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桥头堡”战略下云南高等教育国际交流与合作策略探讨

2014-03-06 04:56刘虹
云南开放大学学报 2014年3期
关键词:桥头堡国际交流云南省

刘虹

“桥头堡”战略下云南高等教育国际交流与合作策略探讨

刘虹

(云南省教育科学研究院,云南 昆明 650223)

近年云南发挥区位优势,高等教育国际交流与合作取得明显成效,但深入发展面临着种种制约。新时期“桥头堡”战略下云南面向东南亚、南亚高等教育国际交流与合作策略,要从确立优先战略地位、加大投入、扩大留学生规模、促进学历互认、优质教育资源共享、建设高水平教育机构等方面来进行。

“桥头堡”战略;云南高等教育;国际交流与合作;策略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发展,各种资源在全球范围内进行着流动与优化组合,各国教育资源也随之进行着合作。加强高等教育国际交流与合作已成为顺应时代发展要求的必然选择,而且也成为影响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成效的重要因素。云南属于中国边境省区之一,边境线总长达4060公里,与缅甸、老挝、越南山水相连,特殊的地理位置使得政治、经济、文化、教育交往频繁,是中国与东南亚联系及交往的重要前沿和枢纽。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云南在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云南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1]指出,经过5至10年的努力,建好“一园三平台”。即国际教育家园、国际教育基础建设平台、国际教育人才培养平台、国际教育交流合作平台。在此背景下,研究云南高等教育国际交流与合作的策略,对进一步扩大云南对外教育开放水平,推进云南与东南亚、南亚国家的教育合作,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高等教育国际交流与合作的研究现状

早在1970年,“高等教育国际化”已经被国外发达国家使用。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来,高等教育国际化成为全球研究的热点。由于高等教育国际化的涵义涉及面广,不同的学者给予的解释也各不相同。顾明远和王英杰教授从活动和能力相结合的角度来诠释国际化,认为它是指教育向世界开放,接受外国的学者和留学生,与国外大学进行合作研究和开发(活动能力说)[2]。刘海峰教授将高等教育国际化看成是一个国家面向世界发展高等教育的一种趋势或潮流(趋势说)[3]。欧阳玉先生认为高等教育国际化是将国际意识与高等教育的职能相结合的过程,是一个相互借鉴、融合的过程(过程说)[4]。杨福家先生认为,高等教育国际化就是要培养融通东西方文化的一流人才,在经济全球化中更好地为各自国家的利益服务(目的说)[5]。仔细分析学者们的观点,国际间的高等教育交流与合作是实现高等教育国际化的重要途径。

近年来,不同学者对高等教育国际交流与合作从多方面开展了大量的研究。李梅提出学生跨境流动的“内外因素互动模式”,认为学生及其家庭的个人因素(包括主观因素,如动机、期望等;以及客观条件,如社会经济背景、学业成绩等)是学生境外留学的内部因素;接收国的政治、经济、教育和社会、文化等是学生

境外求学的外部因素[6]。这种跨境流动主要是通过合作办学、境外师资引进、国际学术会议、国际项目合作、留学生教育、学生对外交流等[7]开展。与此同时,高校缺少发展的整体规划[8]、专业分布不合理(多所院校同办一类专业)、合作模式单一(多以参与学术活动、双方交换访问学者形式)、以及信息的不公开、不透明是学生跨境流动中的主要问题[9]。而通过引进国外优势教育资源、不同领域不同层面开展合作[10]、建立互认的学历认证体系、利用区域优势打造特色(将地域的优势和高校的特色亮点相结合)、加大人力物力资金投入等有助于解决学生跨境流动中所面临的问题与困难[11]。

纵观上述研究,高等教育国际交流与合作研究已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是缺少具有地区特色性高等教育国际交流与合作的研究,如何针对性的根据地区特色(如边疆少数民族地区)研究高等教育国际交流与合作是值得探讨的问题。本文以云南为例,研究桥头堡战略下高等教育国际交流与合作现状、面临的问题,并对提升高等教育国际交流与合作提出科学的对策与建议。

二、云南高等教育国际交流与合作的现状

(一)以政府奖学金为导向,来滇留学生迅速增长

2008年,云南向越南、泰国、老挝、缅甸和柬埔寨等国共招收中国政府奖学金学生90名,省政府奖学金学生70名[12]。2008年、2009年、2010年、2011年,来滇留学生总人数除2010年微弱下降外,均较前一年有所增加,分别为7000人、7442人、6776人、8069人。其中GMS五国留学生人数分别占来滇的东南亚国家留学生总人数的70.8%、60.47%、57.04%、56.75%。

