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万姮 肖宛平 姚先彪 熊 伟 杨全兴 遵义医学院附属医院康复医学科,贵州省遵义市 563003
康复医学是一门新兴的跨科性医学学科[1],在我国起步较晚,康复医学教育和康复医院也较少。随着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推广以及人们对生活质量要求的提高,康复医学呈现快速发展的势头。康复医学作为医学的四大内容之一,与临床、预防、保健共同组成全面医学,临床医师担负着重要的康复职责,因为临床阶段是康复的最佳时期[2]。人们对健康的要求不再单一,康复医学也越来越广地受到人们的关注,社会对康复人才的需求量也越来越大,康复医学教学也成为整个医学教育体系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如何挖掘康复医学资源,扎实有效地培养出实用型康复人才,科学地带教显得尤为重要。由于康复医疗实践性很强,而将学生在学校所学的理论知识付诸实践的第一步是实习,这一步走得如何,可直接影响学生未来的工作。因此,指导学生走好这至关重要的一步,带教者责任重大。我院康复医学科通过多年的学生带教工作,积累了一定的经验,现介绍如下。
刚刚步入实习阶段的学生对许多临床现象会感到新奇,常常产生跃跃欲试的冲动。同时,面对纷繁复杂的症状,往往又不知所措。因此,要制订合理的带教计划,这个计划既不能照搬国内临床医学专业的带教计划,也不能照搬国外康复专业的经验,而应根据我国的国情和康复医学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实习分为三阶段:首先,理论学习、观摩阶段:加强康复理论知识的学习与巩固,观看带教老师的诊治过程,让他们明白理论上的康复在实践中是怎么回事,同时让他们模仿教师的动作。其次,具体实践阶段:亲自管理病人,在带教老师的指导下,从头至尾地整个检查、评价、制订康复计划,学习康复手法等。再次,提高阶段:通过考试让师生共同总结探讨,找出并解决问题,最大限度地将遗留问题在实习期解决。
入科教育就是让实习生了解康复医学现状及发展方向。在进行入科教育时,笔者结合我科近几年来发展情况,首先让学生了解康复治疗的内容,如向实习生介绍我科所设立的运动治疗室、作业治疗室、语言治疗室、针灸治疗室等各治疗单元,使他们了解到康复医学是一个多学科组合体,只有实施多专业综合治疗才能达到全面康复效果,同时也体会康复医学是真正以患者为中心的医学。然后,着重介绍各治疗单元的功能及治疗范围。最后,让实习生了解各种训练器械的基本操作方法,以及假肢支具的应用等等。
康复医学所面对的绝大多数患者是身心功能障碍的残障群体。由于受认知、心理、语言、感觉、肢体运动等诸多功能障碍的影响,患者在不同时期会有不同的心理变化和异常行为,如淡漠、抑郁、躁狂、悲观、绝望等,给康复治疗带来诸多不利因素,如不能及时有效控制会导致治疗失败。这种学科的特点必然要求带教教师在康复医学带教过程中,不仅要加强技术教育,拓宽学生的知识领域,正确处理理论与实践的关系,而且还要加强对学生的综合素质教育,实现知识、能力、素质的协调发展和综合提高,培养出品德高尚、动手能力强、学有专长的高素质人才。要提倡献身精神,对残疾患者要有同情心,要有“爱心、耐心、细心”,只有急患者之所急,痛患者之所痛,才能真正了解患者的疾苦,使诊疗工作有的放矢,切实有效。同时,应教育学生在实习和今后的工作中,尊重师长、博采众长,争取成为学有所成、学以致用的合格医务工作者。
4.1 启发式教学法 在带教中既要让学生掌握规范系统的操作技能,又要启发引导学生建立良好的发散式思维。以问题为中心的启发式教学方法,让学生带着问题进行思索,能启发学生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例如,让他们除了注意自己带教教师的治疗方法外,还要随时观察别的带教教师的治疗方法,并且随时启发提问他们:这个教师为什么要用这种方法,这个患者目前处于哪个阶段,主要问题是什么,目前关键的是需要解决什么问题。
4.2 多媒体教学与专题讲座 在近几年的教学工作中,我科根据本专业的特点和规律,以及常见病的治疗等情况,在教学中使用了临床实际工作中收集的临床病例图片、拍摄的临床视频资料、科室相关的治疗器械图片,同时收集网络上相关的图片、视频等资料,使学生更容易接受内容形象生动的康复理论及康复相关技术知识。在多媒体教学过程中,学生所受到的刺激由单一的听觉刺激变为视觉和听觉联合刺激,达到手、眼、耳、脑并用的效果,变静态知识为动态知识,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由枯燥被动的学习转变为积极有趣的欣赏和探索,不论是所获得的信息量还是知识记忆的持久性都优于传统教学手段,从而提高学习效率。通过生动的画面及详细的解说让实习生对康复治疗实际操作有更深的感性认识,并且可以反复临摹基本技能。另外,各专业的带教老师还根据各专业的治疗特点,分不同阶段结合实际治疗情况定期进行业务讲座,并认真解答实习生遇到的实际问题。
