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胜菊
围绝经期功血是妇科常见病、多发病,临床最常见症状是子宫不规则出血,月经周期紊乱,经期长短不一,出血量多或时间长,常会导致不同程度的贫血。围绝经期功血多发生于45-55岁,治疗原则是药物止血、促进绝经。西医常规治疗主要采取刮宫、性激素、宫缩剂、止血药止血以及调整周期等方法,但疗效不稳固,严重者行子宫切除术。我们临床观察了56例中西医结合治疗围绝经期功血的临床疗效,结果满意,现报道如下。
选取我院妇科2011年01月至2013年10月的围绝经期功血患者112例,年龄在45~55岁,病程4个月~5年。均符合《妇科疾病诊断标准》围绝经期功血的诊断标准,均排除宫颈息肉、生殖道感染、子宫肌瘤、异常妊娠所引起的出血,通过内科检查也排除血液病、心血管疾病、内分泌疾病、肾炎等引起的子宫出血。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56例,两组在年龄、病程等方面具有可比性。
西药以口服妈富隆,1日1片,连续服药21天后停药7天,在停药的第8天开始下一疗程,连续用药三个疗程;中医为分期治疗,出血期以益气固肾为主,基本方拟固本止崩汤加减,基本组成为熟地15 g,白术10 g,黄芪20 g,党参10 g,当归15 g,白芍9 g,升麻9 g,黄芩9 g,侧柏炭20 g,荆芥炭15 g;调经期以补益肝肾为主,基本方为六味地黄丸加减,基本组成为熟地12 g,山药9 g,山茱萸9 g,泽泻6 g,丹皮10 g,茯苓9 g。随症加减,水煎服,日一剂,早晚两次分服。
根据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所颁布的《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1]。治愈:经量、经期、周期恢复正常,能维持3个月经周期以上,或血止绝经者。好转:经量、经期、周期虽恢复正常,但不能维持3个月经周期,或经量减少,或经期缩短。无效:阴道出血无变化。
数据处理采用SPSS13.0软件包,P<0.05为有显著性差异。
观察组中治愈25例,好转27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达92.9%;对照组中,治愈18例,好转24例,无效14例,总有效率为75.0%。两组总有效率比较,观察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围绝经期卵巢功能衰退,卵泡数明显减少,且对促性腺激素的反应性降低,卵泡在发育过程中因退行性变而不能排卵。由于卵巢不能有规律地排卵,孕激素缺乏,故子宫内膜在单一雌激素作用下发生不同程度的增生。当突然下降或波动幅度较大时,可发生撤退性或突破性出血。此外,无排卵性功血还与子宫内膜出血的自限机制缺陷有关,包括子宫内膜组织脆性增加、子宫内膜脱落不完全致修复困难、血管结构与功能异常、凝血与纤溶异常、血管舒张因子异常等[2]。
围绝经期功血的治疗以迅速止血为目的,血止后以调节周期、减少出血量为原则,无须恢复排卵功能。采用孕激素、雄激素、诊刮相结合的西医治疗方法,目的是迅速止血。孕激素止血的原理是将增生期内膜转变为分泌期内膜,并使之蜕膜样变,然后彻底脱落。雄激素可以协同拮抗子宫内膜过度增生,增强子宫肌收缩力,增强子宫内膜血管弹性,刺激骨髓造血,减少出血量。诊刮是通过机械性去除增生的子宫内膜,使基底层腺体脱落以刺激完整的表层再生,达到止血目的。诊刮后通过病理检查还可鉴别子宫内膜癌或癌前病变,有利于妇科癌症的早期诊断和治疗[3]。中医认为妇女进入围绝经期,是肾气渐衰,天癸将绝,冲任二脉虚损,经血不足,气血失调,脏腑功能紊乱,肾阴阳失和而致。中医的治法正是根据肾阴或肾阳的辩证而给予滋补肾阳或温补肾阳,再佐以调经止血而达到止血的目的,标本兼顾[4]。
本次临床研究显示,明确诊断为绝经期功血的病例,予口服避孕药妈富隆与汤药治疗,观察3个月,无论在疗效还是在改善相关症状方面都显著优于对照组。与众多相关报道一致。可见,中西医结合治疗围绝经期功血,优势互补,相得益彰,临床疗效满意,值得推广应用。
[1]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妇科病证诊断疗效标准.崩漏[S].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5:62.
[2] 马晓梅,穆齐金.中西医结合治疗围绝经期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30例临床观察[J].山东医药,2008,48(38):92.
[3] 冯秋霞,金季玲.中西医结合治疗围绝经期功血72例[J].吉林中医药,2007,27(7):35.
[4] 熊小林.中西医结合法治疗围绝经期功血的临床效果观察[J].中国医药指南,2012,10(9):334.
[5] 范颖芳,张丽萍.中西医结合治疗围绝经期功血的临床观察[J].当代医学,2011,17(26):1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