养创新的实训模式。在日常实训中围绕“动”字展开教学实践活动,即学生是教学的主体,学中做、做中学,在互动中体验、探究、收获。
1.重新调整理论与实践课的比例结构
根据职业中学学生培养的特点及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应合理分配职业中学理论课与实践课的比例,做到重理论强实践。如教授《计算机应用基础》时理论课与实践课的比例应调整为60:100;《计算机组装与维修》理论课与实践课的比例调整为30:50;《计算机网络技术》理论课与实践课比例调整为25:35;《计算机原理》应以理论课为主;《C语言程序设计》理论课与实践课比例调整为60:100;《网页设计与制作》理论课与实践课比例调整为20:60;《Photoshop图像处理技术》理论与实践课比例调整为20:60;当然每门课程开设的总课时各校不一样,可根据各校实际情况调整,不过重点应放在实训课上。
2.注重“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
实训教学的效果直接关系企业挑人的满意度,这就要求实训教师既有扎实的理论、丰富的实践经验,又要掌握技术发展的前沿和企业发展需求。因此,必须加强计算机实训教师队伍建设,同时建立相关保障制度,以提高实训教学质量。一方面由学校联系建立校企合作单位,建立教师实践基地,定期组织教师到企业参加实践活动,另一方面加强教师理论知识水平的提高,组织教师外出培训及时了解科学技术发展前沿问题;还要,鼓励教师参加各类竞赛和考证,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从而改变多年来教学落后于实践的被动局面,及时给予学生最前沿的知识与信息,使学生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需要。
3.精心预设学生的实训活动,培养学生的个性特征
教师在实训前应充分理解课程标准和学生的个性特征,制定适应学生人格发展特征的实习活动。如有些枯燥无味、理论性强的教学内容,要求教师灵活设置一定的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轻松地获取知识。为了增强教学效果,我先进行Word的学习(理论与实习结合),让学生掌握制作简历、报告、电子板报等技术,对于这些形象直观、实用性强的教学内容,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很高。另外,为激发学生学习计算机的兴趣,经常组织兴趣浓厚的学生计算机技能竞赛,促进学生个性发展。如举行“汉字录入比赛”,目的是进一步强化文字录入基本技能,提高录入速度;为熟悉Word文字处理能力进行图文混排等比赛。巧妙的活动预设,多样的实训方式,丰富多彩的比赛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积极性,挖掘学生的潜能,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4.以适应社会需求为基础建立多元评价机制
为使中职学生更好地适应社会需求,以课程标准为基础建立多元评价机制,以评价机制引导实训教学。这就要求评价的重点应为培养学生正确的学习态度、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开展创造性活动:注重学生学习过程和方法、交流合作、实践操作及获得的经验与教训;使用过程性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合理撰写反思性实习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