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显利
(重庆师范大学 教育科学学院,重庆 401331)
公共教育心理学是高等师范院校师范专业必修课程之一,是一门具有师范教育特色、关系到培养合格中小学教师的重要课程。公共教育心理学课程的教学为我国师资的培养做出了自己的贡献。但长期以来,由于种种原因导致公共心理学教学质量难以尽如人意。张海芹(2011)通过调查河南省师范专业的534名学生发现:大学生“不喜欢”、“一般”的占到70% ,而“喜欢”上心理学课的仅占30%;学习心理学前认为心理学有用占62.9%,学习了公共课心理学之后仅有35.2%认为心理学有用;只有17%学生认为心理学有趣。同时,56%的教师对公修心理学本身不满,认为以普通心理学为主体的公修心理学理论性太强,太抽象,不好教。[1]这一现象引起了众多学者的关注,他们对我国公共教育心理学现状、成因、对策进行了探究,这些研究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指导教师的公共教育心理学教学实践。
我校公共教育心理学教学也作了积极的探索。首先,我们完成了教学内容上的改革,编写了适合中小学教师使用的心理学教材。该教材以教师专业化发展必备的心理学素养为核心,形成了自己特有的体系,主要包括四大部分:基础心理、学习心理、教学心理和品德与心理健康。[2]1从教材设计理念上可以看出,我们既重视心理学基础原理的教学,又重视利用心理学的规律对未来教师教育教学能力和素质的培养。而要真正实现这两重目的,仅用传统的教授教学法是难以实现的。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重理论,轻实践;重理性,轻感性;重结论,轻过程”,缺乏“有效性、创造性、主体性和情感性”[3]101-112。我们认为,要真正有效地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公共教育心理学的教学效果,采取有效的教学策略是关键。经过多年的实践,我们发现感悟式教学策略有利于这两重目的的实现。感悟是头脑中对事物的重新组合、选择和建构,是人智慧和品格发展最重要的一种方式,是人进行深入学习、开展实践活动和创造活动的前提和基础,是实施素质教育、创新教育、主体教育的有效途径。但由于它的潜隐性和长期性,常常被忽略,在传统教学中几乎没有一席之地。淡化形式,注重实质,鼓励感悟,是最优化的学习之道,也是我们不断形成自己的,使之与众不同,享受我们自己存在的那样一种行动方式。这或者也是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的深层意义之一。所以,感悟在教育教学中具有核心地位。
我们在相关教育心理学理论的基础上,融合已有的研究成果,在前期研究成果《试论感悟式教学的理论基础及其教学实质》[4]的基础上,提出了公共教育心理学感悟式教学策略。结合公共教育心理学学科内容,我们将具体剖析公共教育心理学感悟式教学策略的基本理念。
从个体发展的性质看,教学活动中存在着两个具有递进关系的发展,一是个体对客观世界认知度与认知能力的状态,它更多地表现出统一性和可操作性,是个体发展的基础。二是个体认知世界的态度、方式及对精神世界的把握程度,它是个体独特的能动的精神经验系统,是个体发展水平的主要标志,也是个体持续发展的动力。感悟是一种精神经验,感悟式教学关注个体精神世界的拓展与提升,着眼于个体内在自主发展程度的提高,自觉地规定了教学活动的目标追求:学生的发展。在公共教育心理学教学中,从第一次课开始,我们就让学生明确了三个方面的教学目标:一是情感态度方面,形成科学的教育观、教学观;培养积极探索教育心理现象的兴趣。二是知识方面,了解教育心理学的学科体系、历史与发展趋势,掌握学习的本质及其基本理论,对不同类型的学习有较深入的理解;掌握学习动机的基本理论及其激发策略;掌握教学设计的基本原理及策略。三是能力方面,形成运用教育心理学方法指导、研究学校教育,指导学生学习的能力;运用教育心理学原理设计教学的能力;培养学生运用教育心理学理论分析相关的教育现象的能力、抽象概括能力。而这三方面目标的达成是需要学生切实地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中才能实现的。为此,教师的教学活动设计都是围绕这三个方面进行,通过多种途径让学生感受心理学原理,使学生获得自主发展。在教学内容的安排上,教师主讲基础心理和学习心理的基础概念和理论,学生自学浅显易懂的部分章节,然后自选一章进行教学设计,并在期末的最后三次课进行教学分享。不管是教师的教学活动部分,还是学生的实践都是以学生学习和发展为中心,鼓励学生全身心地参与整个教学过程,从而促进学生自主性的发展。
