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红
在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的现代社会,人们要适应并促进社会的发展,除了具备合理的知识结构和充分发展的智力外,还特别要依靠非智力因素的力量。非智力因素对人的身心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非智力因素是指在人的智慧活动中,不直接参与认知过程的心理因素,它包括动机、兴趣、情感、意志、性格等。非智力因素构成个体内部的动力系统,它虽不像智力因素那样直接承担信息的输入、加工等认知操作活动,却对一切认知活动起动力、定向、引导、维持、强化等一系列相互联系的作用。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是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的。在教学中,学生的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都全面参与掌握知识的活动。伴随掌握知识经验的认识活动过程,学生的兴趣、情感、意志、性格等始终发挥作用,或者激发、维持、加强,或者阻碍、中断、削弱智力活动的进行。以学习活动为基础,学生的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在统一、交织的活动中发展。如浓厚的兴趣、自觉的学习态度引起学生积极的认识活动;为使认知活动有效进行,要求学生克服困难、锲而不舍;要求学生在任何情况下,善于控制自己的情绪,不慌乱,不急躁,保持平静的心境。这样磨炼了感情和意志。由于学习的成功可以提高兴趣,发展非智力因素是促进智力发展的手段。因此,要实施素质教育,提高基础教育的质量,教师应在教学中有目的、有计划、有针对地全面培养学生的非智力因素。那么,在历史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呢?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方面入手:
一、阐明历史教学的重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学生不明白历史学习的重要性,不能意识到历史教学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就不会产生要学好历史的热情。在每学期开始的导言课里我都要使学生明确为什么要学历史。历史是一部真实动人的生活教科书。英国思想家培根说:“读书使人明智。”学习历史,“以史为鉴”、“古为今用,洋为中用”,为今天的历史服务。正如江泽民同志在1997年7月11日参观中华文物精品展时题词那样:“学习历史,创造明天”。掌握足够的历史知识对语文学习有很大帮助,因为语文课中所选的许多文章出自史学名著,要更深到地理解一篇课文的主要内容,要先明白作者生活的时代背景及写作意图,而要做到这些,就需要用到历史知识。在日常生活中,我们阅读一部文学作品或是观看一部电影、电视剧,若要更清楚地明白其中的意思,则往往离不开历史知识。出门旅游也离不开历史知识,对懂得历史知识的人来说,对一些人文景观所包含的意义就易理解。他们认为,一件文物、一处遗址便是一部生动的历史。教师通过切合实际的讲述,极大地调动学生学习历史的内在动力,激发他们的学习动机。
二、运用多变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兴趣
陶行知先生说:“学生有了兴趣,就肯用全部精神去做事,学与乐不可分。”心理学研究表明:兴趣比天才重要,只要有了兴趣,就会调动学生内在动力主动学习。教师应竭力激发学生对所学内容的学习兴趣,激发其好奇心、求知欲,推动学生主动、积极、独立地学习,并给每个学生特别是学困生提供更多的表现机会,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和信心。
在历史教学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方法很多,如注重教态、语言,吸引学生听课。历史课是一幕幕丰富多彩的立体生活画面,我们要尽可能使学生在主动愉快的艺术享受中得到教育启迪。教师讲授时必须充满活力,没精打采、照本宣科是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的,更谈不上提高学生素质。再如营造愉快、活跃、发人深省、诱人表现的课堂教学氛围,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在开放、民主、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生不感到沉闷,不觉得压抑,不受到束缚,自然会积极参与学习。思路通畅,乐于表现,勇于表现,使学生学习主观能动性和主体作用得到充分发挥,成为名副其实的主人。此外,教给学生学习历史的方法,开展历史知识竞赛,运用生动形象的多媒体教学,等等,都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
三、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培养学生对历史课的情感
古人云:“亲其师,信其道。”教师要懂得学生是感情丰富的活生生的人,要以学生的心情考虑一切教学措施对学生情感、意志、性格所造成的影响;教师要尊重每一个学生,相信每个学生的才能,重视每个学生在教学中的反应,不用强制、吓唬的方法逼迫学生学习,而是激励学生完成学习任务,千方百计帮助学生在学习中获得成功,从成功中得到满足和快乐。经验证明,教师的这种态度可换来学生的坦率、信赖、敬爱,从而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这种人际关系气氛可使学生摆脱对教师的依赖走向独立思考,摆脱消极被动地接受现成理论的思维僵化走向创造性思维。在高度开发智力潜能的同时,学习兴趣、责任感、自信心、自觉努力都易于培养。
四、发挥历史课的优势,培养学生坚强的意志和性格
在历史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发挥历史课的优势,利用丰富的历史素材对学生进行意志和性格方面的教育。如司马迁身受宫刑,身残志坚狱中坚持19年写成被誉为“千古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史记》;红军在长征途中红军所表现出来的与天斗、与地斗、与故人斗的英雄气概;毛泽东、陈毅等老一辈革命家笑对苦难、不懈追求的革命乐观精神,都是对学生进行意志教育的好素材。此外,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学生意志力的培养和训练。当学生遇到不同的问题时,教师要耐心地启发、引导学生思考,培养他们勇于克服困难的意志,对后进生要给予肯定和鼓励,树立他们战胜困难的信心。
总之,在强化素质教育的今天,注重培养学生的非智力因素,激发他们的学习动机,提高他们对历史课的兴趣,帮助他们树立好学好历史的信心,才能培养出更多21世纪所需要的热爱生活、自信乐观、健康快乐、能够从事各项工作的合格的劳动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