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 萍,吴小健,肖 宁
(西安交通大学 医学部,陕西 西安 710061)
随着医药学教育模式的转变和发展,现代药学研究生教育要求所培养的学生不仅要具备精湛的专业技术,还必须具有扎实的人文素养和良好的沟通能力。药学研究生中有相当一部分人才将从事医院药学工作,直接面向患者开展工作,而其他作为未来药师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必将或多或少地面对患者,如何提高药学类研究生的药患沟通交流能力,使之具备在未来工作岗位建立和维系良好和谐药患关系的能力,正确处理各种复杂问题,通过顺畅的沟通交流来促进工作目标的达成,是药学类研究生教育需要面对和解决的重要课题。本文对未来药师的定位、药学研究生沟通交流能力培养的必要性及相关对策等提出了建议,供同行参考。
药学研究生是未来药师的中坚力量,承载着推动我国药学事业发展的重任。在日常工作中,药师的沟通交流除了要遵循沟通交流的一般原则以外,由于其职业范围和角色定位的特殊性,也具有自身的特点。按照世界卫生组织和国际药学联合会提出的“七星药剂师”的角色要求[1],对未来药师的角色定位提出了这样一些高的要求,包括:①健康的提供者,即药师必须提供最高质量的药学服务,并且与其他健康服务的提供者和睦相处;②决策的制定者,药师必须具有评价、分析的能力,能够对使用资源的最优方法作出决策;③交流者,药师必须具备知识渊博,当与健康专家和公众交流时要足够自信;④领导者,药师在工作岗位中应当具有一定的领导地位,并在其领导工作中要显示出一定的同情心;⑤管理者,药师必须有效地管理资源和信息,并且能够服从他人的管理;⑥教育者,每个药师都必须参与到培养和教育未来药师的工作当中;⑦终身学习者,每一位药师必须知道如何学习。从在校学习开始,持续的学习应当贯穿整个药师生涯。
“七星药剂师”的角色定位对未来药师的道德素质、法律素质、专业素质和人文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努力达到上述要求,就需要对现有药师以及药学研究生等未来的药师群体进行伦理道德教育,使其牢固树立以患者、消费者为中心的药学服务理念,把公众利益放在首位;就需要使药师掌握开展药学服务应当具备的法律、专业、心理健康等方面知识,全面提升药师的综合素质;更迫切需要培养药师在工作实践中有效沟通交流的能力,使药师融入到现代卫生保健体系中来,并能与医师、护士等专业人员一道成为专业团队的重要成员,真正成为患者值得信赖的健康守护者。
指导患者合理用药的需要。随着药品种类的日益增多,药品不良反应也在不断增多,如何安全、有效、经济地应用药品已受到人们的关注。医师不可能掌握有关药物的所有信息,也无暇为患者详加说明。作为药学方面的专家,药师在这方面具有优势。比如,药师可以向患者说明药品正确的使用方法和剂量;可以详细了解患者的用药史,以防止过敏反应的发生和药物相互作用;可以向患者提示药品可能的不良反应;还可以根据患者的经济情况,运用药物经济学知识向患者推荐疗效好、费用低廉的药品。
有利于提高患者的用药依从性。依从性如何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于患者对药物的了解程度。国外的有关研究表明,与药师的交流可以增加患者对药物的认识从而提高其依从性。以结核病为例,该病的用药时间长,且多为联合用药,药物的毒副作用大,患者容易产生不依从心理。对此,药师应向患者说明按时、足量、按疗程用药对治愈疾病的重要性,解释用药中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以此增强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和用药的依从性。
药师获得第一手资料的重要途径。药师通过与患者的交流可以积累丰富的实践经验,监测和发现药物新的不良反应。同时,药师作为药学专业人士,可以把人们有关药品的建议和意见反映到药品生产企业和药品管理部门,从而起到信息沟通桥梁的作用。
