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 敏,李承鑫,张素蕊,沈 梅
(大连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辽宁 大连 116001)
高频电疗法促进周围神经损伤后再生研究进展
于 敏,李承鑫,张素蕊,沈 梅*
(大连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辽宁 大连 116001)
随着机械化程度的增高和交通事业的发展,周围神经损伤的发生率大幅上升。随着显微外科的发展和神经营养因子的临床应用,周围神经损伤的疗效大幅提高,但神经功能的恢复一直不理想。就近年来国内外运用高频电疗法治疗周围神经损伤的机制做一综述,探讨高频电疗法促进周围神经损伤后再生的机制。
高频电;周围神经损伤;再生;机制;研究进展
周围神经损伤后功能的恢复及再生一直是困扰临床的大问题[1]。作为康复医学工作者,使周围神经损伤患者重新获得肢体功能是我们努力的目标。尽管我们高度重视外周神经损伤患者的肢体功能恢复,但仍常被神经损伤后或神经损伤修复术后遗留的各种问题所困扰。临床不乏外伤致周围神经损伤患者经治疗后,应用各种促进神经生长药物,其所支配的相关肌肉群的功能恢复仍差强人意的实例。再生是细胞生命活动的基本现象之一,周围神经组织也不例外,但神经元是高度分化的细胞,其再生比其它组织要复杂困难得多。周围神经缺损后局部神经-肌肉组织将发生一系列的组织学变化:损伤的神经组织远端发生华勒变性,轴突和髓鞘碎裂、溶解,近端神经也发生逆行性变化,神经元胞体肿胀[2],机体发生一系列的免疫应答反应使白细胞募集,炎症细胞因子、胞外大分子和合成蛋白水解酶产生,损害轴突致胞外环境改变,后期瘢痕形成从形态学上增加了再生神经轴突通过损伤带的难度[3-5]。
有研究表明,高频电治疗能促进周围神经损伤后轴突的再生,对外周神经损伤的恢复有肯定疗效。张春莲等[6]发现用超短波治疗家兔左侧坐骨神经钳夹伤12周后,其运动单位基本接近正常;杨朝辉等[7]将48只SD雄性大白鼠制作成左侧坐骨神经部分损伤模型,神经损伤24h后,用毫米波辐射损伤部位,在术后4周、6周用电镜观察发现神经再生数目和成熟度均优于对照组。高频电疗法的应用具有100多年的历史,是指将频率高于100kHz的电流或其所形成的电场、磁场、电磁场应用于治疗疾病的方法[8]。根据波长-频率的不同将高频电疗法分为微波疗法、超短波疗法等。目前高频电疗法多用于各种炎症的急、慢性期治疗。我们在长期的临床治疗中发现,高频电疗法对神经损伤后的再生、修复有确切疗效,目前关于高频电疗法对周围神经损伤后再生的研究已有少量报道[1,9],如于昆仑等[10]研究发现,分米波可促进神经轴突再生和神经再支配,延缓肌肉萎缩; Alekseev等[11]发现,低强度毫米波辐射能改变损伤神经离子通道的活性,提高动作电位的波幅,使神经系统通过改变电压进行信息加工。然而对其机制的深层研究尚需大量的实验论证。一般认为,神经轴突在伤后24h开始呈芽状生长,芽进入损伤区后呈放散状生长,芽端膨胀如锥状,称之为生长锥[12]。生长锥前端探测周围环境,沿着阻力最小的方向引导轴突的再生,其再生效果取决于两个重要的方面:①再生神经的“数量”;②再生神经的“质量”或效率[13],即再生轴突准确到达其终末器官后对靶器官形成恰当有效的再支配(即神经靶向投射的准确率),进而使功能恢复。再生的成败取决于轴突靶向投射的准确率,国外研究也论证了这一点[14]。
综上所述,周围神经损伤后的功能康复一直是有待探究的问题,国内外学者将研究重点放在基础层面,经不断探索,已有很多关于周围神经损伤的修复机制报道[15-20],但高频电治疗对促进外周神经损伤修复的作用机制、对再生微环境影响的信号通路等都少有研究。我们认为,周围神经损伤后,其损伤神经周围的微环境对神经再生、功能恢复的影响至关重要,既要恢复整个神经生长微环境的生理状态——再生微环境内的各类因子的稳定、平衡至关重要;另一方面,高频电治疗的介入时间是在早期发生免疫应答时即开始,从而抑制白细胞募集,还是在后期介入来抑制瘢痕生成以促进神经轴突通过瘢痕到达功能区?临床治疗大多是凭经验,而缺少科学的理论依据,且国内外文献少见报道,因此还需要我们进行大量的基础研究来证明。
[1] 田德虎,张英泽,米立新,等.分米波在周围神经损伤后s-100蛋白表达变化中作用的实验研究[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04,19(4):269-271.
