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发展稳定把握平衡
把改革的力度、发展的速度和社会可承受的程度统一起来,是我国改革开放取得巨大成功的一条基本经验。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准确把握改革发展稳定的平衡点,既体现了对传统的继承,更具有现实针对性。必须看到,尽管全社会对全面深化改革的期盼甚高,但改革遇到的阻力也不小。全面深化改革向前推进,就会更深程度地触及一部分人的既得利益。再加上当前我国经济发展面临的下行压力较大,有些同志因此在改革上束手束脚、在发展上热情减退、在稳定上不愿担责,这样就在改革、发展、稳定三者之间结成了相互制约的“连环套”。其实,不加快推进改革,长期制约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就难以突破,稳增长、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的目标就难以实现。不加快经济发展,深化改革就没有应对风险的基础条件和回旋余地,社会稳定也将没有根基。社会一旦失去稳定,改革发展的成果都将毁于一旦。只有解开改革、发展、稳定相互牵制的“连环套”,才能把握改革发展稳定的主动权。
树立科学平衡理念。理念指导行动。我们追求的平衡不是静态的平衡,而是动态运行中的平衡。无论深化改革还是推进发展,都不是要维持现状,都必将打破静态的平衡。中央反复强调,只要经济运行处于合理区间,增长、就业不滑出下限,物价涨幅不超出上限,就要着力调结构、促改革,推动经济转型升级。习近平要求,坚持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胆子要大、步子要稳。这些都充分体现了动态平衡的科学理念。改革越深化,发展动力就越强,抵御各种风险就越有底气。如果因为局部利益和短期风险而回避改革,实际上是“温水煮青蛙”,短暂的平衡迟早会被打破,眼前的稳定将会昙花一现。只有通过深化改革、转型发展,才能带来根本的稳定,使社会在深刻变革中既生机勃勃又井然有序。
精心维护平衡支点。改革、发展、稳定是我国现代化建设的三大支点,无论哪个点受力不均,都会打破“三角平衡”。习近平强调的“四个准确把握”(准确把握改革发展稳定的平衡点,准确把握近期目标和长期发展的平衡点,准确把握改革发展的着力点,准确把握经济社会发展和改善人民生活的结合点),是一个完整的系统,关联性强、互为支撑,为我们指明了如何准确把握平衡的支点。从准确把握近期目标和长远发展的平衡点看,面对当前经济下行压力,中央没有出台“强刺激”政策,而是针对经济运行中的突出问题采取“微刺激”。坚持宏观政策要稳、微观政策要活、社会政策要托底,注重定向调控,有效实施兼顾当前和长远的政策措施,加快转方式、调结构、促改革、惠民生。既保持定力又精准发力,从而有效防止表层问题解决了,深层问题却突出了;显性的难题化解了,隐性的风险却浮现了。从准确把握改革发展的着力点看,既要立足当前稳增长,也要兼顾调结构、促改革、防风险,为长远发展打下坚实基础。最根本的是坚持把改革放在重中之重的位置,强化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这条主线,把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作为改革的主攻方向。从准确把握经济社会发展和改善人民生活的结合点看,为人民而改革、为人民而发展,是改革发展的唯一价值目标。改革发展的动力、社会稳定的民意根基,都来自改革红利与发展成果对人民群众的普遍惠及。准确把握改革发展稳定的平衡点,关键要找准受力点,掌握力度,均衡用力。
(作者为中共湖北省委常委、常务副省长)