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联歌
设施草莓秸秆生物反应堆技术
吕联歌
草莓作为一种时令水果,以其果肉多汁、酸甜可口、芳香宜人、营养丰富而深受人们的喜爱。渭城区从2011年开始引进种植草莓,目前种植面积已超过500亩,主栽品种为红颜、章姬,笔者通过连续三年在陶园居现代农业园区设施草莓基地对草莓栽培管理技术的摸索,研究总结出设施草莓生物反应堆技术,据统计,保护地草莓生产中应用秸秆生物反应堆技术,可使草莓个大、色艳、香味浓、糖度高,提早成熟上市10~15天,产量提高30%以上,亩增收5 000元左右。
草莓是病害重、怕重茬的作物之一,连续3年重茬减产40%以上。只要提高草莓大棚内二氧化碳浓度、减少病害发生就能大幅度提高草莓产量,改善草莓品质。秸秆生物反应堆技术是使作物秸秆在微生物(纤维分解菌)的作用下发酵分解产生二氧化碳、热量、抗病孢子、有机质和无机肥料来提高作物抗病性、产量和品质的一项新技术。据测定,1 kg秸秆可以释放出3 037 kcal的热量,提高地温4~6℃、气温2~3℃,生育期提前10~15天。二是微生物活动时产生大量二氧化碳向草莓行间释放,大大缓解了保护地由于保温密闭造成的二氧化碳气体亏缺。有研究表明,1 kg秸秆产生1.1 kg二氧化碳,使大棚内二氧化碳的浓度提高到900~1 900 mg/kg,二氧化碳浓度提高4~6倍,光合效率提高50%以上。三是秸秆分解后形成有机质,有利于改善壤结构,增强土壤肥力,为根系生长创造良好的环境。四是由于土壤中有益微生物的旺盛活动,大大抑制了有害微生物的繁殖,可使植物发病率降低90%以上,农药用量减少90%以上。五是秸秆在反应过程中,菌群代谢产生大量高活性的生物酶,与化肥、农药接触反应,使无效肥料变有效,使有害物质变有益,最终使农药残毒变为植物需要的二氧化碳。
目前,草莓上应用较多的是内置式反应堆。内置式反应堆是利用植物叶片主动吸收二氧化碳的特性,在草莓种植行下建造的反应堆,实践证明它操作方便,简单易学,效果明显。
1)施肥备料。秸秆生物反应堆可以促进养分分解,但不能取代施肥。在草莓定植前10天左右,亩施充分腐熟好的有机肥5 000 kg以上、过磷酸钙40~50 kg、硫酸钾15 kg作基肥,耕翻后整平。准备菌种、麦麸和秸秆三种反应物。其比例(质量比)为菌种∶麦麸∶秸秆=1∶20∶500。通常每亩菌种用量为8~10 kg,麦麸每亩用量为160~200 kg,主要为菌种繁殖活动提供养分;秸秆可以就地取材,玉米秸、稻草、麦秸、稻糠、豆秸、菌糠均可,大约准备4 000~5 000 kg。
2)菌种预处理。菌种使用前必须进行预处理。方法是用1 kg菌种和20 kg麦麸干着拌匀,再用喷壶喷水,喷水16 kg。麦麸也可以用饼类、谷糠替代,但其用量应为麦麸的3倍,加水量应视不同用料的吸水量确定(以手轻握不滴水为宜)。菌种现拌现用,也可以当天晚上拌好第2天用。晚冬和早春季节要提前3~5天拌好菌种备用。拌好的菌种一般摊薄10 cm存放,冬季注意防冻。
3)挖沟铺秸秆。草莓定植前7~10天,在两垄定植行下起土20 cm深、50~60 cm宽,挖出的土堆放在沟的两侧,将秸秆平铺到挖好的沟内,铺匀踏实、踩平,厚度30 cm左右,在沟两头各露出10 cm秸秆茬以利于散热、透气。
4)撒菌种。填完秸秆后,先在秸秆上均匀撒施饼肥,用量为每亩100~200 kg,然后再把处理好的菌种撒在秸秆上,并用铁锹轻拍,使菌种漏至下层一部分。如不施饼肥,也可以在菌种内拌入尿素,用量为1 kg菌种加50 g尿素,目的是调节碳氮比,促进微生物分解。
5)打孔。将沟两边的土回填于秸秆上,浇水湿透秸秆。2~3天后,找平起垄,秸秆上土层厚度保持15 cm左右。7天后在垄上按株行距定植,缓苗后覆地膜。用14号钢筋在定植行上打孔,20 cm见方打一孔,孔深以穿透秸秆层为准,以便热量和二氧化碳即可从孔中溢出。
应用内置式秸秆生物反应堆要做到 “三足”、“一露”、“四不宜”。“三足”是指秸秆用量、菌种用量和第1次浇水要足。“一露”是指在沟两头,秸秆要露出10 cm。“四不宜”是指沟不宜挖成深条沟;开沟不宜过深,以20 cm为宜;覆土不宜过厚,以10~15 cm为宜;打孔不宜过晚,浇水4天后及时打孔。
吕联歌,陕西省咸阳市渭城区农业技术推广站,邮编712000。
2014-10-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