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 婷,许 健,陶方方,汪丽佩,林伊利
(浙江中医药大学:A.生命科学学院;B.基础医学院,浙江 杭州 310053)
病理学实验是实验科学、验证性课程,直接验证学生对病理学及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是基础医学衔接临床医学效果的重要评价指标之一,它的授课质量直接关系学生的培养质量。目前的病理学实验教学存在与理论教学重复、时间上分割等问题,教学效果不佳。传统的以教师为主导的学习模式,学生只能被动接受、不能将所学内容融会贯通,自主学习和相互学习能力较弱[1]。因此,教师必须要转变教学理念,以学生为中心,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
问题导向式学习(即PBL教学,Problem-based Learning)始于1969年,强调学生主动学习,提倡以问题为基础的讨论式和启发式教学,围绕临床问题进行课程优化整合,是国外对医学教育的教学改革,由加拿大麦克玛斯特大学、美国新墨西哥大学和哈佛大学医学院等40余所院校共同推广[2]。它强调学习者的合作,通过自主学习、团队协作的方式解决有意义的情景中的科学问题。
病理学实验的教学过程通常由教师先进行知识回顾,如某类疾病的基本知识、诊断依据和特征性结构,然后提出问题;学生根据老师的讲授,结合书本和图片展示,对镜下结构进行观察。这种知识回顾、实验验证的学习过程与“问题导向式”的教学理念一致,非常适合运用PBL进行教学,以促进学生独立思考、形成解决问题的技能和自主学习的能力并终生受益。
在本校2009级医学检验专业1班的《病理学实验》课程中尝试开展PBL教学,现将教学过程及初步探索的经验总结如下。
PBL案例的编写和问题的设置是教学成败的关键。贴近临床实际、难易程度适中、符合学生的学习实际的案例,可以最大程度的吸引学生发挥自身专业优势、团结协作解决问题。因此,改变了按章节授课的模式,根据疾病的发生、发展和转归,结合教学目标要求和现有的大体及切片标本资源,将几个章节的内容整合在一个案例中。比如《肝癌的发生》PBL案例,共四幕,涵盖总论中“细胞和组织的适应与损伤”、“炎症”以及各论中“肝脏系统疾病”和“肿瘤”的相关知识。
PBL教学采取分组讨论,32人随机分成4组,每组自选1个组长和1个记录员。
整个教学过程以教案贯穿始终,以大体和切片标本观察为基础。学生通过阅读分析案例,经小组讨论提出问题与假设;再根据标本观察结果,进一步修改所提出的问题与假设,确定学习目标;合并类似问题,并由学生选择感兴趣的问题,结合形态学观察结果,查阅教科书及文献资料,验证假设并将所学内容与小组成员分享。
组长负责组织和分配任务,鼓励每个组员发言,并由记录员做好记录,大家通力合作、查找信息、引经据典使得问题得到解决。最后,由各个小组归纳总结、制作文案或PPT交流汇报学习成果,得出结论。
教师作为观察者,不回答任何问题,及时了解各组的学习进度,肯定和鼓励学生,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在课程最后,教师负责点评和总结,引导学生反思在解决问题中的不足。
采用问卷调查、作业、学生座谈的方法对PBL的教学效果进行评价,了解学生对PBL教学模式的认同程度及提高自身素质方面的作用。
问卷调查参考台湾中山大学PBL教学评量表[3-4],包括师生互评、学生自评与互评、学生对课程评价等。生对师的6点评价中得分最高的是“教学会适当地鼓励学生的学习动机”,得分最低是“教师会适当引导学员逻辑思考与判断”,表明教师的角色已经成功从知识的灌输者转变为知识构建的促进者,但是PBL运用水平、讨论掌控情况仍有待进一步提高。学生自评与互评的11点评价中,“同学们的学习兴趣高昂”同意度最高,非常同意和同意分别占67.8和27.9%,表明学生对这种教学方法非常感兴趣。86.67%的学生认为自己整体表现良好,自主学习能力得到了有效提高。得分最低是“本组讨论进行流程掌控良好”,这与实际情况相符,小组讨论往往容易偏离、宽泛、流于表面。学生对课程的12点评价中非常同意和同意的分别占48.3%和38.0%,其中得分最高是“教师的教材内容充实、教案难易适中”和“教师的教学目标清楚”,得分最低是“PBL教室设备充足”。PBL的学习活动都是围绕“问题”的解决而展开的,优秀易读的PBL教案和行之有效的小组合作至关重要。教师精心设计问题,将教学目标隐匿在教案里,学生通过现有经验和所学知识,发掘寻找并解决问题。
作业内容与以往课程布置的作业相同,即根据病理切片绘图并描述病理变化特点。本次绘图的正确率明显提高,所有同学都能较准确的绘制出组织结构及病变发生部位,以往容易忽视的细胞形态学改变也能反映在绘图中。病变描述具体详细,能够包括低倍镜和高倍镜的特点。
