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 华,何楚红
(湘潭大学 文学与新闻学院,湖南 湘潭 411105)
正能量指的是一种健康乐观、积极向上的动力或潜能。本是物理学名词,其流行源于英国心理学家理查德·怀斯曼的专著《Rip it up》(中文译名《正能量》),其中将人体比作一个能量场,通过激发内在潜能,可以使人表现出一个新的自我,从而更加自信、更加充满活力。当下,人们为所有积极的、健康的、催人奋进的、给人力量的、充满希望的人和事,贴上“正能量”标签。[1]4新闻记者通过新闻媒体进行正能量传播,既是对现有社会制度的肯定,也是推动和谐社会建设的重要力量。
唐湘岳,高级记者,《光明日报》湖南记者站站长,全国思想文化系统“四个一批”人才首批入选者,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在32年的新闻实践中,他公开发表新闻作品2000多篇,其中170多篇为《光明日报》头版头条,7次获得中国新闻奖。经他挖掘的石雪晖、何遥、李黎明、王爱国等典型人物,一经报道即成为正能量的代表,成为人们学习的榜样;经他披露的社会矛盾与困难,往往能够迅速引起相关部门的重视并予以解决,将现实生活中的负能量转化为正能量。因此,以唐湘岳的新闻作品为例,探讨新闻记者在正能量传播中的社会责任及其实现途径,在当代中国无疑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利益关系的日趋复杂,一些与群众切身利益密切相关的问题相对突出,加上各种敌对势力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渗透进一步加剧,一些负面乃至敌对情绪被刻意放大,负能量、负面的声音在众生喧嚣中得到广泛传播,直接影响到人们的价值判断,甚至导致一些人的精神信仰出现危机,人们迫切需要获得正面的、积极的信息“以正视听”,迫切需要权威的舆论引导者“拨乱反正”。而正能量的传播,既是对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的充分肯定,又能鼓励人们保持积极向上的乐观心态,坚定人们对党和国家的信心,还能起到榜样示范作用,鼓励人们向正能量靠拢,向榜样的力量看齐。
2013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强调,必须坚持巩固壮大主流思想舆论,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激发全社会团结奋进的强大力量。作为我国宣传思想工作队伍中的重要成员,新闻记者有责任、有义务加强对正能量的传播,通过新闻报道和评论传播积极向上的精神和希望,引导公众认清形势,辨别善恶,正确看待工作和生活中的困扰和难题,这既是和谐社会建设对其提出的要求,也是其应尽的社会责任。而新闻记者专门从事新闻传播的身份,“社会公平的守望者”“正义的化身”的美誉,由他们来传播社会正能量,无疑也是最为合适和恰当的。
当前,在正能量的传播中,新闻记者的应尽之责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我国的新闻媒体责任重大,“舆论导向正确,是党和人民之福;舆论导向错误,是党和人民之祸”[2]564,“意识形态工作是党的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3],而“我们的宣传报道、舆论引导,如果弘扬的不是主旋律、传播的不是正能量,就失去了价值和意义,就是失职。做好舆论引导,必须更好地弘扬主旋律、更多地传播正能量”[4]1。作为新闻媒体履行社会责任的直接执行者之一,新闻记者必须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其中,新闻事实报道者的身份决定了新闻记者的首要任务是做好时代的记录者,以历史的眼光、发展的眼光观察社会现实,用手中的“笔”还原当代社会发展的历史,记录当代社会的正能量。作为《光明日报》的高产记者,唐湘岳深入生活,深入基层,采写了大量新闻报道。在农村创出千万资产,带领乡亲们走上致富之路的回乡创业大学生张浩;30年、一个人、一条狗、一匹马守护山林不要任何报酬的新时代活雷锋刘真茂;连续4年在火车站为旅客送免费姜汤,将株洲人的温暖送给天南地北人的株洲市民韩无盐……时代的每一次发展变化,时代所需要的正能量代表,时代所需要的爱心善举,都在唐湘岳的报道中有真实的记录。
