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字号街
——老字号与旅游发展、城市建设的交集

2014-03-09 14:40:58李吉星
关键词:老字号旅游业云南

李吉星

(云南省社会科学院 图书馆,云南 昆明 650034)

老字号企业,拥有悠久的历史,并且它们继承和延续着长时段的产品、技艺或服务,在它们身上体现着鲜明的中华民族传统文化背景和深厚的文化底蕴,社会对它们有着广泛的认同,从而也形成了老字号企业良好的信誉品牌。老字号企业本身具有丰富而厚重的文化内涵,它的文化积累往往伴随着城市的发展轨迹,见证着城市的成长,反映着城市的特色,体现着城市的文化,因此,老字号是一个城市的重要历史文化遗产。在当今力求突出特色、彰显文化、提升品质的城市建设中,老字号丰厚的文化内涵为城市的发展和建设带来了整体的积极效应。老字号的文化底蕴,同样是一个地方难得的人文旅游文化资源,老字号本身,可以具体对应于旅游基本六要素中[1],因此,老字号的发展可以通过文化这样一个脉络贯穿于城市建设和旅游发展中。云南是旅游大省,旅游业正不断壮大,相应的,旅游城市的建设也正紧锣密鼓地规划、部署和实践中,老字号可以寻求“老字号一条街”或“老商街”这样的一个文化展现和发掘的载体,在城市建设和旅游发展中增加自己的发展机会和途径。

一、云南老字号概况

(一)老字号的认定

老字号的形成主要是其品牌在经历了长时段的洗礼后,为社会所广泛认同,因此,老字号品牌的树立首先是民间自发的,其确认的途径来自民间、来自于社会,而这也是老字号品牌形成的关键因素之一。在民间认同的基础上,为了保护品牌、继承传统、延续文化、发扬民族精神,官方也开始通过更加权威、更加高层的途径来对老字号进行确认和认定。2006年,中国商务部开始实施“振兴老字号”工程,由商务部确认了一批“中华老字号”。由此奠基了各地老字号认定工作。

2011年8月,云南省商务厅结合商务部老字号认定原则和办法,制定了《云南老字号保护与促进工作方案》,成立“云南老字号”认定专家委员会,由专家委员会评审并公示意见,云南省商务厅做出认定昆明虹山面粉有限责任公司(注册商标:如愿)等51个企业(品牌)为第一批“云南老字号”的决定。已由商务部认定的“中华老字号”中有26家云南企业,这26家“中华老字号”自然成为云南老字号,所以认定的51家老字号包含着已由商务部认定的26家“中华老字号”企业。2013年8月,云南省商务厅组织第二批云南老字号的评审认定,昆明百货大楼(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等17家企业(品牌)被认定为云南老字号。现在云南经过认定的老字号企业有68家,其中26家是中华老字号。这批云南老字号企业涵盖食品生产、工艺品加工、茶叶、珠宝等行业。按照云南省自己的老字号认定办法和规程,云南老字号的认定每两年一次,因此可以明确的预计经过官方认定的云南老字号企业为越来越多,再加上没有官方认定,但民间已经约定俗成认为是老字号的企业和经济实体,云南的老字号群体的体量是非常大的。

(二)老字号丰厚的文化底蕴

按照商务部对老字号的界定,老字号的认定必须具备5个要素:沿袭和继承了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具有鲜明的地域文化特征和历史痕迹;具有独特的工艺和经营特色;取得了社会的广泛认同;良好的商业信誉。从这5个要素可以看出,其深层次的本质和核心还是在于传统、精神、文化。云南有着自己独特的地域特征和文化,因此,在这片土地成长起来的老字号,也必然有着地方文化、传统的记忆和痕迹,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