人本主义强调学习的基本原则必须是尊重学生,重视他们的意愿、情感和观念;必须相信人能教育自己,并认为学习就是个人潜能的充分发展,是人格的发展。其教育目标指向学生个人的创造性、目的和意义,是培养积极愉快、适应时代变化的心理健康的人。这一理念成为我们教学的最基本的指导理念。根据学生获得新质的特征,感悟式教学过程表现出由低到高的三个依次递进的阶段:启发——获得文本个人意义,创设情境——实践活动中体验,启悟——客观意义升华成个体内在意义。从性质上看,三个阶段既可以贯穿新课程的三个维度(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能力与情感、态度、价值观),也可以在着眼于某一维度的教学过程中体现出来。感悟式教学与课程目标三维度的关系及学生的发展过程可用下图表示:
在上图的结构中,感悟式教学过程是贯通知识与技能、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桥梁。参与感悟式教学过程的因素包括了学生在教师指导下选择的学习方式、学生原有相关的知识与技能以及一定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感悟式教学过程首先是学生知识与技能获得的过程。在教师的指导、启迪下,学生运用探究学习方式,以原有相关经验为基础,通过提出问题、形成假设、制定计划、收集整理信息、提炼归纳等环节获得结论,或在自主学习情境下把文本知识纳入到原有认知结构中(同化或调节)从而获得新知。比如在学习影响人格形成和发展的因素之前,我们布置学生收集马加爵、朱海洋、刘海洋、杨佳、郑民生、刘磊等生活案例,分析这些事件发生的原因,并思考预防对策。然后正式讲述这部分时,分小组讨论这些案例。通过讨论,学生自己就总结出来影响人格形成和发展的因素及对未来父母和教师的启示,教师再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理解健全人格与心理健康的内涵与标准,以及形成健全人格与健康心理的途径和方法,学生就容易理解相关知识和方法了。在这个过程中,感悟式教学关注知识与技能生成的个人意义,它决定着学生知识技能蕴涵新质的程度。
伴随着学生知识与技能获得的过程与方式,在原有相关经验和知识技能生成意义的基础上,感悟式教学同时也表现为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形成的过程。比如,在前面的例子中,学生收集生活案例的过程中,除了了解事件的事实本身,还相应地感受到这些事件带来的危害,从而明白健全人格和心理健康的重要性,以及自己未来作为家长和教师的责任。在这个过程中,与学生外显的活动学习与内隐的认知加工两种学习类型相适应,感悟学习表现出两种不同的机制:一是在体验的基础上,通过反思与感悟改造自我的精神经验;二是以内化文本价值、情感为起点,通过践行实现文本情意、价值的个体意义,经过主体的思辩与渗悟最后形成或重构自我的精神经验体系。
在感悟式教学过程中,随着学生知识与技能、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逐步形成,它反过来又促使教学主体反思教学过程的性质和所运用的学习方式的合理有效程度,并进一步促使个体形成一定的过程观与方法论。感悟学习的展开往往需要与其他的学习方式相结合。探究、合作、感悟学习自身对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具有客观的要求,而自主学习作为一种学习方式提出来,旨在改变文本知识“传授”过程中学生被动学习的现象。在认知方式上,探究学习遵循着科学认知的思维方式,自主学习则是理性与非理性认知方式并重。三维度互为基础、相互促进,最终一体化为学生的发展品质。
