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极柔力球运动在江苏省高校中发展现状调查与对策研究

2014-03-05 10:22:46柳振纲葛坚曲丽萍
考试周刊 2014年5期
关键词:现状调查对策研究

柳振纲 葛坚 曲丽萍

摘 要: 作者采用问卷调查法、访谈法、数理统计法、逻辑分析法等方法对太极柔力球在江苏省高校中开展的状况进行了较深入的研究,结果表明:太极柔力球运动是江苏省高校学生喜爱的一项新兴体育运动项目,但是由于领导不够重视、缺少场地器材、缺乏组织管理及相应的师资等原因,直接影响到太极柔力球运动在江苏省高校的进一步发展和普及,为此提出相应的发展对策,促进其在江苏省高校中的发展。

关键词: 江苏省高校 太极柔力球运动 现状调查 对策研究

1.问题的提出

近几年来,随着高等教育的发展,江苏省各高校体育课程内容越来越丰富,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应尽可能多地开设体育项目,以满足学生对体育的需求。太极柔力球运动是一项非常适合在高校开展的运动项目,但目前太极柔力球运动在江苏省高校的开展情况很缓慢,而在武汉、西安、济南、沈阳、北京等地的高校中开展得如火如荼,如此强烈的反差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因此,全面深入了解江苏省高校太极柔力球运动开展的现状,认真剖析制约江苏省高校太极柔力球运动发展的相关因素,揭示存在的主要问题,显得尤为重要。目前,国内诸多专家学者对我国部分地方太极柔力球运动现状及发展进行了研究,但没有针对江苏省高校的相关研究。本研究通过对江苏省高校太极柔力球运动现状进行调查,分析制约江苏省高校太极柔力球运动发展的主要因素,为相关部门全面了解江苏省高校太极柔力球开展现状及制定相关政策提供第一手资料和科学的参考。

2.研究对象与方法

2.1研究对象。

本研究以江苏省部分高校的体育部领导、体育教师及参与太极柔力球练习的学生为研究对象。

2.2研究方法。

2.2.1文献资料法

根据研究目的和内容,通过南京化工职业技术学院图书馆、中国期刊网(知网)、万方数据库及超星数字图书馆等收集整理具有权威性的相关资料,并重点阅读国内有影响的体育类期刊,学报30多篇及相关的体育理论书籍10余部,为本研究奠定坚实的理论基础。

2.2.2访谈法

通过对江苏省部分高校的体育部领导、教师进行访谈,了解他们学校开展太极柔力球运动的情况和对于在他们学校开展此项目的态度和意见。

2.2.3问卷调查法

在查阅大量相关文献资料后,根据研究的目的和主要内容,设计调查问卷初稿,并邀请多位专家对问卷进行论证和修改,最后根据专家的建议和意见,对问卷进行必要的修改、补充和完善后定稿。对南京化工职业技术学院太极柔力球俱乐部的学生共发放问卷220份,回收218份,回收率为99.09%。其中有效问卷217份,有效回收率为99.54%。向江苏省部分高校的体育部领导、教师发放问卷50份,回收49份,回收率为98.00%,其中有效问卷49份,有效率为98.00%。(见表1)

表1 调查问卷发放、回收一览表

2.2.3数理统计法

对收集到的所有数据运用Excel软件进行整理、处理和统计分析,为研究提供依据。

2.2.4逻辑分析法

对搜集得到的资料运用归纳和演绎等方法进行逻辑分析得出相关结论。

3.结果与分析

3.1太极柔力球运动在江苏高校学生中的开展现状分析。

研究者对开展太极柔力球运动的南京化工职业技术学院的学生进行调查,分析如下:

3.1.1与其他运动项目选课人数对比

从学生选课的情况来看,与其他运动项目比较,太极柔力球是一项受到学生欢迎的运动项目(见图1)。太极柔力球与乒乓球、足球、排球、羽毛球的学生人数相当,达250人,成为比较热门的项目,超过瑜伽、网球、棒垒球等项目的人数,说明太极柔力球在学生中有一定的市场,学生比较乐于接受它和学习它。

图1 学生选课情况图

3.1.2了解程度和喜爱程度

从图2可以看出看,学生对太极柔力球运动的了解程度不深,非常了解的没有,了解的学生也不多,基本上是了解一点和不了解的人多。这是由于太极柔力球运动是一项新兴的体育运动,从其问世至今不过二十几年的时间,目前在江苏高校的影响力不够,学生基本上不了解该项运动,还处于空白期。另外,通过调查得知,学生主要依靠教師介绍了解该项运动的,占总数的87.8%,而通过电视、书籍、网络等其他途径了解的仅占12.2%。这说明学生了解的渠道比较单一,主动获取知识的能力和意识差,建议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引导学生充分利用多种媒体了解该项运动,同时有关部门应加大宣传力度。

