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海霞
摘 要: 农村初中学困生自尊心强,但缺乏自爱;他们渴望成功,但经受不住挫折;好奇心强但自控能力差,难以驾驭感情、控制情绪,缺乏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不能正确规范自己的行为,遇到有害健康的行为引诱时很难控制自己;他们重感情、重友谊,这是发展集体荣誉感的基础,引导得好,可以成为相互影响学习态度的重要途径。本文就转化后进生这一话题和大家交流。
关键词: 后进生 初中英语教学 转化方式
我校属于农村完全中学,地处县城边缘,学生大多来自附近村庄。由于多种原因,学生学习英语的热情往往到七年级的下半学期就开始冷却。一些学生的学习兴趣降低,成绩开始下降,厌学、弃学现象比较普遍。由于学生间智力发展客观上存在的差异,各自的认知结构和对语音的敏感程度及表达能力的不同,外语学习方法及投入的精力各异,同一教学班内就出现了不同层次的学生。尤其是八年级下学期是两极分化现象最严重的时期,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达到40%左右。不断增加的英语学困生使英语课堂教学变得越来越困难,同时对其他学科的学习产生不利影响,进而影响到整个班级的班风和学风,这给学生的后续发展和学校的教育教学带来很大的负面效应。
一、农村初中英语学困生的转化实践
1.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参与,成为真正的学习主体。
在教育中,一些教师忽视了学生在探索未知的过程中面对困难、挫折是在完善、锻炼自己。如果用剪刀剪学生遇到的束缚和磨难,帮助学生从无知的茧里爬出来,那么,教师在剪断束缚的同时,也扼杀了学生创造的灵性,窒息了学生自我发展的精神。
学校教育还是呵护太多,替代太多,而真正意义上的教育是自能发展,它体现社会意志,体现教育性质,体现教育者的人生追求与教育理念,体现教育者与受教育者平等自由地、审慎严肃地共同探究的机理,不是指令,不是替代,更不是让茧中的幼蝶曲意迎合或违心屈从。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的实践活动为主线,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充分调动并保护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教学水平。
2.善于发现学困生的闪光点。
学困生也有闪光点,这是不容置疑的事实。发现他们的闪光点,及时给予肯定表扬,是转化他们的有效方法。这些工作显得被动,我们是否可以把工作做得更主动一点呢?例如,创造一些条件,帮助英语学困生把光闪出来,或者有目的地帮助他们创造闪光点呢?基于这一思考,笔者注意针对学困生的不同特点,有层次、有目的、有步骤地开展多种形式的活动,设计不同层次、不同难度的问题,为学困生提供自我表现的舞台,让他们在实践中感到自己是有出息的。
3.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树立积极的学习态度。
学生原有的基础很重要,基础包括良好的学习习惯、积极的学习态度、准确适当的学习方法、灵活的学习策略、顽强的意志、成功的信念等。但是学困生往往缺乏这些,需要教师、家庭、社会、学校形成合力,帮助他们形成这些优良的个人品质。家庭中的成员,特别是家长对孩子的影响重大,大部分农村学生的家长是农民,文化素质较低,家庭环境很差,他们整日忙于谋生,根本没有时间和精力顾及孩子的学习。其实,一旦学生拥有了这些品质时,就已经脱困了。
上课听讲、做笔记、独立完成作业这些常规事项,学生相差不大,说明他们都养成了最基本的学习习惯。但是在预习、课堂回答和课后复习方面,不同班级有明显差异。调查后对实验班学生加强了思想教育,加强了良好学习行为习惯的培养。和学生座谈,一个月后,发现没有预习的实验班学生下降了9.3%,而对照班增加了13.3%;回答问题时,实验班的主动性强;积极课后复习的实验班学生比率高于学困生,这说明学生的可塑性较强,处于发展变化中;对照期初和期末,发现平行班学生比住宿班学生在学习习惯方面明显有进步,如住宿班学生中没有预习的比率由期初9.3%升至24.0%;平行班学生33.3%降到18.9%。这说明平行班学生更乐意接受指导教育,对他们加强学习习惯方面的教育,会有较好的成效。
二、学困生转化过程中表现出反复性
学困生形成原因有多种,他们的思想与行动往往具有很强的反复性。今天认识的东西,明天又会忘记,刚刚得到表扬,转身又做错事,教师必须正视这一点,不怕麻烦地耐心疏导,允许学生多次反复。事情的发展往往会有曲折,学困生的转化工作也一样。我们在做学困生转化工作时,不能企图通过几次谈话、补课、家访就立竿见影,对他们转化过程中出现的反复,应客观地加以分析,明确反复是学困生转化过程中的一个特点。教师应一而再、再而三,持之以恒地做好学困生的转化工作。
三、实现学困生的转化具有缓慢性和长期性
由于多种原因,学困生的转化不是一蹴而就的。学生原有的学习习惯、学习态度、学习方法、学习策略包括理解接受能力等,都会影响英语学习,一个学年不长,但对于学困生的转化而言,还是较缓慢的。相对于一个初中生来说,这也是很长的。
此次调查研究的时间不长,只历时上个学年,对学困生的了解肯定不够,尤其是构成他们现状的深层次的心理、家庭和社会方面的原因。通过调查研究,本文提出了转化农村初中英语学困生的基本原则和具体措施,经过一段时间的尝试,也达到了一定的效果。不足之处在于:非常重视学困生的在校表现和学困生本身,然而,对学困生造成影响的其他方面的因素未做深入探究;且对于学困生转化的措施仍停留在现象的分析和描述上,并未对其进行理论的提升;所取得的效果与采用的转化措施间有何相关,相关究竟是多少,这些都有待切实解决;只有这些解决了,才能大面积提高英语学困生的学习成绩,才能真正改善农村初中英语学困生的学习状况,才能为国家建设输送更多优秀人才。
参考文献:
[1]中学英语教学参考.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