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小萍 王雪芬 王 滟 张 锐 刘春英
武汉大学人民医院,武汉,430060
本科护理教育是我国多层次护理教育体系中一个重要的核心层次,其任务是培养既具有一定的临床实际工作能力,又具有一定的管理、科研及教学能力的高级护理人才[1]。阶段性教学顾名思义就是不同的阶段,采用不同教学方法和手段的一种教学方式。临床实习是毕业前重要的教学环节,它对本科护生理论知识的深化,专业技能的学习,职业价值观的建立以及护理专业学生思维方式的形成会产生重大的影响。在传统本科临床实习教学中教学医院各科室临床护理教学一般采取分段、分片完成;本科护生理论知识全面,但操作能力薄弱。临床教师身教过多,言传偏少;科研教学薄弱;没有充分了解学生在实习的不同时期存在不同的心理特点。武汉市某医学院校与教学院校根据本科护生特点,认真分析本科护生在临床实习中存在的问题,按照“护理计划与实施”要求,针对性地制定各阶段教学计划、目标和教学方法,使教师在传授与培训护生临床工作方法和能力的同时,积极掌握和发挥临床教学的阶段性特点,使本科实习教学成为整体、连续、动态且人性化的科研型教学过程。构建和完善护理专业的知识和技能体系,帮助护生个性成长并进行职业规划,为培养以实践为核心能力的合格护理人才提供了实践依据[2]。
早期阶段,教师应扮演学生朋友角色,按照“护理计划与实施”要求,帮助学生实现从学校到医院的良好过渡,使本科护生尽快适应临床实习工作环境,积极发挥护生强烈的求知欲,培养护生的沟通交往能力,着重基础知识和医院相关规章制度的学习。早期目标应为全面了解和掌握临床工作要求,成功进行角色转化,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和护患关系。中期阶段,教师充当研究者角色,对早期培养临床护理工作进行总结并开展临床科研工作,积极发挥并培养本科护生的科研探索能力。中期目标在于拓展临床思维,学习并参与临床护理科研。后期阶段,教师充当母亲角色,积极培养护士个人能力,针对学生求职要求,为其提供帮助,并根据专科特点开展专科护理服务工作。后期目标主要是从多方面做好充分的准备,迎接求职。有关研究表明:教师“严格带教”对护生的影响程度在调查结果中居于首位[3]。
按照“护理计划与实施”方案,对带教老师应系统化的进行培训。包括教学目标、计划和方法的系统培训。实习学生常规情况下每六周进行一次轮转,共六轮,1、2 轮为早期,3、4 轮为中期,5、6 轮为后期,根据分期开展阶段性、递进型教学计划,使带教老师掌握每期教学重点、教学方法、教学目标,以及在每期教学中所充当的角色。
1.3.1 早期阶段。在学生进入临床实习前,为学生提供临床个案病例及护理方案,让学生针对个案做好相关的实习准备,以消除学生刚进入不同科室时的陌生感。教师针对临床专科疾病进行疾病的临床表现、治疗方法、护理特点的现场讲解,并设疑问来启发学生思考,积极发挥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让学生学会怎样做,更知道为什么这样做;护生的知识体系和思维方式长期受教材编排结构的影响而容易形成定势,面对实际问题时护生一时无法适应和调整,导致知识理解和应用的困难[2]。因此,教师应采用手把手的基础示范教学,情景模拟教学等方法。带教老师耐心细致地讲解并示范基础操作的正规方法,指出这些操作应注意的问题,同时鼓励护生动手操作。培养护生的沟通交往能力。有关研究显示,在临床能力的各个维度中,护士临床处理能力得分最高,管理、科研、教育能力次之,沟通交流、合作得分低[4]。沟通交往能力包括沟通交流技巧、与同事之间的协作、主动求学的态度、与患者沟通的方法等。