新闻记者是按照社会分工从事新闻采访与报道的专门人员,是社会主义大家庭中的重要成员。在各司其职、各负其责的当代社会,新闻记者报国无他物,惟有手中笔如刀。在利用手中的笔进行新闻报道时,新闻记者不是简单地有闻必录,而是根据媒体定位、新闻规律等有选择地进行新闻传播。就正能量的传播而言,新闻记者有选择地报道生活中的好人好事,将正能量传递给普通受众,有选择地揭露社会中存在的黑暗现象,促成矛盾和问题的解决,从而成为正能量与每个人之间的连接者、沟通者,成为以一己之力为贫者言、为弱者呼的“斗士”。其中,唐湘岳仅2013年一年就通过亲身参与和新闻报道,帮助湘西永顺县独臂教师向启福实现了校舍梦、大学生姐弟“玻璃娃”实现了就业梦、28岁脑瘫姑娘黄扬文学梦、常德油菜花父子科研梦。老百姓生活中的老大难问题,通过新闻记者的努力,不但让相对弱势的群体梦想成真,让他们在困苦的生活中感受到来自社会的关爱与温暖,传递了正能量,而且通过公开的报道实现上传下达,亦能够引起党和政府的高度重视,将问题和矛盾的解决变成新的发展机遇,使负能量转化成正能量。
当前,我国正处于“黄金发展期”和“矛盾多发期”。这一时期人们的思想高度活跃,各种社会舆论不断出现,直接影响到人们的思想和行为,影响到社会核心价值体系的建设,影响到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报纸是作为社会舆论的纸币流通的”[5]474,“它是广泛的无名的社会舆论的工具”[5]473。广播、电视、网络等新闻媒体,亦是如此。它们既是舆论的主体,又是舆论的载体,扮演着双重角色。作为新闻媒体从业人员和“代言人”的新闻记者也因此必须承担起反映、传播、引导社会舆论的责任。其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但是正能量的魂,而且是新闻记者进行舆论引导的基础。在举国共建和谐社会的今天,倡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播、培育有利于社会发展、国家建设的新闻舆论,控制与引导不利于社会和谐、国家富强的社会舆论,为国家的建设与发展提供舆论支持,是每一个新闻记者的应尽之责。唐湘岳凭借手中的一支笔,不但通过胡昭程、郑培民、刘庚生、夏雨田、王爱国等典型人物的塑造,弘扬了时代精神,传播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而且通过“老百姓为什么是天”“那一刻,什么让她(最美护士)伸出手”等问题的回答,回应了社会观念,传播了社会正能量,促进了社会核心价值体系的建设。
国家富强、民族复兴、人民幸福的中国梦是中华民族的梦,是每个中国人的梦。在实现中国梦的过程中,新闻记者坚持社会责任,传递正能量,既是对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坚持与传承,又能营造有利于实现中国梦的舆论氛围。
“突出报道典型人物,强化宣传典型人物,这是我国新闻传媒体制的特点和特色,也是中国共产党新闻宣传工作的政治优势和宣传优势所在。”[6]8时至今日,典型报道在传播社会正能量时的榜样示范、舆论引导、民众鼓舞上的作用仍然不可小觑。
典型报道的关键在于发现典型人物身上的典型性。典型性是典型人物区别于其他一般人物的重要特征,既具有永恒性又有一定的时代性,展示在受众面前时往往体现为典型人物身上最为真实和美好的事迹,是社会正能量的集中体现。对于李时华这一先进人物典型,唐湘岳在已有媒体大多聚焦于“红豆哥”丈夫的默默奉献时,到湘潭大学扎根采访一个月,通过深入、详尽的采访,让新闻人物李时华直呼“只有唐老师懂我!”“他说出了我的心理话!”《讲台上,梅花傲雪——记与癌症搏斗坚守教学一线的湘潭大学副教授李时华》《生命与爱情》等相关报道的推出,李老师身患癌症却坚守讲台,爱岗敬业、关爱学生、潜心科研的优秀事迹得到广为传播,她身上中华民族传统的坚韧、执着等美德,新时期敬业、奉献等正能量也因此得以传递。
一般情况下,典型报道大多属于“规定动作”,发稿不成问题,但也正因为如此,用“组织鉴定式”的材料应付了事,“写谁谁看,谁写谁看”的现象在一些记者中不同程度地存在。但纵观唐湘岳的典型报道,可以发现经他之手报道的典型人物,在见报之后往往能够迅速在社会上掀起学习的热潮。究其原因,除了他的慧眼识珠、零距离采访、精雕细琢以外,与他对时代的担当、对社会高度的责任感、使命感密不可分。和平年代缺少“英雄”,正能量也鲜有那些“感天动地式的丰功伟绩”,而是更多地体现为“小的善行善举”。如果没有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和新闻敏感能力,这些“小的善行善举”由于在日常生活中比比皆是很容易被忽视。事实上,这些我们“身边的好人”“凡人善举”,不但蕴含着正能量,而且对他们的报道与宣传能够很好地引领社会道德风尚。因此,新闻记者对于正能量的传播必然包含这方面的内容,即通过新闻报道与评论鼓励普通人的善行善举,并把这种善行善举所带来的温暖传递给更多的人,从而影响与带动更多的人加入正能量的行列。唐湘岳所挖掘的典型中,无论是用生命诠释崇高师德的李时华,还是护校英雄刘庚生,抑或“最美护士”何遥,无一不是我们身边的普通人、“小人物”。而唐湘岳正是通过挖掘这些“小人物”身上的真善美,以及发生在这些“小人物”身上的“小事件”中的闪光点,传递向善的正能量。
