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淑珍,黄彬华
胃癌是我国最为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发病人群主要是50岁以上的中老年,但是近年来≤44岁的青年人胃癌发病率有逐年升高趋势。目前,由于对青年人胃癌的疾病特点认识不足,早期易发生漏诊和误诊[1]。更好地认识青年人胃癌的临床病理特点将有助于更好地诊治这部分患者,因此,本文对我院2000年1月~2013年9月收治经病理确诊的21例青年人胃癌的临床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1.1 临床资料 收集我院2000 年1 月~2013 年9 月经病理确诊的21例青年人(≤44 岁)胃癌患者的临床病例资料,其中男8例,女13例,男:女=1:1.625,年龄最小21 岁,最大43 岁,平均33.8 岁,中位年龄32 岁。同期收治的胃癌病例总数为193例,青年人胃癌占胃癌患者总数的10.9%。根据国际抗癌联盟(Union for International Cancer Control,UICC)AJCC关于胃癌的TNM 分期标准[2],并参照第14 版日本《胃癌处理规约》的分期标准[3],本组21例青年人胃癌中,I 期3例占14.3%,Ⅱ期5例占23.8%,Ⅲ期11例占52.4%,Ⅳ期2例9.5%。
1.2 方法 对入选的21例青年人胃癌的临床病理特点进行回顾性分析,包括患者的性别、年龄、幽门螺杆菌(Hp)感染率、临床表现、病变部位、病理肉眼类型、病理组织学类型、淋巴结转移率、临床分期、误诊情况等。所有病例的病理诊断标准参照WHO《消化系统肿瘤病理学和遗传学》[4]。用日本电子内镜对有消化道症状的患者做检查。用快速尿激酶试验法检测Hp。早期胃癌大体分型采用日本内镜学会提出的方案[5],进展期胃癌大体分型采用Borrmann分型[6]。
2.1 Hp感染率 21例中阳性16例占76.2%。
2.2 临床表现 上腹部疼痛伴反酸嗳气、纳差19例占90.5%,多为隐痛或胀痛。消瘦10例占47.6%,腹胀9例占42.9%,贫血8例占38.1%,间歇性黑便7例占33.3%,呕血2例占9.5%,幽门梗阻2例占9.5%。本组患者自有上述临床表现至确诊胃癌的时间为4周~2年,其中约52.4%(11/21)的患者在确诊时已有症状1年以上。
2.3 肿瘤部位 贲门胃底部3例占14.3%,胃体部3例占14.3%,胃窦部15例占71.4%。
2.4 病理肉眼类型 早期胃癌3例占14.3%,其中Ⅱc型1例,Ⅲ型2例,胃镜主要表现为单发的浅表糜烂或溃疡。进展期胃癌18例占85.7%,其中BorrmannⅡ型3例,胃镜表现为胃壁局部明显增厚呈外生性生长;Borrmann Ⅲ型13例,胃镜表现为较深的不规则溃疡,溃疡边缘呈围堤状隆起或凹凸不平的结节状,溃疡底部不平坦,覆盖有污秽苔或棕褐色出血坏死组织;Borrmann Ⅳ型2例,胃镜表现为部分胃黏膜皱襞消失,注气不易展平,胃壁增厚而僵硬,在胃窦幽门部引起环状狭窄。肿瘤的大小以最大径(长径)与其垂直相交的最大径(短径)记载,0.5~1.0cm 1例,1.1~2.0cm 2例,2.1~4.0cm 15例,>4.0cm 3例。
2.5 病理组织学类型 采用WHO分类标准分为高、中、低分化管状腺癌,乳头状腺癌,黏液腺癌,印戒细胞癌等。21例青年人胃癌中,高、中分化腺癌2例占9.5%,低分化腺癌10例占47.6%,黏液腺癌6例占28.6%,印戒细胞癌3例占14.3%。光学显微镜下观察18例进展期胃癌,发现癌组织向深部平滑肌层浸润,有的病例侵犯浆膜层,并可以观察到癌细胞浸润肠壁的小血管及淋巴管。
2.6 淋巴结转移率 21例中有淋巴结转移17例占81.0%。
2.7 误诊情况 21例中首诊时有3例被诊断为消化性胃溃疡,误诊率为14.3%,误诊率偏高。
21例青年人胃癌中女性多于男性,男:女=1:1.625,与文献报道相符[1]。这一现象的发生机制可能与女性雌激素分泌和代谢有关。有研究表明,用免疫组化法可以在男、女胃癌患者的癌细胞内检测到雌激素表达阳性,在男性病例中雌激素高表达无年龄差异,而在女性病例中雌激素高表达的全部是青年患者。
一直以来Hp感染都被认为是导致胃癌发生发展的重要因素[4]。近来有文献报道Hp阴性的胃癌患者的预后比阳性者差[6]。因此,临床应关注Hp 阴性的胃病患者。
本组资料显示:最常见的临床表现是上腹部疼痛伴反酸嗳气、纳差,其次是消瘦、腹胀、贫血、间歇性黑便、呕血、幽门梗阻。约52.4%的患者在确诊时已有上述临床表现1年以上,大多数患者起病初期不求医或盲目服用药物,有的患者甚至惧怕胃镜检查,延误了最佳诊断和治疗时期。因此,青年人出现胃部疾病的表现时要及时就医,准确诊断和治疗。青年人胃癌的好发部位在胃窦部;多数肿瘤大小为2.1~4.0cm;大部分属于进展期胃癌,病理肉眼类型以Borrmann Ⅲ型最多见;病理组织学以低分化腺癌和黏液腺癌居多,分化程度低,恶性程度较高;淋巴结转移率高,患者的临床TNM 分期以Ⅲ期为主;有3例首诊被诊断为消化性胃溃疡,误诊率偏高。
本文对21例青年人胃癌临床病理资料的回顾性分析结论,有助于提高对该类疾病发病特点的认识、对于更好地诊治青年人胃癌有重要的指导意义。鉴于我国青年人胃癌发病率有增高趋势,应重视青年人表现出来的上腹部疼痛伴反酸嗳气、纳差等消化道症状,对有胃癌家族史,尤其是用药后症状不缓解,并伴有消瘦、腹胀及贫血、黑便等症状的高危人群,应尽早做Hp检测、胃镜及病理学检查,对被诊断为消化性胃溃疡的患者给予抗溃疡治疗后,要做胃镜及病理学复查,同时,对Hp 阴性的可疑患者应予以重视,尽可能地减少误诊及漏诊率。
[1]田林,任建林,王岚,等.青年人胃癌52例临床病理分析[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2012,21(13):111-112.
[2]Edge SB,Byrd DR,Compton CC,et al.AJCC Cancer Staging Handbook[M].7th ed.New York:Springer-Verlag,2009:117-126.
[3]胡祥.《胃癌处理规约》的重要变更[J].中国实用外科杂志,2010,30(4):241-246.
[4]Hamilton SR,Aahonen LA.消化系统肿瘤病理学和遗传学[M].虞积耀,崔全才,译.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46-52.
[5]张文范,张荫昌,陈俊青.胃癌[M].第2版.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436-437.
[6]汤钊猷.现代肿瘤学[M].第2版.上海:上海医科大学出版社,2000:7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