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课堂中情境的创设

2014-03-04 14:59尚青
中国教师 2014年2期
关键词:内角小熊三角形

尚青

《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明确指出:“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生动有趣的情境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创造性,从而激发学习的内在动力,接下来笔者就小学数学教学情境的创设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 、创设生活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生活本身又是一个数学课堂。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善于创设贴近学生生活的情境,让学生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例如在教学“千米的认识”这一课时,把课堂设在大街上,让学生亲自走一走、量一量,亲身体验1千米的长度,并且不断启发学生用身边的事物来描述1千米的长度,将学习与生活联系起来,学生就能深刻的领悟到“千米”的概念。再如学习“位置与方向”时,组织学生到操场上,帮助学生辨认操场的方向,并引导学生开展“问路”“指路”的模拟活动,在活动中运用方向的知识。这样巧妙地创设教学情境,使学生在学习中将生活经验联系起来,同时也有利于提高他们的观察能力、判断能力和利用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创设问题情境,鼓励学生质疑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问题”是促使学生主动学习的源泉和动力。因此,通过创设问题情境,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在质疑中去发现和解决问题,激活学生的思维,调动学习兴趣,从而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1.用猜想和验证来创设问题情境

猜想就是让学生提出大胆假设,然后验证猜想是否正确,这能够极大地激发学生的思维,使学习成为一项充满挑战并富有乐趣的事情。例如在教学“3的倍数的特征”时,先出示3、4、5三个数字,用这三个数字组成一个三位数,使这个三位数是3的倍数,然后请学生验证并猜想3的倍数的特征。通过一系列的猜想和验证,学生最后终于找到3的倍数的特征,不仅提高了学习积极性,而且教学效果也明显增强。

2.利用问题创设情境

小学生有着强烈的好奇心,有意识地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在好奇中探索知识,能够激发其学习的内在动力。例如在教学“同样多”的时候,创设一个小熊掰玉米的情境:一只小熊掰了8个玉米,另一只小熊掰了6个玉米,两只小熊的玉米不一样多,这时的问题是怎样才能使两只小熊的玉米同样多呢?学生们活跃起来,拿出自己的学具不停地摆弄,通过一系列的实验,终于得出了“让一只小熊给另一只小熊1个玉米,它们的玉米就同样多了”的结论。这种问题情境的创设,不仅能激发学生的探索兴趣,帮助他们获得新的发现,而且让他们对所学的知识也会有更深刻的理解。

三、创设游戏情境,引导学生主动探索

小学生活泼好动,喜欢做游戏,将游戏因素引入到课堂教学中,创设学生感兴趣的游戏情境,必能激活学生的思维,引导学生主动探索,使学习活动生动有效,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在教学“人民币的简单计算”时,为了让学生学会人民币单位间的换算,教师设计一个购买活动,准备三种形态各异的气球并标出每种气球的价格,让学生来购买,在购买过程中计算价格和换算钱币,列出算式进行计算。这样的换算方式激活了学生的思维,学生能够在实践中解决一些关于元、角、分的换算问题,从而将数学知识更好地应用于生活当中。

四、创设“亲历”情境,帮助学生化解难点

亲历就是亲身经历,只有亲身实践才能使认识更深刻。因此,教师可以在教学中创设一种学生“亲历”的教学情境,把抽象的知识化为具体的活动,让学生在亲历的情境活动中理解知识要点,化解知识难点。例如一年级数学中有这样一道思考题:前面有9人,后面有7人,一共有多少人?教师可以请学生到讲台上排队站一站,前面站9人,后面站7人,数一数便很快得出结论。小学生在进行含有9的数学运算时,常常会多加一个数字,不能得出正确答案,只有让学生置身于具体的情境当中,才能帮助他们认识到问题所在,得出正确的答案。这样的认识不仅是深刻的,而且也帮助学生轻松化解知识难点,教师的教学也会起到良好的效果。

五、创设“开放式”情境,放飞学生思维

教材中的许多内容都具有开放性的特点,因此教师要善于创设“开放式”的教学情境,鼓励学生从多角度、多方面寻求解决问题的途径,从而使学生拥有更大的思维空间,有效地培养学生思维的的广阔性、灵活性和独特性,激发学生的潜能和创造力,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例如在教学“三角形内角和”时,给学生提供一个开放的学习氛围,让学生借助操作学具,自主探索计算三角形内角和的方法。学生经过认真思考和积极讨论后,得出了以下4种方法:第一,测量法,测量各种三角形的三个内角的度数,将内角相加,结果都是180°;第二,折叠法,找到三角形两条边的中点,连线并沿线折,使一个角的顶点落在对边上,再把另外的两个角折过来使三个顶点重合在一起,这时三个角组成了一个平角,即是180°;第三,撕拼法,把三角形的三个内角∠1、∠2、∠3剪下来,再把它们的顶点重合拼在一起,三个内角能拼成一个平角,即说明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第四,拼合法,连接四边形的一条对角线,把它分成两个三角形,任意一个四边形的内角和都是360°,所以每一个三角形的内角和就是180°。教师给学生充足的空间和时间去研究和探讨,最终得出任意三角形的内角和都是180°的结论。在这种开放式的教学情境中,学生的思维得到了拓展,有效地提高了多维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情境的创设要切合数学学科的特点,要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只有创造适合学生发展的教学情境,才会有效地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和掌握知识。总之,恰当地创设课堂教学情境,巧妙地把学生的认知活动和情感活动结合起来,将会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去解决问题和发现规律,在自主掌握数学知识的同时,获得情感和能力的全面发展,最终取得事半功倍的学习效果。

(作者单位:山东省济宁市金乡县兴隆乡中心小学)

(责任编辑:徐晓卿)endprint

猜你喜欢
内角小熊三角形
三角与数列试题精选
三角形分割问题
三角形,不扭腰
小熊
三角形表演秀
如果没有三角形
多边形内外角问题的巧解
画一画
倍角三角形的几个性质 
可爱的小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