学生座谈由全体指导教师和学生代表参加,会前要广泛收集学生意见用于研究探讨。结果显示,86.1%的学生对PBL教学的总体评价是满意的,认为PBL课堂更具吸引力,学习过程更轻松,能够将所学知识用于解决实际问题,获取、加工、利用信息的能力都有所提升,教学效果好。但仍有8.31%的学生习惯按部就班看书、背书、背标本的传统教学模式,因为PBL感觉没有方向,缺乏教师的解答。
PBL教学比传统教学方法对教师的要求更加严格。编写合适、有吸引力的教案,提出清晰、可达成的教学目标;做合格的观察者,适时引导讨论的深入,及时纠正、避免讨论偏离正题;鼓励和肯定,充分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都是教师作为教学活动引导者和促进者的职责所在,是教学成功的关键[5]。这就要求广大教师充分理解PBL的教学理念和实施步骤,积极参加各种相关培训,使得教学技能规范化,教案编写科学化,局面掌控专业化。
学校应该以某种形式成立PBL教学委员会(或PBL教学指导中心),负责教案的审核、指导教师的培训及评估、学生学习评价和教学效果评价,从宏观层面做好PBL教学过程中的质量控制。PBL教案可以由我校PBL教学委员会组织编写,主要用于我校教学,也可以由省内医学院校分工合作、教案共享,丰富教案内容,缓解编写压力,避免因写作的良莠不齐而影响教学效果。
研究性学习、同伴学习是PBL学习的两大特点。“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在开放的教学环境中,学生的学习观和学习方法得到了改变,将各章节知识融会贯通,获取有效信息发现问题进而分析解决的能力也得到了提高。
调查显示,80%的学生认为本次PBL课程能达到预定的学习目标,对学习方法的影响也很大,信息收集、加工、整理和运用,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也得到很大提高。90%以上的学生认为团队协作在PBL教学中非常重要,分工合作、资料分享可以提高学习效率,讨论及建立假设的过程可以弥补知识不足、锻炼表达沟通能力。
目前,PBL教学的感受性评价由教学评价量表和座谈完成,对教师教案的编写、PBL方法的灵活运用有很大的促进作用,同时也能及时反映学生基础知识和应用上的薄弱环节,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和互相交流,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然而,成绩评定仍然沿用老方法,即期末考试成绩“一锤定音”,忽视了PBL在教学上的其他优点,不仅不适于PBL教学的开展,也严重影响学生对PBL教学的信心。因此,教师应积极研究建立符合PBL宗旨、客观的考试形式和评价体系,从评价方法上保证PBL教学的顺利实施。
综上所述,通过本次《病理学实验》课程的课堂教学改革实践,尤其是学生从“要我学”到“我要学”再到“我会学”的转变过程,让我们深切感受到PBL教学的巨大魅力及其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巨大作用。然而,PBL教材的缺乏、课程设置的不合理、评价方式的落后、教室设备的落后、学生旧有的学习习惯及专业师资的匮乏等因素,极大程度上影响和制约着这一教学的广泛开展和运用,因此,学校和老师要多投入、多学习、多付出、多合作,调动一切资源,促进教学资源的共享。
从灌输式教学到PBL教学,从以教师为中心到以学生为中心,再到以自主学习为主的各种各样的公开课雨后春笋般的涌现,可以想象不久的将来,学习模式会日益改变和影响着整个世界。学生是“璞玉”,教师是“艺术家”,我们要用好诸如PBL教学、讨论式教学、启发式教学等“打磨的利器”,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着力培养具有良好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及创新能力的高素质人才。
[1]谷从友,李 楠,柴大敏,等.提高病理学实验课教学效果探讨[J].基础医学教育,2013(1):43-45.
[2]Dolmans DH,De Grave W,Wolfhagen IH,et al.Problembased learning:future challenges for educational practice and research[J].Med Educ,2005,39(7):732-741.
[3]汪雪兰,朱小南,伍宇平,等.中国式课堂PBL的实践与探索[J].中山大学学报论丛,2007(3):13-16.
[4]雷艳君,范桂香.台湾阳明大学PBL教学参访心得[J].西北医学教育,2011,20(3):495-496.
[5]俞 颖,李 晓,黄丽丽,等.浅谈PBL教学模式下教师的重要性[J].西北医学教育,2012,20(1):116-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