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佳
近期,区内就“复式条形统计图”一课展开了同课异构的教学活动。复式统计表是描述数据的重要方法之一,它的结构、数据的填写和分析都要比单式统计表复杂。教材让学生借助单式统计表认识复式统计表的结构,掌握填表和分析的方法,有助于学生经历知识的发展过程,体会用复式统计表描述数据也是解决问题的需要。
在这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往往更多关注如何指导学生正确填表,注重实现知识与技能的目标更多一些,忽视了学生学习的经历、学习的体验、情感态度等方面的发展。所以,我以需求、生成、关照为三大关键词,通过“复式条形统计图”一课的教学,浅谈教学中儿童立场的体现。
一、从学习需求出发,巧编游戏,体现儿童立场
教材中的例1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出发,创设五年级4个兴趣小组活动的情境,并给出每个兴趣小组男、女生的人数,先让学生把4个兴趣小组的人数填在单式统计表里,紧接着提出“把4个兴趣小组的人数合并在一个统计表里,应该怎样填”的问题。如果按照教材的安排进行教学,学生仅仅是跟随教师的要求进行被动学习。这样的学习过程,学生虽然学会填表、学会分析,但接受到的仅仅是知识,形成的仅仅是技能,缺乏了情感的激发、能力的培养、个性的体现。为此,教师在教学中可对情境的设置作巧妙改变,有效引发学生的制表需求。
上课伊始,我通过多媒体出示课本上4个兴趣小组活动的情境,让学生根据信息填写以下4张单式统计表。
■
紧接着我安排了一个抢答游戏,共五个小问题:(1)航模小组男生有几人?学生快速回答:“8人。”(2)民乐小组女生有几人?学生快速回答:“5人。”(3)书法小组一共有几人?学生快速回答:“7人。”(4)哪组的男生最多?学生过了一会儿才回答:“航模小组的男生人数最多。”(5)4个兴趣小组的女生一共有几人?学生支支吾吾答不出来。我问:“为什么前面的问题你们答得又对又快,后面的问题却答不上来了呢?”学生说:“前三个问题从表中能直接看出来,后两个问题要对几张表进行比较、计算后才能找到结果。”我继续追问:“有什么好办法解决这个问题呢?”学生答:“把4张表合在一起看就方便了。”……抢答游戏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积极比赛谁答得快、谁答得准、谁答得声音响亮,突然遇到难“抢”答的问题时,学生体会到看几张表的麻烦之处,产生要把几个表合在一起的需求。这样看似简单的改变,教学效果却非同一般,既符合知识发展的规律,又符合儿童学习的心理,激发了学生的学习、探究需求,体现了教学中的儿童立场。
二、立足学习资源的生成,关注个性,体现儿童立场
遇到问题时,每个人都会有不同的解决方案,通过对众多方案的比较、分析、优化,从而形成解决策略。课堂教学便是教师引领学生明白知识的来龙去脉,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的过程。本课中复式统计表是如何来的,由教师直接告诉学生,还是让学生经历各个表合成的过程?如果教师直接告诉学生,教学目标仅停留在学生学会填表上;如果让学生试着合成表格,学生不仅学会填表,更让他们明确表格的结构、内容、数据分布特点等,进而对复式统计表有更深刻的认识和体验。同时,这样教学关注了每个学生个性化的思维,让不同的学生在不同的基础上得到了不同的发展。
当学生指出可以将4个表合并时,我让学生试着在纸上画一画,他们呈现出了丰富的、个性化的思考。如下:
■
■
……
通过交流修订,复式统计表的雏形已初步形成。
以往的课堂教学,教师只关注“我要给学生什么”,而不关注“学生有什么”。如果教师蹲下身子听一听学生说什么,看一看他们是怎么做的,就会发现学生的思考是非常有价值的,是非常宝贵的学习资源。课堂上让学生通过观察、比较、分析等活动,新知便能轻而易举地获得,而不需要教师再重复地讲解强调。同时,在这个过程中,既培养了学生个性化的思维,又使学生观察、比较、分析、概括的思维能力得到锻炼,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体现了教学中的儿童立场。
三、帮助学生成功探究,巧妙关照,体现儿童立场
体现儿童立场既要关注儿童的个性化思维,更要确保每个学生都有独立思考、自主学习的时空。课堂上一般都是提出问题后便让学生独立尝试探究,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应该根据问题的难易程度,预设学生探究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尽可能地让他们的探究获得成功。如果80%的学生通过探究不能获得成功,或一筹莫展、无从下手,那么会导致更多的学生失去信心,降低学习兴趣。因此,在充分体现学生主体性的同时,教师应该恰当充分地发挥好自身的主导作用。如本节课让学生尝试将4个表格进行合并时,教师通常有以下不同的处理方式。
A教师教学片断:
师:你们能试着把4张表合成1张表吗?在白纸上试一试。(学生有的看着4张单式统计表无从下手,有的直接合成下表)
■
教师帮助学生重新整合,生成新表,这种过程实则仍以教师的讲解为主。
……
B教师教学片断:
师:要把4张表合成1张表,想一想,这张表里包括哪些内容?