云南澜沧江沿岸的临沧、保山、思茅、西双版纳、德宏、红河境内,群峰起伏,平均海拔 1 000 m以上。属亚热带气候,年均气温18~22 ℃,年积温 6 000 ℃以上,昼夜温差悬殊。年降水量 1 200~1 700 mm,其地森林茂密,落叶枯草形成深厚的腐殖层,土壤肥沃。1939年,云南中国茶叶贸易公司利用从云南古茶树演化选育出的云南大叶种试种成功,再经在手工萎凋、揉捻或揉切、发酵、干燥等工序制成成品茶;再加工制成滇红功夫茶,又经揉切制成滇红碎茶,当年生产出来即远销英国,“滇红”因产品“形美、色艳、香高、味浓”而博得市场赞赏。现在的“滇红”讲求的是产地和原料的纯正,它体现了产品的地域特色,也承载着历史发展的痕迹。

早在明朝时期,云南嵩明人兰茂著作完成了《滇南本草》一书,该书是中国现存古代地方性本草书籍中较为完整的作品,早于李时珍的《本草纲目》140多年。在书中,兰茂记录有“水酒十八方”的制作工艺。清末时,嵩明人陈鼎和戴砚农在“水酒十八方”的基础上,再加入党参、拐枣、陈皮、丁香等十多味中药,又从小茴香、竹叶等绿色植物蒸馏提取绿色素并配加蜂蜜、蔗糖,经过十多道传统工艺配制,在光绪六年(1880年)配制出酒色翠绿、药味清淡的“杨林肥酒”。“杨林肥酒”既包含了历史和文化,更包含了现代社会追求的绿色、养身、保健的因素。

老字号是一个商业发展的结果,但是由于其本身所蕴含的历史文化,更是一个文化发展延续的结果。老字号的发展过程,也就是一个文化积淀的过程。它的文化内涵,既是它的内在,也是社会文化的凝聚,既是老字号发展的自身动力和支撑,也是社会文化多元的组成。在当下的旅游业发展和城市文化建设中,老字号是不可多得的旅游文化资源和城市品质特色资源。

二、老字号与云南旅游业

(一)云南旅游业发展态势

旅游业对云南经济社会发展贡献巨大,成为继烟草及加工业之后的第二大产业。2010年旅游业总收入已突破千亿元,2012年,全省共接待海外旅游者457.8万人次,同比增长15.8%;接待国内旅游者1.963亿人次,同比增长20.2%;全年旅游业总收入达 1 702.5 亿元。2013年共接待国内外旅游者2.44亿人次,旅游业总收入 2 111.2 亿元。为了加强云南旅游产业的建设,2013年8月,云南省委通过了《中共云南省委云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建设旅游强省的意见(送审稿)》。在这个《意见》中,云南省委明确指出了旅游业是战略性支柱产业,是朝阳产业、动力产业、民生产业、幸福产业和低碳产业。旅游业具有资源消耗低、关联度高、带动系数大、就业机会多、综合效益好的明显特征和不可多得的竞争优势、产业优势。云南省委及政府历来都高度重视旅游产业发展,在不断建立和推动云南旅游业快速优质的发展,并形成一定规模的基础上,云南旅游进行了换代升级,深挖潜力,找准定位,突出优势,形成特色,开始了云南旅游的“二次创业”,通过一系列强有力措施,促使云南旅游又好又快地发展,取得了明显的效果,现在,旅游产业已经成为云南省重要的支柱产业,也成了云南经济、社会、人文、生态等综合情势推介外宣的一张靓丽名片。除此外,《意见》还明确了到2020年时把云南建设旅游强省的目标,即在2012年基础上,云南旅游业要实现接待海内外游客人数翻一番,达到5亿人次以上;旅游总收入和旅游业增加值两项指标同样都翻两番以上,要分别达到 8 500 亿元和 3 400 亿元。也就是说,到2020年时,云南旅游产业不仅要成为全省国民经济的战略性支柱产业,还要成为人民群众更加满意的现代服务业。要把云南整个区域打造成为国内一流、国际著名的旅游目的地以及形成中国面向西南开放的区域性国际旅游集散地[2]。

(二)老字号与旅游的文化互通

旅游行为本身有着极为明显的文化内在属性,正是它的文化内在属性构建了旅游的灵魂、组成了旅游活动的重要内容。反之,旅游行为是文化属性的载体和内在文化的外显传播渠道。如果我们从旅游文化的角度来看待、区分游客的类型,那么游客可以轻易地被分为寻求文化差异类和寻求文化认同类[3]。老字号的内在和外显的文化内容,正是旅客想要去寻找和体验的地方文化因子、地域特色因子和民族传统因子。也就是说,老字号是旅游者旅游过程中所要体验和分享的经验对象之一,是旅游行为的构成内容之一。