一个个生活中的普通人物,由于新闻记者的用心采访与表达而成为典型人物,并载入时代的群英谱。透过这些用文字和图像构成的人物群像,我们除了知悉他们身上的感人事迹外,还可以从一个人物的报道中观照一群人的命运,了解到他们身后广阔的社会背景,当然也可以从他们这些“小人物”身上或多或少地找到你我的影子,找到你我都需要的社会正能量。也正因为如此,这些典型人物与普通老百姓之间没有距离感,也更易为人们所接受和效仿。
如果说典型报道是弘扬社会正气,树立公众学习的榜样,批评报道则是揭露社会阴暗,促成问题的解决。新闻记者开展新闻批评,维护社会公平与正义,既是实施舆论监督的有效途径,也是其履行社会责任的集中表现。
批评报道与正能量的传播并不矛盾,开展新闻批评,不但能够揭露社会生活中存在的矛盾和问题,让人民群众的积怨、呼声得到反映,而且“我们的批评报道,不是为批评而批评,不是为了展示和渲染落后现象,而是为了改进工作,解决问题,增强人们前进的信心”[7]741,即通过开展新闻批评使现实生活中存在的负能量转换为正能量。而且,在中国开展新闻批评必须坚持以正面宣传为主的方针,记者们在批评的同时总是寻找并传播社会生活中光明的一面、积极的一面,社会正能量因此得以凸显。
一般情况下,面对新闻批评,涉事单位认为记者在“找茬”,相关部门认为记者在“添乱”,被批评对象则利用各种手段对记者和媒体进行“公关”。在新闻批评稍有不慎就有可能遭致新闻官司的情况下,唐湘岳不但敢于大胆揭露社会上的不正之风和黑暗现象,而且成效显著,被称作“笔侠”,对于这一称号,他认为“做到像一个笔侠,能够用自己的笔作为刀枪,能够与黑暗势力、与腐败现象、与不正之风作斗争,能够通过自己的这种方式,能够帮助那些弱势群体,这是人们对我的一种期望”。
纵观唐湘岳已有的新闻批评稿,我们可以发现他不但通过批评稿件揭露问题,还原事实,而且自始至终从大局出发,从有利于促成问题解决,有利于社会安定团结的目的出发,开展的是建设性的批评,是饱含社会正义为人民群众大声疾呼的批评。《益阳市11岁小学生李振已被非法拘禁146天。社会各界强烈呼吁——不许用人质手段处理经济纠纷》是唐湘岳开展新闻批评的代表之作。他从获得新闻线索,到历经七天七夜与绑架人质者斗智斗勇,以及新闻见报,目的都是为了解救小人质。不仅如此,唐湘岳写批评报道,“不是文章一发了之,他时刻关注着问题的最后结果,甚至于一而再再而三、不厌其烦地、近似于强迫般地要求当事者切实解决存在的问题,不达目的决不罢休”[8]。也正因为如此,唐湘岳敢于揭露社会黑暗,为人民群众鼓与呼,成为正能量的化身,其采访与报道的过程也成为最为直接的正能量的传播过程。解救小人质报道的成功,既是新闻舆论监督的胜利,也是以唐湘岳为代表的社会正能量战胜负能量的胜利。而唐湘岳对“为民医生”的关注,则是通过对“负能量”的披露,使其最终转化为正能量的过程。《他为何离开这家医院》《“为民医生”胡卫民为何举报医院问题》《胡卫民“为民医生”的苦恼》等报道,既展示了“为民医生”勇敢对抗医疗腐败的风采,又证明了这个社会还是有好人、有正能量的存在,并成功引起相关部门重视,打响了我国揭露医疗反腐的第一枪。
弱势群体可以分成生理性弱势群体和社会性弱势群体两类。生理性弱势群体,指那些有着明显的生理原因,由于年龄、健康状况、体力、智力或心灵的素质的差异而产生的群体;社会性弱势群体基本上是社会原因造成的,如下岗、失业、受到社会排斥等。[9]122弱势群体在我国是一个非常庞大的群体,他们不仅是新闻记者重要的新闻来源与传播对象,而且对于他们的“安抚”与“引导”直接关系到社会的和谐与发展。
当前,不少记者尤其是民生记者以扶助弱势群体为己任,他们通过新闻报道和评论为弱势群体和爱心人士牵线搭桥,使弱势群体得到救助,使善行义举等正能量通过媒体广为传播。但不能忽视的是一些记者在对弱势群体进行帮扶时,是有选择性地进行帮扶,他们选择的往往是那些看上去能够引起轰动效应的个案,关注的是他们身上的“卖点”,而那些普通的弱势群体,则由于“相对平常”“过于普通”被无情漠视。不仅如此,他们“关注困难群体报道的立脚点,往往在于赚取受众眼泪,并没有真正去挖掘蕴藏其中的新闻”[10]53。此外,大多数新闻媒体有关弱势群体的报道并没有实现常态化,记者们大多在逢年过节等特定时期以及发生和弱势群体相关的突发新闻事件时重点关注,平时报道则相对较少。事实上,弱势群体不但在现实生活中处于一种很不利的状况,物质生活相对贫困,而且在市场竞争中处于弱势地位,在社会政治层面,也往往处于弱势的地位。[11]41他们在日常工作、生活中的“原始状态”,尤其需要新闻记者的关注。
