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智慧 陈立新 姬小云 闫 颖 魏志强 河北省唐山市丰润区中医医院(丰润064000)
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是糖尿病严重的并发症之一,且在2型糖尿病确诊时,8%~10%的患者已有明显的下肢动脉硬化病变,通常在糖尿病史10~15年时出现症状,引起患者下肢疼痛、冷感、静息痛、间歇性跛行等[1-2]。糖尿病人群中至少75%的死亡是由于动脉粥样硬化基础上的血栓事件。2010年9月~2014年5月,我们应用复方芎蝎胶囊联合西洛他唑治疗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100例,取得满意疗效,现将观察结果报到如下。
临床资料 所选300例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患者均本院门诊或住院患者,其中住院患者占68.2%,按随机法分组。治疗组:男62例,女38例,年龄40~76岁,平均57.6±0.8岁,病程1~58月,平均3.90±1.50月。对照组甲组:男58例,女42例,年龄41~77岁,平均56.8±0.9岁,病程1个月~5年,平均4.0±1.70月。对照组乙组:男60例,女40例,平均55.8±0.8岁,病程5个月~6年,平均4.30±1.60月。3组间性别、年龄、病程及病情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西医诊断 符合1999年世界卫生组织(WHO)糖尿病专家委员会制定的2型糖尿病诊断标准。中医证候诊断标准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中消渴辨证标准及《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症状为:口干、多饮、多尿,肢体发凉,或静息痛、间歇性跛行,肢体麻木,酸胀。舌质暗淡或有瘀斑,舌下脉络瘀阻,苔薄白或少苔,脉沉细涩[3]。
治疗方法 基础用药 3组均采用胰岛素皮下注射降糖,使空腹血糖尽快降至7.0mmol/L,餐后血糖<10.0mmol/L,静脉给予川芎嗪(北京四环科宝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40692)、前列腺素E1(北京泰德制药有限公司,2mL;国药准字H10980024)、甲钴铵(卫材(中国)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J20070063)等活血化瘀、扩管、营养神经治疗,治疗20d后停止静脉给药,基础降糖治疗。
分组治疗 治疗组:予口服西洛他唑30mg,2次/d,复方芎蝎胶囊5粒,3次/d,60d为1疗程,观察疗效。对照甲组:予口服西洛他唑口服30mg,2次/d;对照乙组:一般常规治疗,甲乙两组均60d为1疗程,观察疗效。复方芎蝎胶囊:批准文号为冀药制字Z20050909;药物组成:由川芎、水蛭 各90g,地龙、全蝎、天麻各60g,半夏(制)、僵蚕(炒)各45g,蜈蚣15条,白术(炒)30g,胆南星45g组成,药物经过粉碎、细筛、高温消毒,装入胃溶胶囊,每胶囊0.5g。
观察项目 安全性检测:血、尿、便常规检查,肝肾功能、糖化血红蛋白、尿微量蛋白、同型半胱氨酸、C-反应蛋白、D-二聚体。疗效性观测:患者自我症状改善情况评分。体检:尼龙丝感觉神经的检查,皮肤温度的改变,足背动脉搏动的改变。ABI测量结果,前后对比。超声多普勒血管内膜宽度、内-中膜增厚、血流速度、每搏血量变化情况;动脉硬化伴斑块、狭窄或闭塞性等改变情况。
疗效标准 按照文献4执行[4,5]。以治疗后与治疗前的分数比值大小评定疗效。临床治愈:症状、体征基本消失,计分之和相比<0.3。显效:症状、体征明显改善,计分之和相比0.3~0.6(不含0.6)。有效:症状、体征均有好转,计分之和相比0.6~0.9(不含0.9)。无效:症状、体征均无好转,计分之和相比≥0.9。中医证候疗效标准:显效:治疗前后临床症状、体征总积分值下降≥2/3;有效:治疗前后临床症状、体征总积分值下降在1/3~2/3;无效:疗前后临床症状、体征总积分值下降<1/3。
治疗结果 3组患者总有效率比较 治疗组总有效率88.0%,对照组甲组总有效率71.0%,对照组乙组总有效率59.0%,治疗组明显高于对照组甲、乙组,且有统计学意义(P<0.01)。
3组治疗前后ABI及胫前动脉血流速度比较,见表1。
表1 3组治疗前后ABI及胫前动脉血流速度比较 (±s,cm/s)
表1 3组治疗前后ABI及胫前动脉血流速度比较 (±s,cm/s)
ABI Vd组 别治疗前 治疗后治疗组 0.79±0.03 9.5±0.05 13.56±2.58 25.4±3.10治疗前 治疗后▲对照甲组 0.76±0.05 8.4±0.03 14.85±2.46 17.12±3.08对照乙组 0.74±0.05 0.76±0.0412.56±2.68 15.14±2.86
