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论初中化学教学中的情感教育

2014-03-05 05:43:55沈敏
考试周刊 2014年6期
关键词:教学原则初中化学教学情感教育

沈敏

摘 要: 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其需要产生的态度体验。情感教育是教育过程的一部分,它关注教育过程中学生的兴趣、态度、情绪及情感等,促进学生的个体发展和整个社会的健康发展。在中学化学教学中进行情感教育的研究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在考虑认知因素的同时,充分发挥情感因素的积极作用,以加强教学效果。

关键词: 初中化学教学 情感教育 教学原则

一、情感教育的内涵

情感教育是完整教育过程的一个组成部分,而不是一种特殊的独立的教育形式。通过在教育过程中尊重和培养学生的社会性情感品质,发展他们的自我情感调控能力,促使他们对学习、生活和周围的一切产生积极的情感体验,有利于帮助学生形成独立健全的个性与人格特征,使学生真正成为品德、智力、体质、美感及劳动态度和习惯都得到全面发展的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情感教育的一般目标包括三个内容:培养学生的社会性情感;提高他们情绪、情感的自我调控能力;帮助他们对自我、环境及两者之间的关系产生积极的情感体验。情感教育的一般目标与基础教育的目标是一致的,与我国的教育方针也是一致的,它最终将促进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需要的全面发展的人的形成。

二、实施情感教育应遵循的三条教学原则

1.寓教于乐原则

教师在教学中应操作各种教学变量,使学生怀着快乐的情绪学习,也就是说,使教学在学生乐于接受、乐于学习的状态中进行。教师不仅要注意学生接受信息过程中的能力加工状况,而且要关心学生接受信息,努力使学生在快乐中接受教学内容。

2.以情施教原则

教师在教学中应自觉地在传授知识技能、传播思想观点的同时,伴以积极的情感,达到以情促知、情知交融的教学效果。具体可分为三个方面,一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善于控制自己的情绪,使自己处于快乐、饱满的良好情绪状态;二是教师在教学中应以自己高尚的情操积极地影响学生,陶冶学生的情感操;三是教师要善于情感性地处理教学内容,使之知情并茂。

3.师生情感交融原则

教师应重视师生人际交往中的情感因素,努力以师生间的良好情感引发学生积极的情感反应,营造师生情感交融的氛围,发展和谐的师生关系,优化教学效果。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怀着对学生的一片爱心促进师生间人际情感交融、学生间人际情感交融。要重视课堂外师生交往活动,促进师生情感的积累。

三、实施情感教育的方法

1.寓教于乐的原则在情感教育过程中的具体操作

(1)满足学生的求知需求

从教学内容上满足学生的求知需求,以产生快乐的情绪,是情感教育的基础。教学内容是前人经过实践总结的经验,并按社会和教育部门的要求和化学学科的内在逻辑体系,加以组织。而求知需求是个体产生的,反映学生对学习内容的主观要求,这种需求具有个体差异性。在教学中教师应根据自己学生的实际情况,考虑到他们的可接受性程度,调整教学内容,将教学内容与学生的求知需求尽可能地匹配。如设计不同层次的有梯度的问题,针对性地安排某些学生回答;布置作业不仅量适中,而且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设计。

(2)满足学生的成功需求

在教学实践中,学生的快乐情绪并不总是由求知需求的满足来激发,教师还能通过满足成功的需求引发学生快乐的情绪。

这里的成功需求有两层含义:一是希望获得成功机会,二是希望胜过周围的学生。比如当一单元的内容结束后,可以采用小试卷考试制度(每次60分钟)给学生创造成功的机会,对考试有进步的学生及时表扬。又如每堂课开始的五分钟,轮流由一位学生上台向大家讲述他事先准备好的有关化学与社会、生活、科技等相联系的新信息、新材料。

(3)满足学生交往的需求

教学过程对学生而言,不但是一个认知水平提高的过程,而且是一个与老师、同学发生交往的社会化过程。在教学中,教师应尽量注意让每一个学生都有参与交往的机会,这种“参与机会”,除了通过语言或动作表达之外,师生间或生生间的情感交流也是一种主要形式,一个相互交换的眼神,一个会心的微笑,一个赞许的点头等都能起到交往的作用。如让一个学生先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然后由另一学生对前者的回答做出评价,有错的请更正,不全的请补充。又如让学生之间结成一帮一的对子,无论课上还是课外,无论是学习方面还是文体方面,都互相帮助,互相促进,互相评价。