[2] 王栓科,张致英,洪光祥.周围神经损伤与轴突诱向因子[J].现代康复,2001,5(9):54-55.
[3] SCHMITT AB, BREUER S, LIMAN J, et al. Identification of regeneration- associated genes after central and peripheral nerve injury in theadult rat[J].BMC Neurosci,2003,4(5):8.
[4] VOGELAAR CF,HOEKMAN MF,GISPEN WH,et al.Homeobox gene Expression in adult dorsal root ganglia during sciatic nerve regeneration:is regeneration a recapitulation of development[J].Eur J Pharmacol,2003,480 (1-3):233-250.
[5] FUJITANI M,YAMAGISHI S,CHE YH,et al. P311 accelerates nerveregeneration of the axotomized facial nerve[J]. Neurochem,2004,91(3):737-744.
[6] 张春莲,胡淑英,刘挺.两种电疗治疗周围神经损伤临床及实验研究[J].实用医学,2006,12(6):406-407.
[7] 杨朝辉,陈九斤,刘莉,等.毫米波促进周围神经损伤轴突再生的实验研究[J].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2005,27(7):395-397.
[8] 乔志恒,范维铭.物理治疗全书[M].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1:465.
[9] 赵娟,俞红,徐义明.物理治疗促进坐骨神经损伤再生的实验研究[J].中国修复重建外科,2011,25(1):107-111.
[10] 于昆仑, 李熙明, 田德虎,等. 分米波促进周围神经急性损伤康复的作用机制[J].中国康复医学,2008,23(12):1089-1091.
[11] ALEKSEEV SI,ZISKIN MC.Effects of millimeter waves on ionic currents of lymnaea neurons[J].Bioelectro Magnetics,2008,20(1):24-33.
[12] 向杰,黄继锋,李德忠,等.新型仿生人工神经导管诱导犬周围神经再生过程的组织学观察[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12,16(21):3802-3806.
[13] 王月明,王文进,丁文龙. 周围神经选择性再生的机制[J].神经解剖学,2012,28 (5):513-516.
[14] KEHOE S,ZHANG XF,BOYD D.FDA approved guidance conduits andwraps for peripheral nerve injury:a review of materials and Efficacy[J].Injury,2011,26(6):4537.
[15] JAMES W.Peripheral nerve regeneration.[J].Ann Rev Neurosci,1990,13(6):43.
[16] SIEMIONOW M,SARL A.A contempirary overview of periphe ral nerve research from the Cleveland Clinic microsurgery laboratory[J].Neurol Res,2004,26(5):218-225.
[17] 尹方明,张勇,卢丽玉,等.周围神经损伤后脊神经节感觉神经元胞体形态学的变化[J].中华神经医学,2005,4(9): 905-907.
[18] 吕荣.周围神经损伤修复及功能恢复评价[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2011,15(8):1454-1458.
[19] 石杜鹃,凌丽,薛金伟.补阳还五汤药浴对大鼠周围神经损伤再生影响的实验研究[J].时珍国医国药,2008,19(5):1066-1067.
[20] 王维,苑秀华,王中莉,等.坐骨神经损伤模型大鼠神经传导速度及损伤运动神经元内生长相关蛋白43表达与磁刺激干预[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2011,15(46):8617-8620.
(责任编辑:姜付平)
2014-02-19
辽宁省大连市卫生局科技计划项目
于敏(1985-),女,硕士,大连大学附属中山医院主管技师,研究方向为物理因子治疗在中枢神经系统及外周神经系统的应用。
沈梅(1972-),女,博士,大连大学附属中山医院主任医师,研究方向为运动激活人组织激肽释放酶促进心脏侧支循环的建立。
R722.14+4
A
1673-2197(2014)09-0056-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