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利标准化发展的若干思考

2014-01-28 21:49余和俊宋卫坤
中国水利 2014年21期
关键词:技术标准水利标准化

胡 孟 ,江 丰 ,余和俊 ,马 琳 ,宋卫坤

(1.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水利研究所,100048,北京;2.安徽省安庆市水利水电规划设计院,246003,安庆;3.安徽省定远县农村供水工程管理总站,233200,滁州;4.中冠供水开发有限公司,100054,北京)

一、水利标准化发展现状解析

近年,我国水利标准化取得了显著成效。

一是标准体系逐步完善。从1988版开始,到目前正在对2008版《水利技术标准体系表》(以下简称 《体系表》)进行修订,进一步完善了水利技术标准体系;列入即将发布最新版《体系表》的数量近800项,基本覆盖了水利工作的所有领域。

二是标准数量大幅度增加。从水利部2000年实施“三五工程”(5年投入5 000万元,编制500项标准)开始,标准数量大幅度增加,截至2014年6月,现行有效标准797项,在编水利技术标准194项。

三是标准实施稳步推进。标准宣贯培训力度不断加大,先后出版了20余本标准系列培训教材,每年培训1万多人次;标准试点示范工作逐步开展,提升了标准化实施效果,收集了实施反馈意见,为标准修订提供了第一手资料。

四是标准作用不断提升。水利技术标准的覆盖面越来越广,水利工程建设、管理和产品生产有标可依;水利标准化为保障水安全、水资源管理与保护、水利工程质量、产品生产、减灾防灾、依法治水管水提供了重要依据。

作为水利部技术管理的基础,水利标准化为贯彻中央水利工作方针,落实部党组新时期治水思路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撑。在充分肯定水利标准化成绩的同时,仍要清醒认识到目前存在的问题:部分标准存在交叉、重复、甚至矛盾现象,协调性不够;局部领域标准数量过多、内容过散、过细,层次性不够;个别标准与行政法规、技术指南模糊不清;不少在编标准编制进度过慢,一些现行标准实施监督不力,亟须全面梳理,修改完善。

二、标准化的哲学认知

1.标准的产生及价值

标准的产生可以在哲学层面进行分析。标准的制定和实施,实质就是从其本身的隐性知识向显性知识的转变。但是,标准只是知识的部分抽象,还不是知识的全部,这就是“科技黑箱”现象;黑箱之间存在的必须联系,这就是标准。

标准的价值实现可以用标准制定实施全过程进行解析。制定标准,即将对用户有用的知识、信息予以公开,而将不必要、不确定或不愿为竞争对手所知的知识、信息予以封装。标准的实施,就是有效知识、信息的传播、扩散与推广。标准的修订,是由于标准所封装的知识、信息不再具有通用有效性,需要进行更新。

2.标准的客观性和主体性

任何一项标准均具有客观性和主体性。标准的客观性一方面体现为物质世界的客观需求。没有标准,就如同没有规矩,无规矩不成方圆。标准更多地体现在信息交流方面,固化知识如软件、芯片以及信息技术等都必须有共同的接口,即接口标准。标准的客观性还体现为标准必须不断修订,这是物质世界的客观需求和标准本身的客观规律共同促使的。如外在需求发生变化,以及新技术、新方法、新工艺、新材料、新设备的涌现,均决定了标准是否需要修订。

尽管标准是客观的,但其形成过程是利益的协调、势力的均衡和民主的协商结果,这反映了标准的主体性。标准的主体性可归结为:人们制定标准必须符合其根本目的和利益。从社会学层面,标准要有利于人的社会化需求,为人类的社会化性质服务。从经济学层面,标准要有利于人们的利益保护和获取,实现效益最大化。

3.标准化的双向作用

标准一旦制定和实施,就引导和约束了人们的生产行为,体现在两个方面:

观察组方法---于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替格瑞洛(国药准字J20130020、AstraZeneca AB、2017020314)治疗,剂量为30mg,一天两次,疗程为1年。

一是标准的正相关性。标准的制定和实施,可以扩大产品、工程建设和服务对象的流通范围,因此可以增加用户的边际收益,从而使标准的重要性得以加强。但是,如果外部关联性无限扩大,一旦出现冗余或不协调现象,就降低了标准的严肃性和权威性,从而出现负相关性。

