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对青少年读者阅读方式影响的简要分析

2014-03-07 14:10王轶哲
今传媒 2014年3期
关键词:阅读方式变化青少年

王轶哲

摘 要:随着电子信息化时代的到来,各种新技术新发明层出不穷,身为信息传递和承载者的媒体革新加速,这其中方便携带、浏览迅速、操作简单的手机更是开始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开始在很大程度上改变着人们的阅读习惯,成为每个人生活中必不可少的“移动阅览室”和“电子图书馆”。青少年,由于好奇心和接受能力强,成为了手机阅读使用中最具典型性的群体。他们是栋梁之才,地位特殊,所以讨论以手机为代表的移动媒体对青少年阅读方式的影响就尤为重要和深刻了。

关键词:青少年;手机阅读;阅读方式;变化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122(2014)03-0123-02

一、引 言

权威专家已经把手机正式认定为“第五媒体”,传统的媒体有报纸、杂志、广播、电视,随着互联网和移动媒体的进入,其中的手机媒体更是得到了正式的认可。如今的青少年对手机阅读功能的使用最为突出,在生活和学习各方面,简直须臾不可或缺。同时,手机阅读软件的开发也基本为青少年量身定制,所以,青少年手机阅读群体的地位就尤为重要,研究青少年运用手机阅读就成为了很迫切的课题。

二、手机阅读的利弊分析

什么是手机阅读,艾媒市场咨询发布的调查报告认为,“任何通过手机这一终端获得阅读信息的行为,均可以统称为手机阅读。”手机阅读是从日本起步的,我国业界一般认为,2004年08月,中国第一部手机小说《城外》推出后,手机阅读开始起步。此后,传统媒体看到了手机媒体发展的巨大潜力,“手机报”就是它们相互融合的产物。

手机报是手机阅读中最重要的部分,我国第一家手机报是《中国妇女报》,其后经过两年的市场孕育,手机报发展进程加快,2007年《人民日报》相继与中国移动和中国联通合作,推出了面向手机用户的手机报,说明它已跻身于国内主流媒体行业。

随着科学技术水平和投资力度的加大,手机报也突破了简单的文字配图片的表现形式,成为集多媒体于一身的数字媒体,使其在吸引力和表现力上都得到增强,开始拥有其他传统媒体无法比拟的优势。截至2012年底,我国手机网民规模为4.2亿,使用手机进行阅读更成为目前大学生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的场景,其有利也有弊。

手机阅读的出现使纸质等其他媒介的阅读时间变少,因为手机可以满足其碎片化时间的管理,比纸质媒介更为方便。接触过手机阅读的青少年有的对科研学术等专业学习类的阅读兴趣开始减少,不少人在养成手机阅读的习惯后对知识的理解程度降低,过去一些良好的纸质传媒阅读习惯逐渐消退。科技的进步已经让手机阅读融合视频、音频、图片等多种因素,使信息的展现更为立体和丰富,但它却缩小了学生们的思考与想象空间。当今校园内“浅阅读”现象随处可见,对于青少年来说,在学习和思维发展的黄金阶段,不加节制的手机阅读嗜好,其长远危害不容小觑。

“手机阅读革命”悄然地改变着大中学生的生活和学习,有人利用手机建构出一个看似充满自由和民主的“手机世界”,所谓的话语权得到了极大的解放。花边新闻,学术抄袭,谩骂戏谑都开始无节制的生长,人们似乎看到了一种恰似民主的热闹气氛。这对于价值观、人生观尚未成熟的青少年来说更是影响巨大;同时,手机社交网站也是手机成为“泛娱乐化”现象中的一个不可忽视的平台,所谓的被“禁锢”的“自由话语权”得到了无限的张扬,各种“无底线”言论在网站上大肆宣扬。这些现象值得我们高度的警惕更需得到及时的净化。

手机的影响越来越大,其实更要发挥正能量,全方位的去发挥它的平台优势。尤其对于大中学生来说,要在学术知识内容方面大力加强,要发挥可以即时进行双向沟通的优势,开展“手机学术论坛”“手机学术圈子”等活动,为自己创造良好的学术环境。

在文化产业成为国家发展重点的大环境下,手机,满足了人们的阅读需求,降低了阅读成本,为中国文化产业的发展增加了活力。在此大背景下,青少年朋友们正是手机多元文化媒介传播的最大群体,因此,手机阅读的开发者要树立“把关人”意识,确保信息的正确导向,使得大中学生成为最先的受益人群,这样手机的阅读的发展才会更长久。

再者,从手机的功能来说,未来手机的功能涉猎范围更为扩大化,手机阅读这一新兴领域将会显示出爆炸式的发展态势,会使青少年的阅读方式将更为多元化,与手机的关系也将越来越密切。手机阅读还会开发出更多新的领域,比如更多的第三方阅读软件,更多的纸质书籍内容的上传,更新颖的阅读方式,都会给读者带来更完美的阅读体验。

另外,手机成为“第五媒介”的一个重中之重,媒介的任务就是传递好信息。从各项调查研究中可以发现,手机阅读用户群体的阅读内容都倾向于小说传记以及新闻资讯类,调研显示即使大学生也不例外。所以手机阅读必将进一步将新闻资讯类信息做好,在不排除娱乐休闲类读物的同时一定要要加强学术科研等相关专业信息的内容,数据显示,手机阅读内容在专业学习上还有很大的空缺,这里面蕴含着巨大的发展空间,手机阅读市场必须着手采取行动弥补。

