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麦吾兰·依米提 王 帅
促进新疆经济社会的发展离不开整个社会的现代化和人力资源的大力开发,对于南疆农村人数占大部分比例的一个地区,必须重视农村人力资源开发及现代化。新疆实现整个社会同步发展重点在于农村的发展。没有农村人力资源的发展,新疆的发展就将是一句空话。2007年国务院下发的32号文件明确提出了“要重点扶持南疆三地州发展、积极解决南疆地区贫困问题、逐步缩小区内南北发展差距”,为南疆三地州带来了特别好的发展机会。
农村人力资源开发是指要充分利用和发掘农村人群的生产力,提高农村人口的整体素质,促进农村社会经济的高效和优化发展。南疆三地州农村人力资源发展的现状主要表现为总量大、而这个趋势相当长一段时间内都是新疆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的主要影响因素,农村人口的文化程度比较低,科技素质普遍不高,社会心理素质趋于保守,营养、卫生、医疗、保健等方面较差,富余劳动力数量巨大,而能创造财富的人力资本流失严重。
表1 新疆及南疆三地州农村人力资源构成情况
南疆三地州是指喀什地区、和田地区和新疆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简称为克州),位于塔克拉玛干沙漠西南边缘、辖区24个县市、面积46.11万平方公里。2012年南疆三地州的人口为683.53万人,其中农业人口为437.31万人,占南疆三地州总人口的63.98%,占全疆农村人口的34.97%,平均人口增长率为26.76‰。南疆三地州地区是新疆经济欠发达地区,以2012年为例分析,由表1可以看出,南疆三地州平均农村人口占的比重比新疆平均农村人口占的比重高7.96个百分点,喀什、和田和克州的农村人口占的比重普遍高,自然增长率也普遍高于新疆平均水平。
新疆农村人力资源数量方面的另一重要特征就是从事第一产业的比重过大。改革开放以前新疆90%以上的农村人力资源都在传统农业,即在农业内部就业。从改革开放以后,随着我国第二、第三迅速发展,农村的劳动力逐渐向其他非农业产业转移,新疆第二、第三产业中的农村劳动力也有所增加,但是第一产业的劳动力仍然占很大的比重。据统计,2012年南疆三地州就业人口总人数为228.1万人,其中喀什就业人口数为131.1万人,和田就业人口数为75.6万人,克州就业人口数为22.2万人,其中,在城镇就业的人口分别为29.5万人、13.8万人、5.3万人,在乡村就业的人口分别为101.5万人、62.1万人、77.2万人。从事农业产业的就业人数分别占城乡就业人口总数的77.2%、82.5%、72.7%。过多的农村人力资源滞留在传统农业中的人口比例,无疑使农村存在大量的剩余劳动力,给现代农业的建设和农村经济发展带来很大的压力。
1.农村人口年龄结构分布状况。农村人口年龄结构是过去几十年甚至上百年自然增长和人口迁移变动综合作用的结果,又是今后人口再生产变动的基础和起点。它不仅对未来农村人力资源发展的类型、速度和趋势有重大影响,对新疆整个社会经济发展也将产生一定作用。根据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资料,南疆三地州总人口为651.93万人,南疆三地州0~14岁少年儿童人口共有172.3060万人。其中,克州占本南疆三地州总人口的8.4%、喀什地区占60.8%、和田地区占30.67%;15~64岁总人口为449.1435万人,其中,克州占南疆三地州总人口的7.9%,喀什地区占60.97%,和田地区占31.13%。从南疆三地州农村人口年龄分布情况来看,南疆三地州农村人口中适龄劳动人口的比重呈上升趋势、人力资源数量是充裕的,且具备较大的增长潜力。
表2 南疆三地州农村就业人口分布情况 万人