生1:要有男生、女生。
师:这4张表都是从男生、女生这个角度进行统计的,合成的表中也要包括男生、女生这两个栏目。还需要什么吗?
生2:还要写清是哪个小组的。
师:你的意思是要有航模小组、书法小组、民乐小组、美术小组的栏目并写清组别,这样新表既从男生、女生这个角度进行统计,又从不同的组别进行统计。下面,让我们一起来试一试。
……
经过这样的讨论交流后,学生清晰地了解了新表中应包括的内容,这样他们才会产生各种不同的整合方式。上述教学中,师生的交流看似简单,却激活了学生的思维,使得多数学生都能进行探究并获得成功。这种探究对学生、对课堂而言,才是有价值的、有意义的。
在本课教学中,通过创造性地设计抢答游戏,引发学生制作复式统计表的需要;通过有效的交流,给予学生进行探究的帮助;通过引导学生展开充分的讨论,生成复式统计表,培养统计的本领。这里,学生经历了需求、生成、体悟、反思、内化的过程,积极主动参与探究,促进学生的自主建构和主动生成,使儿童立场得以充分体现。
(责编 蓝 天)endprint
近期,区内就“复式条形统计图”一课展开了同课异构的教学活动。复式统计表是描述数据的重要方法之一,它的结构、数据的填写和分析都要比单式统计表复杂。教材让学生借助单式统计表认识复式统计表的结构,掌握填表和分析的方法,有助于学生经历知识的发展过程,体会用复式统计表描述数据也是解决问题的需要。
在这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往往更多关注如何指导学生正确填表,注重实现知识与技能的目标更多一些,忽视了学生学习的经历、学习的体验、情感态度等方面的发展。所以,我以需求、生成、关照为三大关键词,通过“复式条形统计图”一课的教学,浅谈教学中儿童立场的体现。
一、从学习需求出发,巧编游戏,体现儿童立场
教材中的例1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出发,创设五年级4个兴趣小组活动的情境,并给出每个兴趣小组男、女生的人数,先让学生把4个兴趣小组的人数填在单式统计表里,紧接着提出“把4个兴趣小组的人数合并在一个统计表里,应该怎样填”的问题。如果按照教材的安排进行教学,学生仅仅是跟随教师的要求进行被动学习。这样的学习过程,学生虽然学会填表、学会分析,但接受到的仅仅是知识,形成的仅仅是技能,缺乏了情感的激发、能力的培养、个性的体现。为此,教师在教学中可对情境的设置作巧妙改变,有效引发学生的制表需求。
上课伊始,我通过多媒体出示课本上4个兴趣小组活动的情境,让学生根据信息填写以下4张单式统计表。
■
紧接着我安排了一个抢答游戏,共五个小问题:(1)航模小组男生有几人?学生快速回答:“8人。”(2)民乐小组女生有几人?学生快速回答:“5人。”(3)书法小组一共有几人?学生快速回答:“7人。”(4)哪组的男生最多?学生过了一会儿才回答:“航模小组的男生人数最多。”(5)4个兴趣小组的女生一共有几人?学生支支吾吾答不出来。我问:“为什么前面的问题你们答得又对又快,后面的问题却答不上来了呢?”学生说:“前三个问题从表中能直接看出来,后两个问题要对几张表进行比较、计算后才能找到结果。”我继续追问:“有什么好办法解决这个问题呢?”学生答:“把4张表合在一起看就方便了。”……抢答游戏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积极比赛谁答得快、谁答得准、谁答得声音响亮,突然遇到难“抢”答的问题时,学生体会到看几张表的麻烦之处,产生要把几个表合在一起的需求。这样看似简单的改变,教学效果却非同一般,既符合知识发展的规律,又符合儿童学习的心理,激发了学生的学习、探究需求,体现了教学中的儿童立场。
二、立足学习资源的生成,关注个性,体现儿童立场
遇到问题时,每个人都会有不同的解决方案,通过对众多方案的比较、分析、优化,从而形成解决策略。课堂教学便是教师引领学生明白知识的来龙去脉,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的过程。本课中复式统计表是如何来的,由教师直接告诉学生,还是让学生经历各个表合成的过程?如果教师直接告诉学生,教学目标仅停留在学生学会填表上;如果让学生试着合成表格,学生不仅学会填表,更让他们明确表格的结构、内容、数据分布特点等,进而对复式统计表有更深刻的认识和体验。同时,这样教学关注了每个学生个性化的思维,让不同的学生在不同的基础上得到了不同的发展。
当学生指出可以将4个表合并时,我让学生试着在纸上画一画,他们呈现出了丰富的、个性化的思考。如下:
■
■
……
通过交流修订,复式统计表的雏形已初步形成。
