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伟
摘 要: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指出,文化实力和竞争力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的重要标志。要推动文化事业全面繁荣、文化产业快速发展,发展新闻出版、文学艺术事业,营造有利于高素质文化人才大量涌现、健康成长的良好环境,造就一批名家大师和民族文化代表人物,表彰有杰出贡献的文化工作者。编辑出版是文化工作的一个主要表现形式,编辑出版的核心是编辑和作者。本文就编辑如何寻找优秀作者,从不同的角度作了初步探讨。
关键词:寻找;优秀作者;方法研究
中图分类号:G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122(2014)03-0093-02
编辑是整个出版过程中的核心环节,在出版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然而,在整个出版产业链中最前端的,则是作者。任何一家编辑出版单位,都必须高度重视作者队伍的建设,只有建立了高素质的作者队伍,才有可能编辑出版高质量的报刊图书。换句话说,如果没有一大批高水平的作者,任何一家编辑出版单位都难以推出好的产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必然被其他强有力的竞争对手打败。如果说出版单位是一棵树,那么作者就是这棵树的根;如果说出版单位是一条河,那么作者就是这条河的源头。没有优秀的作者,出版单位就是无源之水,无根之木。离开了优秀的作者,就算编辑再有本领,也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作者对出版单位的重要性,不必赘述。然而,做过编辑的人都经历过这么一个过程,就是到哪里去寻找优秀的作者呢?笔者从事过十多年的编辑工作,在寻找优秀作者方面有一些心得和体会,愿和广大编辑出版界的朋友分享,也供刚刚从事编辑工作的同行们参考。不当之处,还请朋友们批评指正。
一、编辑要不断加强业务学习
编辑不断加强业务学习是寻找优秀作者的前提条件。当今社会是一个学习型社会,知识更新的速度远远超出了我们的想象。如果不坚持继续学习,势必无法了解本专业的最新科研成果和发展方向。编辑在联系作者的过程中,一定要和作者进行充分交流,这也是写好稿件的基础。如果编辑不了解本学科本专业的新成果新发展新特点,那么就难以和作者进行有效的交流,无形中就失去了和作者对话的资格。即使有一位优秀的作者站在面前,也许会出现编辑无言以对的尴尬场面。就算作者碍于各种情面和关系,勉强为编辑写了一篇稿件,其质量也可想而知。至于之后还会不会再为此人写稿,结果是不言自明的。
二、牢固掌握编辑出版方面的知识和技能
牢固掌握编辑出版方面的知识和技能是寻找优秀作者的一个重要条件。大多数编辑在大学期间都不是学编辑出版专业的,毕业后却走上了编辑工版的工作岗位。中国有句古话叫“隔行如隔山”,面对一个相对陌生的专业,只有通过刻苦学习,才能更多地了解和掌握这方面的专业知识,熟悉相关的法律法规,牢固掌握编辑出版方面的知识和技能。试想,如果一名编辑经过多年的工作,仍然没有熟练掌握相关知识和技能,编辑出版的作品在质量审读中被发现多处差错,自然不会受到欢迎。即便这个编辑有极好的沟通协调能力,又有哪位优秀作者愿意把自己呕心沥血、苦心创作的作品交给这样的编辑去出版呢?
三、主动寻找优秀作者
多读、多看同类的报纸、期刊、图书,从中寻找优秀作者是一名编辑必须具备的能力。兵法云: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当今社会几乎任何一个行业都充满了激烈的竞争。竞争就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编辑出版行业也不例外。谁在编辑出版行业的竞争中掌握了大量的优秀作者,谁就会赢得这场战争,就会笑到最后。编辑从业者要多阅读同类同行产品,并认真学习借鉴其中的优点,找出其中的不足,这样便于在自己的工作中,扬长避短。同时要注意做好优秀作品的作者信息整理工作,并通过各种方式及时与这些优秀作者建立联系。当然,也不一定立刻请对方为自己写稿,但至少要先建立起初步的联系。有了这个基础,日后再慢慢交流沟通,节假日里的一个短信问候,春节里的一声祝福,常常就会拉近与他们的距离。日久天长,就容易与这些优秀作者成为朋友。那个时候,再请对方写稿,自然是水到渠成的事情。
四、推荐介绍优秀作者