三、青少年手机阅读的对策分析

青少年手机阅读是一股新兴的潮流,我们在了解了它的利弊之后,更要探讨相应的对策。手机阅读未来应该采取增长型战略,依靠内部优势,利用外部机会,使之更好的为大中学生在校生活学习服务。

首先,手机运营方面,阅读的内容上要有较大的拓展,使手机阅读涉猎范围更广,内容更为丰富。这就需要手机运营商一方面加强与传统纸质媒体的合作,另一方面要大力开发自己的信息开发系统,形成自己的特色,把更全面和丰富的知识提供给受众。完善自己的产业链的同时也要注意树立自己的品牌意识,加强手机阅读平台在消费者中的威信和可靠度,这样才能更具有对受众的吸引力,使之成为忠实的消费群体。

手机运营商是手机阅读内容的发布者,现如今手机上的阅读大部分都是浅阅读,兴趣局限单一、对实用过于追求,生活类信息多,通俗读物和时尚类泛滥,这将会使人们的理解和思维越来越简单。这种阅读给阅读带来了轻松愉悦的同时,不自觉的脱离了思维的过程,距离人们通过阅读获取精神上的陶冶和拓展知识的初衷越来越远,这对于年轻的大中学生来说更为有害。为此,手机运营商应该切实当好把关人,对内容的选择要慎重,不要仅仅从眼前利益的角度出发,应该从长远的角度去看待未来手机阅读的效应,肩负起自己的社会责任。

除此以外,其实手机依然可以凭借自己的优势在很多情况下代替教科书,如当学生需要学习文学、历史等相关课程上,可以声画结合,及时搜索知识,拓展学习面,非常有利。同时,手机运营商也应该研发出更多形式的阅读软件应用来满足不同的阅读需求,适应不同的阅读条件,而不该仅仅只是对内容和形式的改变。

青少年们理应知道,手机只是工具,不能沉迷于其中。一定要加强自控能力,有一个“度”,每天可以用手机方式来娱乐一下,放松之后就要全身心回到正常的学习当中,要学会将新兴媒体和传统媒体相结合起来来学习专业知识,使自己的学习更为全面和立体,达到一个最优化的结合。同时,大中学生也要提高自己的素养,严格自律,理性的去对待自己的阅读内容,要增强自己辨别是非的能力和自控能力,不要轻信手机媒体上发布的所有信息,更不要采取过激或者违法的行为,要有一定的判断能力,多和身边的人交流沟通,坚定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青少年受学校氛围影响很大,因此学校有必要做出相关工作来引导大中学生进行手机阅读,应该看到手机阅读的良好前景,有效的利用这一工具发展教育事业。

第一,学校要及时正确的引导学生。对于手机阅读,学校要学着接受与应用。并且要培养同学们正确的手机阅读习惯和手机阅读价值取向,例如学校可以组织一些协会来共同探讨研究手机阅读,以此来帮助其他同学更好的进行手机阅读行为。再者学校要对学生动态及时关注,把握学生思想变化,当网络上出现相关煽动性情绪时候要及时扼住,平复学生思想动态。除此以外,也需要与传统媒介和课堂教学达到一个最佳的融合,所以学校要加强利用手机引导学生的同时,也要提高教学质量和革新教学方法。

第二,高校图书馆应该大有作为。高校图书馆是以收藏整理图书、传播和流通为自己的任务。今后理应义不容辞地承担起手机阅读的引导义务。要及时与学生进行沟通交流,如开一些读者会、导读会等,甚至一对一的进行个性化的阅读指导,使学生从“浅阅读”的氛围中逐渐走出来,使手机真正成为学生随身携带的“图书馆”和“阅览室”。

第三,学校要进一步强化自己的学术氛围。由于一些学校过于商业化,部分大中学生变得很浮躁,手机、电脑等新媒体的介入,更是让学校“社会化”。所以学校要多组织相关学术类活动,给予学生正确的引导和灌输,净化校园氛围,回归学校本性。

四、结 语

手机阅读必将进入快速发展时期,前景巨大,它会进一步改变大中学生的生活与学习方,所以必须要找到一个手机阅读的合理方式,积极有效的利用它,不要成为手机的奴隶。手机阅读是人类文明和科技发展的结果,随着人类社会的进步,未来一定会有更大的革新,同时,也要预计到会有更多的问题要我们积极面对。

参考文献:

[1] 中国新闻文化促进会.第五媒体行业发展报告[R].2010.

[2] 互联网消费调研中心.2012年中国移动互联网用户调查报告(手机阅读篇)[R].2012.

[3] 易观国际.中国手机阅读市场用户调研报告[R].2010.

[4]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中国手机媒体研究报告[R].2012.

[5] 艾媒咨询集团.中外移动互联网产品布局研究与手机阅读行为调查报告[R].2010.

[6] 匡文波.日美手机媒体发展的差舁分析及其借鉴[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

猜你喜欢
阅读方式变化青少年
青少年发明家
从9到3的变化
这五年的变化
浅议语文阅读教学
分析阅读教学法在数学课堂中的渗透
给孩子插上阅读的翅膀
碎片化阅读
鸟的变化系列
激励青少年放飞心中梦
让雷锋精神点亮青少年的成长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