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临床医学专业认证为契机深化医学教育教学改革

2014-03-06 21:18昝加禄
医学教育研究与实践 2014年4期
关键词:医学院校医学教育医学

王 涛,江 华,昝加禄

(成都医学院 教务处,四川 成都 610083)

为加强医学教育质量保证体系建设,教育部、卫生部于2008年发布了《本科医学教育标准-临床医学专业》,随即成立了“教育部临床医学专业认证工作委员会”,并拟定到2020年要完成127所(不包括独立院校)举办临床医学专业的院校的专业认证。这标志着我国临床医学专业认证工作即将全面展开。因此,参照《本科医学教育标准》,以临床医学专业认证为契机,更新观念,深化教学改革,加强专业、课程建设,找到差距,培育特色,进一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已刻不容缓,意义重大。

1 医学教育教学改革的必要性

迄今为止,我国医学教育已有100多年的历史,已成为世界上规模最大、多层次、多规格的高等医学教育体系,为我国卫生事业培养了大批高素质的医学人才。但在现代医学教育快速发展的今天,在全球一体化的世界格局面前,我国现有的医学教育体制和模式暴露出许多弊端,例如医学教育的“大众化”、教育观念陈旧、素质教育薄弱、目标定位趋于高层次、人才培养模式和学科设置趋同、专业特色不明显、教育教学方法过于死板等等,这些都严重影响我国医学教育质量的进一步提高。适应全球医学教育发展的改革势在必行,《本科医学教育标准》的出台,给我国医学教育注入了新的元素,“标准”中提出了新的要求,明确了医学教育改革的方向,势必给我国医学教育带来更光明的前景。

2 医学教育教学改革的几点思考

2.1 认清医学教育的“精英”属性

我国高等教育规模目前已经超过俄罗斯、印度、美国成为世界第一,已进入“大众化”教育阶段,由于招生规模逐渐扩张、教学资源相对缺乏、对医学教育的投入不足、师资队伍的整体水平不高、教学方法相对滞后,培养质量难以保障。从本质上违背了医学教育是“精英教育”这一属性,医学是精致的教育,必须有名师的指导才能成为名医,并且医学事关人的健康与生命,具有很强的职业性,不能也不应该承担高等教育“大众化”的任务。据统计,在规模上:截止2007年,我国高校医药类专业招生人数是410,229人,在校生1,514,760人,有相当多的医学院校一届医学类招生人数为3,000人,如此大的招生规模,犹如“作坊式”的批量生产,其“产品”质量难以达到专业认证的基本要求。而美国现有医学院校125所,大部分归属于综合性大学,每年招收医学生人数为16,000人,平均每所医学院每年招生约130-140人,各医学院在校医学生约500人。在投入上,在美国等发达国家医学人才的培养成本大约在5-10万美元/年(折合人民币约400,000-800,000元)。而有学者测算过我国医学人才的培养成本大约人民币1.5-1.8万元/年,而在大规模扩招后,一些医学院校生均培养成本还不到3,000元/年,办学条件极差,很多实验课因为学生数过多和缺少经费而被取消,部分实验或实习课只能增加小组人数,师生比大于1∶9,甚至超过1∶16(国外一般都在1∶2-3或者2∶1)[1]。由此可见,医学教育必须严格控制医学类招生规模,提高生源质量,加大医学生培养成本,切实提高医学人才培养质量。

2.2 理性确定学校人才培养类型

全世界一流的大学毕竟是少数,一所高等院校向更高层次发展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要正确确定学校的发展战略目标。《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提出:“建立高校分类体系,实行分类管理。发挥政策指导和资源配置的作用,引导高校合理定位,克服同质化倾向,形成各自的办学理念和风格,在不同层次、不同领域办出特色,争创一流。”医学有其特有的性质,“标准”中也明确指出“医学院校必须依据社会对医学的期望和当地区域发展需要,明确自己的办学宗旨和目标”。

目前,我国高等教育呈现趋同化发展的态势。趋同现象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办学目标定位趋于高层次,二是人才培养模式定位趋同,三是学科设置趋同、特色不明显。在各自进行办学目标定位时都纷纷争创“一流大学”,培养的人才基本无个性可言。使用的教材大多是统一的“规划教材”、“推荐教材”,学生的知识结构几乎都是“宽口径、厚基础”,毕业后都是既精通理论又熟练掌握技术的“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急需人才”[3],影响了高等教育教学质量。

2.3 适应医学教育的全球发展趋势实施改革

第一,打破学科界限,合理地进行课程整合。我国的医学教育模式大多采用以学科为中心的课程计划,教学方法也以课堂讲授为主。这种教学模式重视学科知识的系统性、理论性、独立性和完整性,而忽略了医学教育的人本性和学科间知识的关联性、实践性、实用性。各学科都强调本学科在人才培养过程中的重要性,将本学科过分精细的知识教给学生,造成学时过多、内容重复,学生负担过重[4]。基础学科与临床学科也有一定程度上的脱节,也没有一个很好的平台供基础学科的教师和临床学科的教师相互学习和交流。学生也会困惑——学以何用?因此要改变这种现状,打破传统的学科关系,进行纵向或横向的课程改革,将课程内容合理整合,比如成都医学院已经将临床医学专业的组织胚胎学、生理学、病理学、病理生理学、医学形态学和医学机能学几门课程进行了整合,形成了一门综合课程—医学形态与机能综合,以系统的方式进行授课,并进行综合评价和课程考核,目前学校正在对临床主干课程整合作进一步的探索。这样做不仅有利于学生加深对基础知识的理解,而且突出了基础学科和临床实践的联系,更能使学生更早地接触临床。