二是标准的负相关性。如关键技术要素不合理、更新不力,协调性、公正性、严肃性不够,容易影响或阻碍技术进步。这是由于产品开发、工程建设都必须基于标准,标准的制定、产品的生产是有前期投入的,除非不得已或有更大的利益驱动,一般不会改变。技术创新促进了标准发展,而标准对技术创新起到了“双刃剑”作用。

三、水利标准化工作面临的新形势分析

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正处于关键时期,我国水安全新老问题交织,特别是水资源短缺、水生态损害、水环境污染等新问题形势严峻。这对新时期水利标准化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

一是加快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对水利标准化工作提出了新要求。2013年下半年以来,国务院围绕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实现经济社会与生态环境和谐发展要求必须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必须转变用水方式。这就要求提高水利创新能力,着力保障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牢固树立人水和谐理念,对水资源进行合理开发、优化配置、全面节约、有效保护和科学管理。迫切需要建立健全覆盖全面、整体协调、技术先进、实施有效的水利技术标准体系。推进低碳经济,开发水电可再生能源,需要加大水利水电标准的制修订力度。

二是践行治水新思路对水利标准化工作提出了新要求。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的治水思路,为强化水治理、保障水安全指明了方向。从水利标准化的角度而言,“节水优先”,要求加强计划用水和定额管理,建立健全节水激励机制和市场准入标准。“空间均衡”,要求强化水的刚性约束,开展水资源水环境承载能力评价、监测预警、生态补偿等标准的建设。“系统治理”,要求加快江河湖库水系连通、水工程生态调度、水环境自净和水生态修复、地下水采补平衡方面的研究和标准制定。“两手发力”,要求政府和市场协同发力。水利标准化作为水利部技术管理的重点,理应发挥好标准化的引导和约束作用。

三是建设水生态文明对水利标准化工作提出了新要求。党的十八大报告将生态文明建设提升到前所未有的战略高度,纳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水是生态环境的控制性要素,水生态文明是生态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快水生态文明建设是当前水利中心工作之一,是建设美丽水利和美丽中国的基础。作为一种新型文明形态,水生态文明建设是一项长期艰巨的任务。我国水生态区域性差异大,需要研究确定水生态文明的建设布局、模式和评价体系,并制定相应的标准,为各地水生态文明建设提供技术支撑。

四、水利标准化改革与发展的若干建议

1.科学界定技术标准的定位,做到不“越位”不“缺位”

(1)科学界定技术标准与行政文件、技术指南的关系

标准是以科学技术和实践经验为基础,重点解决人与自然的关系,在学科上属于自然科学、工程学的范畴。行政文件主要规定了人员的权利和义务,重点解决人与人的关系,属于人文科学、社会学的范畴。两者最主要的区别在于法律属性。行政文件通常需强制执行,强制性标准或强制性条文在某种意义上等同于技术法规。推荐性标准属于权威性的技术文件,只有当某些条款被法律法规引用后,才需强制执行。技术指南主要分两种:一是技术文献或参考书(包括手册),二是对现有标准相关条款的摘编。技术标准与技术指南都可作为技术类文件被广泛运用,最大区别是其适用范围的广泛性、技术要素的可靠性以及技术内容的权威性。

(2)科学界定技术标准与管理标准、工作标准的关系

技术标准是指对标准化对象中需要协调统一技术事项所制定的标准,主要包括工程建设、产品、方法、基础标准以及计量检定规程等。技术标准必须具备技术要素,主要包括技术指标、参数、公式、工艺、方法等。管理标准涉及的业务内容、职责范围、程序和方法等主观因素较大,主要包括管理体系、程序、编码代码、文件编写规定、定额以及工程建设项目标准等。工作标准是指对工作岗位所制定的标准,包括作业程序与方法、定岗标准。《水利技术标准体系表》虽然名称只包括“技术标准”,实际上是以技术标准为主,辅以必要的少量管理标准及个别工作标准。

2.准确把握政府、市场之间的关系,厘清各自作用范围

就标准的形成过程及事实作用而言,可分为法定标准和事实标准。法定标准由法定公共机构制定;事实标准则经过市场竞争形成,通过技术上的主导地位、控制市场来确立其主导权,包括单个企业标准和产业联盟标准。新形势下,必须准确把握政府、市场在水利标准化之间的作用关系。