(二)多渠道、多形式派出留学人员,以多种方式培养国际化人才

通过国家和地方公派留学项目、西部项目,云南出国留学人数得到稳步增长。同时,部分高校所采取的“3+1”等模式,也为培养创新型国际人才拓宽了渠道。此外,通过争取国家公派、西部项目和小语种等项目的支持,培养熟悉国际交流与合作,特别是熟悉大湄公河次区域交流与合作的人才。

(三)汉语国际推广力度不断加大

云南省编制的《云南汉语国际推广工作五年规则》和《云南省2009汉语国际推广工作项目建议书》,已上报国家汉语办公室[12]。同时,成立了云南省汉语国际推广领导小组相应机构,积极争取国家汉办的项目支持,提升云南省汉语国际的推广水平。云南省许多学校积极与东盟国家学校开展合作办学,在缅甸开设中文专业专科班,在泰国、越南、马来西亚建立了5个汉语教学中心。

(四)积极引进国外智力,提高教学和科研质量

云南省高校积极聘请外国专家,2009年、2010年、2011年聘请外国专家人数分别为175人、204人、246人,呈逐年增长趋势。其中来自周边五国人数分别为27人、36人、41人。来自欧美、日等发达国家外国专家分别占外国专家总数的58.26%、63.24%、61.38%。可见,引进的外国专家已经从周边五国发展到欧美、日等发达国家。同时,引进专家学者的专业从单一的语言类,扩大到覆盖社会经济发展的各门学科和专业(如引进教授学科专业的专家学者从2009年的16人,增长到2011年的23人)。

(五)积极开展国际合作项目

目前,云南高校与国外高校及科研机构已经开展了40多项人文、自然科学合作研究项目。如昆明理工大学与老挝联合培养MBA高层次人才,云南农业大学成立中国—东盟教育培训中心,云南师范大学与世界一流的大学开展了多层次的合作,共与50个国家的近百所大学建立了不同程度的交流与合作关系(2012年云南师大有7名学生参加了赴美国中美双文凭学位项目,同时,该校每年将选派10-20名青年骨干教师定期出访,鼓励教师参加高水平国际会议)。截至2011年底,云南与国外高校开展的教育、科研合作项目(除中外合作办学项目) 达到336项,且呈现与欧美、日等发达国家合作项目增多的趋势。

三、云南高等教育国际交流与合作面临的挑战

(一)高等教育国际交流与合作重视程度不够

近年来,随着高等教育国际交流与合作的不断深入,云南省也不断提高对高等教育国际交流与合作的重视程度,但仍缺乏政府的引导规范,以及资金和项目方面的支持。目前开展的部分高等教育合作项目主要集中于经济、贸易等合作领域,缺乏对教育方面政策安排与阶段性的工作方案。同时,各级政府对高等教育交流与合作的重视程度不够,没有建立相应的协调机制,不能形成合力。

(二)“欠债”多,资金投入缺口大

云南省高等教育财政投入缺口较大,特别是由于地方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不高,多元融资渠道尚未完善,全省高校所获得的经费投入总和甚至不如经济发达地区一所高校的投入数量。随着高校规模的扩大和高校新区的建设,高校学费收费标准偏低,政府高等教育投入偏少,高校负债率普遍偏高(如2009年负债最高的高校达到60182.10万元),长期负债运行已经严重制约了云南高等教育跨越式的发展。同时,随着来云南留学生数量的高速增长,以及高校国际化课程和科研项目的不断增加,资金投入缺口大,已远远不能满足培养国际化人才的需要。

(三)学制、学位、证书、学分的对等互认困难

由于中国与东南亚各国教育体制的不同,尚未建立起高等教育的资格认证体系和跨国质量评估,国家之间的对等互认具有较大难度。目前,中国仅与越南和泰开展了高等教育学历互认工作。为促进中国(云南)与东南亚其他国家高等教育之间的课程与学分互相认可,应积极主动地就课程与学位、学制问题进行协调。

(四)国际化课程建设和国际化人才培养工作进展缓慢

目前,云南省大部分高校对国际化的理解和实施还停留在传统的开设小语种或汉语课程,缺乏对课程国际化实质性的理解,难以满足课程国际化的需要(如缺乏市场需求较高的通讯技术、工业技术、有色金属、工程学、生物化学等国际化课程)。课程国际化进展的缓慢势必影响着云南省国际化人才培养工作的进程。

