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族学生高辍学率原因及控辍保学方法
——贵州省N县X乡小花苗村寨个案研究

2014-03-09 14:40郭卫红杜林芳
关键词:苗语花苗村寨

郭卫红,杜林芳

(1.云南大学 高等教育研究院,云南 昆明 650091;2.贵州省六盘水市第四中学,贵州 六盘水 553002)

义务教育基本普及以及国家实现“两免一补”政策之后,许多地区农村的辍学率不降反升,而且出现了明显的隐性辍学现象,即学生虽然没有离开校园,但却处于一种“不在学状态”,没有学习的热情和动力,纯属在学校“混日子[1]。贵州省N县X乡箐头上小花苗村寨就是这种典型的个案。

N县X乡箐头上小花苗村寨是一个边远而且比较落后的村寨,是N县W局对口帮扶点,同时也是全国政协的重点帮扶对象之一。2012年,该村寨修通了公路,过去的土坯房变成了漂亮的黔西北民居。然而常见到适龄的苗童们(多为女童)在村子附近放牛、采兰草花、干农活、挖树根等。而且近年来有营养餐,就读初中的孩子还有生活补助,却仍有适龄孩子不上学或者辍学。选取N县X乡箐头上小花苗村寨作为研究对象基于两点,一是对这个村寨的情感和应承担的责任,二是在这里做田野调查研究能得到较为真实的信息和数据。

一、辍学情况调查

2013年12月,笔者走进了这个苗寨,在苗族民办代课教师Y老师的帮助下,一起对该村寨59户人家逐户进行了访谈和问卷调查。

(一)成年人受教育程度低

59个家庭中,有5户成年未婚,2户离异,成年人111人,小学毕业以上受教育程度的比率为6.3%。其中小学毕业5人,初中毕业1人。家庭户主入学基本情况,男户主文盲8人,上过2~3年级的有38人,3~4年级的6人,4年级以下共52人;女户主仅有2人上过2~3年级。另有70岁以上老人5人,均为文盲。有民办教师1人,相当于小学四年级水平。曾有1人享受过县级民政支助,在县一中读完高中,当了3年村干,后因病离世,他曾是该村寨德高望重的“秀才”。

(二)中小学教育普及率低

现有适龄孩子133人,男75人,女58人,适龄在读98人,男62人,女36人;适龄未读11人,女11人;男孩入学率为100%,女孩为30.6%。入学不等于普及,小学毕业的人数很少,辍学人数约为30人,占适龄在读98人的30.6%,小学普及率远低于70%。该村上过初中的仅有12人,初中毕业人数仅3人,九年义务教育普及率为3.06%。据东北师范大学课题组对6个省14个县17所农村初中的调查数据,所有样本县都超过了辍学率小于3%的“普九”要求,最高的竟达54%[2]。这个村寨的初中普及率仅为3.06%,成了入学率较高的片区的辍学率最高的个案。

(三)辍学原因分析

1.父辈受教育程度低和教育观念滞后

这个村寨的学龄儿童上学较晚,一般为7~9岁,没有学前教育。祖辈有1个村干部,1个本族代课教师。父辈59户中上过2~3年级的有38户,文盲8户,占78%,这些户主等同于文盲,自己名字都不能写,女性全是文盲。教育对他们来说,是强势进入,影响了他们的教育观念。访谈中,G老师说了这么两段话:“20世纪90年代,第一天乡财政员送达村民缴纳的各项提留(土地承包费,教育附加费等),第二天李老师送达适龄儿童入学通知书,几位老人说第一天的钱都还没有凑齐,第二天又来收钱了”;有的母亲甚至不知道孩子出生的具体时间,只记住年份和大概月份。绝大多数女性没有日期概念,受教育层次低或没有受教育的父母一代正在延续他们昨天的故事,不积极为孩子接受教育创造条件。普及义务教育的好处,他们感受不到,教育的实惠有些远离她们的生活实际,读书的目的离他们似乎很远。

