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动了女性的学习时间?
——1990—2010年国民学习时间的变动趋势与特点分析

2014-03-01 08:08杨菊华吴敏张娇娇
中华女子学院学报 2014年6期
关键词:两性性别差异国民

杨菊华 吴敏 张娇娇

谁动了女性的学习时间?
——1990—2010年国民学习时间的变动趋势与特点分析

杨菊华 吴敏 张娇娇

通过对三次“中国妇女社会地位调查”数据较为系统的分析,就过去20年间两性学习时间的投入情况得出以下主要结论:一是从纵向来看,国民的学习时间不断缩短,在所有具有不同特征的人群中都是如此;二是在各个时点,学习时间均具有男长女短、但趋向一致的特点;三是学习时间因户籍、年龄、民族、婚姻、教育、职业、收入和地区而异。研究发现,婚姻与男女两性学习时间的关系程度有差别,婚姻使女性的学习时间大大减少,但与男性的关联较小,并且高收入女性更易于保证自己的学习时间。从长远来看,学习时间的过短或减少不利于女性的终身发展,不利于竞争能力的提升,也不利于生活质量的改善。

学习时间;变动趋势;性别差异

学习是个体发展的重要途径,是组织完善的基本方式,是社会创新的源泉和社会进步的核心推动力。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开展的“全国国民阅读调查”数据显示,2013年,国民纸质图书阅读量为4.77本[1],虽然与他国存在一定的差距,但总体阅读情况不断改善。那么,中国人的阅读和学习时间究竟是增多了还是减少了?具有不同特点的人群(如:男女两性)之间各自具有哪些特点?对这些问题的探索有助于把握国民读书、学习的真实情况。

本文利用1990年、2000年和2010年三次“中国妇女社会地位调查”数据,从社会性别视角出发,比较分析男女两性在过去20年中的学习时间投入情况及变动趋势,总结两性学习时间的特点,并基于分析结果,回答前面的研究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一、现有研究及其局限

1.国民阅读发生新变化,在较低水平的情况下不断改善

从宏观角度来看,中国国民的读书情况被打上了鲜明的时代烙印。20世纪60—70年代,全国除了马列毛的著作外,少有他物可以阅读;80—90年代,改革开放为国民带来了阅读的黄金期;在信息爆炸的21世纪,国民阅读呈下降态势。[2]但是,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十几年间坚持进行“全国国民阅读调查”,数据表明,国民阅读在总体下降的同时有一定的回升:与2012年相比,2013年,国民纸质图书阅读量为4.77本,增加了0.38本;成年国民图书阅读率为57.8%,上升了9.8个百分点;各媒介综合阅读率为76.7%,上升了0.4个百分点。[1]在阅读趋势方面,笔者基于该调查,对2010—2013年国民综合阅读率、图书阅读率和纸质书阅读数进行了汇总,发现从这几个方面的综合情况来看,国民的阅读情况是不断改善的。杨凡、姜杰敏基于“福州市市民阅读情况调查”,认为福州市市民阅读存在浅阅读、网络阅读和功利化阅读三大新趋势。[3]大多数人阅读的是休闲类杂志而不是书籍,同时具有“短、平、快”的特点;阅读载体从纸质文本向电子和网络转化,网络阅读快速发展;国民阅读也较功利,多为工作需要或考试而读书,主要阅读教育类书籍。随着国民阅读方式的变化和阅读新趋势的出现,李新祥认为,个体、家庭、政府、教育组织、媒介组织和图书馆等其他社会组织应共同努力,改善整体国民的阅读情况。[4]

中国国民的阅读情况无论是否得到改善,与其他国家相比,差距依旧甚大。比如,2013年,91%的德国人至少读过一本书;其中,23%的德国人年阅读量在9到18本之间;25%的德国人年阅读量超过18本,大致相当于每三周读完一本书;70%的德国人喜爱读书,一半以上的人定期买书,三分之一的人几乎每天读书。[5]从学习时间来看,在过去10年中,美国人平均用于教育活动的时间基本保持不变。而在中国,1990—2010年,人们每天用于学习的时间平均仅为20.1分钟。[6]

