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鸿燕,郝俊乔,张焕芳
(清苑县妇幼保健院妇产科,河北 保定 071100)
母乳喂养是安全、营养、卫生、便捷的喂养方式,有利于新生儿的生长发育,能有效降低新生儿的发病率和病死率。产后乳汁淤积症是由于产妇在哺乳期内,由于乳腺管不通、乳房发育不良等各种原因导致产妇出现产后乳汁排出不畅[1],乳汁在乳腺管内积存,临床上主要表现为乳房内出现包块、患者感觉红肿胀痛,发病率高[2],患者痛苦明显,严重影响产妇休息和母乳喂养,有可能导致母乳喂养的失败,不利于新生儿的生长发育,严重者可能导致急性乳腺炎的发生,不利于产妇的身体健康。本研究选用肌内注射催产素配合手法按摩治疗产后乳汁淤积,效果明显。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0年3月至2012年3月就诊于清苑县妇幼保健院产科单胎、无妊娠期合并症、无乳房缺陷的乳汁淤积症患者100例,年龄20~39(27.3±2.65)岁,剖宫产56例,自然分娩44例;初产妇81例,经产妇19例;乳汁淤积单侧38例,双侧62例;新生儿Apgar评分(9.5±0.28)分。
1.2方法
1.2.1治疗方法 选用肌内注射催产素后配合手法按摩。①臀大肌内注射催产素10 U,15 min后让患者舒适并适合护理人员操作的姿势。②暴露患侧乳房,操作人员洗净并温暖双手,用热毛巾在患侧乳房热敷5 min。③在患乳皮肤使用少量粉剂润滑,双手并拢,轻轻按摩乳房,将乳头轻轻提拉数次,按压乳晕,开放输入管。④双手以大拇指为依托,其他四指由乳房周边到乳晕部顺输乳管的放射方向做向心性按摩,逐渐加大力度,疏通淤乳,重复上述手法,直到排尽淤乳,乳房松软。一侧乳房按摩20~30 min(每日1次,根据次日乳房乳汁淤积确定是否需再次手法按摩治疗)。⑤用吸奶器吸出乳汁。治疗3 d,观察患者临床疗效、泌乳始动时间、乳腺炎发生率。
1.2.2疗效标准 治愈:乳房胀痛及乳腺结节消失,乳汁排出通畅;好转:乳房胀痛及乳腺结节明显改善,能分泌乳汁;无效:乳房胀痛及乳腺结节无变化或加重,吸奶器吸不出乳汁[3]。总有效率为治愈率+好转率。
2.1患者临床疗效 100例患者中,治愈76例(76%),好转24例(24%);总有效率为100%。
2.2患者泌乳始动时间 100例患者中泌乳始动时间在24 h以内36例(36%),25~48 h以内49例(49%),49~72 h以内8例(8%),超过72 h 7例(7%)。
2.3患者乳腺炎发生率统计 100例患者中发生乳腺炎5例(5%)。
产后乳汁淤积症是产褥期常见的并发症,近年来发病率不断上升[4],多发生于产后第2~4日,多是由于产后新生儿需要奶量并不多,而产妇盲目服用下奶药膳导致乳房过度充盈,乳汁排泄不畅,或因为新生儿吮吸力不强,或产妇本身乳房条件差(如乳头发育不良、乳头内陷)等多方面原因[5]造成分泌的乳汁不能排出体外而瘀留在乳腺管内,最终导致乳腺管堵塞。而症状表现为乳房红肿疼痛、乳房变硬、乳头相应变短[6]等严重影响产妇休息,其中乳头变短使新生儿吸乳困难,而剧烈的疼痛使产妇因害怕疼痛而降低母乳喂养的信心。严重的乳汁淤积还能导致产妇的手臂活动[7]受限,若不及时有效地处理,很容易转变为乳汁淤积型的化脓性乳腺炎,严重影响产妇的生活质量和新生儿的营养,对产妇恢复和新生儿的生存、生长发育都带来极大的影响[8]。
临床上有很多治疗方法,如超声波治疗法,但由于疗程长、操作繁琐,患者接受度小。本研究选用肌内注射催产素加手法按摩的治疗方法,催产素被证实可以对乳房的上皮细胞起收缩作用[9],采用肌内注射安全性高,不会影响患者体内的激素水平,而对刺激乳汁的分泌有一定的帮助。手工按摩可以通过刺激使产妇发生排乳反射[10],妇女的乳头、乳晕等都是身体感觉神经末梢丰富的地方,通过正确的手法,产生有效刺激将兴奋上传至大脑,脑垂体会加速催产素和催乳素的分泌[11],而手法的按摩又能够有效地避免乳腺炎的发生,本研究100例患者中,治愈率达到100%。而手法按摩不仅能使乳房的红肿胀痛等情况能到及时的改善,将淤积的乳汁及时排除体外,避免乳腺炎的发生[12],还能增加产妇的泌乳量,使乳汁始动时间缩短,研究数据也证实了这一点,泌乳始动时间在48 h内的占到了85%(85/100),由此有效地改善母婴的生活质量,增加母乳喂养的可能性,使产妇的恢复和新生儿的营养得到了保障[13]。本研究结果表明,患者的临床疗效明显,泌乳始动时间较短,而乳腺炎的发生率也很低。
综上所述,肌内注射催产素配合手法按摩治疗产后乳汁淤积临床效果明显,可以有效消除患者乳房红肿、疼痛等临床症状,提高产妇的通乳率,增加泌乳量,降低乳腺炎的发生率,具有积极的临床意义,值得推广。
[1] 范爱霞,崔文,仝荣娟.产后乳汁淤积的护理干预[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0,13(14):49-50.
[2] 陈霞,王小言,林小丹,等.预防乳腺炎的康复护理观察[J].国际医药卫生导报,2012,18(1):38-39
[3] 李仁如,黄雪琴,戴素春.急性乳腺炎初期的自我护理体会[J].基层医学论坛,2011,15(32):43-44.
[4] 赵文艳.乳腺按摩在产后乳房护理中的作用[J].吉林医学,2008,29(22):105-106.
[5] 屈霞,屈凤,孙爱辉,等.哺乳期乳腺炎的穴位按摩治疗与护理[J].山东医药,2010,50(13):87-88.
[6] 杨连菊,姜雪莲,孟昭梅.剖宫产术后精油配合乳房按摩对泌乳的影响[J].医学综述,2009,15(1):55-56.
[7] 张贵瑾,李彩红.乳房按摩加通乳方治疗产后乳房胀痛90例[J].河北中医,2012,34(4):46-47
[8] 刘永华,赵琼芬,周家容.冷热敷联合手法按摩治疗乳汁淤积疗效观察[J].中外健康文摘,2011,08(37):97-98
[9] 臧晓党.催产素肌注结合局部热敷治疗产后乳汁淤积的临床研究[J].中国医药导报,2012,9(28):167-168.
[10] 邬群丽,梁伟珍,金海萍.中医穴位按摩治疗乳汁淤积症的疗效观察[J].当代护士:中旬刊,2012,(6):28-29.
[11] 林秋琼,曾三梅,黄海婵.手法按摩治疗产后乳汁淤积的疗效观察[J].实用医技杂志,2008,15(5):74-75.
[12] 刘双格.人类乳腺炎性疾病细菌学研究[J].医学综述,2011,17(20):23-24.
[13] 牛兵,张居运,张铁军.手法按摩治疗急性乳腺炎50例[J].世界中医药,2012,7(4):26-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