感悟是人的一种特殊的心理活动,主要由感受、理解、情感、联想、领悟等诸多心理因素构成,它一般是从对事物的亲身感受开始,在对事物的真切感受和深刻理解的基础上,产生情感,引发联想,并生成意义。感悟包括四个基本环节:感物——生情——立“象”——得“意”。[5]在教学中,我们遵循感悟的四个基本环节设计教学。其中,感物是基础。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领悟抽象的心理学基础理论,在感物环节采用了多种形式:一是呈现大量的生活案例,从心理学视角进行剖析。如讲述心理学对教师的作用和价值以及学习心理学原理在生活和教育中的应用。二是呈现相关的形象生动的图片让学生去感知,如感知觉的含义与特点。三是播放形象生动的视频,从心理学角度进行分析,理解心理学理论,如通过欣赏心理学经典影片《爱德华大夫》而感悟精神分析理论;通过尼克·胡哲和约翰·库提斯的视频感受意志的作用;播放《我怕猫猫狗狗》等视频认识行为学派的学习理论与原理。四是通过形象生动的情景表演领悟心理学原理,比如讲授情绪的类型、表现及情绪的调控方法时,让学生分组表演,体会指导不同的情绪表现及情绪调节的方法;讲述人格投射理论、人本主义理论和建构主义理论时让学生捡树叶、用树叶合作创作作品去感悟生命、感恩大自然。五是通过心理学测试认识自己,理解相关心理学原理,如自测气质类型了解自己,测量学生的职业倾向为学生未来的职业发展做初步规划,用房树人、树叶活动体验人格测量的投射方法。六是通过案例示范和学生的实践领悟教学设计原理,比如我们给学生呈现自己的参赛课件及教学设计,讲解一节课的设计原理,然后学生分组从书上选取一章进行教学设计并制作课件,然后在全班分享,教师再根据学生的实践讲解教学设计的原理和策略。
通过多种形式的感物,使学生获得了丰富的感物经验,再引导学生讨论、合作体验其中的情感、心象,悟出其中的原理就容易多了。比如看了《爱德华大夫》后,分享、理解精神分析强调潜意识、童年经验的作用,从而更容易理解精神分析的人格结构和防御机制理论。学生捡自己喜欢的一片树叶,分享树叶带给自己的感受,老师引导学生想象树叶在春天、夏天、秋天、冬天时的不同的形态,然后用树叶和彩色笔合作创造小组的作品,再分享小组合作的成果。通过这一过程感悟树叶,感悟生命,感悟大自然的恩赐,感悟合作的快乐。然后教师再讲解自己设计这课的目的是感悟生命,课程设计的理论基础是人格投射理论、人本主义和建构主义的学习理论,从而促进大家更好地理解人格投射原理、人本主义和建构主义的学习与教学原理。通过情绪情景扮演更好地理解情绪的内在感受和外显行为表现。通过自己设计教学并实践,真正理解教学设计的基本原理与具体策略。我们在课后的访谈中,学生也反映,“心理学原来可以这样轻松地学,抽象的心理学理论掌握起来也不难。”
衡量一种教学是否是感悟式教学不在于采用了什么教学方法,也不在于获得了多少知识技能。感悟式教学的一个重要标志是教学活动目标就是否指向具有个体意义的内在新质的产生。实现这一目标的过程是一个生成的过程、创新的过程。从学习结果看,不仅仅是理解、领会了存在于学生个体之外的文本知识及其内含的情感、价值观,而是通过感悟形成了实实在在的“自己的东西”。这个过程只有在个体发挥了自主能动性的情形下才可能发生。可以说,感悟式教学本身不存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有无自主性的问题,关注的是自主性的程度及如何发挥,因为它自觉地对学生的地位进行了内在的规定,那就是教学过程中学生处于主体地位。在公共教育心理学教学中,一方面教师通过丰富多样的感悟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让学生自觉自愿地参与教学,如情景表演、实物、图片、案例、视频教学。另一方面也促进学生之间的相互合作,促进学生发展自主性,如教材中比较容易理解的章节,我们要求学生自学,并做笔记,然后小组讨论学习中的困惑;最后每小组在自学章节中选择一章进行教学设计,并在课堂中分享教学设计。每个环节紧紧相扣,创设情境促进学生自主性的充分发挥。