2.阅读与学习时间存在性别差异

据李新祥的调查,女性对阅读的重视程度超过男性,女性认为阅读对个人和社会“非常重要”的比例都达到55.4%,高于男性的51%和50.6%;而在对个体阅读的总体满意度方面,女性“很满意”的比例为10.5%,低于男性的16.6%。[4]可见,在阅读方面,女性比男性有更多的需求,但并未得到有效满足。据第九次全国国民调查数据显示,成年女性综合阅读率(73.3%)低于男性(81.5%)、也低于全国平均值(77.6%);在各种数字阅读方式中,女性比例均低于男性,其中使用网络在线阅读方式的男女比例相差5.3个百分点。[7]除上述普遍范围内的研究外,男女阅读性别差异的研究主要集中于特殊的群体,如张守荣关于成人网络学习时间管理的研究发现,男性学员的学习时间多于女性学员。[8]

同时,女性的学习时间也短于男性。2008年,中国国家统计局专门进行了一项时间利用调查,其中,女性每天学习培训的时间为28分钟,低于男性的30分钟。在美国,尽管2012年女性每天用于教育方面的时间略低于男性,但在2003年、2006年和2009年三次调查中,女性用于教育的时间均超过男性。[6]

3.当前关于中国国民学习状况的研究呈现出“三多三少”的特点

首先,研究阅读(读书)的多,研究国民学习的少。阅读可得性的增强及科学技术的发展对传统阅读模式带来巨大挑战,由此也引发了近年对于“阅读”和“国民阅读”研究的重视,研究数量呈上升态势[4],但直接关于国民学习的研究很少。由于“学习”这个概念较为笼统,而“阅读”在一定程度上就是一种学习,故现存研究多针对较易测量和评估的阅读进行研究,但直接关注学习的研究甚少。其次,研究大学生等在学群体的多,研究其他人口群体的少。在有关学习的研究中,有的讨论了学生群体在新媒体影响下学习时间的变化[9]和分配[10],有的分析了学习时间分配不均衡造成的焦虑等心理问题。[11]对于其他人群,研究较少且基本上以“教育培训”为主。再次,关注主题的多,关注主体的少。无论国民阅读研究,还是教育培训研究,与主题有关的数量、质量、媒介、方式方法等研究较多,而对作为阅读和培训主体的结构变化关注较少。

此外,现存研究也区分不同人群的阅读、读书或学习情况,如成年人与未成年人、未成年人不同年龄群体的阅读情况[12],城乡居民阅读状况的比较分析[13],女性的阅读结构及存在的主要问题[14]等研究。但是,直接关注男女两性在这方面异同的研究基本缺失。从性别差异角度研究学习时间,可系统了解当前中国男女两性学习的基本情况、不同特点和变动趋势,为改善女性学习状况、提高自我发展能力,进而促进社会性别平等提供实证参考依据。

二、数据来源与指标测量

1.数据的基本情况

本文使用1990年、2000年、2010年三次“中国妇女社会地位调查”数据,分析男女两性学习时间的基本情况、特点和纵向变动趋势。关于本调查的基本情况,读者可参阅由宋秀岩主编的《新时期中国妇女社会地位调查研究》的总论部分;[15]关于本数据的优势和局限,请参考杨菊华的有关论述。[6]需要指出的是,本研究主要对比学习时间利用的性别差异及变动趋势,调查时间前后跨越20年。在此期间,中国的社会经济生活发生了急剧的变化,学习的途径、方式和内容等也都发生相应改变,人们对于“学习”的认识和理解在不同时点可能有差别。比如,现今除了借助纸质媒介学习外,还有很多其他的学习途径;除了在书桌前学习外,新的传媒的发展使得人们可以随时随地开展学习。因此,我们必须认识到,这些变化对不同时点的分析结果可能会带来一定的影响。