沟通交流技巧是当前我国包括药学类研究生在内的在校学生必备的素养,建议药学类研究生通过多种渠道自觉提高沟通交流知识与技能,同时建议在各高校定期开展道德素养、沟通交流、礼仪仪表等方面的讲座,帮助提高学生的道德品质、人文素养和沟通交流能力。具体包括:①多方面获取沟通交流的技巧和知识。沟通作为一种社会活动,仅有专业知识远不能满足实际工作的需要。因此,医药学生还应掌握一定的社会学、心理学、伦理学、交流学等知识,可以自学,也可以通过参加各类讲座来集中获取知识。②学会相互尊重,平等交流。相互尊重是良好沟通的前提和基础。当前的药学生、未来的药师不能因为患者身患疾病而歧视患者,也不能将患者的隐私随便告诉其他不相关的人,应为患者保密。③掌握聆听的艺术。由于药学专业人员和患者的信息不对称,因而患者需要药师的帮助。在沟通中如果药师可以用复述问题或点头等表示自己在认真听取,就会使患者感到自己受到重视,也就激发了患者进一步沟通的意愿;相反,如果药师在交谈中显得心不在焉或不耐烦,只会使患者不配合,沟通谈话草草结束。④使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药师在交谈中应尽量使用大众化的语言,少用专业性术语,否则患者不知所云,沟通效果必然大打折扣。⑤善于利用语言的心理治疗作用。药师在交流中所表现的自信可以增强患者对药物治疗的信心;尽量使用确定性的语言,少用或不用不确定的语言,以提高患者的信任度。
建议调整现有的药学类研究生培养方案,突出研究生沟通交流能力的培养。优化药学类研究生课程体系,在必修课程中增设“药学沟通与交流”课程,内容以药患沟通为主,还可以贯穿药师与其他专业人员的沟通技能,以及与上级、同事和下属沟通的技巧等内容。在具体课程设置中,充分把握药患沟通的特点,包括:①专业性。从内容来看,药师与患者交流的信息主要与疾病和药物治疗有关,围绕患者合理用药而展开。因此,这种沟通具有医学和药学的专业性质;②服务性。从目的来看,药师通过与患者沟通,提供药品信息,指导其合理用药,实质上是药师向患者提供服务,即为患者的健康保健服务。③社会性。人际沟通是复杂的社会活动,在运行过程中会受到各种社会因素的影响,药患沟通也不例外。
对于有志于在医院和社区从事直接面对患者工作的药学研究生,可以适时开设“药患沟通交流”选修课与实践课,使学生能够深入了解药患沟通的基本理论、知识和技能,体会药患沟通的不同模式和效果,为将来从事一线工作奠定扎实的基础。在具体课程内容的设置上,应使学生学习和体会以下三种不同的药患沟通模式:①用药指导模式。即药师在调剂窗口发药时就药物的用法用量、注意事项等对患者进行指导。该模式的特点是药师相对主动,患者被动接受指导。沟通的内容仅涉及处方中的药物,患者的用药依从性较差。②用药咨询模式。即患者在门诊咨询窗口或咨询室向药师咨询与用药有关的一些问题。该模式的特点是患者相对主动,药师根据患者的疑问进行解答。优点是针对性比较强,沟通围绕患者的提问进行。③互动沟通模式。即药师和患者在特定的场合下,以平等的地位进行双向信息交流和沟通。在这种模式下,药师本着为患者服务的思想,不仅关心患者的生理状况,同时关注其心理和精神状况,患者把药师视为可信赖的朋友,愿意向其倾诉自己的感受和与药物有关的问题。沟通的内容不仅涉及药物的用法用量、不良反应、禁忌、药物相互作用、患者的用药史、过敏史、疾病史、生理状况等药学内容,还可能涉及患者的家庭、隐私、心理状况、经济情况等社会内容[2]。该模式是药患沟通的理想模式。良好的互动沟通可提高患者的用药依从性,促进患者合理用药,从而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药学类研究生应该转变服务观念,由原来的“以药为本”转变为“以人为本”,积极投身面向患者的药学服务工作中去。为此,药学类研究生课程中应设定一定学时的实践类课程。可以通过到一线临床或药店见习、实习等形式,积累经验,使知识融会贯通,真正掌握
扎实的药患沟通实践技能[3]。具体包括:①在药店中锻炼用药咨询服务能力。药学类研究生可以在药店咨询室进行见习,了解咨询室的设置要求,咨询室内部摆设须整洁、大方、舒适,色调柔和的具体要求,体会如何使患者能在优雅、安静的环境中与药师进行平等沟通。注意学习与患者的空间距离、语言与非语言交流的基本技巧,体会可以拉近药师与患者的距离,促进相互信任,增进交流。②安排药学研究生作为实习药师进入临床,开展药学查房。实习药师在临床药师的带领和指导下,在住院病房用药现场与患者随时联系和沟通。药剂科选派两名药师负责指导,其中一名为有经验的资深药师,另一名为高学历的年轻药师,以求传、帮、带。通过实践锻炼,使药学类研究生培养与患者交流的技能,学习收集和分析患者药物治疗中的信息,积累实践经验。
参考文献:
[1]世界卫生组织和国际药学联合会.“七星药剂师”角色定位.
[2]张成贵,黄纯友,曹 琼.临床药师参与调解药患纠纷体会[J].医药导报,2011,30(4):531-532.
[3]韩 勇,伍三兰,马 林,等. 临床药师与患者沟通交流的技能[J].医药导报,2012,31(1):103-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