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水污染防治状况与治理对策

2014-03-05 06:55段爱玲
中国水利 2014年21期
关键词:需氧量水源地氨氮

段爱玲

(甘肃省环境监测中心站,730030,兰州)

甘肃省地处黄土高原、青藏高原、内蒙古高原三大高原和西北干旱、青藏高寒、东部季风区三大自然区域的交汇处。甘肃境内植被覆盖率低,生态环境脆弱,可利用土地少,沙漠化、荒漠化严重,干旱少雨,蒸发量大。随着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经济社会发展明显加快,随之而来的水环境问题日益突出,尤其水污染突发事件时有发生,例如2014年4月兰州市发生的自来水污染事件,极大地影响了人民群众的健康和生活。因此做好水资源保护工作显得尤为重要。

一、水环境质量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甘肃省水资源主要分属黄河、长江、内陆河三个流域,各流域面积分别占全省总面积的8%、32%、60%。全省较大的河流有黄河、白龙江、洮河、湟水河、大夏河、大通河、渭河、泾河、石羊河、黑河、疏勒河。甘肃省环境监测系统在全省九大水系的28条河段、17座水库及地级以上的24个井位(断面)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和县政府所在地的88个井位(断面)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每月例行开展环境质量监测。

对“十二五”以来甘肃省环保厅发布的甘肃省环境状况公报进行统计,结果表明:2011—2013年间,河流水质状况逐年改善,水质功能达标率分别为72%、76%、84%,呈逐年增高趋势,但依然有重度污染的断面,尤其是湟水河兰州段、渭河、泾河、山丹河污染依然严重,占总断面数的4%。河段主要污染物为化学需氧量、氨氮、生化需氧量、挥发酚、总磷、高锰酸盐指数、硫化物。“十二五”以来,全省境内水库水质状况逐年改善,水质功能达标率分别为88%、94%、100%,全省境内没有重度污染的水库,主要污染物为生化需氧量、总磷。

表1 “十二五”以来甘肃省废水排放总量统计

即便如此,河流污染形势依然严峻,Ⅳ~Ⅴ类和劣Ⅴ类水质的断面占断面数的比例为19.4%,即便是全部达标,水质功能类别差的河段水库仍占较高比例;同时由于水生态失衡,甘肃境内有些河流受天气、季节性影响严重,枯水期几乎断流,完全成为纳污河,容易致使河流水质变差超标;水库成死水,容易使氨氮、总磷超标。

二、饮用水水源地水质现状及存在问题

“十二五”以来,甘肃省环保厅发布的甘肃省环境状况公报显示,除个别市县水质中总硬度、氯化物超标外,其余市县饮用水水源地水质均达标。

甘肃省“十二五”水环境质量目标是县级以上重点乡镇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100%,截至2013年,甘肃省定西、天水等市县缺水地区饮用水水源主要为地下水,这些市县的地下水自然本底中总硬度、氯化物较高,致使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较差。

三、水污染状况及存在问题

甘肃省工业污染结构是以资源型为主,主要有电力、有色、冶金、石化、机械、食品、建材、造纸、制药等工业体系,呈现出明显的重工业型特点,产业污染比较严重,部分企业工艺落后,原材料及水资源利用效率低,污染治理设施投入严重不足,严重污染环境。

“十二五”以来甘肃省废水排放情况统计见表1。甘肃省排放废水总量逐年增加,但排放的废水中污染物化学需氧量、氨氮的排放总量却逐年减少,排放量指标接近“十二五”目标化学需氧量 37.6万 t、氨氮 3.94万 t。工业废水排放量逐年增加,2013年比2011年增加约9%,污染物化学需氧量、氨氮排放量稳步下降,排放量分别占全省排放总量的24%、32%;全省城镇污水排放量约占全省废水排放总量的70%,排放的城镇污水中化学需氧量约占全省排放总量的38%、氨氮约占全省排放总量的50%以上。但随着西部大开发及城镇化进程加快,“十二五”期间全省计划实施4285项重点工程,各地、各行业减排潜力逐渐下降,工程及结构减排后劲不足,减排空间将逐渐减少,减排压力增大。