2.以情施教的原则在情感教育过程中的具体操作

(1)教师在教学中的自身情感调控

教学中,不论是课前还是课中,教师应总是以快乐的情绪影响和感染学生,并且用“三爱”(爱教学工作、爱化学学科、爱学生)的态度影响和感染学生。教师对教学工作的认真态度,对化学学科的热爱之情,以及对学生的真挚情感在教学过程中必然会流露,也必然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并由此进一步影响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和态度。

如批改作业时,一丝不苟或加上一些简短批语如“好”、“认真”、“有进步”等鼓励性和建设性的批语。

(2)对化学教学内容的情感性处理

教学过程中,教师在充分考虑认知因素的同时,尽可能充分发挥教学过程中情感因素的积极作用,优化教学效果,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诸方面获得健康和谐全面的发展。实际操作过程中,可利用各种手段和方法对化学教材进行情感性处理。

例如,上课时,语言表达真挚感人。通过语言,把教师对化学专业的热爱表达出来,学生很容易从教师的语言中意会到教师的情感。如表述:“化学是一门基础自然科学,它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变化及合成等”,如果从“公事公办”的情感出发,照本宣科,用干巴巴的语调叙述一遍,学生就会体会到“化学是我谋生的职业工具”。而如果教师从自己对化学的热爱、崇敬的情感出发,用热情洋溢、甚至得意洋洋的语调叙述一遍,学生就会体会到“化学是一门使我入迷、崇拜的科学”,此时学生体会到的是教师对化学的情感。

3.师生情感交融的原则在情感教育过程中的具体操作

(1)满足学生的依恋需要

依恋需要是一个人的基本社会需要之一,表现为要求他人对自己的关心、照料和爱抚。学生在校,他们不仅希望教师给他们知识、技能,而且期望教师给予他们关心和爱护,这种需要在学困生身上表现得较强烈,甚至成为他们学习动机的一个重要源泉——努力学习是为了能得到教师更多的关注、认可和赞许。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通过师生间的人际交往,尽量满足他们的依恋需要。

(2)满足学生的尊重需要

初中学生的自尊感强烈,为了维护自尊,可以不顾一切,在自尊感的驱使下,同一学生的行为前后会判若两人。在教学中教师应尽量注意满足学生的自尊需要,平等施教,贯彻“教学相长”原则,营造师生共同探讨、互相学习、相互促进的平等教学气氛。

(3)满足学生的理解需要

理解需要是人际交往中一种基本的社会性需要。初中生有日益强烈的独立意识,但由于各方面不成熟,内心深处对自己的所作所为往往有一种不确定感,特别需要从成人那里获得对自己的认可、同情、支持、赞赏,从中增强对自己行为的确信感。因此,教师应在教学中,多了一份对学生的理解。有时他们对某个问题有不同的看法,教师应认真听完后,先肯定他们能开动脑筋,提出问题,然后进行详细分析。教师应经常在不同环境、不同条件下对学生进行观察,观察他们的言行举止,了解他们的情况,随时随地找他们谈话,询问他们最近一段时间的学习、纪律、生活等方面的情况,与他们共同分析讨论。

在初中化学教学中进行情感教育是必要且可行的。它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有助于端正学生对生活和学习的态度,使学生对学习和生活充满自信;有助于融洽师生关系,增强学生合作与交往的社会意识和能力;有助于学生潜能的开发和挖掘、学生积极情感的培养、道德品行的完善。

猜你喜欢
教学原则初中化学教学情感教育
初中化学教学生活化探析
探讨游戏教学在初中化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浅谈现代中职英语教学方法
初中化学教学中微课的运用研究
考试周刊(2016年86期)2016-11-11 09:18:01
任务型教学在初中英语听说课教学的应用研究
人间(2016年28期)2016-11-10 00:15:58
小步教学法的教学原则
职业(2016年10期)2016-10-20 22:19:05
浅谈情感教育在初中美术教学中的渗透
数学建模的思想和方法的应用
留守高中生情感教育的对策探讨
考试周刊(2016年77期)2016-10-09 12:19:03
多媒体教育技术在初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
考试周刊(2016年76期)2016-10-09 09:56: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