在整个课程体系中还应该将人文素质教育课程贯穿到整个医学教育中,如:哲学、社会学、医学文化概论、医学史、医学伦理学、医学心理学、交流与沟通学等。

第二,课程教学方法改革。我们现在处在一个快速变化、知识爆炸的信息年代,知识信息的及时更新极为重要,课堂的、书本的、既有的知识已经跟不上时代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而医学教育本身已不是要将现存的已有的知识教给学生,而是要帮助学生如何去迎接未来的考验和挑战。目前我们大部分教学多采用大班授课即:说教式教学,虽然具有节省资源的特点,但过多的说教式教学,不利于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自主学习能力。这种说教式教学有学者认为“说教式教学就是未经双方的头脑,将教师的笔记转到学生的笔记中。”“大班授课使学生变得被动和依从”[5]。

医学院校要积极开展以“自主学习”为主要内容的教育方式和教学方法的改革,让学生主动学习,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的能力。当然不是要摒弃传统的医学教育,而是在传统医学教育模式上加上先进的教育方法和教学理念。医学院校要紧紧围绕“以学生为中心、教师为主体”即学习是学生的责任,学校要向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和条件,教师要转变成学生的“智库者和帮助者”这一理念,深化课程教学方法的改革。

第三,课程考核和评定办法的改革。课程平时采用形成性评价,对学生日常学习过程中的表现、所取得的成绩以及所反映出的情感、态度、策略等方面的发展做出评价,是基于对学生学习全过程的持续观察、记录、反思而做出的发展性评价。其目的是“激励学生学习,帮助学生有效调控自己的学习过程,使学生获得成就感,增强自信心,培养合作精神”。使学生从被动接受评价转变成为评价的主体和积极参与者。课终考核提倡使用跨学科整合试题,尽量减少课堂闭卷考试,倡导学生主动完成任务的考核,以提高其动手解决问题的能力。应用和借鉴各种先进的考试方法,如多站式客观结构化临床考试,计算机模拟考试等。考试结束后必须进行基于教育测量学的考试分析。

2.4 符合我国医学教育的文化及资源的实际办学

从社会发展和高等教育发展的趋势看,走出学校,融入行业,才是高校发展的必由之路,走出学校不仅可以发现行业的需求,找到服务社会、融入经济社会的切入点,更加能发挥学校的优势和特点,实现高校“服务社会”的功能。医学院校要开拓专业和实践教学基地,特别是新建专业的实践教学基地。坚持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走校企(院)联合培养学生的道路,与各种有实力的医院、教学医院及其它单位联合培养学生。合理利用社会优质资源,联合办学,只有走这条道路,既可能缓解学校各种资源短缺的矛盾,更重要的是,真正让专业建设和发展与社会接轨、让学生在将来工作的环节中学习成长,才能使学生具有社会竞争力,成为社会和用人单位欢迎的人才。

2.5 优化师资队伍,建立教师成长中心

要提出专业教师专业培训目标,有计划、分期分批将专业教师送到相关专业领域(行业)进行顶岗培训,使专业教师获得专业经历和专业经验,深入了解专业教育与就业、职业的关系,了解社会、行业、用人单位对该专业人才素质、能力、知识的要求,敏锐体察行业的变化。由此,加深专业教师对专业及其建设的理解,提高专业教师如何培养专业人才的认识,从而指导今后的教学。同时,这种专业培训经历会强化专业教师的各种能力。为教师提供在本学科领域内、学科领域间及校际、国际交流的平台,特别要强调医学院内临床医学与基础医学教师的沟通交流。

建立教师成长中心,除了对教师进行专业知识素质培训外,还应及时更新教师的教学观念,加强教师教育理论和教育教学方法的培训,将教师转变成学生的智库者和帮助者(目前我们将教师送出去培训主要在两个方面:课题研究的需要和专业知识培训,很少对教师进行教育理论的培训和及时吸收国内外先进的教育教学方法)。

参考文献:

[1]郭永松.关于“医学教育是精英教育”的辨析[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06(12):1-3.

[2]姚小飞,秦文刚.我国高等医学教育现状及问题分析[J].西北医学教育,2010,18(2):218-220.

[3]宋文生.关于高校趋同化办学理念的分析与思考[J].文教资料,2011(18):157-159.

[4]曹德品,杨立斌.医学教育课程改革的回顾与反思[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1(18):30-31.

[5]John A.Dent,Ronald M.Harden.A Practical Guide for Medical Teachersl MJ[J].Churchill Livingstone Elsevier,2009:73.

[6]张春辉,文民刚,胡 桂,等.临床医学专业课程考核方式改革的探索及实践研究[J].高等教育发展研究,2010,27(3):23-24.

猜你喜欢
医学院校医学教育医学
医学的进步
提升医学教育能级 培养拔尖创新人才
预防新型冠状病毒, 你必须知道的事
2019年第一批口腔医学国家级继续医学教育项目
关于医学院校医用英语教学的几点思考
医学
医学生怎么看待现在的医学教育
医学院校中小组教学模式的建立和实践
医学、生命科学类
促进医学院校青年教师成长的探索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