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东维,闫 影
(延安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陕西 延安 716000)
依托红色文化资源开展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是国内有条件的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采取的普遍做法,但相关实践教学活动的实效性究竟如何,是不是达到了预期的目标,是一个需要关注的理论和实践问题。在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的视阈下探寻红色文化资源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关系,研究红色文化资源如何融入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内容以及现阶段如何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依托红色文化资源实践教学的实效性问题非常迫切。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兴国之魂,决定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方向。要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学习教育,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凝聚社会共识。……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和主导权,坚持正确导向,提高引导能力,壮大主流思想舆论。”[1]对于高等学校来说,思想政治理论课在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教育中发挥着主渠道作用,由于思想政治理论课与红色文化资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容具有高度的契合性,依托红色文化资源开展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便成为深化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学效果的有效手段。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包含四个方面的内容,即马克思主义的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进开放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作为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必须大力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工作,其中红色文化资源进课堂是深化教学效果的重要一环。这是因为:首先,目前高校开设的四门思想政治理论课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容具有高度的契合性。其中《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着力于大学生领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灵魂,《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概论》有利于大学生把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主题,《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着力于大学生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精髓,《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的主要任务即在于引导大学生学习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础。其次,红色文化资源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具有高度的契合性。红色文化资源作为中国共产党在革命战争年代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期所形成的具有资政育人意义的历史文化资源,凝结、继承了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和时代的先进观念,蕴含着丰富的思想、政治、道德内涵,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有着内在的关联性和相同的价值取向,其中呈现出的理想信念、政治立场、价值追求、精神品质与思想作风,都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同宗同根,两者在内容上存在着高度的契合性。最后,红色文化资源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具有高度的契合性。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具有鲜明的阶级性和党性,就目前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而言,红色文化资源具有重要的价值,关于大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等方面的教育都可以在红色文化资源中找到真实的、有说服力的教育素材,将红色文化资源引入课堂,对于更好地弘扬革命传统、深化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效果具有深远的意义,可以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优质的教学资源和正确的价值导向,“红色资源的作用独具特色。红色资源蕴含了崇高的理想信念、厚重的先进文化、丰富的革命精神、高尚的人格魅力,具有超越时空的强烈感染力、说服力、震撼力和强大的教育功能,对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德育教育、爱国主义教育等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2]