2.学习时间的测量指标

本文的研究对象为16—64岁受访人群。总样本量为57021人;其中,女性占总体样本的48.95%,为27909人;男性占总体样本的51.05%,为29112人。1990年、2000年和2010年的样本总数依次为21015人、15676人、20330人。

本研究关注在过去20年中,国民的学习时间变动趋势及其特点,重点考察男女两性之间的异同。在三次“中国妇女社会地位调查”中,通过询问受访者每天在学习上的时间支出而获得学习时间数据。为了对学习时间的收集更为准确,也询问了受访者每天用于工作、通勤、休闲、娱乐、家务和睡眠等活动的时间花费,从而方便受访者对每天的时间安排进行回顾,使收集到的数据结果更可靠。

下面,以时间分布为主轴,以男女两性的异同为比照,描述他们在城乡、年龄、民族、婚姻、教育、职业、收入、地域等八个方面的学习时间分配情况,总结、提炼具有不同人口和经济社会特征的男女两性的特点。

三、1990—2010年学习时间的基本状况及性别差异

(一)学习时间随时代的流逝而呈明显的下降态势,但城乡、性别差异明显

根据调查数据结果可知,1990—2010年,人们的学习时间逐年缩短。1990年的学习时间平均每天为28.5分钟,2000年为13.7分钟,而2010年仅为13.7分钟,学习时间不到1990年的一半(见图1)。女性平均每天的学习时间为16.3分钟,明显低于男性的25.1分钟。城镇人口平均每天的学习时间为32.5分钟,而农村人口仅约为城镇的1/3,大大短于城镇人口。农村的学习资源较差,加上农活的繁杂及农村事务对知识性技能的要求水平不高,人们更多地凭经验行事,故使农村人口的学习时间低于城镇。

图1 1990-2010年在业人口的学习时间(分钟/天)

(二)不同人口经济学特征学习时间的特点及性别差异

1.学习时间存在明显的城乡和性别的互动:城镇男性学习时间最长,农村女性的学习时间最短,历次调查证实都是如此。

据图2可知,两性学习时间的分配与城乡互动较为明显。三个时点的调查数据均表明,城镇男性、城镇女性、农村男性和农村女性的学习时间依次降低。尤其是在1990年,城镇男性每天的学习时间最长,达到了53分钟,而农村女性的学习时间只有10分钟。尽管城镇人口,无论男性还是女性,学习优势明显,但城乡的学习时间均随时间的推移而明显减少。1990年,城镇男性每天的学习时间为53分钟,2010年的学习时间仅约为1990年的45%;1990年城镇女性每天的学习时间为32.7分钟,2010年为20.4分钟。在农村群体中,两性也呈现出相同的特征趋势。过去20年,城镇男性比女性学习利用时间在三个时间段分别高出20.2分钟、8.2分钟和1.3分钟,农村男性比女性的学习时间依次高出12.7分钟、6.9分钟和2.4分钟。城镇和农村人口的学习时间都在不断减少,但男性的下降幅度超过女性,故2010年的性别差异大大缩小,城乡差异大于性别差异。

图2 分时点、城乡地区的两性学习时间(分钟/天)

2.学习时间与年龄呈明显负相关关系,且该趋势不受时点的影响,但两性之间学习时间的差异随时间推移而不断缩小

从整个生命周期来看,两性学习时间随年龄的增长而逐渐下降。青少年期间的学习时间最长,此后逐年递减。1990年,16—24岁的男性平均每天学习的时间为41.3分钟,女性为30.0分钟;在60—65岁阶段,男性平均学习时间降至29.4分钟,女性则降为10分钟。其他两个时点也呈现相似的变化趋势,两性之间呈现出明显的共同性。但是,两性之间学习时间的差异随着时间推移而逐渐缩小:1990年,二者差距最大,最大差值接近20分钟,女性学习时间仅约为男性的一半;2000年性别差异缩小,2010年差距进一步缩小,且在16—24岁年龄段,两性差异消失,甚至在25—29岁年龄段,女性的学习时间超过男性。两性学习时间的变动差异还体现在变动的幅度上,男性不同年龄段的学习时间利用随年份变动而不断减少,而女性有些年龄段的学习时间略微有上升幅度,且女性不同年龄段的降低幅度低于男性。例如,16—24岁的女性,学习时间由1990年的30.0分钟上升为2000年的31.6分钟,女性学习时间随时间的降低幅度更小(见图3)。

