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脏微小血管瘤超声与CT诊断结果的比较

2014-03-03 14:44唐敬宽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14年1期
关键词:低密度征象边缘

唐敬宽

(四川省中国五冶集团有限公司医院,四川成都 610081)

肝脏微小血管瘤超声与CT诊断结果的比较

唐敬宽

(四川省中国五冶集团有限公司医院,四川成都 610081)

目的探讨肝脏微小血管瘤超声与CT诊断结果的比较。方法选取我院2011年1月-2013年1月200例肝脏微小血管瘤患者,均经超声诊断确实,对其应用CT平扫、CT增强三期扫描检查,分析CT诊断结果是否和超声诊断保持一致性。结果超声诊断肝200例血管瘤患者中,经CT平扫呈现阴性者72例,经CT增强三期检查显示为阴性患者36例。结论与超声检查比较,肝脏微小血管瘤应用CT检查存在一定局限性,因此CT扫描前应让患者了解实际情况。

肝脏微小血管瘤;超声检查;CT诊断

本文选取200例超声诊断肝脏微小血管瘤患者,与CT诊断结果比较,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1年1月-2013年1月200例肝脏微小(直径≤1.5cm)血管瘤患者,患者均具有AFP阴性,无肝癌发生可能性,其中男50例,女150例,年龄40-60岁。

1.2 方法

超声检查所应用仪器为西门子ACUSON-X300(频率2.5-4.0MHZ)、意大利百胜AU3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频率3.5-5.0MHZ),CT应用Somatom Balance螺旋CT,容积扫描,层厚5-8mm,若有必要,以0.2mm薄层重建,患者首先应用常规平扫,然后予以增强三期扫描。

2 结果

本文所选取200例患者中,有75例实施B超检测,115例应用彩超检测,其余10例将B超和彩超联合应用进行检查,发现微小血管瘤病灶共260个,直径为0.5cm-1.5cm,36例患者同时有2个病灶,12例则出现3个病灶,呈现圆或椭圆状,分布在全肝,肝右叶较多,200例患者中126例病灶较小但存在较高典型性,超声检查主要表现为均质、强回声、边缘清晰、后壁声影提高的肝内占位,经彩超检查会发现病灶中由于血液流动速度减低,使得多普勒超声无明显信号或存在较低频谱信号,四周存在搏动性血流。剩余74例具有边缘加强回声,均匀低回声或混合回声等较为复杂化的声像图。

所有患者均应用常规平扫检查,然后实施增强三期扫描,选用二快一慢CT扫描方法,在此过程中患者需具有同等呼吸力度。经平扫显示发现108例126个病灶,直径0.8-1.5cm,CT检查发现具有圆或椭圆状低密度影,多数密度出现均匀性,具有清晰边界。增强三期扫描观察到164例192个病灶,直径0.6-1.5cm,经CT检查发现大部分动脉期病灶边缘或局部存在较为均匀强化,有的还会出现边缘、中心位置共同强化,中心结节状强化,门脉期缓慢往中央位置进行扩散推进,存在延迟性(3-10分钟)病灶具有等密度性、稍高密度、低密度性充填等,其临床表现较为复杂。12例患者在早期存在不规则性中度强化,而在延迟期则出现稍低密度,6例无强化,类囊肿状,壁厚。在肝脏内存在病灶患者经CT诊断显示肝良性占位,存在血管瘤几率较大。经CT检查无病灶时通常予以复查或深入检查。

所有好经超声诊断肝脏微小血管瘤症状,然后予以CT检查显示,CT增强呈现阴性者36例(18%),只应用CT平扫呈现阴性者72例(36%)。

3 讨论

超声检查时典型肝血管瘤存在清楚边界,具有高回声类型边界较为清楚,内部存在网格化改变,四周具有裂隙征,类似“浮雕样”变化,而低回声型有清楚边界,四周存在带状高回声环,具有“花瓣状”变化[1]。本文有126例病灶较小但存在较高典型性,74例具有边缘加强回声,均匀低回声或混合回声等较为复杂化的声像图。肝血管瘤回声图像因海绵窦回声和海绵窦之间存在多重界面,由窦内血液而产生,高回声之后回声增强则是因为声波透射海绵窦中血流而产生,此乃血管瘤所特有的特殊性征象,及时在恶性肿瘤疾病在存在。CT检查时,因为本文所选取的肝脏微小血管瘤患者,在检查中因为体积过小,病灶中心位置大多数未产生代表性瘢痕组织,未有血栓形成现象,位存在低密度出血,瘤灶内未产生钙化。增强三期扫描观察到164例192个病灶,直径0.6-1.5cm,经CT检查发现大部分动脉期病灶边缘或局部存在较为均匀强化,有的还会出现边缘、中心位置共同强化,中心结节状强化,门脉期缓慢往中央位置进行扩散推进,存在延迟性(3-10分钟)病灶具有等密度性、稍高密度、低密度性充填等,其临床表现较为复杂。结节状强化与腹主动对比具有等密度性,在诊断血管瘤中属于重要征象,特异性达到100%[2]。

肝脏微小血管瘤应用CT时临床表现具有复杂性与多样性,与超声检查相比较,肝脏微小血管瘤CT检查更存在一定局限性,主要原因一般认定有病灶过于小,无法投射病灶层面,患者过于紧张无法合理配合,导致呼吸动度受到不利影响,无法投射病灶层面。病灶过小、大部分集中在肝脏边缘,和容易因容积效而受到影响。病灶具有较厚的血管壁,管腔窄小,无法顺利应用造影剂。超声探头进行检查过程中可应用多角度、多方位、多频率实时切面成像,清晰观察奥血管瘤内窦状结构,具有较高病灶检出率,此优势在应用CT检查过程中并不具备。

在临床应用中完全采信超声检查结果,也不具有可行性,肝脏血管发生变异,原发性小肝癌,肝血窦,肝局灶性结节增生等类型的病变也会在应用超声是被诊断或存在肝脏微小血管瘤征象。单纯应用超声检查或CT检查往往容易出现错诊漏诊现象。经超声、CT诊断出现肝脏微小血管瘤征象时,需及时告知患者,并采取随访或者进一步诊断确认。临床中,对肝血管瘤进行确诊时需采取超声、CT、MRI、核素扫描等影像检查相结合,≥2种检查结果保持一致性时,且依据临床化验室检查结果,穿刺活检等进行病理性诊断。在得到较为明显的临床诊断结果后,需和临床医生相配合进行肝血管瘤防治宣教,降低患者心理负担[3]。

总之,在临床中CT检查存在一定误诊漏诊现象,临床应用中需与超声检查相配合,方得到较准确诊断结果。

[1]何志兵,赵百川,陈首名.超声诊断肝脏微小血管瘤CT诊断结果及比较[J].医学信息,2010,2:202-203.

[2]陈晓阳.肝血管瘤超声图像特征的临床观察[J].中国医药指南,2012,10(20):98-99.

[3]刘维,窦晓霞,吴彩玲.微小肝血管瘤的超声与CT影像对比分析[J].甘肃医药,2010,29(6):643-644.

猜你喜欢
低密度征象边缘
低密度隔热炭/炭复合材料高效制备及性能研究
产前超声间接征象在部分型胼胝体发育不全诊断中的价值
Lung-RADS分级和CT征象诊断孤立性肺结节的价值
低密度超音速减速器
一张图看懂边缘计算
乳腺癌患者CT征象与SIRT1表达水平的关系研究
急性球形肺炎的CT征象分析
一种低密度高强度导电橡胶组合物
线性低密度聚乙烯装置的先进控制应用
在边缘寻找自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