2.农村人力资源教育结构。从统计数据来看,2010年的人口普查,南疆三地州农村劳动力中,不识字或识字很少的占10.3%,小学受教育程度占36.8%,初中受教育程度占本地区的38.6%,高中受教育程度占本地区的5.1%,大中专受教育程度占本地区的4.9%。由此可见,在和田、喀什等一些贫困地区,人口受教育的年限更短,质量更差,受教育人口中,除了九年制义务教育阶段以上学历的平均人数低于新疆其他农村地区受教育平均水平,因此,目前南疆三地州居民的受教育水平仍然非常低。
3.农村人力资源就业分布。随着新疆各地区产业布局和经济结构的调整,南疆三地州人力资源的产业分布得到改善,但是农村人力资源教育分布结构还存在较大差距。农村专业技术人才缺乏,急需加快农村人力资源开发,使传统的以劳动人口从事农业转变为现代的高素质的人力资源从事农业,努力适应农村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将一般劳动力转化为技能型人力资源,优化南疆三地州的人力资源结构,将人力资源转变为人力资本优势。农业是南疆三地州的主导产业,因此农业是这一地区的主要就业渠道,南疆三地州农村就业情况,新疆农村就业平均水平为56.71%,喀什为77.2%,和田为81.79%,克州为74.99%,而南疆三地州普遍低于新疆农村平均水平。以2012年统计数据为例,如表2所示。
营养、卫生、医疗、保健等方面直接影响人的身体素质。研究得知,南疆三地州农村人口身体素质普遍低于新疆农村人口身体素质平均水平和国家平均水平。2012年,和田地区孕产妇死亡率为136.7人/10万人,比2005年的176人/10万人下降了。婴儿死亡率比2005年的25.52相比降低了3个百分点。由于农村医疗卫生水平不高,农村地区比上述的比例还低,而导致了一些偏远乡村群众因病致贫、因贫致病的恶性循环。
南疆三地州农村人力资源开发得到了一些成果,但是还有诸多因素制约着当地人力资源的开发。人口资源多、没有利用好剩余的劳动资源,薄弱的经济和教育基础,较低的科技素质水平和身体素质水平,这些都成为当地人力资源开发的制约因素。
根据第六次人口普查的资料,南疆三地州农村人口比城市人口高,和田、喀什农村人口比全疆农村人口平均水平分别高11.06个百分点和10.4个百分点。喀什、和田和克州的自然增长率分别高出新疆平均水平29.98百分点、12.09百分点和18.2百分点。经济的低水平、低速度,人口的高出生率、高增长率,给南疆贫困地区人口脱贫致富带来更大难度,同样成为贫困地区人口状况的一个显著特征。大批量农村劳动力闲置,现有人力资源没有得到充分利用。乡村农民一般3月份开始干活到11份,而空闲的时间没有利用好,浪费了好多时间,虽然一部分空闲的人力资源转移到城市中,转到第二、第三产业,但是受农村人力资源整体素质限制,其转移能力非常有限。这些过多的农村劳动人口没有得到良好的教育就过早地投入到劳动中去,使人力资本低水平积累,为农村就业和农村劳动力的持续转移增加了压力。人口问题已经严重影响了当地的经济发展,成为当地人力资源开发的制约因素。
人力资源的开发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教育和经济的发展,而南疆三地州经济发展水平落后既有历史原因也有现实原因。历史上我国整个西部地区长期受到反动统治阶级的压迫和剥削,整个社会经济发展受限。新中国成立以来,西部地区得到了很好的发展,可是由于农村经济基础薄弱而出现城乡差距,且这个差距一直扩大,南疆三地州农村在内的大部分西部农村地区还是长期靠国家财政补贴过日子,自我发展的能力十分有限。
新中国成立以前,文化教育在南疆三地州地区农村几乎没有实施。文盲人口和半文盲人口占绝大多数。教育对象集中在宗教教育方面,忽视了掌握科技教育知识,广大群众根本没有受教育的机会。新中国成立以后,国家实施9年义务教育制度,开辟了让更多的人掌握科学知识的道路。新中国成立以后情况虽有所改善,但由于经济发展水平的落后和政策上的不到位,南疆三地州地区农村教育基础仍十分薄弱。教育发展不均衡,人均受教育水平偏低,低于同期全疆初中毕业到普通高中的升学率最低水平,这就导致南疆三地州人均受教育水平极为落后,人口综合素质较低。