四、治理措施及对策建议

1.落实责任,强化监督

综合分析甘肃省“十二五”以来的水环境状况,要全面实现“十二五”水环境保护目标任务还很艰巨,首先环保部门要积极发挥职能作用,对“十二五”目标完成情况进行梳理,结合实际情况制定出任务分解及监督计划;其次各级政府高度重视,强化各地政府环保投入的主体地位,明确各地政府为社会提供环境基本公共服务的职责,地方政府应多渠道筹措资金,积极争取中央财政的支持,对因财力不足难以达到基本环境公共服务标准的地方予以补助和支持。同时环保部门要加强对各地政府的环保目标责任考核,将环保目标完成情况及考核情况信息公开,让各级政府接受舆论监督,全省各市州、各部门齐心协力,共同促进环保工作快速发展。

2.加快污水处理基础设施建设及监管

“十二五”以来全省污水处理厂由2010年的21个增加至2013年的67个,实际处理能力154.88万t/d,全省市级以上污水处理厂污水处理率达到75.4%。但距“十二五”新增66污水处理厂的目标还差20个,兰州新区污水处理厂正在建设之中,省级工业园区配套的34个污水处理厂有待建设;对规划中有但还未建设的污水处理厂,当地政府应明确责任,强化意识,积极行动起来;环保部门要加强对未建项目的督促,建议和该地区生产建设项目审批相结合,不建设污水处理厂,暂停审批该地区生产建设项目,实施严格的环境管理措施。

甘肃省水污染状况分析表明,城镇生活污水无论是排放量还是污染物排放总量都占主导地位,以2013年为例,排放量约占全省废水排放量的70%,城镇污水中化学需氧量平均排放浓度324mg/L,氨氮平均排放浓度46.7mg/L。目前我国城镇生活污水处理厂排放一级B标准为:化学需氧量60 mg/L、氨氮排放标准8~15 mg/L(冬季15 mg/L,夏季8 mg/L,按照北方特点加权平均值为10.3 mg/L)。如果按照理想状况城镇污水全部收集处理及达标排放,2013年化学需氧量排放量应为2.686万t,氨氮排放量应为0.46万t,从数据分析看,提高城镇污水收集率及处理率,加强对污水处理厂的监管,做到达标排放,可以极大减少化学需氧量及氨氮的排放量。

3.加强工业企业水污染防治,提高现有污染治理设施水平

“十二五”以来,甘肃省实施工业企业污染综合治理,安排省级环保专项资金支持一批重点工业开展水污染治理,完成了冶炼行业重金属废水治理改造、造纸行业废水技改项目等。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对污染严重、治理无效的企业实行关停迁,共完成10个行业155家企业的落后产能淘汰任务,关停各类小企业81家。

即便如此,2013年甘肃省环境统计数据显示,全省工业废水排放总量20170万t,化学需氧量排放总量9.05万t,氨氮排放总量1.26t,排放废水中化学需氧量平均浓度449 mg/L,氨氮平均浓度62.5mg/L;按照行业特点化学需氧量排放标准最高150 mg/L(制革行业),氨氮排放标准最高40 mg/L(合成氨),表明现有工业企业排放废水治理不到位。依据“谁污染,谁治理”的原则,污染企业要自觉加大环保治理设施的投入;环保部门应加强对工业企业的监督监管,采取省环保厅和各市州环保局联动、省环保厅及各市州环保局内部各部门联动机制,对污染企业的信息公开、共享,对没有上污水治理设施的企业采取关停处罚措施,对治理设施工艺落后的企业强制整改,对按照现有废水治理设施水平仍有潜力可挖的企业,给予政策奖励,引入先进的环保治理设施,提高企业治污设施建设和运行水平,切实做到所有企业达标排放。

4.加强饮用水水源地保护、治理和监管

“十二五”以来完成了全省86个区县126个城区及906个乡镇集中式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划定工作,逐步对全省的饮用水水源地实施规范化管理。取缔集中式饮用水水源一、二级保护区内144个排污口,并安排省级环保专项资金对34个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实施保护工程。