另外一个方面,就旅游产业来说,吸引旅游者的内容是旅游资源和服务,要不断地提升和创新旅游新产品和服务的形式和品质,发掘和展示更多的旅游资源以供旅游消费。老字号的形式和内在,恰好是丰富的旅游文化资源,它的文化性、地域性、历史性和传统性,使得云南的旅游文化资源更加显现出自己的风格和特色,是较好的旅游资源。

旅游行为基本有6个要素:吃、住、行、游、购、娱。老字号企业作为一个商业实体,有着它独特的企业产品,无论是商品、技术或服务,它都向社会提供着自有的产出,同时,老字号企业通过这些产品,传承、体现着历史,传扬着文化,坚持着某种精神,这些都能够满足游客的吃、游、购、娱等要求,在旅游六要素中有着比较确定的功能对应位置,也就是说,老字号企业的外在产品、企业行为以及老字号所蕴含的精神文化,都可以直接参与和融入旅游活动中。

这里,可以清楚地看到,无论从旅游者的旅游诉求来说,还是旅游产业发展需要提供旅游产品、整合旅游资源来说,抑或是老字号介入一个领域加强自身发展途径来说,都可以由文化这个线索而贯穿在一起,并且通过旅游,可以促进老字号的创新,提升老字号的物质文化、制度文化、服务文化、观念文化和行为文化等在内的文化内涵,反之,更添加了一个地方的旅游文化资源。

三、老字号与昆明旅游城市建设

(一)昆明旅游城市建设的提出

2013年9月,云南省委书记秦光荣在昆明城市规划建设调研座谈会上作了“挖掘历史文脉,突出文化优势,把昆明建设成为世界知名的旅游城市”的讲话[4]。这个讲话对昆明市的建设目标作了明确简约的概括,即:一个美好家园和一个宜居宜业的新都市。美好家园要具有个性鲜明、底蕴深厚、品质卓越、令人向往的特征;新都市要有幸福感、归属感、自豪感和安全感。终极目标就是要把昆明建设成为一个世界知名旅游城市。如果姑且不深究“讲话”的内容,仅就“讲话”的题目而言,昆明要建成世界知名的旅游城市,前提条件就是要“挖掘历史文脉,突出文化优势”,也就是说,没有文化的发掘和彰显,历史名城、国际知名等等都是无本之源,关键就是要紧紧抓住文化这个核心,把文化建设这个基础打牢,昆明这个世界知名旅游城市的建设目标才有可能实现。

紧接着,昆明市也出台了《关于加快建设世界知名旅游城市的决定》。这个决定从认识、目标、规划、生态、文化、开放、体系、配套、保障等9个方面,对把昆明建设成为世界知名的旅游城市的目标进行了分解,并且提出到2020年,要在历史文化、资源优势、城市空间、基础设施、生态环境、城市品质等等方面要取得明显的成效,力争把昆明市打造成为中国一流、世界知名的休闲度假旅游目的地。总体思路是在优化旅游产业布局的同时,促进当下的旅游业不断向新兴旅游业态转型升级。围绕吃、住、行、游、购、娱需求,进一步提升昆明旅游的服务质量和水平[5]。

具体的措施之一,是要打造几条商业街区。昆明市决定要2014年内要在主城五区建设一系列的特色文化旅游商业街(区)和商业服务示范区,即:五华区围绕“历史文化和休闲文化”主题,建设“昆明老街和环翠湖休闲文化商业特色街区”;盘龙区主打“铁路文化”主题,力推“王旗营百年铁路文化风情街”;官渡区营造“夜色·官渡”,主推“官渡古镇夜市街区”;西山区主打“历史文化、民族文化”牌,构建“金碧特色商业街区”;呈贡区紧紧依托大学城,发挥它的集聚功能,建设综合餐饮、购物、娱乐等多功能的景明南路新天地商业特色街区。