从政府角度而言,充分发挥标准化在提升国家治理能力建设中的作用,将标准作为治理能力提升的助推器和政府职能转变的容纳器。一方面通过标准的规范作用,把政府该管的管好,水利部门主抓基础性、公益性,事关水安全、工程安全及人身安全等方面的标准化工作;在推荐性标准方面,做好政府采信、认可、行业监督管理工作。另一方面通过标准的桥梁转换作用简政放权,把可不管的下放给社会、企业、学(协)会,调动社会的资源协同发力。

从市场角度而言,充分发挥市场在配置资源方面的决定性作用。对于市场性、盈利性较强的水利产品、技术、服务等标准化工作,可引入市场竞争机制,优胜劣汰。在标准实施方面,充分发挥市场的调节作用,如不执行标准就可能会失去市场推广、可持续发展的机会。

总之,在追求效率方面,市场机制更有效,在保护公平方面,政府制度的作用更大;两者互为补充,缺一不可。

3.摸清水利标准实施途径,发挥标准化的显性作用

实现“标准作用”向“标准化作用”的跨越,关键在于标准的实施。标准只有广泛实施,才能取得效果,标准的隐形作用才能向实现标准化的显性作用的飞跃。

标准实施主要包括宣贯培训、试点示范、绩效评估、监督检查、认证稽查等方式。其中:①宣贯培训是基础。主要包括编写宣贯教材、举办各种培训班等;让用户更好地理解和使用标准。②试点示范是例证。围绕水利中心工作,至少实施一项标准,实现标准化建设、生产、运行管理或服务。③绩效评估是依据。既对单项标准评估,更注重对整个标准体系评估;既进行定性评估,更注重实证、定量评估;通过绩效评估确定标准是否继续有效。④监督检查是抓手。检查水利工程建设、产品生产和服务质量等是否符合有关标准和强制性条文的规定,检查相关人员是否熟悉和掌握有关标准的规定。⑤认证稽察是推手。推进节水节能产品认证,推行强制性标准的实施。积极通过政府采购、工程招标等行政手段来推动推荐性标准的实施。

4.加快水利标准化战略输出,提升我国水利国际竞争力

为使中国水利企业在世界水利水电市场竞争中占领主动权和制高点,亟须加快水利标准的战略输出,实现以技术标准控制市场、创造市场。

具体而言,一要从标准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上向国际惯例靠拢,完善有关政策和规章制度,加大前期研究及资金投入力度,加强自身能力建设。二要积极参加国际标准化组织及学术交流,在国际机构任职,掌握国际发展动向,展现中国元素。三要科学“引进来”,根据我国国情和水情,科学合理地采用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与此同时,对于国外的水利产品与技术服务,要制定相关检测标准,达标后方可引入。四要大胆“走出去”,摸清水利标准国际化的渠道和方式,在筑坝、水文、泥沙、小水电等优势技术领域,积极推动我国水利标准国际化,包括外文翻译和制定国际标准。争取国际标准话语权,提升中国水利企业和产品的竞争力。五要推动形成事实标准,结合科技产业联盟建设及中国专家在国际水利等相关组织担任要职的机遇,在国际组织制定发布的技术指南(准则、手册等)中积极推行中国的技术和工法,争取达成国际共识,形成事实上的国际标准。

[1]胡孟,等.水利技术标准、管理标准及工作标准的界定原则研究[J].中国水利,2014(7).

[2]李铮.工程建设标准化作用的再认识[C]//中国工程建设标准化协会:庆祝中国工程建设标准化协会成立30周年优秀论文集,2009.

猜你喜欢
技术标准水利标准化
浅析科技成果转化为技术标准
标准化简述
为夺取双胜利提供坚实水利保障(Ⅱ)
为夺取双胜利提供坚实水利保障(Ⅰ)
深海采矿船技术标准的研究与制订
水利工会
水利监督
对特高坝抗震设计及相关技术标准的探讨
党支部基本组织制度标准化“三字诀”工作法
网络文学IP化的“技术标准”——以《琅琊榜》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