图3 分时点、年龄的两性学习时间(分钟/天)

3.少数民族男性学习时间低于汉族男性,少数民族女性学习时间与汉族女性呈现此消彼长的关系

图4展示了不同民族两性学习时间分布的基本特征。三次调查时点的数据显示,汉族男性的学习时间明显高于少数民族男性。对于女性而言,在三个时点,汉族女性的学习时间分别为20.6分钟、15.4分钟、12.9分钟,少数民族女性的学习时间依次为15.7分钟、15.6分钟、10.6分钟,汉族女性学习时间并非始终高于少数民族女性,2000年两者的学习时间基本持平。整体看来,汉族人口学习时间多于少数民族人口的特点,在一定程度上透视出民族发展的不平衡。相比而言,汉族经济条件发达,学习资源较多,更容易接触和接近新事物,可将较多的时间投入到自我的兴趣和学习中去。

图4 分时点、民族的两性学习时间(分钟/天)

4.婚姻与女性学习时间的关系强于与男性学习时间的关系:在婚女性学习时间最短,不在婚女性学习时间随时间推移而超过男性

图5展示了不同时点下性别和婚姻的互动结果。在婚女性的学习时间最短,且都低于在婚男性,在历次调查中保持了相同态势。相反,不在婚女性的学习时间虽然也随时代的变迁而缩短,但性别关系却在2000年发生逆转:在2000年和2010年不仅超过在婚男性,而且也超过不在婚男性。1990年,不在婚女性的学习时间低于不在婚男性3分钟,但2000年和2010年却分别高出2分钟和3分钟。同时,不管男性还是女性,在婚的学习时间都明显低于不在婚人群,反映了步入婚姻对两性的学习时间都存在抑制作用,个人的学习时间可能因家庭事务的影响而被压缩。但是,女性不在婚和在婚学习时间的差异明显高于男性:在三个时点,男性在婚和不在婚学习时间的差异分别为3分钟、4分钟、5分钟,而女性的差异分别为18分钟、17分钟、11分钟,说明踏入婚姻、组建家庭与女性学习时间的关系明显大于与男性的关系。受传统家庭角色观念的限定,女性需要把更多的时间投入到家庭事务中,扮演好妻子的角色,能够自由支配的时间相应减少。

图5 分时点、婚姻状况的两性学习时间(分钟/每天)

5.学习时间随教育程度的提高而延长,且男女两性学习时间的差距随时间变化而基本消失

首先,男女两性的学习时间利用随教育程度提高而不断变长,且在不同的时点保持同样的变动趋势(见图6)。其次,尽管几乎在所有教育层级,不同教育程度的女性学习时间低于男性,但这种差异随着时间推移而基本相同。1990年,从未上过学到大专及以上的男女两性学习时间利用差距分别为0.4分钟、9.1分钟、13.9分钟、15.3分钟、17.6分钟;2000年男女两性不同教育程度之间学习时间利用的差距依次为2.8分钟、3.0分钟、4.9分钟、7.2分钟、7.2分钟;2010年男女两性的学习时间利用差距进一步缩减为0.3分钟、1.6分钟、0.1分钟、3.4分钟、-0.1分钟。可见,2010年,在各个教育层次,性别差异基本消失,依旧存在的差异很大程度上源于教育程度差别。

图6 分时点、教育程度的两性学习时间(分钟/天)