(五)信息缺乏沟通,资源共享程度低

尽管云南省高等教育国际交流与合作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各高校之间信息缺乏沟通,资源共享程度低,常常是重复做事,影响了效率。例如某个高校开展的国际交流论坛,由于信息缺乏沟通,资源共享程度低,导致其他高校不能参与,造成了资源浪费。

四、提高云南高等教育国际交流与合作的对策

全球化给地处西部边疆的云南教育带来良好的发展机遇,同时也带来了比以往更加严峻的挑战。云南省应该转变观念,进一步提升云南省高等教育国际交流与合作的综合水平,促进高等教育国际化的良好发展。

(一)确立高等教育国际交流与合作优先战略地位

日本在《关于教育改革的第四次咨询报告》中明确提出 “从衡量发展的角度出发,推进教育、科研、文化和科学技术各领域的国际交流,并为这些领域的发展贡献力量”是日本社会必须解决的问题[13]。麦克马洪认为教育优先发展的重视程度是影响学生输出的主要推力[14]。《国务院关于支持云南省加快建设面向西南开放重要桥头堡的意见》 (国发﹝2011﹞11号)提出要支持云南高校与东南亚、南亚国家开展教育交流与合作。可见,确定高等教育国际交流与合作的优先战略地位对提高高等教育国际交流与合作具有重要作用。云南省政府及教育厅要进一步加强引导和政策支持,定期向社会发布高等教育国际交流与合作的相关信息及政策,为高校争取更多的国际学术交流、教师国际交流、学生国际交流、教材国际交流的机会。

(二)通过不同渠道加大对高等教育国际交流与合作的投入力度

为国际学生提供奖学金,良好的教育质量,优良的研究设施,是影响发展中国家学生流动的拉力因素[15]。2008年起,云南省连续5年,每年安排投入2亿元,用于高校建设。同时按照教育部要求提高公办普通高校生均拨款水平,

2011年本科生达到每生每年1万元,2012年将达到每生每年1.2万元。建议进一步加大高等教育国际交流与合作的投入力度,设立高等教育国际交流与合作年度专项资金并逐年提高,同时采取多种渠道积极筹措教育经费,如试行股份制改造、吸纳社会办学资金和组建教育基金会等方式,提高高校筹融资能力,确保高等教育国际交流与合作的投入。

(三)扩大留学生规模,拓宽合作领域

2012年有1.5万名东南亚留学生来云南学习中医、行政管理、农业、工业等专业课程。可以继续贯彻“支持留学,鼓励回国,来去自由”、“扩大规模,提高层次,保证质量,规范管理”的思路,争取到2020年,各类长短期来滇东南亚留学生人数达到5万人左右,派出留学生规模达到5000人以上。同时,实施来华留学预备教育并增加高等学校外语授课的学科专业,力争在专业建设、课程体系、师资、教学和管理上进行全方位、深层次的合作,完善合作模式,拓展合作领域,充实合作内涵,从单一的语言人才培养逐步扩展为具有区域特色的专业技术人才培养(如农业、经济、贸易等专业技术人才),提升合作层次。此外,借鉴发达国家所采用的诸如海外投资办学、合并海外教育机构等方式开展更加广泛深入的国际教育交流与合作。

(四)扩大学历学位互认,提高国际交流合作水平

目前,我国只有少数高校加入了“21世纪大学协会”、“太平洋地区大学校长协会”等国际性组织,取得了学位互认的资格,多数院校的文凭都得不到应有的认可。如何实现学历学位互认已经成为高等教育国际交流与合作最具关键性的问题[16]。目前,国内一些高校已经建立与国外高校互认的学历学位认证体系,例如宁波大学建立了学年制与学分制相结合的制度体系,使学生的学习年限和学分数均达国内与国外的学历学位获得的评定要求,使得合作项目的学生的学分能得到合作方乃至国外其他高校的承认。云南省高校应借鉴省外其他高校学历学位互认体系的优秀经验,大力加强学历学位互认,积极探索有效方法,通过建立跨国质量评估和资格认证体系,全方位的促进学历与学位的互认,提高高等教育国际交流与合作水平。

