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干预对神经症患者康复的影响

2014-03-27 05:58
医学综述 2014年7期
关键词:神经症躯体常规

兰 翠

(广西脑科医院针灸理疗科,广西 柳州 545005)

神经症是非器质性病变基础的精神障碍,临床表现多样,其中焦虑和抑郁是共同症状,该病病程多迁延,反复发作,目前主要使用精神类的药物进行治疗,但单用药物治疗效果往往并不理想。研究显示,在对神经症患者进行药物治疗同时对其实施心理干预措施,可以缓解并减少患者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提高治疗效果[1-2]。本研究旨在探讨心理干预对神经症患者康复的影响。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收集2010年10月至2012年6月广西脑科医院收治的神经症患者90例,纳入标准:①符合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第3版(CCMD-3)神经症的诊断标准[3];②认知功能障碍,语言表达清晰;③排除严重的躯体疾病、脑器质性疾病,酒精及药物依赖以及对研究不合作者。使用随机数字表法将90例患者随机分为心理干预组45例和常规治疗组45例,两组患者年龄、性别、病程、症状类别、文化程度及婚姻状况等一般资料经统计学分析,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表1)。

1.2方法 所有患者均给予精神科常规药物治疗和护理,包括入院宣教、病房环境、用药、饮食及作息等,心理干预组在此基础上实施心理干预。

1.2.1短程心理疗法 由统一培训的3名技师实施心理治疗,每周3次,每次20 min。收集患者工作、生活和家庭社会方面的资料,以热情、诚恳的态度关心、体贴患者,耐心倾听患者诉说,让患者将压抑在内心的苦闷发泄出来,掌握患者的心理需求,采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讲清疾病的病因、进展、治疗和预后,耐心解答患者的提问,纠正其错误认识,因人而异、针对性格给予心理疏导,使其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以良好的心态接受治疗。

1.2.2家庭支持疗法 积极向患者家属讲解神经症的有关知识,争取患者家庭的支持、配合,劝导家属多陪伴患者,给予患者更多的爱与关怀,并予以巧妙的心理暗示,诱导正向观念,提高患者对自我生存价值的认识,保持健康的心理状态。

1.2.3心理放松疗法 鼓励患者参加体育和娱乐活动(打乒乓球、打牌、下棋、散步、做操等),转移患者的注意力,使患者摆脱孤独无援、悲观忧伤的情绪;指导患者掌握自我稳定情绪的技巧,通过深呼吸、看电视、听音乐等方法,缓解心理压力。

1.3观察指标 ①心理状态:在干预前和干预8周时采用临床精神卫生症状自评量表(SCL-90)[4]测评,分为躯体化、强迫、人际关系、抑郁、焦虑、敌对、恐惧、偏执、精神病性9个因子,采用0~4级评分法,得分越高,表明心理状态越差。②疗效:参考《精神疾病临床疗效评定标准》[5]四级分法,痊愈:症状完全消失,家庭、社会适应能力完全恢复;显效:症状基本消失,偶尔仍会出现,家庭、社会适应能力基本恢复;好转:症状减轻或部分消失;无效:症状无明显改变甚至加重。总有效率=(显效+有效)例数/总例数×100%。

2 结 果

2.1两组干预前后SCL-90评分比较 干预8周后,常规治疗组各项与干预前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心理干预组在躯体化、人际关系、焦虑、敌对、恐惧、偏执、精神病性较干预前均有显著降低(P<0.05),但强迫、抑郁与干预前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8周后心理干预组在躯体化、焦虑、敌对、恐惧、偏执、精神病性的评分均显著低于常规治疗组(P<0.05),而强迫、人际关系、抑郁干预8周后的评分,两组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表2)。

2.2两组疗效比较 心理干预组总有效率为88.89%,常规治疗组总有效率为68.89%,优于常规治疗组,两组的疗效比较,心理干预组显著优于常规治疗组(u=2.4712,P=0.0145)(表3)。

表1 两组神经症患者一般资料的比较

*为t值,余为χ2值

表2 两组神经症患者干预前后SCL-90评分的比较 (分)

表3 两组神经症患者疗效的比较 [例(%)]