6.干部学习时间最长,农民学习时间最短;随时代发展,女性干部学习时间最长

首先,职业地位越高,学习时间也越长。无论男性还是女性,农民的学习时间最短,其次是普通工人,干部(包括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负责人、专业技术人员)的学习时间最长(见图7)。1990年,男性农民的学习时间为22.3分钟,干部为74.9分钟;女性农民的学习时间为10.2分钟,干部为52.3分钟。2000年和2010年,学习时间分配和职位等级的关系也呈现出相同的特征。农民和普通工人群体对知识性技能要求低,工作相对比较繁琐,可用于学习的时间较少,且学习时间的支出对工作带来的效益有限,从而愿意花在学习上的时间也相应偏低。其次,男性的学习时间普遍高于女性,但两性学习时间差异随时间推移而不断下降,且职业地位为干部的女性学习时间逐步超过男性。在1990年和2000年的调查中,无论是何种职业,女性的学习时间都短于男性,男性干部学习时间最长;2010年的调查数据表明,女性干部的学习时间高于男性干部,且女性干部的学习时间最长;女性办事员的学习时间也与男性办事员相近。干部和办事员群体对知识技能要求相对较高,从事该职业的女性教育程度也相应偏高,随着时代的发展,这批具有良好职业素质的女性不断从家庭事务中独立出来,有能力更合理地分配时间,从而加大了对学习的投入。

图7 分时点、职业的两性学习时间(分钟/天)

7.收入与学习时间呈现明显的正向关系,但高收入女性更容易保证自己的学习时间

三个调查时点的数据均显示(见图8),低收入者学习时间最短,高收入者学习时间最长,学习时间随收入增加而提升。1990年,低收入者的学习时间仅为高收入者的1/3,2000年继续保持这种趋势差异性,低收入者比高收入者的学习时间少20分钟,2010年的差异略微缩小,但高收入者的学习时间仍比低收入者多14.4分钟。不同收入者时间利用的性别差异随时间变化而呈现出一定的变动。由1990年和2000年的数据可知,每个收入等级男性的学习时间均高于女性,但这种男性优势在2010年发生了变化,不同收入等级女性的学习时间几乎与男性持平,且高收入女性学习时间明显高于男性,高收入女性成为所有收入分类人群中学习时间最长的一类。

图8 分时点的不同收入的两性学习时间(分钟/天)

8.京沪地区人群学习时间最长,西南地区人群学习时间最短;京沪地区女性学习时间随时间推移超过男性

三个调查时点数据均表明,京沪地区人群的学习时间明显高于其他地区,西南地区人群的学习时间最短,尤其是西南地区的女性,学习时间更短。从时间变动趋势来看,京沪地区人群的学习时间始终高于其他地区;1990年华中地区学习时间仅次于京沪地区,明显高于西北、西南、华南、华东等地区;2010年的调查数据则表明,华中地区的相对优势逐渐退去,学习时间甚至明显低于华东、华南地区;除京沪地区外,其他地区男性学习时间明显超过女性,且这种对比优势在各调查时点基本保持一致。京沪地区女性1990年和2000年的学习时间少于男性,但2010年京沪地区女性学习时间却明显超过男性。

四、总结、讨论与政策建议

本研究利用三次妇女社会地位调查数据,较为详细地分析了男女两性学习时间的基本情况、特征与变动趋势。描述性结果显示,受访者的学习时间呈现出明显的性别差异,且随城乡、年龄、民族、婚姻状况、职业等的不同而有别。基于分析发现,本文得出以下结论:

其一,男女两性的学习时间随时代推移而明显缩短。本研究采用多个试点的调查数据,分析了1990—2010年男女两性学习时间的变动趋势。在这20年中,中国的经济社会快速发展,人们的生活方式和行为习惯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期间,人们的学习和读书方式也呈现多元化发展的特点。过去主要依靠纸质图书和文字进行阅读和学习,但在当前,网络信息技术的普及带来了学习方式的革新,网络、电视、甚至手机等媒体的便利为人们提供了大量的学习素材和资料。与1990年相比,2010年的学习途径显然更加多样化。学习时间的降低,可能源于信息网络技术带来的知识获取途径的多元化。

