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静珠
摘 要: 本文以《中外历史人物评说》教材为例,分析了当前高中历史人物教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提出了教师在课堂教学时要正视并重视教材,改变教学方法,深入了解每个历史人物,让历史人物“鲜活”起来。
关键词: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历史人物 教学方法
讲述历史离不开历史人物。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选修课程之四《中外历史人物评说》模块着重介绍了22位对中国或世界历史产生重大影响的历史人物,他们是一个时代、一个民族、一个国家或一个领域的佼佼者。教师教学时应要求学生不仅了解他们的奋斗事迹和成长历程,还探究他们与所处时代的相互关系,将历史人物置于特定历史条件下具体分析。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全面认识历史人物,防止简单化和片面化的倾向。
一、当前高中历史人物教学存在的问题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教材所节选的人物均是在人类历史长河中涌现出的具有时代象征意义的杰出代表,他们无论是政治家、军事家,还是思想家、科学家,都以鲜明的个性和富有创造力的行动,有力地影响了人类历史的发展进程。教师课前要精心备课,进行更深层次的挖掘,只有这样,学生才能深入了解伟人的优秀品质。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历史人物的教学往往是草率和单调的,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
1.选修课在高考中所占分值较少,并且很多人物在必修模块里都涉及,加上课时紧张,有的教师一节课可以“划掉”一个专题三四个人物,还有的教师把孙中山、列宁、毛泽东、邓小平等历史人物的学习与必修内容相结合,把人物新授课上成了必修知识点的复习课。
2.教学方法过于单调。一些教师还停留在引导学生阅读文本资料,背诵相关知识点的层次上,对历史人物的评价仅仅停留在整理教师笔记的“八股”应考套路中。虽然有的教师借用历史人物纪录片等视频资料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力图强化课堂教学效果,但不能做到活用教材与视频资料的有效结合,既浪费时间,又未能达到拓宽学生认识视野的意图。
3.课堂教学以知识与能力为核心,缺乏历史的丰富性和人文性,忽视学生的情感需求。在历史人物教学中,很少有机会能通过课堂教学的有效引领、翔实资料的分析解读、相得益彰的语言技艺触动学生的内心,深入历史人物的伟大灵魂中。
二、深入探究,还原“鲜活”的历史人物
那么如何改变现状?笔者就如何正确对待教材《中外历史人物评说》,还原“鲜活”的历史人物谈谈见解:
1.正视并重视教材。教材《中外历史人物评说》中的较多历史人物在必修课程的政治史、文化史都有出现,学生对他们既熟悉又陌生。因为这些历史人物在必修模块中只是一个知识“点”,没有完整地介绍他们的事迹,也鲜有对其历史贡献的具体分析。学生觉察不到他们能够“杰出”的时代机遇,体会不到他们生命历程中折射出的人生智慧和精神品质。教材《中外历史人物评说》有着必修模块不可诠释的独特价值,如美国的独立战争、制宪会议、1787年宪法、三权分立、民主共和制等知识点在必修1《美国联邦政府的建立》和选修4《美国国父华盛顿》中均有涉及,但是在必修内容中,上述知识点仅仅是围绕联邦政府建立的前提、过程及政体的特点展开的,在选修模块中,它们代表华盛顿人生历程中一个个伟大的丰碑,从中学生可以感悟到华盛顿作为美国国父的伟岸品质、执著共和的不懈追求和不恋权势的高尚超脱。如果没有此课选修教材的学习,则学生感受的只是美国的历史,忽略的却是美国历史的灵魂。由此可以看出选修模块与必修模块的差别在于内容上有了延伸和拓展。因此,教师必须正视并重视教材《中外历史人物评说》,注重与必修课程的衔接与深化,避免同一水平上的简单重复和内容的过于艰深与复杂。
2.改变教学方法。《中外历史人物评说》教材的编撰特色是叙事和分析相结合。根据《历史课程标准》,普通高中历史选修课是供学生选择的学习内容,旨在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拓宽学生的历史视野,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它更注重调动学生的主体性、积极性和参与性,更重视培养学生学习的探究精神、探究能力和人文素养。这就需要教师深入钻研教材,学会用教材教,而非简单地教教材,“教师方向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可以成为《中外历史人物评说》的教学特色。新课改下新材料新情景不断涌现,给课堂提供了海量的可利用资源。我们要筛选,选择最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达到教学目的的有效文字、图片、视频等资料,让学生通过图片、视频等资料直观感受历史人物的生平,通过对史实的整理分析领悟历史人物的才智与高度。在具体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让学生结合课前提供的材料,在查阅资料或整理教材的基础上利用历史人物年谱制作、历史人物生平事迹演讲、历史人物角色体验等多种方式学习。
3.深入了解历史人物。人物教学主要涉及三方面问题:人物的行为、人物的品质和人物的智慧。我们通常会在人物的行为和品质上下工夫,对人物的智慧则常常因历史细节的缺乏和历史现场还原的困难而难以把握。然而,历史人物的智慧恰恰正是教师最让学生感悟和传承的。时过境迁,由于时代背景不同,历史人物的所作所为后人无法亦无需模仿,更无法重演。就历史人物教学而言,最有营养的莫过于蕴藏在人物行为背后的智慧和精神品质,它可以给人一种道德判断,一种价值取向,教人怎样做人,怎样做事。北大校长蒋梦麟曾说:“教育种种问题,究其极,则有一中心问题存焉,此中心问题惟何?做人之道已。做人之道惟何?曰增进人类之价已。”历史人物给的榜样作用是无穷的,通过教师的引导,可以让学生从历史人物的事迹中得到启发,理解人生的意义。
总之,要让学生准确全面认识历史人物,在教学时,教师的分析讲解就不能孤立地进行,而必须全面地、多角度地、多层面地剖析历史人物,努力把尽量真实的、立体的、鲜活的历史人物呈现给学生。
参考文献:
[1]赵亚夫.高中历史课程设计有待改进[J].历史教学,2006.
[2]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解读[M].江苏教育,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