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兴健
(江苏省如皋市磨头中兴医院,江苏 如皋 226551)
参附黄蒲汤治疗脾胃虚寒型胃脘痛疗效观察
张兴健
(江苏省如皋市磨头中兴医院,江苏 如皋 226551)
目的:观察参附黄蒲汤治疗脾胃寒湿型胃脘痛的效果。方法:72例按接诊先后分为两组各36例,对照组用小建中汤,研究组用参附黄蒲汤。结果:总有效率研究组94.44%、对照组80.56%,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参附黄蒲汤治疗脾胃虚寒型胃脘痛效果较好。
胃脘痛;脾胃虚寒型;参附黄蒲汤
近年来,我们用参附黄蒲汤治疗脾胃虚寒型胃脘痛取得较好疗效,报道如下。
共72例,均为我院2010年9月至2013年9月收治患者,按照接诊先后顺序分为两组。对照组36例,男21例,女15例;年龄26~64岁,平均(38.2±13.1)岁;病程0.5~17年,平均(4.1±1.3)年。研究组36例,男23例,女13例;年龄27~63岁,平均(38.7±12.6)岁;病程0.5~18年,平均(4.3±1.5)年。两组性别、年龄、病程、病情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两组十二指肠溃疡(DU)49例;胃溃疡(GU)20例,复合型溃疡(DU/GU)3例。
西医诊断标准:根据《实用内科学》中胃炎、胃及十二指肠溃疡诊断标准。经胃镜或钡餐X线检查。
中医诊断标准:根据《中医内科学》和《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胃脘部疼痛,嗳气,恶心呕吐,痞闷,嘈杂,胀满或反酸面色不华,四肢欠温,泛吐清水,舌淡体胖、边有齿痕、苔白脉迟缓。
纳入标准:为脾胃虚寒证型胃痛。无胃神经官能症、胃下垂以及胃癌等。未合并有其他重要脏器疾病。
对照组:用《伤寒论》小建中汤。饴糖30g(兑服),白芍18g,桂枝9g,生姜9g,炙甘草6g,大枣6枚。药用水煎取汁,饴糖文火加热至融化兑入煎液中。日1剂,分2次温服。
研究组:用参附黄蒲汤。制附片5~15g(先煎),蒲公英30g,党参30g,炒山药15g,炒大黄15g,乌贼骨15g,炒白术15g,神曲12g,延胡索15g,陈皮10g,炒香附12g,甘草10g,广木香10g。日1剂,分2次温服。
两组均10天为一疗程,治疗3个疗程。治疗期间规律饮食,少食多餐,增强营养,戒除油腻辛辣产气、过冷过热食物。同时畅通情志,慎起居,避免过度劳累。
疗效评价标准:按照《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1]。治愈为胃痛及其他症状消失,胃镜(或钡餐X线)检查溃疡面完全愈合,2年内无复发。好转为胃痛及其他症状明显减轻、频次降低,胃镜(或钡餐X线)检查溃疡面基本消失,2年内复发不超过3次。无效为未达到“好转”标准。
症状得分标准[2]:按胃脘痛、腹胀、嘈杂、纳差、嗳气、舌、脉6项指标进行评分,0分为症状无,1分为轻微,2分为中等,3分为严重。
用SPSS17.0分析软件分析,计数数据用χ2检验,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
两组疗效见表1。
表1 两组疗效比较 例(%)
两组症状评分见表2。
表2 两组症状得分比较 (分,±s)
表2 两组症状得分比较 (分,±s)
注:与本组治疗前比较,*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P<0.05。
分组 n 治疗前 治疗后对照组 36 8.59±2.16 3.11±2.45*研究组 36 8.64±2.37 5.47±2.84*△
胃脘痛主要病机为寒热互结,气滞湿阻,脾虚气弱,瘀血内阻。
参附黄蒲汤方中炒山药、党参、炒香附、陈皮、炒白术、制附片、广木香、神曲益气温中健脾,蒲公英消痈散结、解毒消肿,延胡索行气止痛,炒大黄活血化瘀止血。甘草调和诸药,乌贼骨抑酸止痛。因此,参附蒲黄汤治疗脾胃虚寒型胃脘痛效果较好。用药时可根据具体病情对上述方剂进行适当调整。如发酸严重,可加入吴茱萸、煅瓦楞子,通过温胃温肝起到抑酸作用;若心下逆满、呃逆,则可加入炮姜、乌梅丸和绿鄂梅等疏肝和胃、降气止呃;若泛吐清水症状严重,可加入吴茱萸、干姜、半夏等温胃化饮;若有黑便或呕血等症状,可加熟地、紫珠草、仙鹤草、白及等其凉血收敛止血;若情绪烦躁、腹胀痛较为严重,则可加入佛手、青皮和香橼疏肝解郁;若四肢发冷,大便稀溏,可加入芡实、菟丝子、巴戟天温肾止泻。
[1] 潘文姣,李惠锋.胃脘痛的中医治疗与护理[J].中国民康医学,2013,25(8):50-51,55.
[2] 方广惠.中医药治疗消化性溃疡的研究进展[J].中国中医急症,2013,22(9):1575-1577.
R256.33
B
1004-2814(2014)06-0489-01
2014-0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