2.获得关爱少,教育政策宣传不到位

接受访谈的初三的ZXW同学说,小花苗族上学相对较晚,7~8岁前90%以上时间交流全用苗语交流,上小学一年级主要是学习汉语的听力,老师们的课堂语言真听不懂,有时要请高年级的同学用苗语解释。很多同学只能上到2~3年级,这是主要原因。数学的20以内数的加减乘除很多苗族同学最多学会加法和减法,乘法懂一些,除法基本不懂。三年级和四年级要开设自然和英语,很多同学学习上有困难。这种困难是多数苗童辍学的主要原因。此外,小花苗同学获得的关爱少。接受访问的YMJ同学,在他就读初中的两年多期间,仅有6名本族同学。他们的小花苗身份隐秘,仅内部知道,有人知道他们是苗族,但不知道是小花苗。有些同学看不起小花苗,甚至还会欺负他们,老师给予的关注也少。小花苗族初中以上毕业生人数极少,他们知道的教育政策甚少。九年义务教育后的继续教育,上中职免试入学,上大学有补助,民族中学招苗族学生,各县都办有特殊学校,残疾儿童可以就读等,他们一概不知。教育的主要载体是学校教育,学生有困难告知家长,这合情但不合理,学生不爱学习,学习能力差有许多深层次的原因。

3.文化被忽视和语言交流不畅的双重障碍

在59户苗族家中,除现在就读中小学同学使用的教材外,很难找到书籍,这个族群没有文字,很多有价值的东西仍然以口头传承的方式代代相传。虽然迁移到此居住有60~70年,共育3~4代人,从原来的祖代7~8户人到今天的59户249人,主要交流语言还是本族群的苗语(和周边的其他苗族语言不完全通用),婚姻,丧葬,信仰等都具有个别性。特别是小花苗族群女性,几乎是文盲,很少用汉语对外交流,极少数还没有日期概念。给孩子取名仍然用苗语,很多教师到该村寨做适龄儿童登记,现场改名(苗语写不出)。贵州省苗、布衣、侗、彝、水、瑶等6个少数民族有大约60%的适龄儿童入学前主要生活在少数民族母语环境中,一般使用本民族母语进行交际和思维[3]。汉语语言障碍成为少数民族学习困难的主要原因,苗童居首。对省情的认识偏差,调查表明,在贵州省少数民族母语学区,学前和小学低年级阶段,至今仍有20多万少数民族学生不通汉语言,需要提供双语言服务[3]。

为了确证访谈的有效性,笔者对和这个村寨邻近的法楷苗寨和白坆脚苗寨,还有白岩脚的10多户小花苗族进行了3天的访谈。苗童们的入学情况和家长们对义务教育的态度和存在的问题,是完全相同的。法楷村苗族至今没有一个上高中的,有3~5人在读初中。白坆脚苗寨虽然在乡中学附近,就读初中的苗童也是屈指可数的,现有1名女童在临县中学就读高三,还有1名白岩脚的李姓男同学也就读高三,他们是表兄妹,从他们身上,似乎看到了这些小花苗族们的希望。

二、控辍保学的对策建议

(一)增强文化认同,教育帮扶

要使村寨有发展,首先要尊重他们的文化和信仰,主要是苗族文化和生活方式的认同,一起找发展思路,这更有效。可以举办小花苗族文化和农业技术班,共同分享他们祖辈的成就,分享他们族群的芦笙舞,“跳花节”,“打嘎”[4]等文化,宣传他们的刺绣产品。这种方法近似于人类学的“主位研究方法”。

教育对于村庄来说,是一种内在的自觉,如同阳光、空气与土地一样成为生活的必需,要走入村庄以外的社会,走向制度化层面的生活与工作,教育尤其是国家教育是必要的入场券[5]。教育是村庄走出去的通道。教师和当地政府要用好教育政策,国家在这方面的帮扶政策较多。可以在苗寨里办学前教育,开始使用双语教学,请本族群苗语教师任教,苗语汉语同时授课,传承文化与学习文化知识同步进行,素质教育与技能教育同步发展。可由政府牵头,民族、民政、教育等部门寻找有效渠道培养专职或者兼职苗族教师,制定发展规划等措施。资金和方法不缺,缺的是思路和努力。