4.3 定期组织评定会 我科根据康复医学的特点,定期组织评定会,让每个带教老师和实习生一起参加,并让实习生积极发言参与评定,由带教老师纠正、补充、答疑,使实习生了解康复的工作程序,在实践中掌握评定方法及治疗措施。
4.4 床边及实践操作教学,提高实践动手能力 康复医学教学与临床医学教学有很大的不同,临床医学生毕业后针对的是疾病,疾病的病因、病理、临床表现、诊断、鉴别诊断以及治疗多是分条分类,多背多记就可以初步展开工作。而康复医学生毕业后针对的多是功能评定、康复治疗和功能恢复等方面内容,不仅理论基础知识要牢固,实践动手能力也要扎实。而手法操作的讲解,历来都是“讲不如做”,所以,直观教学的方法,在康复医学教学中占了举足轻重的地位。例如,结合偏瘫、脑瘫、脊髓损伤、骨创伤等多种常见功能障碍不同时期的治疗特点进行床边操作示教。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探索全新模式,加强学生临床基本技能训练[3]。引入情景模拟,角色扮演,将实训教学由教师主导向学生主体转变,让学生能更主动、积极地参与实践全过程[4]。
每一位带教老师都应该指导学生将每一天的实习心得体会以及遇到的问题如实记录下来,通过记临床笔记,学生可以进一步加深临床诊治的印象,通过整理带教老师的诊疗技巧和康复治疗方案,理解不同老师的临床思维方法。但是要提醒学生不可一味地将带教老师所有的讲解内容都死记硬背,因为康复医学在实际的运用中,针对的是每一个不同的患者,针对的是每一个患者不同的病程时期,切记不可盲目地追求一方、一药、一种康复手段,如果这样,就不能达到实习的目的。
在康复实习结束时,将按相应具体的教学计划,以书面形式进行实践理论的考试,最后进行实践操作考试。通过以上教学计划的实施,使康复专业学生完成了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并系统掌握康复治疗程序、治疗原则及操作技术,具备康复技术人员应有的基本素质。
康复医学不但要求医生和治疗师有扎实的临床医学知识,而且必须掌握解剖学、运动学、心理学、生理学、生物力学、理疗学、认知行为学等相关专业知识;要具有现代康复医学及康复治疗学的基本理论知识,较系统和深入地掌握物理治疗学和作业治疗学的基本理论;具有与康复治疗有关的神经科、骨科的一些疾病的临床基本知识;具有中医理论的基本知识,较系统地掌握中医康复治疗,如推拿和中医手法、针灸、太极拳等的基本理论;具有语言治疗学、心理治疗学、假肢及矫形器应用等的基本知识;具有社会医学、医学伦理学、残疾学的基本知识;具有与运动功能障碍、日常生活活动障碍、认知障碍等有关的功能评定的基本理论知识;了解相关的医学法规、政策及行政规范。对这些学生的教学必须符合培养应用型人才的需要,康复课程的教学应更全面系统,更加偏重操作技能与实用性[5]。所以,在带教过程中必须重视均衡带教,让学生在学习康复医学的同时,学习到扎实的相关专业知识,并运用到实践中去。在教学过程中,有意识的对学生加强引导和培训,不仅使学生掌握本学科的重点与难点,还能够尽可能地培养学生面对疾患时的分析、总结、创新能力,调动和启发他们的能动性,才能更好地为患者服务。
[1] 卓大宏.中国康复医学〔M〕.第2版.北京:华夏出版社,2003:3.
[2] 南登昆.康复医学〔M〕.第3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11.
[3] 林乐岷,许评,宋春芳.如何应对当前形势下的5年制临床实习教学〔J〕.中国现代医学杂志,2005,15(1):158
[4] 丁伯坦.康复医学教育中应重视的几个问题〔J〕.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2002,8(3):186.
[5] 张凤仁.康复医学人才培养模式的探讨〔J〕.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2002,8(3):184-1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