1.3.2 中期阶段。在总结原教学经验的基础上,教师指导本科护生开展临床护理研究工作。教师研究内容就是如何激发学生想学、愿意学的心理,再教会学生获取知识的方法[5]。指导护生进行护理查房,参与品管圈活动,参与课题的研究。指导学生的PPT制作,护理查房的要求及准备,文献查找,搜集资料、资料分析、论文格式要求等,培养学生的科研意识,传授临床科研方法,鼓励学生的科研兴趣,推动临床护理科研的开展。
1.3.3 后期阶段。为护生提供求职帮助,调查显示护生的择业具有很大的盲目性,一味的追求经济利益和个人发展[6]。因此,应有计划的培养和展现护生的个人能力,根据护生的兴趣爱好,组织多种兴趣小组,由具有专业特长的教师指导,定期开展特长学习与培训,教学医院定时组织护生进行才艺表演、技能比赛、汇报演出等,可以锻炼并发挥护生的个人能力,为求职应聘做准备。聘请专职教师讲解求职应聘的细节及求职技巧,求职的心理自我调节技能等,配合各医院组织的招聘,调整护生的排班时间,鼓励护生进行正确、积极的应聘,防止因应聘安排不当,对学生实习工作造成影响;严格要求,加强教学管理,端正学生的实习态度,认识护理工作的严肃性及神圣性,防止差错事故、医疗纠纷的发生;完善实习计划,督促护生按时填写实习计划、实习要求、实习鉴定及相关老师评语等实习相关资料,并上交护理部归档、备案,最后获得实习合格证书。
较快地适应各专科工作环境。由于护生在进入临床实习前,各临床教师已经将各专科疾病病历和护理思考传授给学生,学生熟悉专科疾病并按实习要求做好相关的准备,所以阶段性教学能最大程度减少学生对各专科的陌生感,并对专科疾病有一个整体的和全面的了解,从而较快地适应各专科的工作环境。规范掌握基础护理操作技术。带教老师按教学计划进行护理操作示范和模拟情景教学,同时鼓励学生进行操作练习,并尽可能提供机会让学生参与临床护理操作,进行一对一指导,使学生能尽快掌握规范化护理操作。进行现场讲解,模拟教学,启发学生思考,注重引导学生观察、思考临床技能操作特点,鼓励学生提出质疑,培养学生评判性思维意识[7]。实习过程循序渐进并形成整体,利于系统学习。由于对学生按阶段实施临床护理教学,各阶段教学有重点、有要求、有目标,同时老师还要承担不同的角色。学生们虽然不是在一个科室完成实习工作,但整个临床护理教学过程安排连续、有机结合、层层递进,使整个实习成为一个整体并渐进的过程。本科护生是高级护理人才,他们求知欲强、理论知识扎实、有开拓精神、有科研基础。进入临床实习以后,临床工作为学生提供了许多临床数据与资料,是学生开展科研与总结的重要场所,重视和培养学生的科研意识,讲授科研的一些基本方法,让学生参与临床科研,鼓励学生思考、循证、探究,为学生开启科研的大门,也使学生的科研能力有一定的提高。同时,在实习过程中,将沟通交流技巧的学习也安排到实习计划中,使得学生的沟通交往能力明显提高。有效减轻了学生的求职焦虑。在后期教学中,根据学生特点制定了了解学生求职需求、讲授应聘技巧、提供机会锻炼学生个人能力、提供求职帮助等针对学生求职焦虑的教学计划和目标,使得学生在后期实习中能得到老师提供的应聘帮助,有效减轻学生的焦虑心理,提高学生的应聘能力。
开展整体的、连续的、动态的临床护理教学。考虑到实习学生在实习的不同时期,其心理特点、工作能力、工作积极性等方面存在很大差异,制定阶段性渐进型教学计划并实施,使得教学成为一个有计划、有针对性、连续的、动态的过程。有资料显示,运用三阶段法实施技能训练,使教师更具有计划性和目的性[8],减轻了教师负担,提高了教学效果。科研型临床护理教学。临床老师为学生提供科研帮助,充分利用学生好学、好思考的特点,循序渐进,积极引导,拓展学生思维,充分利用临床护理资源开展临床护理研究。和本科护生一起相互协作,积极推动了临床科研工作,达到教学和科研双赢。实施人性化教学。护生的心理特点在实习的早、中、晚期存在明显的不同,老师在掌握学生的心理特点后,在实习的不同阶段充当不同的角色,推动学生的求知欲望,控制学生的自满心理,舒缓学生的工作压力,帮助学生应对求职。教师的教学思路更加开阔,推进因人施教、因材施教的精致型教学,进一步推动人性化教学,从而提升了自己的教学能力和理念。