截至2013年,甘肃省饮用水水源地水质未能完全达标,定西市、天水甘谷县、天水秦安县饮用水水源地由于自然本底引起水质中总硬度、氯化物超标,要实现“十二五”水环境质量目标——县级以上重点乡镇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100%,仅靠省环保厅目前采取的措施很难实现;同时饮用水水源地存在安全隐患,一些地下水作为饮用水水源地的点位于农田之中,地下水受到农作物化肥、农药下渗的威胁,尤其是兰州市自来水污染事件发生敲响了警钟。

要实现“十二五”目标,切实保证饮用水安全,各级政府还应统一规划,近期要加强资金投入,必须对自然本底高的地区饮用水水源地水质集中实施处理,对存在风险隐患的水源地长远考虑引入新的水源,从根本上解决这些地区的饮用水问题;地方政府各部门应规范《全国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环境保护规划(2008—2020)》实施;环保部门应加大饮用水水源地环境保护执法力度;强化监管能力,持续开展饮用水水源地例行及质量监督抽查监测工作,才能保证饮用水水源安全。

5.加大农村污染防治,努力探索面源污染治理

甘肃是农业大省,农业污染物中化学需氧量和氨氮排放占排放总量极大的比重。因此,加强农村环境污染防治工作意义重大。2011年甘肃省被财政部、环保部列为第二批全国农村环境连片整治示范省份之一,截至2013年,农村连片整治共涉及85个县85个片区,通过积极实施“以奖促治”“以奖代补”等政策,极大地改善了农村连片整治区域内的环境;畜禽养殖减排项目703家,减少了污染物的排放。但受整治的片区只占全省行政村总数的10.2%。

农业面源污染防治是我国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为彻底改变农村环境保护问题,在防治措施中,一方面要继续开展农村连片整治,落实畜禽养殖减排项目及监管,保证畜禽养殖污染排放减少,同时相关部门还应结合甘肃省农业分布及种植特点,努力探索出适合甘肃农业面源污染防治的措施,使农村面源污染问题得到彻底解决。

[1]赵基尊.甘肃省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考核体系研究[J].中国水利,2013(9).

[2]甘肃省环境保护厅.2011年甘肃省环境状况公报[R].2011.

[3]甘肃省环境保护厅.2012年甘肃省环境状况公报[R].2012.

[4]甘肃省环境保护厅.2013年甘肃省环境状况公报[R].2013.

[5]甘肃省环境保护厅.甘肃省环境保护“十二五”规划 [R].2011.

[6]司毅铭.黄河流域实施水功能区限制纳污红线管理的整体构想与初步实践[J].中国水利,2012(9).

[7]蔡临明,卢国富.珊溪水利枢纽水源地污染源调查与水质变化趋势分析[J].中国水利,2012(13).

[8]甘肃省水利厅.甘肃省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的实践与探索[J].中国水利,2011(9).

[9]贾芳,汪秀梅.甘肃省水资源利用及节水型农业发展研究[J].中国水利,2013(1).

[10]赵基尊.甘肃省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考核体系研究[J].中国水利,2013(9).

[11]曾国雄.敦煌生态环境问题识别与保护对策研究[J].中国水利,2013(17).

[12]陈明.关于石羊河流域重点治理的思考[J].中国水利,2010(1).

猜你喜欢
需氧量水源地氨氮
悬浮物对水质氨氮测定的影响
某备用水源地水库流域内水污染源分析及建议
浅议农村饮用水源地保护区划分
黄河口附近海域化学需氧量和石油烃分布及其关键控制环境因子分析
地表水中总磷、氨氮、化学需氧量的相关性研究
低温高铁锰氨地下水净化工艺中氨氮去除途径
氨氮动态优化控制系统在污水厂的应用效果
生态环境部公布6个县级水源地环境问题典型案例
河南省集中供水水源地水质状况调查评价
PTFE膜的膜组件设计对去除氨氮传质性能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