3组患者治疗前后ABI及胫前动脉血流速度均有明显改善,但治疗组改善明确,效果更佳,且有统计学意义(▲P<0.01)。
3组治疗前后D-二聚体的比较,见表2。
表2 3组治疗前后D-二聚体水平的比较(±s)
表2 3组治疗前后D-二聚体水平的比较(±s)
组 别 n 治疗前 治疗后治疗组 100 9.48±0.09 2.84±1.16▲100 9.98±0.10 6.21±1.58对照甲组 100 10.16±0.12 4.82±1.66△对照乙组
3组治疗前后D-二聚体均有明显改善,但治疗组改善明显,(▲P<0.01,△P<0.05)。
讨 论 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是在动脉粥样硬化基础上血栓形成[6,7],与非糖尿病患者血管硬化相比,其发展迅速,病情重,患者痛苦,发展至坏疽的风险大,截肢率、死亡率高。因此,对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要早发现、早治疗,且联合治疗是必要的。
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可隶属于“消渴病”、“脉痹”、“络痹”范畴。患者长期饮食不节,嗜食高粱厚味,积热内蕴,消灼津液,而发消渴。消渴病日久,津不载气,致气阴两虚,见口干、多饮、气短乏力;气血阴阳不调和,脏腑功能失调:脾肾俱虚。气不行血、养血,血瘀脉络,脉络闭阻,不能濡养肌肤筋脉,不荣则痛或不通则痛,肌肤筋脉失养,则见肢体发凉、静息痛,间歇性跛行,肢体麻木、酸胀。病机为:气血阴阳不调和,脏腑功能失调:脾肾俱虚,瘀血阻络。治疗要行气健脾,调和阴阳,活血通络、止痛。我们予复方芎蝎胶囊联合西洛他唑治疗,用西洛他唑治其标,扩张血管、抗凝,复方芎蝎胶囊行气健脾、化瘀通络、止痛,标本同治,共同达到治疗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的目的。复方芎蝎胶囊方中川芎辛温,有活血行气、止痛作用,能上行头目、下行血海,通达气血,故为君药;全蝎、蜈蚣、僵蚕、地龙、水蛭,均为虫类药,全蝎、水蛭、僵蚕性平,蜈蚣性温,地龙性寒,寒温平药性合用,以防寒凉之品伤阳气;大量虫类药合用活血化瘀、通络止痛之力强,临床药理证明虫类药有改善微循环、抗血小板聚集、抗血栓形成的作用[3]。上5味中药助君药川芎治疗肢体发凉、静息痛,间歇性跛行,肢体麻木、酸胀等症状,故为臣药;白术补气健脾;半夏健脾化痰;天麻止痹痛,为半夏白术天麻汤基础方,以起到行气健脾、化痰的作用,共为佐药;胆南星苦辛温,归肝经,有燥湿化痰功效,以此药为使药,既可加强君臣佐药之功效,又可协助君药,引诸药下行于患肢。以上10味药味,君臣佐使药味清楚,用量配伍得当,符合中药方剂配伍原则,因此上述诸药相配共同起到行气健脾、化瘀通络止痛的功效,有效地缓解“瘀血阻络与络脉绌急”。本研究资料表明复方芎蝎胶囊能改善中医临床症状、体征消失或基本消失,证候消失或明显减轻,血流速度明显改善,降低D-二聚体水平,提示复方芎蝎胶囊对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有较好的治疗作用。本观察表明,应用复方芎蝎胶囊联合西洛他唑治疗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使患者ABI及胫前动脉血流、下肢供血明显改善,降低血浆D-二聚体水平,降低血液高凝状态,明显优于单纯应用西洛他唑及一般治疗的患者,安全性好,且无明显的不良反应,患者服用方便,费用低,依从性好。因此,复方芎蝎胶囊联合西洛他唑是治疗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的安全有效的药物。
[1] 王爱红、许樟荣、许永杰,等.前列腺素E脂微球载体制剂治疗糖尿病下肢动脉病变的临床观察.中华老年多器官杂志,2005,3(1):22-25.
[2] 韩想莉,张 文,宋 斌,等.2型糖尿病患者视网膜病变和前庭功能损害相关性分析[J].陕西医学杂志,2013,42(7):798-800.
[3]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S]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4:53.
[4] 张伯臾.中医内科学[M].5版.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5,4.
[5] 陈淑长.周围血管病中医研究最新全书[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1992:355.
[6] 黄兆胜.中药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396,397,398,399.
[7] 尚德俊,王嘉桔,张柏银.周围血管病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3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