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鸽 王占欣 许昌卫生学校,河南省许昌市 461000
破伤风是由厌氧的破伤风杆菌侵入人体伤口内,并在局部生长繁殖,产生外毒素,引起的以肌肉强直性收缩和阵发性痉挛为特征的一种急性特异性感染,是外科创伤后常见的一种感染[1]。一旦发病,病情凶险,如不及时处理病死率极高。因此,医学生应掌握破伤风的病因、临床表现、预防和治疗。
如何让学生更好的掌握破伤风的理论知识呢?职业学校学生目前的现状是基础较差、缺乏学习兴趣、目标不明确、缺乏自信心,但对周围的世界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和积极的探究欲。在这种情况下如果使用传统的灌输式讲授方法使学生被动的接受知识,然后去死记硬背的掌握几乎是不可能的。新课改倡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在课堂上尽量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而“问题驱动、案例导学”教学法就是通过“问题、案例”为载体,将学习的主动权交回给学生,以此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研究,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得到进步,实现师生互动,生生互动[2],从而大大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和参与的欲望。本文就将“问题驱动、案例导学”教学法在破伤风教学中的具体实施步骤及反思与效果介绍如下。
1.1 精选案例,导入新课 案例的出现为问题的提出创设了情境,笔者精选了2个案例分别是:(1)李某干农活时手背被小竹刺刺入约2cm,随即拔出竹刺,流血不多,局部用创可贴贴敷。伤后第6天,感觉颈部肌肉发紧,没在意。伤后第8天,感觉呼吸困难,开始抽搐。到医院检查得知祸根原来是那根小竹刺。(2)张某在家干活时右脚被铁钉刺入约3cm,当时觉得只是小伤,简单包扎之后就没有理会,不料几天后出现四肢抽搐,且越来越频繁,经医生检查为铁钉刺伤引发的破伤风。
1.2 思考分析,提出问题 根据2个案例,结合讲课内容,引导启发学生提出问题:(1)破伤风的发病原因有哪些?(2)病人为什么会出现抽搐、呼吸困难?(3)破伤风病人典型的临床表现有哪些?(4)被铁钉(又尖又锐的东西)扎伤后如何处理?一旦发病,如何治疗?例如提出第一个问题时先让学生找出2个案例中病人发病的共同点(损伤后),接着让学生分析2个病人伤口的特点(刺伤),然后引出问题:人受伤之后为什么会引起破伤风?刺伤后为什么更容易引起?破伤风的发病原因有哪些?
1.3 分析问题,讨论问题 问题的提出有利于学生带着明确的任务去学习。这个过程笔者让学生分为四组,每组重点讨论、分析一个问题,然后每组选出一个代表发言,其他小组可以补充或质疑。
1.4 深入讲解,解决问题 根据学生讨论的结果讲解、归纳,解决提出的问题。讲破伤风的发病原因时先让学生了解破伤风杆菌的特点:不能侵入正常皮肤黏膜,厌氧菌。然后理解破伤风的发病原因。不能侵入正常皮肤黏膜这个特点也就是说皮肤黏膜正常情况下不会引起破伤风,只有皮肤黏膜受损的情况下才能引起,所以说破伤风杆菌只有在人受伤后通过伤口侵入人体,然后引出破伤风的第一个发病原因破伤风杆菌直接侵入人体伤口内,在此理解案例中病人为什么受伤后引起破伤风。厌氧就是讨厌,不喜欢氧气的意思,厌氧菌这个特点说明了破伤风杆菌适宜生存在无氧或缺氧的环境中,然后引出破伤风的第二个发病原因伤口内具有缺氧的环境。在此笔者让学生分析问题:窄深伤口、表浅伤口哪种更易引起破伤风?回顾2个案例中病人伤口的特点是又窄又深,理解窄深伤口更容易引起破伤风的原因就是为破伤风杆菌提供了容易生存的缺氧环境。
2.1 反思
2.1.1 精选合适的案例,创建良好的问题情境:教师要根据学科内容特点和学习者特征,创设恰当的问题情境,对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2.1.2 重视问题的优化设计:教师抓准问题的出现时机,运用“由远及近”的启发提示语,通过层层设问,引导学生去探索、去发现,学生循着教师的问题,一步一步释疑,最终达到问题的目标[3]。
2.1.3 以“问题为驱动,学生为主体”的教学过程,要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环节环环相扣,即问题的发现和提出→问题的分析和思考→问题的讨论和解决。
2.1.4 在实施“以问题驱动为中心”的教学策略时,教师应避免把“满堂灌”变成“满堂问”[4]。
2.2 效果
2.2.1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问题驱动”,使学习者带有解决问题的需要,进而还会产生悬念般的学习期待,从而产生迫切的学习动机[5]。在教学中随着一个个任务的完成,一个个成就感的产生,学生学习的兴趣、自信油然而生。学生一旦有了问题意识,就会对问题的解决产生兴趣,同时对知识本身产生兴趣,因而有一种想要学习的心理倾向。
2.2.2 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改变了传统教学法的教师讲、学生听的教学模式,学生在学习中起主体作用,是学习的主人。
2.2.3 锻炼学生的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学习任务主要是通过学生自主探索和协作学习完成的。在探究过程中,小组成员既有分工,又有合作。可以促进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表达自己的见解、聆听他人的意见、理解他人的想法,促进了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提升了学生的信息素养。
[1] 李娅,刘娜,王晓娟.破伤风教学的教学设计〔J〕.考试:教研版,2012,8:31.
[2] 吴洁.运用“问题驱动法”提升德育课有效教学的实践与思考〔J〕.中等职业教育,2012,8:11-12.
[3] 杨波.问题驱动教学法探索——计数原理教学案例分析〔J〕.数学之友,2012,4:7-9.
[4] 郑艳霞.中专政治课中问题驱动教学策略探究〔J〕.时代教育,2013,6:27.
[5] 曹晓凡.问题驱动教学法在环境法课程中的应用〔J〕.中国环境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0,20(4):72-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