3 讨 论

随着社会节奏的加快和人们生活、工作压力的增加,神经症发病率逐年升高,引起人们日益关注。神经症患者具有鲜明的个性特征,自知力良好,无精神病性,但心理极其脆弱,情绪极不稳定,患者敏感、多疑,家庭、社会适应能力极差[6-9]。单纯药物治疗在一定的程度上能够改善部分症状,但由于其忽略了神经症的心理缺陷基础,忽视了患者家庭社会适应能力不佳的现状,患者心理上仍然承受着疾病的压力和心理问题本身带来的困扰,难以改变患者的日常行为模式、生活态度、个性结构和家庭社会适应能力。

随着社会发展和现代医学模式的转变,人们越来越认识到心理因素在疾病的发生、发展、转归中的重要作用[6-9]。在精神科常规护理的基础上,根据神经症患者不同状况制订相应的个性化心理干预方案,通过心理短程疗法可使患者了解疾病的性质,解除顾虑,面对矛盾加以解决和调和;家庭社会支持系统作为一种社会心理刺激因素会直接影响患者的身心健康,与疾病的发生、发展、转归关系密切,改善家庭和社会环境是提高治疗依从性的重要措施;心理放松疗法可促使四肢肌肉产生收缩与舒张,通过中枢神经系统、体液、内分泌功能调节,打破“焦虑-呼吸急促,胸式呼吸更焦虑”的恶性循环,使患者在身体、心理、精神上都得到充分放松,从而消除患者抑郁、焦虑情绪,改善躯体不适。

有研究显示,对神经症患者治疗同时实行心理干预,可以改善其心理状况,增强治疗效果[10]。钱雪荣等[10]对28例神经症患者进行心理干预,其结果显示,研究组28例患者SCL-90和自我概念量表中的自我批评状况分值显著低于对照组 (P<0.01),自我概念量表中的另外9个维度分值显著高于对照组 (P<0.01)。钱雪荣等[10]认为,对神经症患者进行心理干预可以改善其心理状态,提高疗效。本研究结果显示,干预8周后心理干预组在躯体化、焦虑、敌对、恐惧、偏执、精神病性的评分均显著低于常规治疗组。心理干预组总有效率为88.89%(40/45),显著高于常规治疗组的68.89%(31/45)。本研究结果和钱雪荣等研究结果相接近。这说明,对神经症患者进行心理干预,确实能够改善其不良心理状态,进而提高神经症的治疗效果。

综上所述,对神经症患者进行心理干预能有效改善神经症患者的心理状态,提高疗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1] 刘建英.神经症患者的心态分析与心理干预[J].健康必读:下旬刊,2011(12):425.

[2] 赵爱玲,陈娟.64例住院神经症患者伴发抑郁的心理护理干预[J].中国民康医学,2011,23(23):2996-2997.

[3] 中华医学会精神病学分会.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第三版(精神障碍分类)[J].中华精神科杂志,2001,34(3):184-188.

[4] 郝伟.精神病学[M].5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96-97.

[5] 吴兴曲,杨来启.改良无抽搐电休克治疗重性精神病临床研究[J].西北国防医学杂志,2001,22(1):79-79.

[6] 左亚丽.探讨心理干预对心脏神经症的影响[J].中国保健营养:下旬刊,2012,22(11):4511-4511.

[7] 宫玲.心理社会因素对疾病影响的研究[J].齐鲁护理杂志,2011,17(4):41-43.

[8] 刘小林,张程.神经症患者护士心理访谈效果评价[J].临床心身疾病杂志,2010,16(4):371-372.

[9] 徐阿红,吴爱勤,卢卫红,等.心理应激对以躯体症状为主的抑郁症患者自主神经影响的研究[J].精神医学杂志,2011,24(3):172-173.

[10] 钱雪荣,李遵清.心理干预对抑郁性神经症患者心理障碍的影响[J].国际护理学杂志,2011,30(6):857-859.

猜你喜欢
神经症躯体常规
常规之外
紧急避孕不是常规避孕
现在干什么?
用卡伦·霍妮的成熟理论分析希斯克利夫的神经症人格
搬家
别受限于常规
蒙药治疗心血管神经症的临床观察
“人的躯体那能由狗的洞子爬出!”——叶挺将军囚禁岁月
临床医学心血管内科的神经症的治疗研究
常规培养在幼儿教育中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