佘志娟
教学是一种复杂的活动,教师应当认真地进行教学预设,以保证课堂教学的有效进行。但一些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往往更多地考虑自己怎样上这节课、怎样教得方便、怎样教得精彩,而很少从学生的角度出发,思考怎样让学生学得积极主动、学得生动;常常以自己的教学意愿将学生带入事先设计好的“陷阱”,很少考虑学生的情绪和感受。这些现象不得不让我们重新审视自己的课堂教学,因为教学是围绕学生学习展开的,所以教学应以学生为主体。学生作为活生生的个体,带着自己的知识、经验、思考、兴趣参与课堂学习活动,课堂教学必定呈现出多变性、丰富性、复杂性等特点。因此,构建动态生成的课堂必须以学定教,重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让学生运用学到的知识和技能充分地开展自主学习,课堂才能焕发出勃勃生机,使不同的学生获得不同的发展。
教学片断一:
师:小朋友们,今天有一位朋友和我们一起学习,它是谁呢?(孙悟空)小朋友们真聪明,它就是大名鼎鼎的孙悟空。
师(出示情景图):比一比谁更火眼金睛。猜一猜,有这里几个草莓呢?
生1:11个。
生2:13个。
生3:15个。
……
师:每个小朋友猜的都不一样,你想要老师提供怎样的帮助,大家就猜得对呢?也就是说,面对一些散乱的草莓时,有什么好办法马上知道有多少个呢?
生4:把10个草莓圈起来。
师:小朋友真聪明!现在老师把10个草莓圈起来,谁再来猜猜看有多少个草莓?
生5:15个。
师:现在为什么一下子就猜出有多少个草莓呢?
师:满十个放在一起,有神奇的作用,使人一眼就可以看出有多少个。(出示13枝铅笔和17个桃子)你们为什么能一下子就可以看出有几枝铅笔和多少个桃子呢?
生6:因为它们是十个放在一起的,就是十加几。
师:十加几就等于十几,这样算起来比较简单,如10+5、10+6、10+7、10+8等。
……
教学片断二:
师:小朋友喜欢孙悟空吗?今天他和我们一起学习数学呢!瞧,他要考考大家。
出示口算题:10+3 10+5 10+9 10+7 10+1 10+2
师:仔细观察这些口算题,你有什么发现?(生答略)
师:原来,奥妙是十加几就等于十几,这样算起来简单多了。
……
反思:
比较这两个教学片断,从互动这一个角度来谈谈两者的优缺点。
1.找准学生学习的现实起点
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首先要深入了解学生,找准学生学习的起点,改变过去“以学论学”为现在的“以学论教”。为了了解学生是否具备学习新知识的基础,教师要将教学起点放在学生思维的“最近发展区”。教学片断一中,上课伊始教师通过听音乐猜谜的方式引出大家熟悉的孙悟空,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习兴趣,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产生“凑十”的需求。而教学片断二,分两个层次全面复习“凑十法”:一是复习数的分成;二是有意识地渗透“凑十法”。从表面上看,此教学把“凑十法”涉及的知识点都考虑到了,但事实证明,这样万无一失的教学设计实际上把学生的思路固定了,不利于学生思维的发展。
2.改变学生学习数学的方式
教学片断一中,教师侧重于十加几的口算,如“面对一些散乱的草莓时,有什么好办法马上知道有多少个呢”的问题,学生自然要积极思考,想到满十个圈一下的方法,产生学习的内部需求。由于十加几的呈现方式多种多样,将零散的和整盒的十个放在一起,既为学生顺利地运用“凑十法”扫清了障碍,又发展了学生的思维,使他们认识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存在着许多需要解决的数学问题,从而诱发学生主动地发现并提出问题,积极地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而教学片断二中,教师直接让学生侧重十加几的计算,并告诉学生这样计算比较方便,我们以后就这样来做。这样教学没有让学生真正感受到计算的需求,学生完全没有自己的想法,没有自发产生要“干什么”的欲望,而是在教师指令下,要我“干什么”我就“干什么”。
“数学课堂不是教师表演的舞台,而是师生之间交往、互动的舞台;课堂不是对学生进行训练的场所,而是引导学生发展的场所;课堂不只是传授知识的场所,更应该是探究知识的场所。”记得有人说过:“教学永远是一门遗憾的艺术。”其实,任何一堂课,课后反思的时候,总会觉得有不足和遗憾,而教师的教学艺术水平正是在不断弥补不足和减少遗憾的过程中得到提升。让我们大家都来反思自己的课堂教学,使课堂焕发出生命的活力!
(责编 杜 华)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