德育入心、体验先行,思想政治理论课要产生实效,最终要看教育内容是否转化为学生的实践活动。当前,思想政治理论课仅仅依靠理论教学难以达到预期的教育目的,其中实践环节教学的薄弱成为制约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效性的重要“瓶颈”。《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意见》要求“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所有课程都要加强实践环节。……要通过形式多样的实践教学活动,提高学生思想政治素质和观察分析社会现象的能力,深化教育教学效果”。[3]依托红色文化资源开展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对于深化课堂教学效果起着重要的促进作用,开发和运用红色文化资源是创新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良好载体和有效路径。为此,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提出要“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建设,用好红色旅游资源,使之成为弘扬培育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的重要课堂。”[4]如果组织的好,让大学生身临其境、亲身感悟,在提升教育教学效果方面有着重要的作用。“这些得天独厚的教育资源,让思想政治教育由静态化、抽象化变为动态化、形象化,内容更具体、更真实、更具吸引力和感染力,从而让学生将共产主义信念化为社会服务的自觉意识和行动。”[5]在目前高校开设的四门思想政治理论课程中,均可以发挥红色文化资源实践教学直观形象的优势,深化教学内容,产生良好的教学效果。如在《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中,可以深化大学生的理想信念、爱国主义、人生价值观、革命传统道德教育等内容的教育效果;在《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中,可以帮助学生了解国史、国情,深刻领会历史和人民是怎样选择了马克思主义,选择了中国共产党,选择了社会主义道路;在《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概论》课程中,对于学生理解和认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成果,认同中国走社会主义道路的必然性、坚定在党的领导下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理想信念方面有着重要作用;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课程中,对于大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等有着重要的作用。
依托红色文化资源开展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一个重点和难点,目前一些拥有红色文化资源优势的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依托红色文化资源开展实践教学看似红红火火,实则不然,有的只是“走过场”、“形象工程”,流于形式,并没有产生多大效果,必须予以改进。高校应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一方面进行依托红色文化资源开展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实效性的理论研究,系统考察实践教学机制创新、要素整合、过程组织的有效性问题,为实践教学提供理论指导,另一方面应综合分析目前高校相关实践教学活动的现状,探寻存在问题的真实原因,有针对性地设计对策,为增强实践教学有效性提供重要的现实依据。
高等学校的办学特色是学校的生命,拥有红色文化资源优势的高校普遍把弘扬红色文化精神作为学校的办学特色和优势,并凭借这一优势争取更多的教学资源、促进学校向高水平大学迈进。然而,目前好多高校往往只是把该资源当成一种政治资源优势,没有进行精心的打造,真正把它变成学校的文化资源优势,最终体现在人才培养质量之中。具体到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中,说起来重视,做起来并不到位,学校对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机制探索不够、创新不足,存在重视程度不够、精力经费支持不到位等突出问题。为此,高校应站在培育学校办学特色的高度把依托红色文化资源开展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打造成学校的品牌活动,将红色文化进课堂、依托红色文化资源开展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活动纳入人才培养体系之中,统筹兼顾,整体策划,制定切实增强教学内容的吸引力,可行的实践教学实施方案,在精品课程建设、教改项目立项等方面予以特别支持。通过完善制度,为实践教学活动提供制度、经费和课时保障,开辟实践教学基地、营造良好的实践教学氛围,使区域红色文化资源优势转化为思想政治理论课育人的优势;校内各部门要通力合作,落实红色文化进校园和课堂的计划,如建立和开辟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基地,利用网络资源开辟新的渠道、运用影视资料把红色文化资源引入课堂,建立与辅导员开展的思想政治主题教育活动接轨、与学生社团活动接轨等机制。建立对外院校联系机制,开放视野,取长补短,及时了解目前同类高校利用红色文化资源开展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活动的有效做法,总结可资借鉴的经验及启示。
教师是实施依托红色文化资源开展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主导力量。目前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部门普遍缺乏统筹安排、指导不力,教师在实践教学中准备不足,存在消极应付、完成任务的心理,导致实践教学效果难以实现。思想政治理论课依托红色文化资源开展实践教学活动要取得实效,就必须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精心组织教学过程,最大限度发挥诸要素的效能,力求让每一次实践教学都成为扣动师生心灵的一次活动,既给学生带来心灵的震撼、留下深刻的记忆,也是对教师的一次洗礼、实现教师素质的升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部门应将四门思想政治理论课作为一个整体系统,统一策划、分步实施,提出各门课程的实施方案,形成具体的教学设计,避免各课程各自为政,简单重复、流于形式。要加大对教师开展实践教学的培训力度,跨教研室统筹、整合教师和教学资源,组建一支坚强有力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优秀团队,要求教师对红色文化资源极其当代价值要深入理解、高度认同,努力增强教师人格在红色文化资源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中的感召力;打通课程界限、挖掘教师特长和资源优势,寻找教师与资源的最佳结合点,通过跨课程集体备课的方式确定实践教学的方案及课程设计,提升教师把控实践教学的能力和水平。同时要制定激励措施,通过激励、监督、检查、考核相结合的机制,调动教师参与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促使教师精心组织、认真实施,确保相关实践教学活动取得实效。