(二)老字号发展与旅游城市的建设

一个城市里的老字号,是这个城市重要的历史文化遗产。它体现和诠释着城市悠久的历史,也见证着城市经济日新月异的发展,在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具有特殊的意义,其丰厚的文化内涵为城市带来了整体的积极效应。按照旅游城市建设的要求,城市在旅游促销和产品开发中,要有历史文化等资源,老字号本身就是这种资源的一种。

一个城市的特色,是异于其他城市的关键,也是吸引人们关注的核心,这个特色,包含着地域文化差异、历史文化差异、民族传统差异等等,其外在的反映也呈现出不同的层次和面貌。老字号就是这样差异的一个代表。老字号集中了地方历史文化、民族传统,并且现在内化于其中的很多优秀传统精神在现今仍然在发挥着作用,其功效在企业建设和城市特色彰显中的功效更有扩大的趋势,这些都形成了老字号身上集中的差异性,也为加强了一个城市的特色所在。这是与城市发展相呼应的老字号难能可贵之处。

现在城市的建设追求品质的塑造。城市的品质不是一蹴而就的,也不是随意可以想象出来的,而是有着其始终的历史文化脉络影响并凝结的,也是围绕优秀、传统的城市历史文化基础不断提升、归纳的,所以城市品质的塑造必须有着历史的积淀,反映在承载物上,老字号就是具体的载体之一。老字号的产生、延续和壮大,是一个城市品质的形成和不断提升的重要内容之一。

四、老字号发展与旅游业和城市建设的交集

经济在发展,城市也在不断地扩充,因为城市结构布局空间的改造等原因的影响,许多老字号不得不迁离了几十年、甚至上百年的标志性地理位置;再由于越来越激烈的市场竞争,老字号企业面临着人、财、物等困境,直接导致老字号企业的经营网点不断萎缩,在一些热闹繁华的城市商业区内,老字号的身影也越来越难寻觅,淡出了人们日常生活中的商业、文化、娱乐视野。面对这样的不利态势,老字号企业要想突破困境,最经济的选择莫过于与旅游相结合。老字号经营发展与旅游产业发展相结合,将有效地、集约地整合老字号现有的资源。因时因势而动,借助旅游的氛围、环境和平台,将推动不少老字号企业从单一的经营模式向多元化立体化方向转轨。

旅游既是文化和信息的载体,也是文化和信息的传播渠道。旅游行为发生时,直接伴随着的是资金、信息的往来交流,而更深层次的,则是旅游者和目的地社会之间的生活方式、文化理念的交流。旅游是一种经历,是一种接触,也是一种体验,是一种跨地界的生活方式和行为,旅游活动频繁、简便、轻松,表示着不同地区之间的彼此开放和不同文化之间相互接触、了解、接受以及互融的程度。通过旅游者的活动,文化、历史、品牌等等开始突破原来区域性的特点,开始在更广阔的范围流动,被更多的人所认知,“口碑效应”在旅游过程中得到无限放大,而这对于旅游目的地的老字号企业品牌的传播和认可是有着强烈的提升作用的。因此,有充分的理由认为依靠云南得天独厚的旅游环境和氛围,大力加强和发展云南的旅游业,推动老字号企业与旅游产业的融合,将会有助于云南老字号企业品牌、产品和企业自身的不断外拓发展,使本地本土的老字号企业突破地域局限,赢得更大的市场和发展空间。