从图3可以看出,在接受调查的学生中,大多数学生喜欢该项运动,占调查总数的48.7%,一般喜欢该项运动的学生占调查总数的40.8%,而非常喜欢和不喜欢的分别占总数的8%和2.5%,这说明太极柔力球运动是一项受高校学生喜爱的运动项目。

图2 高校学生对太极柔力球了解程度表

图3 高校学生对太极柔力球的喜欢程度

3.1.3参与太极柔力球运动的动机分析

体育活动动机是促进一个人参与体育活动的内部因素,它是个体的内在过程,进行体育活动的行为则是这种内在过程的结果。由表3可知,大学生对太极柔力球运动的学习动机不是单一的,而是由多种因素组成的,是多元的。学生选择太极柔力球运动的主要动机是个人兴趣和爱好(76.03%),兴趣是个体力求认识某种事物或从事某项活动的心理倾向,它是一个人从事某项活动的强大动力,凡是符合个体兴趣的活动,就能提高他的积极性,对正在进行的活动产生推动作用和对未来活动的准备作用。太极柔力球运动是一项不同于传统硬性击球方式,而是以“弧形引化”过程接触球并顺势将球抛出为主要技术特征的新兴体育运动项目。由于它独特而新颖的运动方式,吸引了广大学生。

还有的是易得学分占2.30%,跟随同伴占6.91%,听别人介绍占11.52%,还有3.22%的学生是因为别的项目选满了,被动选择。从总体上讲,学生参与太极柔力球运动的动机是主动的,较为积极的。

表3 高校学生参加太极柔力球运动的动机

3.1.4学生主要喜欢的内容

由表4可知,太极柔力球的练习内容有套路表演、竞技对抗和休闲娱乐,在三个内容中,喜欢隔网竞技的学生占49.30%,主要是男生,喜欢休闲娱乐的占40.92%,女生居多,最后是套路表演占10.59%,男女都有。分析原因主要是竞技对抗紧张激烈性,比较符合男生的生理和心理特点,而休闲娱乐节奏缓慢,动作舒展大方极具观赏性,受到学生尤其是女生的青睐,套路表演的因为一些动作难度较大,又需要一定的创编能力,所以目前喜欢的学生较少。

表4 高校学生主要喜欢的内容

3.1.5太极柔力球运动与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

由表5可知,有接近98%的学生认为通过太极柔力球的练习能够提高身体素质,多数学生(89%和86%)在太极柔力球练习的过程中均能产生愉快的心理感受,缓解自己的心理压力。这表明学生能够通过太极柔力球练习调整自己的心态,消除烦恼和不良的心理因素,这对于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的发展有重要作用。

表5 太极柔力球运动与学生身心健康调查

由于太极柔力球运动自然飘逸,无拘无束,学生在练习时可以自由发挥,每完成或创造出一个动作都会产生愉快的心理感受,在运动中培养包容含蓄的性格、积极乐观的心态及良好的心理承受能力。总的来说,太极柔力球运动对于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有特殊的功效。

3.2江苏省高校太极柔力球运动开展现状分析。

笔者通过网络访问了江苏省全部128所本专科高校的体育部网站,这些高校开设的体育项目集中在传统的篮球、排球、足球、乒乓球、羽毛球等项目上,有条件的高校也增加了舞龙舞狮、橄榄球、棒垒球等新项目,但开设太极柔力球的高校仅仅是淮海工学院和南京化工职业技术学院两所,其余126所高校都没有看到太极柔力球的身影,说明该项目在江苏省高校中的发展速度非常缓慢。

笔者向部分高校的体育部领导发放了调查问卷,反馈的信息显示,这些高校都没有开设太极柔力球这一项目,其主要原因是对它不了解、不知道,也没有见过,即使知道一些相关的知识也是比较凌乱的、分散的,没有经过系统的学习和训练,没有体育教师会,也没有学习过。不过部分高校的体育部领导对其比较感兴趣,希望今后创造条件在本校开展此项目,对太极柔力球在高校的发展比较看好,只是现在的信息不畅通,条件不成熟。

4.影响江苏省高校太极柔力球运动普及和发展的因素分析

在对于江苏省高校体育部领导和教师的问卷调查中,涉及影响太极柔力球运动在本校普及和发展的因素如下:

表6 阻碍太极柔力球运动在本校普及和发展的因素分析(n=50)