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大学生对红色文化资源的认识、情感及态度均发生了变化,部分学生存在接受红色文化教育的排异心理,加大了依托红色文化资源开展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难度。加之教师对红色文化资源的内涵及其当代价值挖掘不够,造成资源利用不充分,存在分散、闲置、浪费的问题,有的实践教学与教材内容衔接不紧密、证明力不够,有的内容和场所的选择距离现实太远、调不起学生的胃口,导致实践教学效果不佳。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部门应在新形势下如何实现红色文化资源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内容的有效衔接上下功夫,在调研的基础上探寻思想政治理论课利用红色文化资源开展实践教学的影响因素,深入探讨学生认同与接受的问题,系统梳理学校所在地可利用的红色文化资源,重点归纳当地红色文化资源的当代价值,结合新形势下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需要和青年大学生思想的实际,创造性地整合现有资源,开发、挖掘隐形的和潜在的资源,精选典型人物和典型事件,寻找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最佳结合点、切入点,拓展和优化思想政治理论课引入红色文化资源的内容,使之转化为符合时代要求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为思想政治理论课注入新的活力,切实增强教学内容的吸引力,调动大学生参与实践教学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让大学生通过参与实践教学活动,真正能够触动心灵,在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改造、理想信念的确立等方面起到感染和激励的作用。
有效组织实践教学过程,是思想政治理论课依托红色文化资源开展实践教学活动取得实效的关键。目前高校和教师对创新实践教学的方式方法研究不够,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方式选择不够合理、科学,依然保持着老一套做法,令学生反感。部分学校开展实践教学存在走过场现象,把学生带到基地以后让学生走马观花,类似于旅游市场,这样的教育自然难以实现预期效果。高校应加强依托红色文化资源开展实践教学活动的理论研究工作,积极探索新形势下创新利用红色文化资源开展实践教学的方式方法,达到有效组织教学、产生预期教育效果的问题。现场教学是调动学生学习红色文化的兴趣和参与积极性的最重要方法,通过挖掘口述史、找当事人或者晚辈亲属现场讲解,教师结合教材内容点评、学生现场讨论等,使得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摆脱空洞的说教,让学生在深刻的思想内涵和信服的事实面前亲自感知和体验,接受心灵洗礼,从而增强课程教学的吸引力和说服力;针对大学生思维基本成熟的特点,积极开展研究式参与活动,如让学生及时撰写实践教学体会,教师认真点评,引导学生讨论当代价值,让学生在思想碰撞过程中,真正感受到红色文化资源所蕴含的时代精神,以此深化教育效果;根据青年学生活泼开朗的特点,积极开展娱乐式参与活动,利用红色资源网站、开展网上网下互动,播放红色文化产品、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欣赏过程中接受红色文化的教育和熏陶;巧设教育情境,使情境创设与教学内容相契合、与学生心理需要相契合,如让学生身临其境体验艰苦革命生活,感受红色文化精神,接受红色文化熏陶,磨练学生意志,让参加的每一次实践体验都能够使思想道德素质得到提高和升华。
评价标准在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中发挥着指挥棒的作用。然而,目前国内高校对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实施效果评价的研究很少,对依托红色文化资源开展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效果的检测标准几乎没有。思想政治理论课依托红色文化资源开展实践教学活动要取得实效,就必须随时关注实施效果的有效性,提出科学的评价方案,及时检测实施效果,根据需要调整方案,实现实践教学活动的良性循环。由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目标具有抽象性、概括性的特点,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评价要做到科学、具体、公正有一定难度,因而就需要把抽象的目标具体化,力求具有可操作性。相关高校应制定科学合理的评价标准,使评价体系符合思想政治教育和大学生思想道德发展的一般规律,教学目标的设定既不能是脱离实际的高标准,也不能过低,既要关注社会价值、满足社会认同和精神构建的需要,也要关注学生的个体价值、满足学生适应社会和全面发展的需要。在具体的考评过程中,要贯穿教育,注重实效,坚持动态考评与静态考评相结合,定性考评与定量考评相结合,教师考评与学生考评相结合,重点关注通过参与实践教学活动是否对大学生实现由知到行的转变产生正面影响,是否对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改造产生积极影响,是否有利于学生坚定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是否加深了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和共产主义远大理想的认同,同时评估学生在社会生活和实践中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总之,高校只有把理论武装与实践育人相结合,通过优化当地红色文化资源、寻求与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最佳结合点,摸索出一套行之有效的依托红色文化资源开展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模式,最大限度地调动师生参加实践教学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才能在实践教学中提高大学生的思想觉悟和政治理论水平,使学生把理论知识真正落实在思想上、行动上,真正做到知与行的统一。
参考文献:
[1]本书编写组.十八大报告辅导读本[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31-32.
[2]张泰城,肖发生.红色资源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J].教学与研究,2010(1):72.
[3]教育部社会科学司组.普通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文献选编(1949-2008)[Z].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216.
[4]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决定》学习辅导百问[Z].北京:学习出版社,2011:10.
[5]廖肇银,谢菊兰.红色教育:滋养心灵的沃土[J].江西教育,2005(11A):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