(二)加强实证研究,寻找有效办法

文献资料显示,这个族群属于比较贫困的族群,不论从文化方面,还是从经济方面,他们都属于弱势群体。从访谈中得知,这个民族属于极易搬迁的族群,独立性强,但承受能力有待提高。各级政府已经在关注这个暂时处于弱势的族群,“希望工程”、“春蕾计划”、“女童项目”等就是例证。这个村寨曾经是N县W局重点帮扶对象,也是全国政协帮扶点,但针对教育的帮扶,其效果不明显而有待提高。问题的解决有待于以课题研究的形式从历史,文献,现状,发展预测等多方面入手,做好实证研究,提供原始资料。走进村寨做田野调查研究,寻求“输血式”的文化与教育帮扶方式,实施可持续发展文化教育战略,能使问题在一定时期内得到有效解决。国家和社会有志之士有意愿、也有能力来帮扶这些群体,问题是愿意资助的人不知道他们需要资助,也不知道如何来进行有效资助。通过课题研究,加大宣传,促进了解,形成合力,问题才会提早得到解决。

(三)保“底”助“优”分层,“知识”“技能”统筹

从访谈中得知这个族群在这个乡有20个村寨,约 4 000 余人,到目前为止,仅有一名师范毕业生,在某希望小学当教师,初中以上毕业生不到100人。保“底”就是入学的基数不变,人人接受九年义务教育。助“优”就是针对学习能力较好的学生,用好现有教育政策和争取教育帮扶,继续加大对就读高年级,特别是在读高年级同学的帮扶力度,帮助他们成长成才,使他们有成就,能过有质量的生活。他们就能感受到教育能让他们实实在在受益,他们就会引领本族群的发展,特别是思想观念方面和生活方式的转变。

在校学生的知识传授和学习生活技能传授。学校要创造条件,争取资金和机会,在师资、教育教学设备等方面,积极想办法,找路子,谋发展。地方教育的基础性在于公平性和全面性的发展,即面向每一位孩子,面对每一个家庭。

在实施教育公平政策,保障义务教育有效实施的教育背景下,资金缺少,思路缺乏是一个突出的问题。如果在当前条件下不能实现普惠政策,可以拟定阶段实施计划,逐步过度,最终达到人人都接受良好教育,得到最大化发展。另外,当地政府和学校要真正地在成年人的文化技术教育和职业技能方面有效投入资金和人才,引领他们中的部分人在收入上富起来,缩小与其他周边群众的收入差距,也是有效的选择之一。

“进入小康,关注农村学生,要从‘有学上、有书读’提升到‘读好书’。其重点与难点,正是农村弱势学生群体。好的学校环境应让农村弱势学生群体‘读好书’,要义有三,即保证受教育权,让农村弱势学生群体公平地受教育;教育求真向善,让农村弱势学生群体有尊严地受教育;提供优质教育,让农村弱势学生群体获得最有价值的发展”[6]。

[参考文献]

[1]自周潇.农村青年辍学现象再思考[J].青年研究,2011(6):43.

[2]袁桂林.部分农村初中学生辍学问题及控辍对策思考[J].中国教育学刊,2004(2):5.

[3]吴崇久.贵州省少数民族母语学区“双语”教学问题综述[J].贵州教育,2012(1):22-24.

[4]蔡贞明.纳雍苗族打嘎仪式的社会功能及寓意表达[J].原生态民族文化学刊,2011(4):6-10。

[5]翁乃群.村落视野下的农村教育——以西南四村为例[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9:277.

[6]陈敬朴.农村义务教育质量保障机制[M].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12.

猜你喜欢
苗语花苗村寨
苗语典型存在动词初探
黔东南地区苗语的使用现状及其保护传承
——以凯里地区为例
苗语汉语互译工具设计与实现
可爱的小花苗
无蚊村寨丁屋岭
我打算这样过寒假
村寨——海坪彝寨
小花苗
别让民族村寨毁于当代
少数民族特色村寨保护的地扪模式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