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琛茗,董胤佳,陈颖梅
自从朝鲜战争采用空运伤员以来,美军极其重视伤员的空中救护体系建设[1]。近年来,随着美军在海外军事行动及自然灾害的增加,对空中后送体系提出了更多的要求。联合国维和部队的卫勤救治体系主要沿袭美军体系。2010 年6 月~2011 年2 月,作者作为我军第6批赴黎巴嫩医疗分队队员,在联合国驻黎巴嫩维和部队任务区(UNITED NATIONS INTERRIM FORCE IN LEBANON,简称UNIFIL)执行维和任务,具体承担了任务区内Ⅱ级医院(LEVEL ⅡHospital)空中救援任务。执行任务期间,作为空中急救护士,曾多次向Ⅲ级医院通过空中后送伤员,并且参加UNIFIL 组织“天使救援”空中伤员救援演习,现将空中后送中护理工作的情况介绍如下。
1.1 体系完善 联合国卫勤保障具有高度规范化、标准化、制度化的特征,由于特殊的政治、军事、地理和气候环境,为确保人员的机动和物资的运输,联合国维和任务区有很强的空运后送能力。在黎巴嫩任务区内编制有一个意大利飞行中队,西班牙、法国营有自己的直升机分队。直升机中有专门医疗救护直升机,由意大利飞行中队承担飞行任务。西班牙、法国营的直升机仅在紧急情况下承担伤员救治任务。就医疗救援设置来讲,每个部队均配置有一个Ⅰ级医院,承担伤员现场急救及后送任务,整个联黎部队设置一所Ⅱ级医院,即作者所在的中国Ⅱ级医院,考虑到救援的时间因素,医院距离直升机场仅500米。按照联黎司令部的命令,医院设置有两个空运医院队,实现24 小时值班制,实现了完善的空中救援体系及医疗后送网络化。
1.2 流程明确 由于伤员后送涉及到指挥、医疗、通讯、飞行、安全等多部门的协作,为避免衔接中出现漏洞,联合国形成了一套较为成熟的标准工作程序(SOP),明确了各级机构和各类人员的职责和主要工作流程,使得人员分工、任务步骤明确,基本确保各项工作的顺利完成。在救治的流程中,特别强调了空运急救护士的配置和重要性。
2.1 护患沟通困难 护患沟通是护理工作的第一步,但在这种条件下却成为难题,具体表现:(1)语言沟通障碍。联黎部队目前有30 个出兵国,部分国家的维和军人不懂英语,虽然平诊由Ⅱ级医院的当地雇员翻译,但空中救援受条件限制不可能随行带翻译,加之飞机上噪音大、颠簸,更加大了语言沟通的困难。(2)文化背景差异。任务区内的维和人员来自世界各地,有不同的宗教信仰、民族习俗、生活方式、兴趣爱好。穆斯林患者通常每天要作5 次祷告,即使生病也照样坚持。(3)护理需求不同。西方国家的护理理念与国内有差异,西方国家患者从精神上更依赖于护理人员,在空运转运伤员上尤为突出,他们会一直用求助的眼神盯着护士,渴望得到心灵的慰藉。
2.2 航空环境对人体的影响 航空环境对人体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1)高空的相对缺氧和低气压。随着飞行高度的增加,大气压力和氧分压降低,因此在飞行中医护人员和伤病员均可出现心悸、胸闷等不适,有的甚至带来致命打击。(2)晕机。飞机垂直或水平的加速会影响大脑的血供和前庭功能,伤病员会出现晕机,表现为头晕、呕吐,会加重原有的伤情,甚至导致误吸[3]。
2.3 空中护理操作困难 由于受空间狭小、飞行颠簸、噪音大等因素的影响,在空中护理操作困难,具体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1)输液困难,液体悬挂不稳定,如系瓶装易碎。(2)监测生命体征不变,尤其是监测血压。(3)管道护理困难,特别是气管插管和胸腔闭式引流管;四、护理文书记录困难[4]。