在实践中,把城市建设、旅游发展、老字号企业做活3个方面有机结合,在全国都有不少的成功案例。天津义聚永酒文化博物馆、杭州的胡庆余堂中药博物馆,都已经成为当地旅游业发展的一个重要业态,是当地旅游活动的一项重要内容和项目,并且它们的地址、建筑还成了当地的城市文化地标。一方面老字号企业的历史文化得到彰显,品牌得到广泛认知;另一方面城市的文脉在此有了体现,城市的内涵和品质得到进一步的充实,而旅游业也因此新增了内容和形态。杭州清河坊历史文化特色街区也是城市建设、旅游发展、老字号企业做活3个方面有机结合的典型案例。从1999年开始,杭州清河坊历史文化特色街区树立了恢复、发展和引进老字号的思路,不断吸引聚集全国各地著名老字号品牌,发展到现在,街区范围内已经驻集了张小泉、西泠印社、五芳斋、北京同仁堂、天津桂发祥等上百家老字号企业,仅有着“中华老字号”称号的企业就近30家,可想而知,这样一个民俗、民味、传统与现代商业相互融合的综合体会散发着怎样的活力,而且实事也证明了,现在的杭州清河坊历史文化特色街区已经成为杭州旅游的一个热点。北京东安市场的“老字号一条街”,那里不仅云集了众多的“老字号”,还有一些老北京的杂耍玩意儿、“拉洋片儿”等等,所有这些,都使人仿佛里身于老北京过去的年代,浓浓的文化氛围令人陶醉不已[6]。“老字号一条街”、“历史文化特色街区”等等这样的区域,客观上为各地城市增加了具有特色的活动去处,既成为吸引广大游客旅游购物的景点,也成为当地城市经济发展一个新的增长点。

五、结语

从以上对老字号企业内在的历史文化传承、老字号企业与旅游业在文化体验上的契合、城市建设与老字号企业发展之间一贯的文化脉络的探讨和分析,以及城市建设、旅游产业、老字号企业发展三者结合的实证案例,可以看出,彰显城市历史风貌及人文底蕴的“老字号一条街”、“老商街”、“历史文化特色街区”等等形式,是老字号企业焕发生机、不断创新、再现辉煌的一种新模式。在这样的思路下,政府应该合理规划城市发展、文化建设、商贸旅游等,积极建设特色商业街区,通过商业街区聚集老字号企业,老字号企业凭借商业街区的人缘地缘优势自我发展壮大,商业街区与老字号企业相辅相生,有机结合,互为载体,相得益彰。

目前云南老字号的发展渠道还比较单一,还没有有效地与城市建设与旅游发展结合。即使在现有的旅游城市建设的规划和措施中,也还没有发现突出老字号,或以老字号为主题、主打形态的项目,而前面已经提及的有着“中华老字号”、“云南老字号”称号的企业涵盖了餐饮、医药、小吃、工艺、珠宝、茶叶、服务等多个不同行业和领域,数量也多达70余家,而且还将不断增加,这是不可多得的历史文化资源,也是不可多得的旅游文化资源,同样也是不可多得的城市特色资源,而且很多要素已经十分成熟,拿来即用,所以在现今云南旅游城市建设、发展旅游产业的背景和机遇面前,可以借鉴其他地方的经验,通过老字号的文化旅游集约化开发,促进文化效益和经济效益、城市建设和企业发展的双赢,推动老字号、城市建设和旅游业的共融共兴。

[参考文献]

[1]梁保尔.城市老字号的文化内涵与旅游开发[J].旅游科学,2004(4):16.

[2]中共云南省委云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建设旅游强省的意见(云发2013[14号])[Z].2013.

[3]秦光荣.挖掘历史文脉突出文化优势 把昆明建设成为世界知名旅游城市——在昆明城市规划建设调研座谈会上的讲话[Z]. 2013.

[4]孟铁鑫.城市老字号的旅游开发研究[J].科技和产业,2010(11):16.

[5]昆明市委、市政府.昆明市委、市政府关于加快建设世界知名旅游城市的决定[Z].2013.

[6]杨美林.发展特色旅游,促进经济发展[J].广东经济,2000(6):42.

猜你喜欢
老字号旅游业云南
云南出台20条措施,加快旅游业恢复
云南画报(2022年4期)2022-05-05 05:59:54
云南茶,1200年的发现
云南画报(2021年11期)2022-01-18 03:15:40
让老字号绽放“光明”
上海工运(2021年3期)2021-04-08 14:23:30
云南邀您来“吸氧”
云南画报(2020年12期)2021-01-18 07:19:20
TEST OF TIME
云南是你避暑的最佳选择
云南画报(2020年9期)2020-10-27 02:03:16
TEST OF TIME
汉语世界(2020年5期)2020-10-23 07:20:16
一图读懂云南两新党建
中国旅游业2017的风往哪吹?
金色年华(2017年12期)2017-07-18 11:11:19
60年“老字号”中纺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