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设计有弹性 关注不同学生的数学学习需求

2014-03-04 04:06施美娟
读写算·教研版 2014年1期
关键词:学习需求作业设计数学

施美娟

摘 要:布置数学作业,要精心设计作业题,要讲求艺术、讲究方法,要结合实际,讲求实效,使作业既起到巩固所学知识的作用,又不加重学生的课业负担。

关键词:作业设计;数学;学习需求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01-276-02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学生学到的数学知识应该紧密联系生活实际,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提高其数学应用能力;教学中所有的知识点应该通过不同的表达方式呈现出来,来满足学生学习的多样化需要。”因此,在保证《课标》所提出的课程目标基础上,我们教师还应考虑到学生发展的差异和发展的不平衡性,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在作业设计上体现一定的弹性,满足不同学生的数学需求,使全体学生都能得到相应的发展。下面,我结合教学实践,就小学数学作业的弹性设计,谈谈自己的体会。

一、设置分层次的作业,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

设计分层设计,要能做到一是面向全体的 ,也就是本次课的基础知识;二是拓展型的在本次课内容上略有升华的;三是爬高的面对学有余力的综合型的练习。面向全体,就要考虑到每个层面的学生,借助分层练习,使每个学生通过不同程度、不同数量的作业练习在原有基础上各有所获,享受到成功的喜悦。

这就要求教师多为学生提供层次丰富、形式多样的作业。如以“作业超市”的形式建立作业库,让学生像逛超市一样,自主选择 作业的层次和数量。为学生量身定制作业,把作业的选择权交给学生,使学生可以自主选择作业内容和形式。

二、设计趣味性的作业,调动学生的数学兴趣

趣味性作业的设计能够寓教于乐,易于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既巩固、强化了知识,又让学生感到学习的轻松、快乐。卢梭说过:问题不在于教他各种学问,而在于培养他的爱好学问的兴趣。兴趣是学生学习的最好老师,能够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小学数学单纯的运算计算、单位的换算、单位的选择等此类练习有些枯燥,使优生感到厌烦,后进生又屡屡做错。因而,我们教师可以尝试让小学数学作业与趣味游戏相结合,让学生在学习中体会到知识与快乐并存,数学也是有趣的。

如复习“长度单位”知识后,我给学生介绍了“生活在线”——《小马虎的日记》:今天早晨,我从2分米长的床上爬起来,来到卫生间,拿起15米长的牙刷刷完牙,急急忙忙地洗脸、吃早饭。学校离我家约有900厘米。上学路上,我看见有一棵高2厘米的树被风刮断了,连忙找来一根长3厘米的绳子把小树绑好。我跑步赶到学校,看到老师已经在教室里讲课了,我赶紧从书包里拿出1毫米长的铅笔和4米厚的笔记本,认真地做起笔记。老师在小马虎的日记上写下“可能吗”三个字,你知道这是为什么吗?

原本干巴巴的“在括号中填上合适的单位名称”,摇身一变,成为富有情趣的《小马虎的日记》。包装后的作业形式活泼、趣味十足,极大地调动了学生作业的积极性,学生觉得兴味盎然。优生通过本题能敏锐的找到了错误信息并能加以改正,享受成功的快乐,而后进生通过本题的强烈刺激,也懂得了选择合适的单位名称,避免也像小马虎闹出笑话。这样既可以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数学知识,又可以锻炼他们的综合运用能力。

三、设计探索性的作业,留给学生发挥的空间

学生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有所提高,这是作业的目标。设置的作业不能只是简单的记忆和模仿,应该多布置自主探索的作业,让学生动手实践,留给学生自由发挥的空间。这样有利于学生更好地掌握所学的知识,同时促进学生进行思考,获得一定的实际应用经验。因些,教师在设置作业时,要结合教学内容和现在条件,多布置具有探索性作业。如可以布置这样的作业:

1、调查性作业

通过引导学生进行数学,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如在学习常用的计量单位后,可以让学生调查在实际生活中,家里或者学校使用最多的计量单位是哪些?这些单位怎么进行换算。如在学生计算利息前,可以让学生去调查各种存款利率,以及以往的一些关于利息税的规定等。

2、观察性作业

如学习“角的度量和角的分类“后,让学生对生活中的事务进行观察,找找身边的角,自己进行简单的测量。如家里的钟表指针,分针从4走到12走了几分钟,3点半时,分针与时针的角度是多少度……这样的训练可以在日常生活中随时进行,学生可以长时间的渲染在数学的氛围中。

3、实践性作业

给学生布置一些具有实际操作性的作业,使学生对知识点进行理解,学会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如学完“长方体的表面积“后,可以让学生去测量并计算身边某个长方体物体的表面积,如学完“体积与容积”后,可以让学生动手去测量并计算身边某个长方体物品的体积与容积,让学生体会到体积与容积仍是有区别的。学生在完成此类作业时,要思考需要测量出哪些数据,运用哪个计算公式。

以上几类作业设计与生活实际比较贴近,布置和操作起来也比较简单实用。学生在课堂外能感受到数学的处处所在,学生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优生能关注到一些细节发现数学问题,从而能够开拓眼界,培养发散性思维。学困生能学能致用,便于理解抽象的数学知识,当然,对于学困生,此类探索性、开放性的作业是需要老师的适时点拨与帮助的,才能真正确提高学困生和数学运用能力。

四、设计适量的作业,保障学生快乐学习、成长的合法权益

为使学生有更多自主发展、全面发展的空间,保障少年儿童活泼健康、幸福快乐学习、成长的合法权益。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对学生的作业量有一定的要求。严格控制学生课外作业量(小学:一年级不留书面家庭作业,二、三年级书面家庭作业不超过30分钟,四年级书面家庭作业不超过45分钟,五、六年级书面家庭作业不超过60分钟;严禁向学生布置机械重复及惩罚性家庭作业,切实减轻学生负担。

因而,我们教师布置作业要少而精,要在培养锻炼学生思维能力上下功夫,做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这样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多做练习题,确有暂时提高成绩的效果,但凭“题海”取胜,负担过重,往往事倍功半。学好数学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学生掌握值是不可能毕其功于一役,这就决定了数学作业不能过滥,更不能简单的以熟生巧,以量求质。教师必须精心设计作业练习,练得恰到好处,这是提高学生能力,同时做到“减负”的重要手段。

总之,布置数学作业,要精心设计作业题,要讲求艺术、讲究方法,要结合实际,讲求实效,使作业既起到巩固所学知识的作用,又不加重学生的课业负担。

猜你喜欢
学习需求作业设计数学
基于学习需求的学习活动设计
新课程背景下小学语文作业设计的探讨
新课标下高中化学作业设计探究
错在哪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