虚心向同事、同行和有丰富经验的编辑们请教,请他们为自己推荐介绍优秀作者是一个最简便易行且效果不错的办法。很多单位在培养新编辑的时候,大多采用“传帮带”这种传统模式。“传”就是老编辑向新编辑传授工作经验;“帮”就是老编辑帮助新编辑开展初期的工作;“带”就是老编辑在新编辑上岗后,像师傅教徒弟那样再带上一段时间,以便新编辑能够更好地开展工作。这个过程对一个新编辑来说,是极为宝贵的一个阶段。新编辑要充分利用好这个阶段,积极主动地向老编辑学习各方面的经验,其中就包括作者队伍的建设这个方面。为了使新编辑能够又好又快地开展工作,老编辑们都会把自己认为最优秀的编辑介绍给新编辑,并督促他们加强与这些优秀作者建立联系。有了这层特殊的“中介关系”,优秀作者也往往会鼎力支持新编辑的工作。所以说,这是新编辑们寻找优秀作者的“终南捷径”。这个机会用好了,以后的工作往往会事半功倍;相反,则事倍功半。
五、积极参行业内的学术活动
积极参加本专业或相关行业、学科的各种学术会议、年会等社会活动是寻找和发现优秀作者的一个有效渠道。一般情况下,很多协会都会组织本行业的年会、报告会等会议,并邀请本行业、学科领军人物或优秀代表参加相关会议或学术研讨,编辑们应充分利用好这个机会。出席一次会议或活动,能同时见到、认识或是结交到来自全国各地甚至是世界各地的优秀代表、专家、领军人物,听到他们对于本专业、学科的最前沿的研讨报告,这样的机遇太难得了。作为一名编辑从业者,如果没有及时了解到相关活动的信息或者是错过了这样的活动,那实在是件遗憾的事情。因可能错过的不仅仅是一次活动、一个会议,而是错过了结交优秀作者的最佳时机。
六、培养有潜力的作者
积极发现有潜力的作者,并把他们发展、培养成为最优秀的作者。这个方式可能是最慢的,但是通过这种方式培养出来的优秀作者,和自己的联系最密切,感情最牢固,也最可靠。这对编辑来说,难度可能会大一些,有些编辑为了自己的工作方便,或是图一时效果,坚决不肯与新作者或是自由来稿作者联系,认为与他们沟通交流稿件,费时费力不说,效果可能还不太好,这是一种错误的观点和短视的行为。究其实质,是一种偷懒、不负责任的做法。一旦编辑通过自身的努力,把作者培养出来之后,就会对自己的编辑工作,起到长久的支持和促进作用。做到这一点,要求编辑有高度的责任心和耐心,要善待自由来稿,善待每一位作者。我社老编辑在这方面曾有过一个经典事例。曾经有一位老编辑收到一份来自偏远山区学校老师的来稿,稿件中他对中学教材中的一个问题提出了与教材不同的观点,虽然有其合理的地方,但也有其考虑不周之处。但这稿件毕竟出自偏远山区一所学校老师之手,单是这一点,就很让编辑感动。随即他便去信与这位老师联系,对他的稿件进行了详细的点评,指出其合理之处,也点出了存在的问题。同时编辑根据这位老师的特点,建议他写一些其他方面的稿件。这位老师大约也是第一次接到报社编辑的来信,也很激动,他感到他受到了编辑的重视和认可,由此激发起了他写作的热情。
此后,他的又一篇稿件几经修改,终于见报了。当编辑把一份带着油墨香的样报寄到他的手中时,他的喜悦可想而知。之后,他的稿件越来越多,编辑的修改越来越少,质量越来越高。后来,也得益于此,他成了学校的名人。他也从偏远的山村学校调到了县城,又一步步地从县城调到了小城市,进而调到省会城市的大学任教。这时,他已然成为国内业界的名人了,也越来越忙了。虽然成了名人,但这位作者始终对报社有着深厚的感情,与报社保持着密切的联络,只要报社有需要,哪怕他再忙,他也会抽空为报社写稿。
七、善于利网络和新媒体、新渠道寻找优秀作者
当今社会是一个高度信息化的社会,电脑、宽带早已飞入寻常百姓之家,智能手机的普及更是推动网络的快速发展。知名门户网站、微博以及各种交流平台都深入人心,这些网络媒体以极快的速度刷新着整个社会的方方面面。作为一名编辑,也要善于利用这些网络资源,学会从其中找到与自己工作有关的热点、焦点,从相关评论或发言中找到有独到见解且有理有据能自圆其说的人,积极与他们建立联系,也许他们就能成为日后的优秀作者。
寻找到了优秀的作者,并不意味着大功告成,还需要维持好与他们的关系。工作之余,要经常与他们联系,也可以聊一聊工作之外的内容。在炎炎夏日,也许一条关怀的短信就能让对方感受到一丝清凉;在寒冬腊月,也许一封手写的信件就能让对方感到无比温暖。当然,如果条件具备的话,也可以寄一些本地特产给优秀作者,就能让对方感到你对他的情谊,不断拉近双方的感情与距离。
以上几点,是笔者从事编辑工作十余年来的一点经验和看法。不当之处,请同行们批评指点。如何寻找优秀作者,凡是有过编辑工作经验的人都有自己的经验,许多编辑在这方面都有自己独门秘籍,笔者也衷心希望大家能够畅所欲言,交流成功的经验。这样大家才能挖掘、发现和培养更多优秀的作者,也才能编辑出更多的精品,为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繁荣大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
参考文献:
[1] 杜可琦.网络对出版编辑“六元”的影响[J].新闻爱好者,2010(2).
[2] 孙旭凤,李实.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做好新时期出版编辑工作[J].信息技术,2003(7).
[3] 李浩.浅谈新时期对出版编辑素质的要求[J].青年文学家,20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