2012年,万人科技活动人员数最高的克州高于全疆的平均水平,而和田地区与喀什地区的万人科技活动人员数量远远低于新疆平均水平。科技经费等指标最低的是喀什地区,最高的是和田地区,并且差距巨大。南疆三地州农村绝大部分人口没有接受职业教育和技术培训,接受过初级培训的人数的比例也很少,所以大部分农民是“科盲”。这种低科技水平直接决定了农民从事生产活动时处于低层次。大多数农民的认识水平不高、发展思路不明确、市场把握能力弱、缺乏长远规划。很少部分农民运用科学知识和技能到种植上去,大部分都按自己或者前辈的经验来进行。因此,这种状态阻止了高产、高质的农业产品在农村的推广和运用,限制农民的收入,影响的农业现代化进程。
卫生、医疗方面。医疗卫生水平影响着人的身体健康及医疗保健状况。医疗卫生水平直接反映出一个地区卫生医疗投入。南疆三地州由于受经济条件限制,该地区的医疗卫生水平总体不高。营养水平方面:2011年全疆农村人口家庭中每人平均支出为4397.8元,同期全疆城镇居民家庭平均每人生活消费支出为11839.4元。同时,南疆三地州农村居民家庭平均每人生活消费支出分别为,喀什地区为3703.9元,和田地区为3825.8元,克州为1984.9元。可知南疆三地州农村的营养水平远低于新疆的平均水平,其粮食消费较大,粮食支出占消费比重远高于全国和全疆的平均水平。
农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基础,而且我国处在工业化进程当中,根据经济发展的趋势,随着经济增长和收入的提高,劳动力首先由第一产业转移到第二产业,随后第二产业、第一产业转移到第三产业。所以按照刘易斯的模型来看,剩余的劳动人口的转移通过两种在时空上并存的形式最终实现,一是农业剩余劳动力的产业转移。二是地域转移,也是农村剩余劳动向城市转移。实现劳动人口的产业转移和地域转移必须利用农村人口的空闲时间来培训他们,提高农村劳动人口的本身素质,鼓励他们向第二产业、第三产业转移,从而最终提高他们的收入水平。
经过政府和各级教育机构几十年的努力,我国已经基本上实现了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可是农村比城镇相比升学率普遍低,最后导致城乡差距拉大。所以国家要抓好教育起点。综合上说,农村想要实现生态、经济、社会的发展,最终都落实到人的素质提高上。教育能促进整个社会的发展,对改善生产方式有所帮助,像南疆三地州农村一样落后的地区,发展教育对于改变落后的观点、思维有带动作用。所以,第一,要鼓励农民升学。第二,对实在不愿意升学的要组织农村社区教育(农村社区教育是对农村社区内共同生活的人群进行的教育)。第三,开展一些成人教育和岗位培训等多种教育培训工作,促进人力资源向人才资源和人力资本资源转化,努力提高农村劳动者素质,充分挖掘人力资源。
在农业现代化建设中,努力提高农村人口的科技素质,把现代科技运用到传统的农业上,用现代科学技术和现代工业技术装备武装农业,用现代的科学方法来管理农业。通过人力资源开发,提高农民的综合素质和受教育程度,使农民主动地接受新思想,适应变化的市场和技术,并及时采用新技术,从而推进农业现代化进程。
营养、卫生、医疗、保健等方面间接影响人力资源开发和农村社会的发展。政府要合理布置公共卫生设备,缩小城乡间的公共卫生服务的差距。普及公共卫生健康知识,提高农村人口的健康水平。要在财力上适当支持,在政策上适当鼓励,同时,应加快农村合作医疗立法进程,依法保证农村合作医疗的地位,规范农村合作医疗运行。建立医疗求助制度,把经济扶贫和卫生扶贫相结合起来,使更多的穷人得到医疗求助。
[1]柴林.南疆三地州人力资源开发中存在的问题、原因、对策[J].新疆社会科学,2009,(3).
[2]曾丽.西部地区城乡统筹中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2,(4).
[3]李少华.西部地区人力资源开发的制约因素与对策[J].攀登,2006,(12).
[4]朱彩萍.甘肃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的制约因素与对策研究[J].甘肃联合大学学报,20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