(五)建立优质教育资源共享体系

建立优质高等教育资源共享体系,将集中在少数高校中的优质教育资源进行共享,不仅能够极大缓解优质教育资源不足的问题,避免资源的重复配置,而且能够最大限度地发挥现有人力、物力、财力和信息资源的作用。如各大高校可以建立高等教育国际教育交流与合作的专题网络,及时发布相关信息,共享优质资源,提升高等教育国际交流与合作的整体水平。

(六)大力建设高水平教育机构,提高在国际交流与合作中的竞争力

大力建设高水平教育机构,重点加强高校优势特色学科建设(如生物资源开发和特色农业、烟草及配套产业、生态环保、矿产、冶金和化工、水电、机电、国际物流和旅游业、民族学、史学、人类学等)与师资队伍建设,着力培养云南与东南亚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各领域的国际教育人才,尤其是培养通晓东南亚、南亚语言,符合这些国家发展需要的公共外交人才。通过项目引进国际一流的专家学者来滇从事教学、科研和管理工作,有计划地引起海外高端人才和优秀留学人员。既要引进,又要培养;既要引进,又要输出。同时,提升高校课程的国际化水平,增设涉外课程并充实有关教学内容(如在传统课程中增加国际型内容、开设注重国际化主题的课程、在本科学科的教学内容中及时补充国外最先进的科学文化知识和科技成果、开设多种外语,尤其是英语和东盟国家语种)。以此使其成为区域高水平大学,以提高云南高等教育在国际交流与合作中的竞争力。

[1]云南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EB/OL]:http://news.163.com/10/0901/07.

[2]邹平,李慧勤.桥头堡战略背景下云南与东南亚高等教育合作研究[M].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2011.

[3]刘海峰.高等教育国际化与本土化[J].中国高等教育,2001,(2).

[4]欧阳玉.高等教育国际化的内涵、历史与发展趋势[J].机械工业高教研究,2001,(1):28-31.

[5]张寿松.高等教育国际化的十个基本问题[J].大学教育科学, 2003,(3).

[6]李梅著.高等教育国际市场:中国学生的全球流动[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8.

[7]孙璐.我国研究型大学国际交流与合作的问题及对策研究[D].浙江大学,2009.

[8]闫温乐.上海市高校国际交流与合作的问题及对策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06.

[9]满巍巍.蓬勃发展中的我省高等学校中外合作办学[J].黑龙江教育,2003,(5):30-31.

[10]蔡真亮.扩大国际交流与合作 促进高等教育国际化发展[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5,(3):14-15.

[11]刘国福.近三十年中国出国留学政策的理性回顾和法律思考[J].浙江大学学报,2009,(5):139.

[12]孙丽.云南省与东南亚高等教育合作的绩效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10.

[13]唐拥军,杨波.中国—东盟高等教育国际合作与交流的障碍与对策[J].东南亚纵横,2004,(10):38-43.

[14]肖思汉.中国小留学生父母教育观念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 2010.

[15]菲利普·阿特巴赫著.人民教育出版社教育室译.比较高等教育:知识、大学与发展[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

[16]蔡真亮.扩大国际交流与合作 促进高等教育国际化发展——兼论宁波大学高等教育国际化的实践探索[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5,(3).

Discussion on International Exchange and Cooperation of Yunnan Higher Education under the“Bridgehead” Strategy

LIU Hong
(Yunnan Academy of Education Science,Kunming 650223,Yunnan)

In recent years,Yunnan has achieved remarkable results in international exchange and cooperation of higher education by giving full play to its regional advantages,but its further development is faced with various constraints.Under the“bridgehead” strategy in the new era,the international exchanges and cooperation of Yunnan higher education with Southeast Asia and South Asia should be conducted in terms of priority strategic position,more investment,more foreign student enrollment,mutual recognition of educational attainment,sharing of quality educational resource and setting-up of high-level educational institutions.

“bridgehead” strategy,Yunnan higher education,international exchange and cooperation, strategy

G640

A

2095-6266(2014)03-024-05

2014-7-20

刘虹(1984-),女,四川遂宁人,硕士,主要从事高等教育研究。

猜你喜欢
桥头堡国际交流云南省
刘沛:深中牵手!东西岸融合桥头堡——马鞍岛
民国初期云南省议会述论
基于OBE理念的武术国际交流人才培养机制构建研究
云南省会泽铅锌矿区深部找矿取得重大突破
对云南省“农危改”工作若干问题的思考
打造转型升级“桥头堡” 推动矿井高质量发展
国际交流与合作
《云南省少数民族古籍珍本集成》
中国航天科技国际交流中心挂牌成立
“桥头堡”的新机遇与新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