以往的课堂教学,教师只关注“我要给学生什么”,而不关注“学生有什么”。如果教师蹲下身子听一听学生说什么,看一看他们是怎么做的,就会发现学生的思考是非常有价值的,是非常宝贵的学习资源。课堂上让学生通过观察、比较、分析等活动,新知便能轻而易举地获得,而不需要教师再重复地讲解强调。同时,在这个过程中,既培养了学生个性化的思维,又使学生观察、比较、分析、概括的思维能力得到锻炼,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体现了教学中的儿童立场。
三、帮助学生成功探究,巧妙关照,体现儿童立场
体现儿童立场既要关注儿童的个性化思维,更要确保每个学生都有独立思考、自主学习的时空。课堂上一般都是提出问题后便让学生独立尝试探究,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应该根据问题的难易程度,预设学生探究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尽可能地让他们的探究获得成功。如果80%的学生通过探究不能获得成功,或一筹莫展、无从下手,那么会导致更多的学生失去信心,降低学习兴趣。因此,在充分体现学生主体性的同时,教师应该恰当充分地发挥好自身的主导作用。如本节课让学生尝试将4个表格进行合并时,教师通常有以下不同的处理方式。
A教师教学片断:
师:你们能试着把4张表合成1张表吗?在白纸上试一试。(学生有的看着4张单式统计表无从下手,有的直接合成下表)
■
教师帮助学生重新整合,生成新表,这种过程实则仍以教师的讲解为主。
……
B教师教学片断:
师:要把4张表合成1张表,想一想,这张表里包括哪些内容?
生1:要有男生、女生。
师:这4张表都是从男生、女生这个角度进行统计的,合成的表中也要包括男生、女生这两个栏目。还需要什么吗?
生2:还要写清是哪个小组的。
师:你的意思是要有航模小组、书法小组、民乐小组、美术小组的栏目并写清组别,这样新表既从男生、女生这个角度进行统计,又从不同的组别进行统计。下面,让我们一起来试一试。
……
经过这样的讨论交流后,学生清晰地了解了新表中应包括的内容,这样他们才会产生各种不同的整合方式。上述教学中,师生的交流看似简单,却激活了学生的思维,使得多数学生都能进行探究并获得成功。这种探究对学生、对课堂而言,才是有价值的、有意义的。
在本课教学中,通过创造性地设计抢答游戏,引发学生制作复式统计表的需要;通过有效的交流,给予学生进行探究的帮助;通过引导学生展开充分的讨论,生成复式统计表,培养统计的本领。这里,学生经历了需求、生成、体悟、反思、内化的过程,积极主动参与探究,促进学生的自主建构和主动生成,使儿童立场得以充分体现。
(责编 蓝 天)endprint
近期,区内就“复式条形统计图”一课展开了同课异构的教学活动。复式统计表是描述数据的重要方法之一,它的结构、数据的填写和分析都要比单式统计表复杂。教材让学生借助单式统计表认识复式统计表的结构,掌握填表和分析的方法,有助于学生经历知识的发展过程,体会用复式统计表描述数据也是解决问题的需要。
在这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往往更多关注如何指导学生正确填表,注重实现知识与技能的目标更多一些,忽视了学生学习的经历、学习的体验、情感态度等方面的发展。所以,我以需求、生成、关照为三大关键词,通过“复式条形统计图”一课的教学,浅谈教学中儿童立场的体现。
一、从学习需求出发,巧编游戏,体现儿童立场
教材中的例1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出发,创设五年级4个兴趣小组活动的情境,并给出每个兴趣小组男、女生的人数,先让学生把4个兴趣小组的人数填在单式统计表里,紧接着提出“把4个兴趣小组的人数合并在一个统计表里,应该怎样填”的问题。如果按照教材的安排进行教学,学生仅仅是跟随教师的要求进行被动学习。这样的学习过程,学生虽然学会填表、学会分析,但接受到的仅仅是知识,形成的仅仅是技能,缺乏了情感的激发、能力的培养、个性的体现。为此,教师在教学中可对情境的设置作巧妙改变,有效引发学生的制表需求。
上课伊始,我通过多媒体出示课本上4个兴趣小组活动的情境,让学生根据信息填写以下4张单式统计表。
■