但是,学习时间的降低也是一种客观存在的社会现象。在全部人群中,2010年学习时间平均每天14分钟,仅为1990年学习时间的一半。尽管人们获取知识的途径更加多元和便利,但也正是媒体、网络等的普及,使人们的学习意识比过去淡薄,学习心态浮躁,每天接受的信息量很大,但对这些信息缺乏理性筛选。当前,中国人学习的主力是在校学生,很多人一旦脱离校园参加工作,几乎就停止学习;也有很多人追求学习的表面功夫,购买各种各样的书籍,但徒有形式附庸风雅,不能真正融学习为生活的一部分。对单个个体来说,学习是个体获得知识和能力的有效途径;对国家来说,学习体现了整个国民对知识的态度,是国家发展创新的基础。国民学习时间的减少,不仅阻碍个体的生存发展,也会制约国家的进步。

其二,女性的学习时间低于男性,即“男长女短”。在全部调查样本中,女性每天平均学习时间比男性低8.8分钟,且基于城乡、年龄、婚姻、职业、收入、民族、教育、地区等特征的划分,女性的学习时间也明显低于男性。女性学习时间短于男性,与传统的性别角色观念紧密相关。受传统“男主外,女主内”观念的影响,女性一旦步入婚姻,需要把更多的时间倾注在操持家务、照料子女和赡养父母方面。由于每天的时间是固定的,女性在家庭事务上花费的时间多,学习时间可能就会相应被压缩。在当前知识就是竞争力的时代,学习的停止代表竞争力的下降,制约个人职业发展和综合能力的提升。

其三,男女两性学习时间差距随时间推移而逐渐减少并趋于平衡,甚至部分女性学习时间高于男性。在全部人群中,男性的学习时间从1990年的平均每天37分钟降至2010年的15分钟,降幅超过100%,女性的学习时间从1990年的21分钟降至2010年的13分钟,2010年男女两性每天平均学习时间差距仅为2分钟,远远低于1990年的16分钟;而高收入、身居领导位置、京沪地区的女性的学习时间甚至超过了男性。这与新时期女性社会地位的提高及其独立意识的觉醒密切相连。传统文化背景下不合理的社会性别规范使女性对自身的认识存在偏差,其人生价值、发展机遇和潜能深受制约;大众教育的实施和普及,使更多的女性能够接受现代教育,并部分从传统家庭事务中脱离出来,以自由独立的女性形象,参与到社会公共事务中去,并通过不断学习,继续提升自我,不断提高在社会中的竞争力。

分析结果也表明,两性的学习时间与城乡、年龄、教育、婚姻、职业、收入、地区等多种因素存在关联。比如,在所有人群中,从未上过学的女性学习时间在三个不同时点都最短,说明未上过学的女性在受教育和性别两方面都处于弱势地位。从生命历程的视角或许能够挖掘学习时间利用性别差异的原因。受性别偏好的影响,除80后人群外,女性的教育程度均低于男性,这种劣势在此后的职业和社会生活中被进一步放大,致使女性的职业地位和收入明显低于男性,而这反过来又进一步促使学习时间缩短。同时,婚姻和家庭赋予了女性新的角色,需要将大量时间和精力投入到家庭事务中,自由支配的时间受到压缩。因此,无论是在城镇还是农村,或是不同的民族之间,女性的学习时间明显低于男性。但是,我们也欣喜地看到,随着时代的变迁,越来越多的女性获得了高职位的工作,收入水平不断提高。经济和社会地位独立性的增强,提高了她们在家庭和社会社会生活中的话语权;尤其是京沪地区的女性,为了适应城市的发展和保持自我竞争优势,更加注重对学习的投入和利用。

总之,三次“妇女社会地位调查数据”表明,过去20年,女性能够自由支配的时间受到家庭事务的挤压,能用于自我发展的学习时间远远低于男性。但是,在学习时间普遍缩短的大趋势下,男女两性学习时间的差异逐渐缩小,甚至不少高学历、高职位女性对学习时间的投入超过男性,是积极完善自我、谋划发展的一种表现。推进两性平等,促进女性与男性共同发展,既要提倡平等的性别观念,保障男女两性平等的教育机会,也要倡导家庭内部合理的家务分工,平衡女性家务劳动时间与学习发展时间,鼓励女性参与到社会公共生活中来。

[1]人民网.中国人正面临阅读危机[EB/OL].http://edu.people.com.cn/n/2014/0425/c1053-24940454.htm,2014-04-15.

