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 俐,李龙江,余华荣
(重庆医科大学 基础医学院: A.病理生理学教研室;B.生理学教研室,重庆 400016)
“以器官系统为中心”的课程模式是1993年爱丁堡世界医学教育高峰会议推荐的课程模式之一。该课程模式以人体器官系统为中心,根据临床需要综合和重组医学各学科知识,强调基础和临床课程之间的系统性和完整性。我国医学教育权威专家认为,“以器官系统为中心”的医学课程模式更符合21世纪对医学人才的要求。该课程模式打破学科界限,把现代医学学科间具有关联性的课程内容紧密联系在一起,使学生形成一个现代医学整体概念,突出学生自主学习和创造性思维的训练,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迄今为止,全国的很多985,211高校都在进行“以器官系统为中心”的教学改革,但绝大多数的医学院校都是在基础教学阶段或临床教学阶段进行课程整合。为提高我校本科教学质量,确保人才培养顺应时代需求,改革人才培养模式,从2012年开始,我校在临床医学专业中开展“以器官系统为中心”的课程模式改革的探索。该项改革是从基础到临床全程贯通,进行了较为彻底的整合。
我校通过学生自愿报名并面试的方式,在五年制临床医学系学生组成了40人左右的临床医师卓越班,以器官系统进行授课。到目前为止,承担了三届“以器官系统为中心”的人体机能学教学。具体改革内容如下:
根据医学学科间的有机联系,将课程体系分为人体结构与功能基础和人体器官与系统的结构、功能与疾病两大部分。其中生理学、病理生理学和药理学的总论组成了《人体机能学概论》,将原来分布在2个学期的课程合并在1个学期,将原来96个学时的理论教学削减为74个学时, 减少了23%,实验教学学时不变。整合课程教学内容适当精减,从而减轻了学生的课业负担,使得学习更有效率。例如在传统教学模式中,泌尿系统的生理功能在二年级第一学期学习,病理生理学及药理学则在三年级第一学期学习。学后忘前,重复讲授是在所难免的。而在新教学模式的课程安排中,在讲解生理状态下肾脏的排酸保碱功能后,马上就讲授病理状态下肾脏的排酸保碱功能障碍导致酸碱平衡紊乱及药理,减少重复,避免遗忘,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根据重组后的课程体系和培养目标,编制了与之相适应的新的教学计划,该计划强化了培养目标,体现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创新能力和素质教育的精神。结合教学计划,还编写了《人体机能学概论》教学大纲,对原教学体系中生理学、病理生理学和药理学等三门与人体机能相关学科总论部分的内容进行了整合和调整。体现了“从宏观到微观,从正常到异常”的原则,使学生通过本课程学习,能掌握人体正常基本功能,病理状态下人体功能的变化以及药代和药动学,为后续各系统的学习奠定基础。例如休克是临床常见的基本病理过程,“以器官系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中,先在正常人体机能中讨论心脏的泵血功能、生物电现象、血管的功能及心血管活动的调节,接着讲授病理状态下休克的发生机制及对机体的影响,然后探讨合理用药的药代和药动学。其余内容放入人体各器官与系统的结构、功能与疾病部分讲授。新的教学大纲注意各原来学科内容的衔接、融合、渗透与联系,避免知识点的重复。
“以器官系统为中心”教学对任课教师是一种挑战,要求教师具有坚实的理论基础、较高的学术水平、宽阔的知识面和熟练的实践技能。根据需要抽调各学科的教师组成课程教学小组,课程负责人统一管理,多次集体备课,统一教学思想,讨论各科有关知识的删减与衔接的问题。任课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定期总结与沟通,及时调整教学内容,既避免知识点的重复,又能各学科有机结合。各位任课老师打破原学科界限,互听互评整合课程内其他各学科教学内容,并与自己原来讲授的学科内容有机融合,构建逻辑思维模式,从各系统器官正常状态下的生理功能,到疾病发生时的病理生理改变,再至药理作用对疾病的治疗,更加注重知识的系统性、连贯性,在讲授整合课程中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能力和素质。
梳理了知识点,几经易稿,重新编写了教案,重新制作了多媒体讲稿,设计并编写了与内容密切相关的病案和PBL教学材料。在教学中,主要采取传统的教师讲授方法与学生主动学习方法相结合,使学生的综合素质得以锻炼和提高。除了传统教授方式外,还着重运用了PBL教学方式、病例式教学方式、网络教学和临床见习等教学方法。例如在循环系统教学中,教师在课前提出“为什么正常人血管中的血液不凝固,而将血液抽出放入玻璃管中会凝固?”这个问题,学生们课后去查找资料,上课时分组讨论并学习了血液凝固的途径。在学习了水肿这个基本病理过程后,联系附属医院,同学们在病房里见到了心性水肿和肝性水肿的患者,通过按压下肢见到了显性水肿,老师的叩诊使同学们了解了腹水,并且通过询问病史分析了水肿的发生机理,使同学们早期接触临床、接触病人,提高运用基础知识、认识和解决临床实际问题的能力。
考试是检查学生掌握知识的重要手段,也可促使学生对课程全面系统再学习。为减轻学生期末的考试压力,避免学生“一次考试成败定终身”和“以考分定优劣”的不公平的评价方式给学生带来的负面影响,激励学生学习,帮助学生有效调控自己的学习过程,使学生获得成就感、增强自信心。我们进行了多种改革尝试,重新设计了“形成性评价体系”的指标,如课堂小测验、讨论课及PBL教学中的表现、实验操作、平时实验成绩和常规闭卷考试等方式,按不同的比例计入总分,发现这种综合性测评方法能加强对学生学习过程的管理,同时更能反映学生对知识的记忆和理解,有利于培养学生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以及综合思维的能力。
以“器官系统为中心”的人体机能学教学改革目前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该教学模式有利于加强学科之间知识的紧密联系,避免了学科内容重复交叉的现象,压缩了理论学时,增加了讨论课、实践课内容,并使学生早期接触临床,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质量。当然,任何一项教学改革都是一项长期而艰苦的工作,仍然存在需要解决的问题,如个别医学基础知识还不能纳入到器官系统教学中等。因此我们也将在现有研究的基础上继续不断地总结教学经验, 积极研究和探索,使“以器官系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逐渐完善, 提高整体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贾书花,王改琴,张旭东,等. “以器官系统为中心”医学基础课程模式的探索与实践[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0(2):84-85.
[2]颜 芳,黄 燕,黄秀云. 高等中医院校西医类课程体系改革的思路[J].吉林医学,2010,31(6):826-826.
[3]高 音,姚丽杰,张舂晶. 浅谈对“以器官系统为中心”教学模式的认识[J].中国现代医学杂志,2002,12(15):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