从结构上看,个体经验包括知识经验、处事经验、精神经验等内容。其中,处事经验主要是处事能力、处事方式和处事态度;精神经验则是个体通过特定方式,在认识与改造主客观世界过程中产生的具有自我指导意义的情意观念体系。感悟既是一种精神经验、一种获得精神经验的方法,也是一种主体改造自身精神世界的活动。它是在特定情境下,动态选择、提炼并融合已有的知识经验、处事经验与精神经验,在理性、非理性思维方式的共同参与下形成主体新的精神经验体系的过程。比如,让学生收集马加爵、郑民生、刘磊杀人案等过程中,学生自然就会形成一些人格的认识,感受到不健全人格和心理扭曲的危害,课堂上经过小组讨论和总结,学生就可以将非理性的生活经验与教材中的理性经验结合起来,并形成自己关于健全人格和心理健康的认识。虽然感悟可以通过精神经验的充足改造(往往表现为领悟)来实现,但在教学过程中,若是离开了具有外显的、可操作性的、“左右逢源”的知识与处事经验,感悟之源也就丧失了。渐悟是教学过程中感悟的基本形式,是在整合个体原有经验的基础上形成的。学生通过自学并选取教材的章节设计教学,并在课堂中分享教学设计成果时,会自然地将以前观摩到的教师的教学方法和技巧以及自己理解的教学原理融合起来,教学后经过小组的讨论和反思,自然地融合自己之前的非理性经验和教材中关于教学设计的理性经验,形成自己的关于教学设计的观念和方法,理解合格教师所需要的基本素养,以及以后努力的方向。
感悟式教学通过诠释学生发展的内容和教学目标的内在定位,揭示实践活动在学生发展中的价值。首先,实践活动是个体直接经验的源泉。它赋予个体在掌握人类种族经验(类经验)基础上完整经验的个体性与时代性,从而为具有个人意义的精神世界的形成奠定了有效经验的基础。其次,实践活动为学生提供了丰富、广阔的体验世界。体验赋予认识对象个体意义,是客观世界通向精神世界的桥梁,也是产生感悟的一种有效的情境。第三,实践活动是主体运用已有经验认识、改造世界的过程,实现了经验由理论形态向实践形态的过渡。所以,笔者在教学中设计了大量的让学生参与教学的实践活动,如收集人格障碍导致的悲剧事件的资料进行小组讨论、分组用身体动作展现不同的情绪及调节方法、分组合作创作树叶作品、分组设计教学、气质和性格测量、房树人等绘画活动等,让学生在实践中体验心理学的理论与方法。在这个过程中,形成有助于解决问题的经验组合体系,并得到检验与更新,为个体精神世界的改造提供了更多的契机。
感悟式教学最根本的环节就是学生自身的感悟过程,而这一过程又需要充分的时间和空间。因此,在公共教育心理学教学活动中,教师应以学生为主体,在引导他们观察、活动、资料查阅整理、讨论时,鼓励他们去寻找、领悟心理现象的内在过程、影响因素、领悟所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的关系时,给予学生足够的时间和空间,而不要过早把结论说破(可能最后也就不必说了)。在第一次课中就会对本门课程的整体设计与考核要求告诉学生,并规划了各章的教学计划与学习要求,并提前安排学生作相关的学习准备,比如收集后面教学讨论中需要的相关资料、心理情景表演、自学章节的学习要求及教学设计的要求等,同时明确各项活动的具体时间和要求。给学生留有充足的感物时间和空间,使学生在正式学习相关理论之前就有自己对心理学相关现象的理解和看法,并积累自己的经验,为后面各章节的具体教学作好相关的准备。到具体章节教学进行过程中,在学生分享自己收集的资料、讨论自己的看法、小组展示自己的作品和教学设计时都暂不评价,等所有的分享完成后,笔者才点出关键的知识点和原理及方法,学生就比较容易接受这些基本原理。通过学生自己的感悟及与教师、同学的交流和对照,学生不仅可以获得知识、学习方法,还可以体验到探究知识本身的乐趣,体验到自己成长的乐趣,并迸发进一步学习的需要,从而真正实现认知与情感的协调发展,实现全人发展。
[1]张海芹.高师公共心理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J].安阳师范学院学报,2011,(4).
[2]李祚山,胡朝兵.心理学[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集团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3]吕世虎,肖鸿民.基础教育课程与教学研究[M].中国人事出版社,2002.
[4]洪显利.试论感悟式教学的理论基础及其教学实质[J].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9,(5).
[5]刘仁增.体验的生成与体验型阅读教学的构建[J].中小学教师培训,200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