弱势群体一直是唐湘岳的新闻作品关注的重点。他有关弱势群体的报道既展示这一群体身上所具有的顽强生命力,也通过报道引起社会关注,改变他们的生活状况。[12]正如唐湘岳自己所言“作为记者一定要有自己的新闻理想,尽自己所能去帮助他人,为老百姓解决问题!”其中,有关玻璃娃的系列报道,并未过多渲染玻璃娃经历大小骨折200多次的惨状,而是通过对相关新闻事实的选择与还原,树立了玻璃娃坚强不息、奋发图强的人物形象。其中,《玻璃娃有颗坚强心——湖南商学院学生程双佳的故事》(2013年5月4日《光明日报》1版)“可以摔跤,可以骨折,不能不读书!”“我不是乞丐,我是大学生!”“我需要别人的帮助,我更渴望被别人需要”三个部分中相关直接引语的运用,有关玻璃娃新闻故事的挖掘,在让人感动的同时,玻璃娃这一弱势群体身上的优良品质也得以宣扬,为其他弱势群体乃至正常人树立了学习的榜样。而《玻璃娃生活在充满爱的校园》(《光明日报》2013年5月6日4 版)通过对湖南商学院师生的采访,记录了玻璃娃背后的故事,深入剖析了玻璃娃之所以充满正能量的社会原因。《玻璃娃姐弟的青春之歌》(《光明日报》2013年5月8日4 版)、《玻璃娃姐弟鼓舞青春梦》(2013年05月15日12 版)则既展示了程双佳、程香溪乐观进取的精神品质,也通过采访与报道帮助程香溪实现了人民教师的梦想。
所谓弱势边缘群体是相对于“主流”而言的,他们在政治上无权势,缺乏社会支持网络;经济上日益贫困;文化心理方面自身价值不被认同,自信心低落。[13]1唐湘岳的新闻作品对其关注、采访与报道,本身就是一种正能量的传递行为,折射出党和政府对边缘弱势群体的关心,而弱势群体身上相关闪光点的挖掘与报道,无疑更是一种正能量的传播。
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既是时代发展的需要,也是新闻记者的应尽之责。但是在正能量的传播中,有记者抱着新闻民工的心态,“事不关己,高高挂起”,以旁观者的心态采写新闻;也有记者成了“包青天”“权威”“批评家”乃至“法官”,出现了角色的错位与越位;还有记者喜欢围观跟风,在围观跟风中迷失了自我……在网络上、现实中众声喧哗的今天,新闻记者不但要正确认识自身在正能量传播中的重要地位,而且要综合运用多种形式和手段传播社会正能量,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得到广为传播,为和谐社会的建设与发展营造正能量的舆论氛围。
参考文献:
[1] 《咬文嚼字》编辑部. 2012年十大流行语[J].咬文嚼字,2013(2).
[2] 江泽民.舆论导向正确是党和人民之福[M]//江泽民文选(第一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
[3] 倪光辉.习近平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强调 胸怀大局把握大势着眼大事 努力把宣传思想工作做得更好 刘云山出席会议并讲话[N].人民日报,2013-08-21(01).
[4] 杨振武.主旋律与正能量:做好舆论引导的价值内涵[J].青年记者,2014(17).
[5] 马克思.1848年至1850年的法兰西阶级斗争[M]//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一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6] 尹韵公.从“高、大、全”到片面完美——兼论典型人物报道的时代内涵[J].电视研究,2007(11).
[7] 李瑞环.坚持正面宣传为主的方针[M]//十三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8] 李丹,朱阳辉. “笔侠”唐湘岳的郴州情[EB/OL]郴州电视台《郴州新闻联播》,2014-04-09,http://www.ngcz.tv/tv/xinwen/xwlb/lm/2014/0409/33960.html.
[9] 李岩.传播与文化[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9.
[10] 汪成明.弱势群体报道中的几个误区[J].新闻实践,2007(8).
[11] 孙立平.如何看待弱势群体[J].安徽决策咨询,2002(9).
[12] 李传新.为光明而呼的战士——记《光明日报》驻湖南记者站站长唐湘岳[N].湖南日报, 2014-06-19(1).
[13] 张和清,向荣,高万红.弱势群体的声音与社会工作介入[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