[2]乔丽.我国阅读现状及应对策略[J].出版发行研究,2006,(4).

[3]杨凡,姜杰敏.浅谈新阅读趋势下学习型市民的阅读培养——从“福州市2006年市民阅读情况调查”说起[J].中共南宁市委党校学报,2007,(7).

[4]李新祥.数字时代我国国民阅读行为嬗变及对策研究[D].武汉大学博士论文,2011.

[5]中华文本库.德国人和中国人读书观的巨大差异[EB/OL].http://www.chinadmd.com/file/66avcitewzxusia3rseexxip_1.html.

[6]杨菊华.时间利用的性别差异——1990—2010年的变动趋势与特点分析[J].人口与经济,2014,(5).

[7]马桂花.女性阅读视角与女性自我发展[J].图书馆理论与实践,2014,(8).

[8]张守荣.成人网络学习者学习时间管理现状研究[J].西北成人教育学报,2010,(5).

[9]刘淳.网络教育学生的学习时间和效率分析[J].高等函授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2).

[10]邓文超.研究型大学本科生学习时间投入的调查研究——基于南京大学SERU调查的个案分析[J].教育观察,2012,(4).

[11]熊苏春.在网络环境下大学生语言学习焦虑与学习策略使用之关系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博士论文,2012.

[12]李玉萍.新媒体环境下全民阅读策略研究——基于十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数据的分析[D].安徽大学博士论文,2014.

[13]西安市城乡居民2009年2010年阅读状况比较分析[N].西安日报,2011-05-15.

[14]上官郡儿.女性阅读期待超越[N].中国妇女报,2012-06-05.

[15]宋秀岩.新时期中国妇女社会地位调查研究(上、下卷)[M].北京:中国妇女出版社,2013.

责任编辑:秦飞

Changing Trend and Characteristics of Gender Differentials in Learning Time:China 1990-2010

YANG Juhua,WU Min,ZHANG Jiaojiao

Using data from the 1990,2000 and 2010 China Women Social Status Survey,this paper examines the changing trend and characteristics of daily time devoted to learning with a focus on possible differentials between males and females.Descriptive results suggest that time spent on learning among the Chinese have overall reduced over the past 20 years for both male and female,but in each time point,female’s learning time is much shorter than that of male,although such gap has narrowed greatly by the year of 2010.Additionally,the learning time has varied by respondents’demographic and socioeconomic features,e.g.,hukou registration,age,ethnicity,marital status,level of education,occupation,income and geographic regions,but their relationship to male and female differs.Since time on study is important for individual lifelong development and the enhancement of population quality of the entire nation, little learning time could impede the improvement of women’s competition in the labor market and overall population quality.

learning time;changing trend;gender gap

10.13277/j.cnki.jcwu.2014.06.006

2014-11-10

C913.68

A

1007-3698(2014)06-0045-07

杨菊华,女,中国人民大学人口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社会学博士,主要研究方向为人口社会学、家庭社会学;吴敏,女,中国人民大学人口学系博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为人口学;张娇娇,女,中国人民大学人口学系博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为人口学。100872

猜你喜欢
两性性别差异国民
一直难忘
高地
郭文景歌剧作品中的两性形象剖析
国民健康 国家强盛
AdvancedTeachingStrategiesofCollegeEnglishVocabulary
数学潜能知识月月赛
不同性别青年冠心病患者的临床特征及其性别差异
DMC-IA-AM两性聚丙烯酰胺用于混合废纸浆抄纸
两性羊的诊断与防治方法
性别差异对TWA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