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通过阶段性渐进型教学的开展,老师掌握了学生的心理和工作特点,并且在不同阶段承担不同的角色,根据其特点开展针对性的教学。使得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工作压力减轻,老师和学生的关系更加融洽。在临床教学中,应使护生感受到来自各方面的关心,而临床教师也更加受到护士的欢迎和肯定[9-10]。
传统临床护理教学分段、分片完成,各科室教学仅仅关注在本科室的护理教学工作,仅根据本科室的特点进行教学,没有考虑到学生实习的全过程。而阶段性教学将整个实习过程作为一个整体,各临床科室是不同的课堂,根据不同阶段制定不同的计划和目标,整个过程循序渐进,重点突出。为进一步完善和推动教学改革,加强学科建设,使阶段性学习实施更具针对性和有效,我们在原有教学模式基础上重新进行了调整,突出了教学的延续性[7]。
临床教学老师与学院老师一起根据学生特点制定阶段性教学计划并共同完成,入科前临床老师为学生提供病案,临床教学过程中临床老师和学院老师经常性沟通,实习结束要轮转到其他科室时临床老师和学院老师都参与到实习讨论中。这些教学方式使得临床与学校实现了有机结合和良好过渡,减轻了学生的陌生感,提高了学生的适应能力。
实习早期学生表现为新鲜好奇、工作积极性高、突出问题是沟通能力差。实习中期,学生表现为冷静谨慎,沟通能力良好,突出问题是认为自己有能力胜任护理工作,骄傲自满。实习后期,学生表现为倦怠马虎,沟通能力强,突出问题是工作积极性下降,求职压力大。教学老师掌握这些特点并在不同阶段要充当不同的角色,提高了老师的教学能力,无形中拉近了老师和学生的距离,建立了良好的实习教学环境。
由于阶段性教学的教学计划内容多,老师的教学任务重,所以教学老师在工作之余还要花费一定的时间安排教学工作,增加了老师的工作压力。另外该教学方式仅仅在本科实习教学中开展,在其它层次学生的教学中,还需根据学生的特点不同对教学计划进行修改,进一步完善阶段性教学并进行推广。
[1]方秀新,郝玉玲.护理临床教学(第一版)[M].北京:军事医学科学出版社,2004.
[2]薛燕.实习护生临床能力培养模式的研究[J].护理研究,2010,24(10):2620 -2623.
[3]周瑛,徐文花,王青青,等.临床带教老师对护生实习效果影响因素的调查分析与对策[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3,19(33):4143 -4145.
[4]陈燕华,余兆兰,王英.我国高校护理学生临床能力及其评价工作的研究现状[J].解放军护理杂志,2011,28(1B):9-11.
[5]刘经蕾,朱红,马健,等.“个性化护理”训练模式在护理教学中的应用[J].护理研究,2010,24(10):2616-2618.
[6]雷巍峨,胡国庆,王利群,等.高职护生就业趋向的调查研究[J].现代护理,2007,13(9):814 -816.
[7]张欣,马伟光,邓寒羽,等.护理学基础课程阶段性学习教学方法应用的效果[J].中华护理杂志,2012,47(7):630-632.
[8]谭淑娟.阶段性教学法在护理技能训练中的应用[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2,9(3):89-90.
[9]李静芝,黄芳,李敏,等.护生实习初期焦虑与社会支持的相关性研究[J].护理学杂志,2011,26(5):23-25.
[10]李素云,阮满真,刘义兰.实习末期高护生焦虑状况与个性特征调查分析[J].护理学杂志,2006,21(1):22-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