由表6可以看出,阻碍太极柔力球运动在江苏省各高校普及和发展的因素中,“不知道有此项目、领导不重视和宣传力度不足”占到原因排序的前三名,说明太极柔力球运动这个运动项目在江苏省高校中的影响力很小,属于小众项目,高校的体育教师、体育部领导、学生中很少有人知道此项目,练习的人也很少,宣传力度不足是主要原因。领导的重视也很重要,尤其是体育部的领导,如果领导能够积极贯彻《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的精神,做好现有运动项目的改造和对新兴、传统体育项目的利用,开发运动项目资源。主动了解、关注太极柔力球,安排体育教师参加相关的培训和学习活动,在学校创造硬件条件,将其加入本校的体育选项课中供学生选择,那么太极柔力球在江苏高校中的发展速度将大大加快。调查中,“学生不喜欢”这一选项并不是主要原因,只占20%的比例位于原因末,这与学生调查的结果不谋而合,学生并不是不喜欢,相反比较受欢迎。而“硬件条件不够和其他原因”分别占10%和4%,位于最后两位,说明硬件条件并不是什么阻碍因素,太极柔力球对场地器材的要求并不是很高,器材很容易买到,场地只要有一块平坦的空地就行,例如:篮球场、排球场、或者草坪都行,如果有条件可以和羽毛球场通用,多进行比赛和对抗,提高学习兴趣。

5.江苏省高校太极柔力球运动的发展对策

5.1提高领导重视程度。

目前,江苏省高校太极柔力球运动的普及和开展工作缓慢,处于启蒙的阶段,开展的高校很少,各高校对太极柔力球的认识还不统一。建议省体育主管部门的领导充分了解认识这一运动项目,提高重视程度,并把太极柔力球作为一个新项目向各高校介绍和推广,引起各高校体育部领导的重视,在本校开展此项目。

5.2加大宣传力度,扩大宣传渠道。

太极柔力球运动作为一项具有一定民族特色的新型体育项目,由于宣传的力度不够,仍有很多人没有听说过或见到过。建议有关部门组织人员到高校进行宣传表演,充分利用电视、报纸、网络等媒体,加大宣传力度,扩大宣传渠道,营造良好的氛围,提高广大师生对太极柔力球运动的认知水平,培养和激发更多的人参与到太极柔力球运动中。

5.3加强太极柔力球师资培养和培训工作。

要想在高校中开展好此项目,这就需要更多的太极柔力球师资来推广和进行教学,而目前江苏省高校的太极柔力球教师较少,没有人会。而太极柔力球的技术简单易学,一般的体育教师经过培训后都能学会,建议有关部门加强对师资的培养工作,在省内经常举办太极柔力球师资培训班,鼓励各校的体育教师积极参加,参与其中。

5.4举办各种竞赛交流活动,促进技术的提高。

太极柔力球运动具有较强的观赏性和竞技性,通过举办校际间的各种竞赛、交流活动,扩大太极柔力球的影响力,吸引更多人关注太极柔力球运动并投入其中。同时,可以通过竞赛进行技术交流,规范和提高技术动作,甚至可以进行技术动作的创新。

5.5加强学校之间的交流活动,以强带弱,共同发展。

江苏省的高校众多,有的学校开展得好,有的学校还没有开展,但很想开展,只是苦于没有条件和学习渠道,相关的信息也不畅通。可以让开展弱的学校排教师到开展好的学校去参观学习,观摩太极柔力球的教学和训练,互通有无,相互学习,以强带弱,共同发展。

参考文献:

[1]白榕.太极柔力球教学与研究[M].山西农业大学期刊社,2004.

[2]中国老年体协太极柔力球推广组.太极柔力球教与学[M]北京:北京体育人学出版社,2002.

[3]全國高教体育教学指导委员会公共体育组,全国中小学体育教学改革指导小组.太极柔力球评定意见.国家教委.1994-8-15.

[4]关于印发第三届全国工人运动会《太极柔力球竞赛规则》的通知工运筹办[1996]9号.

[5]关于印发《太极柔力球基本技术试用教材》及《太极柔力球竞赛规则》的通知[2].工宣教[1995]12号.

[6]李力研.关于太极柔力球运动立项的评审意见[2].国家体委科研所,1994-1-3.

本文为南京化工职业技术学院2013年人文社科教研课题,课题编号:NJCC-2013-YB-39。

猜你喜欢
现状调查对策研究
小学教师职业态度及其影响因素的现状调查及改进对策研究
新密市冬季晨练人群现状调查与对策研究
临湘市林下经济发展现状及发展思考
高职院校助困体系构建的现状调查
云南省民族地区农村小学体育教师现状调查研究
体育时空(2016年9期)2016-11-10 21:56:26
太原市高中足球运动开展现状及建议
体育时空(2016年8期)2016-10-25 14:24:18
山西省临猗县角杯乡农村居家养老服务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浅析中小企业融资问题及对策
输变电工程质量管理现状及对策研究
职业健康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