3.1 画板与肢体语言结合 事先将空中救护中出现频率最高的对话准备上20句,如“是想咳嗽吗?”、“想翻身吗?”等,然后将每一句翻译成多种语言,并配上插图,制成画板。在具体的工作时,护士运用肢体语言、仪表、表情等表达思想,传递信息,配以画板,这样可基本实现护患沟通。另外,我们在工作中发现无论中西方患者,在后送时都非常紧张,因此对患者的鼓励显得尤为重要,如飞行前用最简单的话语对其鼓励,比如“不要担心,我们一定将您安全送达”,这句话护士在平时就已熟记任务区常见语种的说法,并脱口而出,另外通过目光接触、抚摸、牵手相结合的方法鼓励患者[5]。
3.2 携带好急救装备 目前美军的空中救援提携将装备分为两类。第一类为“便携移动式临时装备”,设备主要有急救医疗机构提供,具体品种及数量根据伤员救治及运送需求,有空运外科医师确定,伤员到上一级医疗机构后,设备由飞机带回。第二类为“固定的空运医疗设备”,设备由空运医疗指挥中心装备,分别安置于专用运输机、医疗直升机或指定的医疗机构内,包括有呼吸机、监护仪、注射泵、除颤仪等生命监测、支持及急救的各种设备,为医疗救治提供全方位的支持。这种科学的分类法是基于将急救直升机固定,并配置急救硬件的方式,适合保障基数大的运营。作为空中救援护士,在平时就将第一类装备所涉及药品、物品固定,制成空中急救包,而第二类装备则与救护车上装备实现共享。需要强调的是氧气的储备应足够,甚至满足机组成员供氧需要。
3.3 做好前期工作,减少空中护理操作 为减少空中操作,应积极做好后送前工作:(1)对患者生命体征的监测。如伤病员气道不畅,可事先给予气管插管,危重伤病员给予建立1 或2 条静脉通道,保证1 条为中心静脉置管,同时留置导尿管。(2)将伤病员在担架固定妥当,颈部用颈托固定,四肢用安全带系好,保证输液通路及各种管道畅通,空中输液用塑料输液袋,因其有一定的可塑性、受气压变化影响小,不易破碎,快速补液时还可用手加压。(3)登机后,定人定岗,物品科学分类、定位,合理利用空间。(4)使用表格式的医疗文书,医护合一,一式3 份,即便利填写,又方便保存和交接。
4.1 体系健全流程明确 目前联合国任务区内的空中后送体系主要参考美军而建。近年来,随着需求的不断增加,体系不断健全,而且不断在调整,体系内的运转都有标准工作流程(SOP),在这个SOP内规范了人员配置、医疗装备、通讯等若干细节,围绕伤员空运大量新的救治设备的安装及配置,以及整个流程的不断优化,强调无缝连接,使伤员在整个过程中的安全性有了进一步的提高。SOP 中特别强调了空中急救护士的工作及重要性。
4.2 坚持训练的重要性 SOP中反复强调了空中后送护士的重要性,这极大增强了护理人员的使命感,因此平素的“练兵”就是高标准完成任务的关键。训练可从以下几方面开展:(1)个人综合素质的全面训练,包括外语运用能力、体能训练等,作者在黎期间坚持每天3000米体能锻炼,成绩远超过军标,良好的体魄是完成好空中后送任务的基本保障。(2)标准工作流程(SOP)的反复学习。(3)在急救医师的指导下熟练掌握急救设备的使用。(4)医院层面的伤员后送演练。
4.3 空中后送的重要性 虽然空中后送体系繁琐,操作复杂,但为伤病员的救治赢得了时间,极大的提高了救治成功率。从另一个层面讲,完善的后动体系也可避免重复的卫勤建设,实现资源的最优化配置及使用。
[1]都定元.美国空中急救概况[J].创伤外科杂志,2005,7(2):159-161.
[2]韩世新.联合国苏丹特派团伤病员空运后送的组织实施[J].西南国防医药,2011,21(2):211-213.
[4]Janousek JT,Jackson DE,De Lorenzo RA,et al.Masscasualty triage knowledge of military medical personnel[J].MilMed,1999,164:332-335.
[5]韩玉霞,陈萍,史小英.赴黎维和二级医院住院患者心理护理经验探讨[J].西南国防医药,2012,22(4):428-4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