紧接着我安排了一个抢答游戏,共五个小问题:(1)航模小组男生有几人?学生快速回答:“8人。”(2)民乐小组女生有几人?学生快速回答:“5人。”(3)书法小组一共有几人?学生快速回答:“7人。”(4)哪组的男生最多?学生过了一会儿才回答:“航模小组的男生人数最多。”(5)4个兴趣小组的女生一共有几人?学生支支吾吾答不出来。我问:“为什么前面的问题你们答得又对又快,后面的问题却答不上来了呢?”学生说:“前三个问题从表中能直接看出来,后两个问题要对几张表进行比较、计算后才能找到结果。”我继续追问:“有什么好办法解决这个问题呢?”学生答:“把4张表合在一起看就方便了。”……抢答游戏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积极比赛谁答得快、谁答得准、谁答得声音响亮,突然遇到难“抢”答的问题时,学生体会到看几张表的麻烦之处,产生要把几个表合在一起的需求。这样看似简单的改变,教学效果却非同一般,既符合知识发展的规律,又符合儿童学习的心理,激发了学生的学习、探究需求,体现了教学中的儿童立场。
二、立足学习资源的生成,关注个性,体现儿童立场
遇到问题时,每个人都会有不同的解决方案,通过对众多方案的比较、分析、优化,从而形成解决策略。课堂教学便是教师引领学生明白知识的来龙去脉,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的过程。本课中复式统计表是如何来的,由教师直接告诉学生,还是让学生经历各个表合成的过程?如果教师直接告诉学生,教学目标仅停留在学生学会填表上;如果让学生试着合成表格,学生不仅学会填表,更让他们明确表格的结构、内容、数据分布特点等,进而对复式统计表有更深刻的认识和体验。同时,这样教学关注了每个学生个性化的思维,让不同的学生在不同的基础上得到了不同的发展。
当学生指出可以将4个表合并时,我让学生试着在纸上画一画,他们呈现出了丰富的、个性化的思考。如下:
■
■
……
通过交流修订,复式统计表的雏形已初步形成。
以往的课堂教学,教师只关注“我要给学生什么”,而不关注“学生有什么”。如果教师蹲下身子听一听学生说什么,看一看他们是怎么做的,就会发现学生的思考是非常有价值的,是非常宝贵的学习资源。课堂上让学生通过观察、比较、分析等活动,新知便能轻而易举地获得,而不需要教师再重复地讲解强调。同时,在这个过程中,既培养了学生个性化的思维,又使学生观察、比较、分析、概括的思维能力得到锻炼,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体现了教学中的儿童立场。
三、帮助学生成功探究,巧妙关照,体现儿童立场
体现儿童立场既要关注儿童的个性化思维,更要确保每个学生都有独立思考、自主学习的时空。课堂上一般都是提出问题后便让学生独立尝试探究,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应该根据问题的难易程度,预设学生探究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尽可能地让他们的探究获得成功。如果80%的学生通过探究不能获得成功,或一筹莫展、无从下手,那么会导致更多的学生失去信心,降低学习兴趣。因此,在充分体现学生主体性的同时,教师应该恰当充分地发挥好自身的主导作用。如本节课让学生尝试将4个表格进行合并时,教师通常有以下不同的处理方式。
A教师教学片断:
师:你们能试着把4张表合成1张表吗?在白纸上试一试。(学生有的看着4张单式统计表无从下手,有的直接合成下表)
■
教师帮助学生重新整合,生成新表,这种过程实则仍以教师的讲解为主。
……
B教师教学片断:
师:要把4张表合成1张表,想一想,这张表里包括哪些内容?
生1:要有男生、女生。
师:这4张表都是从男生、女生这个角度进行统计的,合成的表中也要包括男生、女生这两个栏目。还需要什么吗?
生2:还要写清是哪个小组的。
师:你的意思是要有航模小组、书法小组、民乐小组、美术小组的栏目并写清组别,这样新表既从男生、女生这个角度进行统计,又从不同的组别进行统计。下面,让我们一起来试一试。
……
经过这样的讨论交流后,学生清晰地了解了新表中应包括的内容,这样他们才会产生各种不同的整合方式。上述教学中,师生的交流看似简单,却激活了学生的思维,使得多数学生都能进行探究并获得成功。这种探究对学生、对课堂而言,才是有价值的、有意义的。
在本课教学中,通过创造性地设计抢答游戏,引发学生制作复式统计表的需要;通过有效的交流,给予学生进行探究的帮助;通过引导学生展开充分的讨论,生成复式统计表,培养统计的本领。这里,学生经历了需求、生成、体悟、反思、内化的过程,积极主动参与探究,促进学生的自主建构和主动生成,使儿童立场得以充分体现。
(责编 蓝 天)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